和好友去外貿小店看衣服,店門口來了個乞丐,五六十歲的樣子,模樣和穿著並不算狼狽。身體也挺壯實。
他跟店主說,“給我一毛錢吧。”
店主說,“好,你等一下。”
她進屋去拿錢。
我在旁邊下意識掏了下口袋,沒帶錢。手機支付盛行之後,就幾乎不帶錢了。有點遺憾,然後我又想了下微信,現在乞丐是不是微信收款?
沒有看到他拿手機。
於是我什麼都沒做。心裡很不落忍地看著店主拿錢給他。
拿錢出來後,乞丐在翻弄店門口的衣服,拿起白體恤問,“這件多少錢?”
店主答,“六十。”
乞丐看了看,走了。
離開小店回去的路上,我又提起來這事,“不知道店主給他了多少錢,真是一毛還是一塊。”
“一毛吧。他要一毛。”好友說,“一塊的話他不得總來?”
我愣了愣,恍然大悟,想了想,不由笑了起來。
很開心。
“要麼說秋天生的人理性,我花了好多年,修來修去才明白的道理,你竟然毫不費力就說出來。彷彿天生就知道的樣子。”我對好友說。
“而且比我知道的更透徹。”
“菩薩的身後總跟著乞丐。佛的身後總跟著魔,君子的旁邊就是小人。”
“慈母多敗兒。施捨者養懶漢。”
“你不是好人嗎,那你一定要幫我。”
“這些智慧,是我一直不懂得的。你竟然知道。”
我連連感嘆。好友被我的大驚小怪逗笑了。
從小到大,我一直在執善。
這是很多人的毛病,尤其是夏天生人。夏天人猛張飛比較多。智多星比較少。
容易偏執地一根筋地求善。
那夏天的癸水人呢?
林黛玉的情緒,猛張飛的熱忱……
可不就是一個火山爆發似的林妹妹?
修行中破相破到最後,是一定也要把善破掉的。
因為執善亦不能成道。很多時候執善就是在造惡。
執善是蠢。蠢且惡。
害人害已害當事人。
比如那位乞丐,五六十歲的男人,他並非真遇到難事,也並非食不果腹,卻挨家挨戶要“一毛錢”……
你可以給他一塊,甚至是給他一百。
但你能一直給他嗎?能給他多久?
若非他決意自立自強,誰能養他一輩子呢?養了一輩子,下輩子呢?習氣使然,下輩子還是這樣的狀態。還是這樣的迴圈。
就算是他的母親,看到他現在的樣子,如果是明智的母親,也必定會讓他不要這樣乞討下去了吧?打著他也得讓他獨立。
猶如馬駒會被母馬逼著自已站起來。
遣魚至何方,使得不遭傷?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些都是善心善言。都是菩薩之言。
但,慣乞丐毛病的,讓乞丐廢掉的,就是那些屢屢給他“一毛錢”的人,乃至大發善心給他一百的人。
使得世間亂掉的就是自詡“善良”而胡亂發慈悲的人。
就是自詡為慈母的人。
是具有聖母心,天天呼籲純愛至上的人。
狂心頓歇的“狂心”也包括了去做“救世主”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所謂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菩薩”的身後必有一群乞丐。為了滿足自已“菩薩心”的慾望,而養了一群伸手黨。為禍不淺。
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
媽媽為何對自已的子女好,而一般情況下,不管他人的子女?
那是因為自已的子女是自已生命的延續。
先不說血脈基因能量toutai來生等等玄而又玄的原因,就只論今生與現實,天倫之樂的陪伴,這一點就是關鍵。
母愛是偉大的。
那是因為利益相關。
愛也在利益之中。因果迴圈,等價交換。
明白了這一點社會規則,沒有人不敢不自立自強。
自強自立才是正經辦法。
要想人愛,必先自愛。
要想自愛,必先愛人。
六度的核心: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而其中的佈施,並非只是財佈施。
財佈施只是救急。偶爾為之。不得不為之時才做。
更最重要的是法佈施。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而授人以漁,法佈施,很重要的一項是,教給人自立自強的法,“不要貪小便宜,不要期望不勞而獲。”
這是大毛病。
要讓人明白,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所有命運的饋贈,都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這些告誡與規矩跟吝嗇、小氣有天地之別。
無功不受祿,勞動取報酬,都是為了讓參與者能自力更生。都能學會平等、愛人。這便是因果,天經地義。
這規矩和不縱容的前提是為了對方好,是出於慈悲而嚴厲。
是你看透了對方的毛病,而採取的針對性策略。就專門治他的。
換一個人就不這樣了。
雖儼然無情,反而是大慈大悲。
的確,修佛修到後來,很容易執善。
而其實。
道法無為。
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應住惡也不應住善。
正如常常引用的《菜根譚》中的那句話,標節義者,必以節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要和氣渾然,才是居身之寶。
我不認為我是好人,我也不認為我是壞人。
你可以認為我是好人,也可以認為我是壞人。
我只是在做我認為的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有利益都能共利都能活得更好的事。
包括愛。包括懲。
包括界限與規矩。
而這,你不一定認可。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巨嬰自有巨嬰養”。
當內在還有個嗷嗷待哺的巨嬰的時候,一定會在外在也招來巨嬰。不少巨嬰。一群又一群。
大家互為嬰兒。準確來說,是互為母嬰。
一方想做母親時,另一方是嬰兒。
一方想做嬰兒時,另一方是母親。
而一個總是做“母親”,面對著無數嗷嗷待哺的巨嬰,他在眾嬰兒面前實在沒法做嬰兒,那麼他\\她一定另有一個“聖母”之所供已做嬰兒。
在那裡,他撒嬌,撒潑打滾,索取得厲害。“安撫奶嘴”不離嘴,“親親抱抱舉高高”沒完沒了。
陰陽平衡,有進有出。
絕無例外。
這也會是“輪迴”。
他\\她的這個“聖母”之所,有可能是情侶之間,有可能是真正的父母子女之間,甚至領導與下屬之間,也有可能是師生之間,上師與徒弟之間……還有可能是主人和寵物之間的!
主人與寵物之間,在現代社會很普遍。
我也曾是個嗜好養貓的人。擼貓的感覺,很安適。很治癒。極類母嬰關係。
而世間最最普遍的母嬰關係,其實是人與名利之間。
名利是母,嬰兒是我們。
名利是安撫奶嘴。我們是吸吮不放藉以獲取安全感的寶寶。
我們追求名利,以餵養著內心嗷嗷待哺缺失感嚴重的大嬰兒們。
如果以命理來看,壬亥水往往嗜名利權,癸水則嗜情愛。
星座的話,水象的,巨蟹,天蠍,雙魚,母嬰情節稍重。
當然這些都是比喻。
什麼安撫奶嘴之類的,都是比喻。
是指的索要愛。無條件的永恆的不變的愛。索要“名,利,情”的供養。索要安全感。
內心像個黑洞,以為缺了那些就活不下去。
於是一遍遍上演著“乞丐來要一毛錢”的模式。
而當有一天,你看清了這個模式,母嬰模式,你成長了,你就不再是巨嬰,也不再有做“菩薩”“聖母”的慾望,你開始試著拒絕做嬰兒,與此同時開始拒絕外來嬰兒……
那麼你就開始能徹底擺脫此模式。
你蛻變了。
不止不再是嬰兒。
更不再是乞丐。無論是金錢上的,還是情感上的乞丐。還是能量上的,功德上的。
你都不再是。
恭喜你,長大了。
脫離了欲界天。也脫離了三界的桎梏。
從此進入無佛無魔無修無證的大道之中。
你誰都不需要了。什麼都不需要。
活在當下,得大自在。
再回來,任你扮演任何角色。
無論母親還是嬰兒,無論施捨者還是乞丐。還是給角色喊cut的人。
也可以就是金光閃閃的大菩薩。
你可以扮演,也可以隨意離開角色。
看發心。
那就是真正的“遊戲”了。
最後,感謝乞丐,感謝寵物貓貓狗狗,感謝媽媽,感謝嬰兒,感謝愛人,感謝所有類母嬰關係,感謝所有陪伴過、陪伴著我們的人與生命。
正是這些類母嬰關係逐漸地一點點地治癒了迷途的有缺失感的我們,互相陪伴,互相治癒。
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當你需要,就去尋找。
尋找同頻共振的人事物。尋找媽媽,尋找“安撫奶嘴”。
生命就是如此偉大而神奇。世界極大豐富。
總會找到。
體驗,經歷,治癒。
證得。
慢慢來吧。
而實際上呢,乞丐也是做得的,沒有什麼做不得。
世間總有需要乞丐的人。比如喜歡施捨的人,比如初初鍛鍊“菩薩道”的人。
不要仇視乞丐。對乞丐有偏見也是“著相”。
某種意義上,乞丐是“菩薩”。
因為有人需要他們。
貓貓狗狗也是“菩薩”。
與我們親親抱抱舉高高的也是“菩薩”。
所有類母嬰關係的參與者都是“菩薩”。
因為有治癒力。
同頻共振,物以類聚,各自吸引各自的緣分,玩這個輪迴遊戲。
出於“公心”,在紅塵遊戲裡做什麼都行。
何況乞丐乎?
但最終治癒我們的,是我們自已。只有自已。
玩什麼型別的遊戲,得什麼因果,主動權在自已。
佛菩薩只是配角。其他人都是配角。
感恩來當配角的人們,包括乞丐。
(因我的有緣人基本上都是執善之人,因執善而落病,因執善而誤入歧途,所以這篇文章,以及近來的文章皆著重強調不可執善,不可著相於菩薩低眉。願我們一起體悟“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