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救助
聽說沈紅蓮在鄰縣大興土木辦廠,瘦猴氣得差點吐血,帶人到鎮上把責任全部推到鎮政府頭上,罵得他們狗血淋頭,清查他們給了沈家多少小鞋穿,殺雞儆猴,將兩人撤職查辦。
官大一級壓死人,這個時候的底層幹部任免就是一句話的事。
瘦猴在會上故意拍桌子瞪眼,留不住這麼大的人才,說明了政府有多無能,環境有多惡劣。動不動就找茬,換我也走啊。還有,上次三丫被抓走,你們就不能攔一下麼?被打成那樣,過年都不想回來看一眼。她心裡有多怨恨,你們知道不?每年幾十萬的上繳啊,就這麼沒了,你們吃啥乾飯的?是誰讓三丫對自己家鄉徹底失望的,是你們,你們都是罪人。每個人都寫一份檢討交上來,再不改正,都下放農村去。
聽到此事,沈紅蓮也就笑笑。這個時期幹部們主要任務是抓思想,搞鬥批改,至於辦了多少廠,產生了多少效益,對政績的影響不大。瘦猴此舉不過是推卸責任,同時也讓沈紅蓮落個人情。
不管怎樣,只要沈家在鎮上能夠安安穩穩,這份情義沈紅蓮也願意記著。
進入五月,西縣新辦的服裝廠當先開工生產,馬曉月本就是沈紅蓮培養出來的第一批技術骨幹中最強的,對服裝廠的資料、工序和管理瞭如指掌,一切照搬就是。
沈紅蓮專門設計了幾款不算出格又好看的新款衣服和制服,先收割官員和有錢人幾次再說。
沈紅書,沈紅偉和季小蓮夫婦重點搞成品布前面的幾道程式,多多少少都有經驗,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已經不需要沈紅蓮操心。
李書文那裡來電話說已經準備開工,沈紅蓮決定帶著顧鴻遠和季小蓮儘快前往。
雖然兩個木器廠都已經屬於集體,可採購回來的木材是沈紅蓮的,老木器廠由會計大嫂趙靈敏出售,新廠由前世父母售賣,所得和成本費一起也由他們保管,隨時聽候沈紅蓮調撥。
保管錢財上,還是親人比較保險。
臨走,沈紅蓮回了一趟鎮上向家人和朋友告別,並正式公開要嫁到外省的意向,母親一聽,毫不意外地哭倒在地,拉著沈紅蓮的手不肯松,生離死別一樣,好容易才被大伯和父親勸開。
沈紅蓮只想要讓家人適應適應,將來漂洋過海,那才可能真是永別。
就算現在離開,也算得上功成身退了不是。
沈紅蓮不可能庇佑他們一輩子。
瘦猴聽說沈紅蓮即將嫁去外省,並且已經在外省獨自建廠,簡直暴跳如雷。坐到市委哭訴,要求追究市公安局的錯誤。
想到幾千人連夜趕到市裡遊行示威的盛況,市委當即追責到公安部門,主要領導全被撤查,舉報人也被劃入黑五類批鬥。
王連長率領的駐江部隊雖然只是碰巧救了沈紅蓮,也算有功,受到市委肯定和嘉獎。
好像是說相聲的老郭說的,冤枉你的人比你自己還知道你有多冤枉。
這也是沈紅蓮佩服黃莊那班人的原因,扣上大帽子幹就是了,幹了再說,冤死你又能怎麼樣,最多是失誤。做人,誰不冤啊。
市委專門派人給沈紅蓮送去市先鋒青年的光榮證書,可惜她已經乘車離開了。
沈紅寶要將防身的手槍給沈紅蓮用,遭拒。理由是自己和顧鴻遠夫婦身手都不錯,國土中心這一片相比於關外文明安定得多,尤其行車途中,刑事犯罪極其罕見。
四天半的旅程確實很順利,李書文特地開了廠裡新買的拖拉機去縣城接他們。
其實在沈紅蓮趕到魯省之前,木器廠和服裝廠已經在沈紅寶監管下試營業,只等沈紅蓮到達舉行開業典禮。
典禮相當隆重,四級幹部都有參加,縣宣傳部準備了不少節目助興,當然少不了抽獎環節,有錢就是這麼任性。
沈紅蓮兄妹和顧鴻遠夫婦也上臺表演了聯唱歌舞,自然又是對宣傳部人員來了一次降維打擊。
縣宣傳部長當即要聘請沈紅蓮做編外宣傳部主任,理所當然地遭到拒絕。
事實上,沈紅蓮的寫作一直沒有停過。二十多萬字的鬼故事早已完成初稿,中短篇小說也有了幾十篇,日記更是記了十幾大本。本來想以此在開放後獲得第一桶金的,現在看來已經沒有必要。那麼就將這些資料送給那個天殺的文友吧。
雖說他讓自己穿到他小說裡,受了這麼多罪,可也初步實現了階層跨越,怎麼也算得上人生贏家了。
做人不能沒有良心。
對了,那傢伙現在也已經三歲了吧,也是因為窮而無緣於大學校門。嗯,得讓他體驗一下上大學有多苦。
還有前世的傻帽老公,現在也四歲了,必須讓他和兩歲的自己同等條件才好。
哎呀,這可太有意思了,他們將上演怎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情大戲呢,好期待呀。
還有,自己這副身體也已經成熟,近期越發覺得騷動不已,也該有一刻千金難買的極致享受了。何況今年秋就會實行計劃生育,得趁這幾年不是很緊張,多生幾個。
日。說好的等七年後上了大學再談婚論嫁呢?
好多事,走著走著就忘了初衷。
所以,話不能提早說死,得留有地,不然會被打臉。
沈紅寶在開業典禮後就回了家。
這裡的木器廠有經驗老到的顧鴻遠,服裝廠有聰明精幹的季小蓮,都是輕車熟路,很快便上了正軌。
沈紅蓮和季小蓮邊培訓工人,邊開始做幾十年後流行的各種好看衣服。
和季小蓮一天一個樣式,帶著廠裡的年輕女性一起爭奇鬥豔,然後波及到整個鎮上,向周邊延伸。因為質量過硬,款式新穎,無疑又將當地政府部門和有錢人收割了一遍又一遍。
同時開始在離廠區中心遠一些的東南角圍出八九畝地,設計建造兩套寬大的兩層樓婚房,還有廚房倉庫工具房等附屬用房。
婚房當然必須是最先進的。不僅有寬大的獨立衛生間,還有地下水迴圈降溫系統。
暑假,四丫跟李超英一起回了魯省,確定沈紅蓮已經決定嫁給李書文,氣得四丫將李超英按在床上打屁股。要不是你,三姐怎麼可能犯花痴。
李超英滿臉委屈,三姐腦子進水了,關我屁事。
四丫冷哼,你要不是和我同一個宿舍,三姐怎麼可能遇到你哥那個傻帽,就是你的錯。
季小蓮大笑,三妹要作騷,誰也擋不住。你們兩有物件沒?
李超英苦著臉說,男生都被四丫打怕了,誰敢搭理我們啊。
季小蓮絲毫不覺得意外,這才是四丫頭的正常操作,習慣了就好。
私下裡,沈紅蓮問交代的事辦得怎麼樣了,四丫搖頭,沒遇到一個值得信任的,社會上個個都帶著面具,要麼腦子被驢踢了,要麼假話大話空話官話滿嘴。有一對中年夫婦倒是老實,交往了兩個月,發現兩人膽子太小。
沈紅蓮點頭,不急,現在確實不是時候,過幾年也無妨。但你要想盡一切辦法留校。
四丫小鼻子一抽,這不是事兒。這批學生水平太差,沒幾個人比得過我,不少知識課都是我代教授上的呢。
沈紅蓮點頭,那就好。知識課不能丟,亂七八糟的活動儘量少參加。
四丫認真地看看沈紅蓮,三姐,你啥時候老成祥林嫂了。我雖然不做學生幹部,可大部分同學都聽我的呢。
由於四丫和李超英的加入,兩個廠又興奮了許多。成天看到四個年輕女子各種招搖打鬧。李超英和季小蓮也被調教得功夫超群,動不動就唱跳錶演,成了廠裡最靚麗的風景。
在外地廠裡就是爽啊,沒人管,沒顧忌,想咋玩咋玩。
這怎麼能叫傷風敗俗,南方和我們可不一樣,人家那邊平常衣服就是這樣的好吧。
縣宣傳部幾次來邀請他們參加表演,沈紅蓮一次也沒答應。
那麼好的歌舞,他們也配看,太能想了。
生活好了,心情好了,沈紅蓮和四丫越發的明豔,李家很快成了讓全鎮羨慕嫉妒的物件。
一個偶然的機會,沈紅蓮聽說隔壁公社有京都下放的文化人士,馬上帶四丫和李超英騎車去打聽,果然找到一個山溝裡的大隊。
大隊書記說是上面發放下來的,共九人,八個年紀大的,其中有兩對夫婦,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據說是什麼右派分子,原來做什麼的,不知道,正被大隊部看管著勞動改造。
一身軍官服的四丫冷著臉說,我們是縣委派下來調查他們改造情況的,帶我們去看下。
大隊書記看幾個女孩氣勢不凡,連介紹信都沒敢要,就帶她們到山窪裡幾間草棚前,將九個肌黃面瘦衣衫襤褸的人叫出來。
四丫裝模作樣地掏出紙筆,一一登記姓名年齡和原來的職業,其中有一個作家,一個金屬機械廠技工。
兩隊夫婦一對是大學數理化教師。領一對戲曲演員夫婦,男孩就是他們的小兒子。
還有一個老中醫和一個美帝留學回來的翻譯。
這些人以前並不認識,被故意打亂了下放的。
仔細登記完,四丫大聲呵斥詢問他們的改造情況,看幾個人嚇得低頭彎腰唯唯諾諾不知所云。
四丫故意怒道,看來這裡生活條件太好了,改造得還不行,得抓到別的地方去。
李超英幫腔,在這裡沒人管著,確實太自由了,得關起來才好。
轉身吩咐大隊書記,好好看著,別讓他們跑了,明天我們就來抓他們走。
大隊書記滿口答應,保證加強看管,一個都跑不了。
當天沈紅蓮就和李超英去找鎮長,說那幾個人在野外容易逃跑,廠裡有圍牆鐵絲網,不如抓到廠裡關起來勞改。
鎮上當然不想得罪沈紅蓮這尊財神,何況還有鎮上唯一的先進人才李超英,將來八成會在京都做官,豈是小小的鎮級能比得了的。
輕輕鬆鬆拿到了證明,為避免夜長夢多,當晚四丫和李超英就帶著幾個鎮人武部的民兵,開上沈紅蓮給廠裡購買的三臺拖拉機趕去。
命幾個人趕快收拾好,把不重要的生活用品都扔了,輕裝撤離。連夜將九個人抓進了廠,關進新建的有獨立院子的兩套婚房裡。
見四丫和李超英抱來一大堆新衣服和鞋子,九個人嚇得戰戰兢兢話都說不利索。姑娘——小同志——我們真的改造得很好——每天都在學習著作——深挖思想根源——
就是就是——我們可以把語錄背給你聽——
四丫很不耐煩地說,好不好你們說了不算。身上臭死了。這套房子大小八九個房間,你們隨便用,各自找衛生間洗個澡,換上這些乾淨衣服,到客廳集合,等我們領導來訓話。
九個人哪敢怠慢,忙成一團,沒半個小時,就都老老實實地站到客廳牆邊。端菜進來的季小蓮實在忍不住噗嗤笑出聲來,使得九個人更加惶恐。
四丫將一大盤子紅燒肉放下,朝季小蓮一瞪眼,小蓮姐你笑啥?我有這麼好笑嗎?
季小蓮頭直點,嗯嗯,你確實挺好笑的。明明在做好事,非要裝成壞人。
端飯進來的李超英笑道,四丫啥時候成好人了,我咋沒發現呢。
四丫兩手一攤,沒辦法,我小蓮姐先天性近視外加散光。
看著直咽口水的九個人,四丫大聲說,你們第一個任務,將這些飯菜全部吃光。然後各自找房間休息,明天領導會來發布第二道命令。
說完,和季小蓮李超英將他們的破衣服收拾出來,扔進院子裡垃圾筐裡,然後帶上院門離去。
幾個人期初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動,等聽不到外面的人聲,才慢慢放鬆下來。老中醫小聲說,看這幾個小姑娘不像是打砸搶的造反派,像是來解救我們的。
物理教授沒好氣地說,幾個小姑娘打扮得這麼洋氣,絕不是鄉下人,口音也不和這裡人一樣,估計是上面派下來的,我們還是小心點。
數學教授說,要藥死我們不用費這麼多手腳吧。這像是個新辦的工廠,屋裡這些設施用具比京都都高階。
老中醫同意,看小姑娘一身軍官服,難不成是這裡是軍工廠。
作家說,管他們是什麼人,又由不得我們做主,隨遇而安吧。
戲子夫婦點頭,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吃吧,就算死,也落個一飽。
翻譯啥也沒說,直接坐到桌子上開吃。
第二天一早,四個漂亮女人又端來了豐盛的早飯,說是等會有醫生來檢查他們的身體,請他們配合。
看四個美女談笑風生地幫著收拾房間,幾個人很是尷尬,哪敢怠慢,慌得要幫著整理。四丫沒好氣地說,吃你們的,養好身體再說。
季小蓮說,沒事就在廠裡到處看看,需要改進的地方報告給我們。只要不出廠門,你們就是安全的。
老中醫說,檢查身體就免了,體弱是因為勞累和營養不良。
四丫一拍腦袋,忘了你是醫生了。要不,你開個方子,我們去給你們買。
老技工問,你們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救我們?
李超英笑道,我們就是本地人啊。誰說要救你們了?
沈紅蓮苦笑,現在,我們還救不了你們。只是幫你們過得好一點,不至於那麼艱苦。
老中醫說,那幹嘛要幫我們?
四丫小嘴一癟,真笨,當然是想讓你們幫我們做事啊。
沈紅蓮說,這房子裡的辦公桌紙筆隨便用,書隨便看,需要什麼和我們說下。我要你們把腦子裡的知識都寫下來傳授。翻譯可以教我們英語,編教材。教授教我們數理化,技工,中醫,戲曲都可以在廠裡帶徒弟。
作家苦笑道,看來就我沒用。
四丫正經地說,伯伯確實挺沒用的,只能自己寫書玩了,給廠裡寫寫宣傳標語也行。不過,也不會孤芳自賞,我三姐的文字功底不一定比你差。
沈紅蓮點頭,我有很多稿子,你可以幫著斧正。
季小蓮說,以後你們自己去食堂打飯,想吃什麼點什麼。院子裡有廚房,柴火灶,也可以自己燒飯,飯碗自己洗,屋裡衛生自己幹,想要什麼衣服鞋帽和生活用品,自己去倉庫簽名領取。倉庫沒有的寫個單子給我們,一起購買。
到了晚上,九人才徹底放下了戒備之心,一起來來找沈紅蓮,提出要搬到集體宿舍去。小同志,竟然把新修的婚房讓給我們,實在受之有愧。
四丫又瞪眼,矯情啥勁啊。給你們就住著,我們會在邊上再蓋兩套,和你們住同一個院子,明天就開工。
作家有些難為情地說,沒想到三丫這麼年輕,文字功底卻這麼厲害,也真敢寫,自愧不如。
四丫胸脯一挺,我三姐可能幹了。只要你們老老實實的,絕不會虧待你們。
中醫一臉的欽佩,聽說這兩個廠都是三丫出錢辦的,私人哪來這麼多錢的?
季小蓮笑道,這算什麼呀。三妹在老家還有四個大廠呢。
看幾個人都驚呆的樣子,李超英說,不要問,不要說,好好做自己的事就行。三姐能保你們多久,很難說。實在保不了,可不要怨恨我們。
有了幾個老傢伙加入,沈紅蓮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成立學習小組,複習數理化,學英語,探討文學,談論歷史地理星體執行。還跟著戲子夫婦學拉二胡,彈琴,學譜曲。
技工也沒閒著,按要求購置了各種機床,各種金屬加工裝置,改進木器廠各種工藝,自制各種機械,還搞出了小型手拉叉車,節省了很多人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必須堅信。
沒事還在廠裡圍牆邊開闢了菜園,養養雞鴨豬羊,自產自銷。
再種點花花草草。
這日子,美得冒泡。
有了高階技工加入,本就先進的木器廠,機械和操作更加完善,技術含量已經遙遙領先於縣市級別,加工質量精細且穩定,和原先的鎮木器廠不可同日而語。
加工量大,廠裡還提供拖拉機免費接送,計價和原先的鎮木器廠相同,傢俱門窗等木器成品,也比鎮上的老廠便宜,開業沒半個月,就讓鎮木器廠門可羅雀。
服裝廠也一樣,鎮上老廠的老舊縫紉機與新型的工業機之間,無論規模,速度,加工質量都沒法比,加上款式的高緯度碾壓,讓人眼紅的績效工資,很快讓鎮服裝廠難以為繼。
天下官方一個味,鎮領匯出面請求沈紅蓮將兩個老廠收編活改進,毫無疑問遭到拒絕。工人可以來應聘,我這裡只看能力,沒正式工和學徒工之分。幹部就算了,來也只會拖廠裡的後腿。
有勢力頗大的李家人做靠山,沈紅蓮自然有恃無恐。
收編可以拒絕,組織建設卻讓沈紅蓮頭疼。好在這裡的李家人才濟濟,和準公共商議後,經過在公社做學校副主任的一個李家親戚同意,將他調到廠裡搞組織和思想工作。
兩個廠,除了必須堅守的績效底線外,也因此逐漸向集體所有制轉型。
這也是沈紅蓮無法左右的事,只能服從並執行,不然就沒法運營。
等四丫和李超英開了學,沈紅蓮又和鎮上商議,在原廠邊上以每年三千的價格加租了百十畝地,搞紡織一條龍的生產線,更增加了鞋帽車間。
因為租金太便宜,又一次性繳了五年,這個廠沒有絲毫資金壓力,純粹就是玩玩。
嗯。輕鬆愜意自由,這才是想要的生活嘛。
沒想到這個老中醫的技藝很好,治好了廠裡好幾個人的痼疾,這嚴重顛覆了沈紅蓮一直認為中醫是騙子的認知。沒事就跟著學推拿,扎針。本想學識各種中藥醫理,無奈定力不足,只好作罷。
這期間自然有縣級領導下來檢查,但都被沈紅蓮輕鬆化解。因為廠裡表面的政治文章做的相當到位,紅歌成天播放,標語口號小彩旗隨處可見,各種鼓吹文章貼滿了公告欄,放眼一派忠心耿耿欣欣向榮的景象。
對鎮上的各種捐助必不可少,尤其手裡有槍的當權派,不定時的捐獻衣物,時不時主動請他們來廠研究研究菸酒,總能皆大歡喜。
這就對了嘛。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和諧共處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