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科舉改革

今年的春狩可謂是精彩異常。

凌皓川下令讓大理寺仔仔細細地查,那陣仗,是要把李家翻個底朝天。大理寺的效率倒也是快,不僅查出了李家在彩霞鎮為非作歹,還查出了李劍利用自已戶部侍郎的職位之便,將自已的許多親戚都下派到了地方做知府一類的官員。如此天高皇帝遠,李家也掠奪了不少的財產。

待到大理寺將那些罪證一一呈上,凌皓川也不耽擱時間,當即擬旨讓大理寺帶兵抄家,一切掠奪得來的錢財全部上繳國庫,念在李劍為官多年,只誅殺其一支,不波及全族。成年男子一律斬首,妻女一律貶為官奴。不僅如此,凌皓川還下令今後土地實行累進稅制,土地的買賣也要有嚴格的程式。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議論紛紛,有些和李家同流合汙的大臣個個人心惶惶,魂不守舍。凌皓川將這些狀態異常的人都一一記了下來,等到時機成熟,一併清算。

與此同時,有訊息傳出,陛下剛剛釋出的土地改革制度,是沈知硯提出的建議。這一訊息的傳出,倒是讓朝中的不少大臣驚訝,原本他們對沈知硯還頗有微詞,如今對他的態度倒是緩和了許多。

於是這幾日,藉著沈知硯封侯的由頭,大批大批的賀禮送進了太極殿。更有些人,為了巴結沈知硯,好讓他在凌皓川面前給自已美言幾句,送來的都是些世間難尋的奇珍異寶。

“侯爺,好多東西我都沒見過呢。”清婉看著桌子上堆滿的賀禮,一邊將他們分門別類,一邊說道。

沈知硯如今升的快得很,這才多長時間,先是封了侍君,後來又在侍君的基礎上封了侯爺。

“清婉,仔細記下這些東西是誰送來了,等到有機會了,還是要還回去的。”

“侯爺,魏太醫來了。”聽到外面人的通傳,沈知硯連忙讓人將魏琛請了進來。

魏琛進來後,先是祝賀了沈知硯晉封之喜:“恭喜侯爺,賀喜侯爺。”

“魏太醫不必多禮。”沈知硯上前扶起了魏琛,“魏太醫來的正是時候,我還想請您幫我看看頭上的傷呢。”

魏琛聞言,先請沈知硯坐在了軟榻之上,輕輕地將蒙在他額頭上的白紗布一層一層地卸了下來,露出傷口。魏琛仔細地瞧了瞧,那傷口已經結痂,恢復地倒是不錯,沒有感染的現象。

“侯爺放心,這傷口已經差不多快好了。一會兒微臣給您配上點祛疤的藥,每日抹上個兩三次,不會留下疤痕的。”魏琛大概能猜到沈知硯是在害怕這傷口會留下疤痕,於是開口打消了他的擔心。

沈知硯聽了魏琛的話才放下心來,這個傷口剛剛好在額頭上,若是留下了什麼疤痕,便是遮也不好遮的。

“對了,侯爺。微臣有個好訊息要告知於您。”魏琛笑道。

看著魏琛的表情,沈知硯突然想到了什麼,眼中流露出驚喜的神色:“莫非是您那位摯友給您回信了?”

魏琛點點頭:“微臣那位摯友在信中說會趕往京城來為您一瞧,微臣算了算日子,恐怕這兩日就要到了。”

沈知硯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的嘴唇都在顫抖,過了好一會兒,才擠出一句:“甚好,甚好!”

太極殿內,安牧一將大理寺列出的李劍所有的罪責,並且李劍對此供認不諱。凌皓川一條一條地看去,等看完後,說的第一句話便是:“憑他一個人,不可能做出這麼多的事情。”

安牧一點點頭:“大兗開國到如今,已有百年。朝堂上各種勢力盤根交錯,官員之間更是沾親帶故,賣官鬻爵不是新鮮事兒,裙帶關係十分嚴重。”

凌皓川看著那份認罪書,陷入了沉思。照這麼下去,朝堂上的官員們豈不是會形成一個集團,他們會拼命維護自已的利益,阻斷寒門的上升渠道,甚至會一步一步架空君主的權力。到時候,彩霞鎮居民過去三年的經歷就會成為大兗所有百姓未來的下場。

況且,官員中還有像王志宇有不臣之心的人。想到這兒,凌皓川不由得感到一陣頭疼。但是這種情況絕對不能再放任下去了,必須做些什麼。

“現在朝堂上身居要職的官員基本上都是些世家,我大兗剛開國時,還有一批優秀的寒門子弟憑自已的能力殺出來,可如今,卻是越來越少了。”凌皓川開口道,“安牧一,你覺得這問題出在哪裡?”

“陛下,微臣覺得,此事的根源在科舉。”安牧一思索了片刻,回答道,“科舉本是寒門和平民上升的絕佳途徑。但是不知道從何時起,每次科舉的前三甲幾乎都被世家子弟包攬,寒門或平民就算是上榜,名次也不會很高。”

“哼,但凡有名的老師都被他們以各種方法請到了他們自已家的族學中,外人想要去聽課,便要交上高額的學費。長此以往,民間再無好的老師,沒了老師,就憑他們自已,哪怕是真有才能,也難考出來。”凌皓川直接說出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安牧一,朕要你去辦一件事情。”

“陛下您說。”

“民間的好老師太少了,傳旨下去,每個地方都要設立一個機構,就叫善學。為那些出不起高額學費的學生提供老師,並且,老師還不能是隨便從那抓來濫竽充數的,要是當地有名望的夫子。並且,寒門平民的學子每次科考考上的人數納入年末的考核之中。”凌皓川一口氣將這些話全部說完後,又想了想,“你可還有什麼要補充的?”

“陛下,不僅要從學子下手。還要保證科舉的公平公正,以防有官員為了自已年末的成績好看與其他官員勾結,強行將些寒門子弟推上去。”

凌皓川點點頭,突然想起了什麼:“我記得李家好像就請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夫子做他們族學的老師。”

“對,那夫子之前在京城中還挺出名的,後來就被李家請求做了老師。不過看李寶英那個樣子,這老師請的也沒多大用處啊。”

“李寶英那是爛泥扶不上牆,他自已不上進,怪不得夫子。這樣,先在京城設立一座善學,讓那位夫子做善學的老師。一定要宣傳出去,讓所有讀書人都能知道有什麼個東西。”凌皓川邊說邊開始擬旨,

只希望這些大刀闊斧的改變,能讓大兗的朝堂變得清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