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丞相吐槽

見沈知深主動退兵,凌皓川也沒再糾纏,直接班師回朝。皇帝見那兩城已經回來,又看見凌皓川那蒼白的臉色。終究還是心軟下來,在朝堂上不疼不癢地說了幾句,又罰了一年的俸祿,這事兒就算這麼翻過去了。但這只是表面上的,在凌皓川心中,沈知硯的背叛已經成了他內心最深的一根刺。那段時間,他每天晚上都輾轉反側,恨不得衝到梁朝,親自問那個人為何要背叛他。

最終,沈知深登上了皇位。但沈知深並不是因為軍功被立為太子而登基。

在沈知深還在邊境十二城時,沈知玉就按捺不住了,竟然起兵謀反。沈知深得知這個訊息之後,無意再與凌皓川糾纏,直接集結大軍,以清君側的名義回朝平叛。沈知玉本以為自已掌握了禁軍,這皇位已經是自已的囊中之物了。但是沈知玉高估了自已在京城的兵力,也低估了沈知深的實力。沈知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沈知玉在京城的兵力,並且直接將沈知玉綁到了皇帝面前。

皇帝如今身子骨不好,猛地一下看到沈知玉被五花大綁地扔在他面前,又看到沈知深手上那把沾滿鮮血的長劍,竟然一下子直衝心脈,暴斃而亡。

沈知深直接昭告天下,先帝因沈知玉謀反,怒火攻心,不治而亡。一下子給沈知玉扣上了謀反弒君弒父三大重罪,這下皇位再無懸念。

國不可一日無君。禮部緊趕慢趕,半個月就完成了登基大典。登基後第一道旨意,就是將沈知玉廢為庶人,終身不得再入皇城。緊接著第二道旨意,就是向天下昭告了沈知硯的從龍之功,封為晉王。

此訊息一傳到大兗,凌皓川再不願意相信也不得不承認,沈知硯就是為了沈知深才背叛了他。後來,得知沈知深要將沈知硯送來和親之時,凌皓川本以為自已會高興,那個背信棄義的小人即將要到他的手掌心之中了。但他沒有,那種情感很是複雜,與其說是興奮,更像是替沈知硯感到不值。這種人真的值得你背叛我去幫他嗎?

今天的朝堂格外的熱鬧,大臣們圍繞如何處置沈知硯吵了起來,一派認為沈知硯之前有過盜取大兗機密的前科,把他放在後宮簡直是養虎為患,應將他打入天牢,等候發落;另一派人認為沈知硯既然是和親而來,如此處置恐怕會有損兩國關係,再加上他被囚禁在建章宮,只要嚴加看守,諒他也翻不出什麼浪花。

看著底下嘰嘰喳喳的朝臣,凌皓川只覺得頭疼,沈知硯的確是塊燙手山芋,怎麼處理都有人不滿。此時,凌皓川注意到,站在左邊的丞相安牧一一直沒有說話。

安牧一和他可以說是從小一起長大,也是見證了他和沈知硯的感情從熱烈到破裂的全程,不注意倒好,現在,凌皓川倒是很想聽聽他這位發小的意見。於是,凌皓川直接扔了一句“此事往後再議,退朝。丞相留下。”

安牧一早就猜到他會將自已留下,默默在心裡翻了個大白眼。他還想早點回家休息呢,這個逼自個兒為情所困還要拉自已下水。但吐槽歸吐槽,對方畢竟是自已的頂頭上司,再不滿也不能表露出來,心中罵了一千句一萬句,嘴上還是恭恭敬敬地說了句:“遵命。”

等到進了凌皓川的書房,安牧一也懶得裝了,直截了當地問他:“怎麼,還放不下人家?”

聞言,凌皓川想都沒想就反駁道:“怎麼可能,我留你下來是為了讓你想想怎麼折磨他才能解我心頭之恨。”

口是心非!安牧一再次在內心吐槽道,但卻沒有揭穿他,而是順著他的話來說:“好啊,這還不簡單,直接把他扔到天牢,對那些獄卒說只要保證他活著,其他的,手下決不要留情。就憑那些人的手段,不出三天,沈知硯就會被折磨得不人不鬼。”

凌皓川光是想象一下沈知硯可能會在天牢裡遭受到什麼就有些不舒服,開口反駁道:“不行,沈知硯是來和親的,把人扔進天牢裡用刑,這算什麼。我大兗好不容易才和梁朝達成和解,百姓得以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不能再使兩國關係惡化了。”

“就知道你捨不得。我說句實話,其實你們倆最好的結局就是死生不復相見,讓時間去沖刷掉那些不好的記憶。可惜,這下子,沈知硯怕是這輩子都要留在你身邊了。”安牧一有時候其實也挺對眼前這對感到唏噓的,他和凌皓川一起長大,知道凌皓川當時對沈知硯是真心真意的,不然也不會做出向先帝求娶他的決定。沈知硯剛走的那段時間,看著意志消沉的沈知硯,安牧一內心其實也是怨著沈知硯的。但後來聽到沈知硯要和親的訊息,那些怨就變成了對命運的感嘆。

“兄弟,這種事情我也不好多講,但我只勸你一句,不要被情緒矇蔽了雙眼,遵從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安牧一知道自已無論自已說什麼,凌皓川也不一定能聽得進去,感情這種東西本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只希望凌皓川不要做出什麼讓自已後悔一生的決定。

建章宮內,沈知硯顯然不知道朝堂上針對他產生了一場腥風血雨,此時的沈知硯躺在美人榻上閉目養神。昨晚凌皓川屬實是把他折騰了個夠本,沈知硯一邊休息,一邊把發生的事情全部捋了一遍。之前自已情緒上頭,根本沒有深入思考,但現在想想,沈知深所做的決定實在有些奇怪。自已在大梁幾乎是沒有一絲勢力,根本不可能威脅到沈知深的皇位,而且他既然已經向天下告知了自已的所為,在大梁人看來,自已就是幫助沈知深登基的最大功臣,而沈知深對沒有勢力的自已下手簡直就是卸磨殺驢。這種行為在大梁人眼中,沈知深簡直就是一個暴君,這與他之前塑造的溫和形象完全不符合。就算之前沈知深的溫和都是裝出來的,他也肯定知道,自已這一舉動對自已是弊大於利。

可,沈知深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沈知硯在這裡頓住了,他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來沈知深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