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4章 二廢太子(3)

弘晳,太子胤礽的次子,稱為毓慶宮二阿哥,因太子的長子十歲時就去世了,弘晳就成為了事實上的長子,康熙的皇長孫。

太子胤礽當時只有兩個兒子,弘晳和弘晉,二人都是庶出,弘晳年長弘晉兩歲,生母地位也比較高,是僅次於太子妃的太子嬪。

弘晳最初是沒有被當成繼承人的,從太子的子女出生情況來看,太子妃瓜爾佳氏始終沒能生育嫡子的情況下,弘晳才開始被當成假定繼承人培養了。

談到弘晳,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人以及他的事蹟,因為歷史書上怎麼看都像是個打醬油的,只能從字縫中來找到這個人當年的崇高地位。

從後面弘晳案的資料情況就可以看出,弘晳的史料肯定是被乾隆刪除了不少,弘晳在康熙朝的地位,我們只能在朝鮮史料裡面看到。

朝鮮史料裡關於清朝的東西,跟我們今天瞭解美國的內幕資訊差不多,很多資訊也都不是一手的,而是透過各種渠道蒐集。

所以朝鮮史料裡的很多清朝的資訊有的並不是真正的官方資訊,而是包含了外面各種渠道能探聽到的資訊,這個資訊的來源比較複雜,有的是派系間互相攻擊而散佈的虛假資訊,也會被朝鮮收錄入史料,也就是朝鮮史料裡記錄的資訊,一般都是在外面能探聽到的資訊,不管真的假的資訊,朝鮮人都往自已的史料裡搬運。

朝鮮人能探聽到康熙對弘晳的態度的資訊,可以說明,當時官僚裡普遍也在討論康熙的這種態度的言論。

康熙四十六年的南巡,弘晳一起跟著康熙去了,而在康熙四十八年的二月份,也就是康熙復立太子的前一個月,康熙外出巡視的時候都帶了弘晳,從這些行程中可以看出,弘晳在那麼多皇孫裡面,是具有特殊地位的。

站在太子的角度來看,如果弘晳被立為皇太孫,這絕對是利於來穩固他的地位。

但是康熙卻沒有這麼做,原因說一千道一萬,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個,康熙覺得立了皇太孫後,他有可能無法控制局勢,局勢會越來越向太子一方傾斜。

康熙在放棄了他憧憬的宋孝宗和宋高宗的太上皇,原因也不是康熙說的太子沒有宋孝宗孝順,最根本的原因是康熙壓根就不願當一個沒有實權的太上皇,仔細思考後覺得真的當太上皇以後,即使不想放權,也無法繼續掌控朝政,第二個原因則是康熙身邊的官僚以及與太子不睦的官僚得知康熙有這種想法後,也會阻止康熙的這種想法,因為是太上皇的親信和是皇帝的親信顯然不是一回事。

還有一種更真實的原因,那就是康熙從來也沒這麼考慮過,只是拿這個問題來試探太子,在一廢太子後,為了顯示自已的高尚,太子的不堪,把這個事說出來了。

權力,真的是太香了!

武則天在神龍政變之前,已經是一個七十歲的老太婆了,可是看著那真是一個年輕,而在神龍政變之後,皇帝李顯給老太太請安的時候,直接嚇得一哆嗦,差點沒有認出來。

可見,權力才是保持年輕最好的東西。

康熙之所以復立太子後,沒有打擊八阿哥的勢力,最根本的本質在於,康熙覺得沒有這一勢力繼續制衡太子,他無法有效控制太子的勢力,如果立了皇太孫,那麼善於投資的官僚們,為了自已官場的下半場仕途和家族的未來,明裡暗裡往太子那邊靠攏,最後有可能局勢的主動權逐漸為太子掌握。

這種情況下,康熙決定不變!

康熙可以不變模式,官員們受不了,文官們受不了也就是發發牢騷,武將們受不了的時候,就會做出來一些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軍方勢力倒向太子胤礽就不奇怪了。

大家在看歷史的時候,只要這個當事人失敗了,當事人捨棄的戰略,就會被吹得完美無缺,而當事人執行的策略則被評價為缺陷太大了,如果這個人再高明點會怎樣,如果換做自已,肯定會怎樣怎樣。

問題是,我們常常忘了一件事,如果別的策略真的都是完美無缺的,那當事人為什麼要捨棄它呢?

我們在看太子胤礽的決策前,首先要知道這樣一件事,無論是什麼體制下,都無法完全杜絕軍事政變,明朝有奪門之變,清朝在咸豐去世後,很快就被兩宮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了宮廷政變推翻,即使到了近現代,很多國家依舊發生過宮廷政變。

康熙為了復立太子,親自下場跟官僚們開撕,官僚們誰也沒把康熙的意見當回事,在當時的朝堂之上,無論是太子黨還是別的官僚,或者是八阿哥黨,和其他皇子系的官僚都不是大多數,人數最多的是騎牆派。

騎牆派的存在給博弈各方都有很大的壓力,這很可能導致一個結局,就是你被對手打倒了,騎牆派就默許了對手的作為。

這些人的存在就是,誰能打贏我就加入誰的陣營。

這樣一來,贏得一方越來越強,輸得一方越來越弱,可問題是無論是輸得一方還是贏得一方都對這些騎牆派很是無語,輸得覺得自已勢力小了,贏得又不敢重用這幫人。

清朝的各種政治勢力中,八旗內部就有,舊貴族,新興的家族,文官階層和開國軍功貴族,而軍隊又分為八旗軍隊,綠營軍隊兩大系統,這些又分成幾大軍區等等,漢官士大夫階層又有很多派。

八阿哥胤禩這個人是比較彪悍的一個人,在沒有武力上位的能力下,僅依靠一部分八旗貴族的支援,就公然站到了皇太子的對立面。

這種勇氣,梁靜茹都給不了!

什麼叫自信,這就是自信過了頭的表現。

雍正上位的時候,第一步就是首先關閉了京城九門,拉攏當時的步兵統領隆科多,依據武力來控制中央朝堂的局勢,並且立刻讓十四貝子胤禵離開了前線軍隊,然後由親信川陝總督年羹堯來掌控前線的軍隊,以震懾中央朝堂上的反對派力量。

慈安和慈禧也是依靠武力政變打倒了八大輔政大臣。

所以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