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章 結婚

第52章結婚

這個時代的通訊太落後了,電報還沒正式啟用。長途電話也是剛開通不久,四位數的手搖電話打長途不知要經過多少次交換機中轉,有時一整天都佔線,傳遞資訊基本都是信件。

後來發現軍方電話中轉會很快,李書誠便成了最佳傳聲筒。

十月份,李書誠來電話說沈紅書又在鄰縣開了個木器廠,上次的存貨都用得差不多了,木材需求量很大,尤其建築用材。

沈紅蓮當即決定月底繼續投機倒把,讓李書誠和沈紅寶將兩個木器廠的資金取出,不夠就向鎮上服裝廠和木器廠借,一定要湊滿二十五萬,到京都匯合。

李書誠說沈紅寶已經統計了,算上沈家的所有人的存款,根本不需要借。

沈紅蓮斷然命令,必須借,起碼借十幾萬。廠裡不要,我們就不還。

李書誠被氣笑了,心道,廠長是你從東北救出來的那個文友,敢向你追債麼。

沈紅蓮也是一肚子氣,一年吞我十幾萬的分紅,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真以為我好欺負啊。

資訊不發達也有好處,很難查到沈紅蓮買運木材到底花了多少錢,加上她是按照當地官方價格出售,且用的集體企業木器廠的名義,還不要木材票,即便有疑問,也極難拿到有力證據。

有人檢查就說發票收據弄丟了,中間環節那麼多,想補辦也未必能找到人,何況有些付出根本就沒有收據。

加上沈紅蓮動不動就大捐特捐,官方得到好處,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前兩次無人過問,收據發票早就被沈紅蓮偷偷燒了。

資訊不發達,交通更不發達。霸佔的吉普車被沈紅蓮留在家裡給沈紅寶沈紅書用,這邊基本都窩在廠裡,難得騎車出去閒逛。

廠裡開業的時候,沈紅蓮就向縣委提出申請要買一輛吉普車,三萬多塊在當代可謂鉅款,但對沈紅蓮來說不算個事兒,可惜一直沒得到回覆。

沒到月底,沈紅蓮當先帶著李書文和顧鴻遠以及已經懷孕的季小蓮趕到京都,他們要先去聯絡幾個老傢伙的親友,見機行事。

和他們劃清界限的就算了,只尋找有牽掛的。很快打聽到數理化教授夫婦的女兒女婿和外孫已經下放去了冀省農村,暫時無法聯絡。

老中醫的妻子在原址掃大街,由四丫先私下串好口供,沈紅蓮以親房外孫女的名義先接到招待所住下。子女已經宣告脫離血緣關係,暫時是安全的,四丫以找人為由上門遞了個口信,並丟下兩千塊錢。

作家就是被妻兒舉報成右派的,不予理會。

翻譯的妻子離婚後,帶著兒子回了鄰市孃家,應該沒事。

不得不說,女孩子找人這種事就是有優勢,很少會讓人懷疑。尤其四丫和李超越掛著清大的校徽,更讓人相信。

能被推薦到清大的,無疑是又紅又專的接班人人選,棟樑之材,能讓大部分人肅然起敬。

看看時間還有結餘,沈紅蓮乾脆好人做到底,帶著四丫和李超英去了相鄰直轄市,半天的火車就到了。很快按地址找到翻譯的妻兒。

說明來意後,妻子斷然表示不想再和翻譯有牽扯,三個女孩只好留下兩千塊錢,怏怏迴轉。

隔天沈紅寶和李書誠也到了,幾人不再耽擱,帶著老中醫妻子趕往江城。

技工妻子的孃家就在江城。妻子一直沒有工作,十六歲的兒子正準備響應號召下鄉。聽沈紅蓮一說,求之不得,當即同意和他們一起走。

購買木材已經是熟道,負責人對特別懂規矩的沈紅蓮如見親人。幾份縣級木器廠,縣政府和一張軍隊的木材採購證明,批了四千多方。搬運,聯絡車皮等事宜照樣全部交給負責人處理,沈紅蓮又額外多給了一千。

這次沒有等待木材上車就啟程迴轉,沈紅蓮和季小蓮帶著幾個下放人員家屬回魯省,沈紅寶、李書誠和顧鴻遠三人去省城等待接貨,然後分成三個船隊,分別開往老家的三個木器廠。

生意做到這種程度,已經不需要沈紅蓮親力親為。

這筆肯定會讓沈紅蓮的身價又飆升一倍。

啊。成百萬富翁了呀。

抵得上五十年後的一個小目標了呀。

誰說這個時代不好的?誰?站出來和沈紅蓮論論。

封閉的時代就是安全,人販子還沒有出現,車上小偷也極少。

沒介紹信出不了門,流竄的很快就會被抓住。

上次遭遇搶劫犯的意外,讓鐵道部更加強了巡查。

除了物質匱乏,還都不錯。

不用說,幾個老傢伙對沈紅蓮的辦事能力簡直頂禮膜拜,技工和老中醫差點跪倒磕頭。

季小蓮笑罵,三妹最不喜歡矯情,更不信賭咒發誓,都一大把年紀了,別玩這些虛頭巴腦的。好好待著,別給三妹添亂就行。

收支包乾後,生活有了明顯好轉,責任到人是有好處的,起碼給了做事人不少發揮空間。

計劃生育開始啟動,提倡生兩個孩子,實行“晚、稀、少”的生育政策。

幾十年後鼓勵生育都不行,因為養不起。現在想方設法也要生,人丁興旺才有希望嘛。

嗯。得儘快結婚,趁著政策開始還算寬鬆,爭取生三個四個。

訂婚這種可有可無的程式還是省了吧,直接同居得了。

李家喜出望外,當即將喜日定在臘月二十。

沈紅蓮不想高調,連家人都不希望來參加,太遠,下游平原又沒通火車。汽車轉火車再轉汽車,直線距離一千五百里,乘車來得繞道一倍以上,再順利也得四五天。折騰啥勁啊。

還是做一個安安靜靜的低調的美新娘好了。

前世自己結婚也就至親到場,只有三桌人,莊鄰都沒收賀禮。

婚姻在於長久的經營,能不能長久和婚禮大小沒絲毫關係。

沈紅蓮豈是注重形式的俗人。

這裡也要一切從簡,實在不行,也就弄個一塊錢的賀禮,不然不能彰顯沈紅蓮的豪氣。

聽沈紅蓮說家人不一定會來參加,李家從喜出望外又變成了疑慮重重。

因相距太遠,來回路費就是筆不小的開支,普通人家根本負擔不起,親人不到場很正常。

可沈紅蓮是普通人家麼?

有能力到而不到,只能說明沈紅蓮對這幢婚姻並不重視,也就不得不讓李家懷疑沈紅蓮的最終意圖了。

事實上,李家和李書文對這場婚姻一直感覺很夢幻。以沈紅蓮的條件,起碼也得嫁個縣城公務員啥的,怎麼也輪不到李書文。

偏偏就匪夷所思地看上了,還一眼定終身。

說不認真吧,人家砸了這麼多錢在這辦廠,建造婚房,還預先住到這裡不走了。並且對李書文和李家都很好,主動親近,一點都沒把自己當外人。

說是認真的吧,一點都沒把結婚當回事,就像領了結婚證就住到了一起這麼簡單。

沒錯,定了喜日後,沈紅蓮就和李書文去縣城領了結婚證,當晚兩人就住進了新房。

以沈大媽幾十年的性愛經驗,要搞定一個毛頭小夥還不是手到擒來。何況這副身體早就養得細白粉嫩的,還因為每天鍛鍊,腰身的輕柔遠勝常人,一下子就讓李書文淪陷到無法自拔。

冰清玉潔沒錯,經驗豐富也沒錯。

作家嘛,懂得床笫之歡有啥好奇怪的。

還沒結婚就開始度蜜月了。

嗯。這才叫蜜月,什麼都不想,連穿衣服都覺得麻煩。

沈紅蓮被情愛滋潤得越發的光彩照人。

見李書文痴痴地盯著她看,沈紅蓮眼一瞪,老是這麼看我幹嘛?

李書文笑,你就像個怪物。做事的時候雷厲風行,讓人不敢正視。在家裡又特別溫柔懂事。

沈紅蓮笑,這有啥好奇怪的,人都有兩面性嘛。一個軀殼喂日常,一個靈魂補歲月。一個在煙火裡謀生,一個在月光下謀愛。一個間歇性奮發圖強,一個持續性墮落放縱。誰都一樣。

李書文始終不敢相信,你這麼好,為什麼會選我?

沈紅蓮抱著他親,都說好幾遍了,對眼,對味,就是緣。珍惜眼前,別想太多,我們都會好好的。

文友說過,世上哪有什麼牛郎織女天仙配,都是統治者故意宣揚忽悠底層傻叉的,目的很明顯,只要你們老老實實在底層為奴,就有機會受到公主仙女青睞。灰姑娘和王子也一樣,幾乎所有藝術都在用身份懸殊卻產生愛情的落差緩解階級矛盾,其實都是扯淡。自古以來,門當戶對利益互換才是婚姻的本質。

受文友影響和一輩子的切身體會,沈紅蓮也從未相信過愛情,能湊合著過一輩子就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別談什麼自欺欺人的愛情好吧。

由於季小蓮已有身孕,顧鴻遠沒等卸完木材就趕了回來。

然後,四丫和李超英也提前請了假,並瞞著沈紅蓮去了冀省鄉下將教授夫婦的女兒女婿和外甥帶了來,一起安排到廠裡。

看到李超英得意洋洋地說著找他們的經過,四丫沒好氣地說。屁大點事,至於這麼嘚瑟麼?要不是我,你被人賣了都還幫著人販子數錢呢。

沈紅蓮甚是欣慰,臉上卻輕描淡寫,這種小事確實不值一提。我的事才是大事,辦得怎麼樣了?

四丫搖頭作無奈狀,看來毫無進展。

李超英差點要哭,好容易做成了一件事,就不能誇誇我麼。

四丫一本正經地豎起大拇指,你已經不是三歲小孩了,起碼也得五歲以上。

沈紅蓮點頭,除了腦子不靈光,其他還可以。

李超英氣得七竅生煙,朝沈紅蓮揚氣拳頭,二嫂,敢不敢出去練練。

沈紅蓮雙手叉腰,好。讓你看看什麼叫天高地厚。

各種靚麗的風景繼續上演。

幾個老傢伙不住搖頭嘆息,唉,三天吃了六鏟子,快活得要上天。

沒想到我們活到一大把年紀,竟然能遇到這樣的幾個活寶。

跟這幾個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屁孩在一起,我們快縮回孃胎了。

老中醫捶胸頓足,可憐我這一身本事啊,咋就都不想學呢。

四丫笑道,要不,你求我呀,求我,我就學。

老中醫還真就對著四丫深鞠一躬,四丫頭,求求你跟我學中醫吧。

四丫頭一揚,看在你這麼誠心的份上,我學了。

李超英不滿地叫,不行。也要求我學。

老中醫大笑,行行,求求你一起學吧。

兩人還真是說到做到,成天跟著老中醫身邊轉悠。讓一對老夫妻開心得不行。

再怎麼歡聲笑語,總有不識趣的來煞風景。縣革委會帶人來到廠裡,開展批林整風運動,曾經最合格的接班人轉眼成了反組織的叛國賊,要清查和反組織集團有關聯的人和事。

和先前批鬥關押六一五分子一樣,各地很快又湧現了一大批壞分子,遭到批鬥關押。

啊?還收著有叛國賊報道的報紙,抓!

什麼?還留著叛國賊的照片?押起來。

好在沈紅蓮早已預料,早就將這些東西銷燬。

加上有四丫和李超英在,幾句話沒說完,就被她倆駁斥得體無完膚,反過來扣上各種帽子。尤其鬥爭經驗極其豐富的四丫,批駁得一群半文盲沒一句還嘴之力,各種藐視各種貶損各種狠踩,繼而上拳腳,打得革委會成員灰溜溜離去。

全國第一大學深造過的果然不一樣,不談氣勢,光見識就非同凡響,誰敢放半個屁去。

李家家族頗大,對婚禮還是不想弄得太過簡單,一塊錢的賀禮流水席得以施行,場地自然放在廠裡。

別以為一塊錢很少,沈紅蓮已經打聽到這裡普通人家紅白事,莊鄰禮金都是一塊錢,普通親戚關係也就兩塊。

正常情況下,至親才會出四塊。

宴席都是散裝的白酒,一盤紅燒肉,一盤魚蝦類,一碗紅燒豆腐,一盤百葉炒菠菜,一大碗蔬菜雜燴湯。

主食是雜糧飯,就算大隊書記家做事,大米飯也是吃不起的。

沈紅蓮不是普通人家,喝的是瓶裝糧酒,抽的是盒裝香菸,肉和魚類都是雙份,其他是豬牛羊的內臟,菜和湯無一純蔬。

有錢有關係,不任性沒天理。

沈紅蓮特地給自己做了件大紅大衣,內增高的高筒皮鞋,當然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四丫和李超英也是定製版的風衣,顯得超凡脫塵。

估計客人不算多也不算少,除了廠裡職工,三級領導,就是李家親戚和莊鄰。

早飯後不久,一輛吉普開到廠裡,赫然是西縣的幾個領導。

沈紅書的廠雖然約定第一年不用上繳,但沈紅蓮還是讓沈紅書用賣木材的款預繳了十七萬。

西縣縣委大喜過望,當即獎勵了一輛吉普車,同時收集資料上報,讓省委給沈紅蓮頒發了先進生產者的獎章和獎狀。

聽說沈紅蓮大婚,特地開車趕來祝賀。

看著獎章和獎狀,沈紅蓮一陣竊喜,這可是稀罕東西,不僅現在可以代替尚方寶劍,將來還可以賣個大價錢。唉,運氣來了,想不發財都不行啊。

看到幾個幹部不停貼福字,四丫一臉的嫌棄。想要我姐做啥子,直接說,不要搞這些虛頭。

西縣幹部哈哈大笑,說是有人提議要辦一個塑膠廠,希望沈紅蓮予以支援。

沈紅蓮沉吟說,這個我不熟悉,能不能盈利很難說。不過,我這裡有個高階技工,能解決磨具問題。

西縣幹部說,我們提供場地,你負責操辦。這次沒有上繳定額,等收回成本和利息後,利潤對半分,決不食言。

沈紅蓮暗道,我信你個鬼。

嘴上卻說,這樣的話,倒是可以試試。

西縣幹部拱手說,那就開年再細談。

事實上,沈紅蓮很清楚塑膠行業前景可觀,可以興旺五六十年甚至更久。老家那裡靠近江海,各種原料生產廠很多,技術和原料都不是問題,搞個塑膠加工廠不難。

嗯。又有得忙了。

幾十年後,投資不熟悉的領域或許是大忌。但現在不一樣,投資成本太低,又有集體多少分擔一些風險,很值得嘗試。

正商討,廠外一聲大客車喇叭響,四丫馬上飛了出去。

不一會,一陣嘰嘰喳喳熟悉的聲音,沈紅蓮大吃一驚,跑出去一看,竟然是周書記和瘦猴帶著沈家老小,正從車上下來。

看到沈紅蓮,周書記笑道,小丫頭不地道啊,這麼大的事也不叫我。

瘦猴故作難過,搖頭說,是我們太讓三丫頭失望了。

看到一起在市裡開過會的西縣幹部,周書記邊招呼邊嘆息,看來,我們來晚了。

四丫笑,是晚了。我姐剛在談辦塑膠廠的事呢。

瘦猴一聽,哭著臉伸手在自己臉上拍了一下,我們太不稱職了。我就知道,三丫頭不可能安心待在這裡。

周書記也苦笑搖頭,三丫頭的根在我們那。可惜,我們卻把這麼好的財神爺拱手讓人,真特麼造孽啊。

西縣幹部開心地打哈哈,都在同一市同一省,一樣的一樣的。

瘦猴沒好氣地回,說得輕巧,飽漢子哪知餓漢子飢。

沈紅蓮笑道,黃莊那麼多大能,是你們沒充分利用好吧。

秘書笑道,人才還怕多麼。

四丫大聲說,行了。今天是我姐大喜的日子,別說這些不開心的,先各自找座位準備開飯吧。

女校長抱抱四丫,四丫頭今天準備了什麼節目沒有?

四丫搖頭,啥也沒有,三姐不想鬧,嫌麻煩。

瘦猴說,隨便教我們唱一首吧,就一首。

四丫說,這得問我三姐。

另一邊,二十多個沈家老小被顧鴻遠和季小蓮介紹著認親家,沈家三個老兄弟都是一臉的敷衍,顯然很不開心。

怎麼會嫁到這麼個犄角旮旯鳥不拉屎的地方,還是這麼個乾薑癟棗的人家,小夥子也看不出哪裡出色,別說李書誠和楊峰了,連二丫的老公冒柄良都比不上。

二伯差點氣哭,三丫頭這麼能幹,眼光咋這麼差呢?

開明的大伯也覺得不值,搖頭嘆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錢不錢的無所謂,起碼長得和楊峰差不多的吧。唉!

父親沈世海倒是不太在意,可能三丫有自己的考量吧。緣分這玩意,很難說得清。

東道主李家自然感受到了壓力,原先總覺得是因為自己的子女太出色,才得到了沈紅蓮的青睞。

也曾想過沈紅蓮的家境應該很好。但是,沒料到好到這種程度,沈家更是人才濟濟,隨便一個就足以將李超英和李書文碾壓成渣。

兩個縣的縣委領導千里迢迢趕過來賀喜,這意味著什麼。看沈家人對那些領導無足輕重的樣子,整個李家有這種能力和底氣麼。

李書文父子又開始懷疑人生了。

由於人們的生活一直芝麻開花節節高,這個時候沒有走江湖說唱幾句討賞的,三兩個要飯的都是面目全非難見人樣的傻子,沒讓進廠,盛了些飯菜就打發了。

也沒有什麼婚禮流程,大都吃了飯各回各家。

鬧婚房或許有,但在沈紅蓮面前也沒人敢過分喧鬧。

相對來說,李家親朋好友的素質還不錯,同時處於自卑和仰慕,禮節方面,都沒敢刁難沈紅蓮。

各地的風俗不一樣,可不能把這麼好的媳婦給氣跑了。

沈紅蓮也不小氣,給來參加的小孩子每人包了兩塊錢紅包。

粒子糖更是毫不吝嗇往外拋,讓婦女孩子們爭搶。

有人上臺對著麥克風說唱吉利話,也是兩塊紅包。更引得很多老人踴躍參與。

雖說沒有正規系統的演出,氣氛還是很熱烈。

甚至一些幹部也坐不住了,爭著上臺說唱,使得原本熱烈的喜宴氣氛高潮迭起。

沈紅蓮和李書文一桌一桌挨個敬酒,順便認識一下李家的親友,這麼多人,一下子肯定記不住許多,但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即便絕大部分親友只有在有事時才會來往,表面上的客套還是要維繫的。

親情中最難伺候的是舅舅這門,這裡也不例外。好在李書文舅舅這門有幾個是大隊和公社的幹部,在辦廠前後,和沈紅蓮都打過或多或少的交道,愛造事的婦女早被安排到服裝廠裡,已領教過沈紅蓮的霸道。

多麼和諧美滿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