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持續擴張
大年初一一早,沈家開了兩輛小車和一輛軍用卡車帶著全家老小一起過來。
二伯見面就埋怨沈紅蓮,說她連祖宗都不想拜了。
沈紅寶說,三妹腿還沒好呢,二叔什麼時候這麼知禮過。
沈紅菊趕緊將父親拉到一邊,爸不開口也沒人把你當啞巴,三妹回去有多危險你知道不。
大伯嘆息說,保護不了三丫頭,我們沈家無能啊。
楊峰一臉無奈,要不是黃莊那幫人,哪裡還有三妹呀。我特麼真沒用。
沈紅蓮哭笑不得,都這麼矯情幹嘛,我這不是好好的麼。黃莊那幫人也不過誤打誤撞而已,用不著感謝。那幫人下手太狠,早晚會被清算,儘量不要跟他們來往。
大伯懷疑地看看沈紅蓮,丫頭,你變了,這可不是你的做派,是他們救的你啊。
沈紅蓮含糊地說,碰巧罷了,這事不許再提,回家也不許說。把幾個小不點抱給我看看,都取名字了沒?
大伯還想說,卻被王書雯拉到邊上耳語了幾句,大伯的臉色才緩和下來,不住地點頭,慈愛地望著沈紅蓮,滿眼的讚賞。
有些秘密,終究是瞞不住的,尤其在親人之間。
一起吃了午飯,鬧到兩三點,當地幾名公社和大小隊幹部來拜年才散。
給家人鋪好了路,怎麼走只能看各人造化。
這個時候可不能說拜年,破四舊嘛,拜年也算舊習俗。
過年不放假,過革命化春節,上面一直在倡導,下面總得做做樣子,沈紅蓮帶頭不回家,也是基於這個因素。
廠總負責人都在上班,當地幹部不能不有所表示,蒞臨慰問這種表面文章得做。
沈紅蓮乾脆讓顧鴻遠去叫兩名廠長候選人,一起吃個便飯,在新年第一天當著三級幹部把這事定了。
剛開始,沈紅蓮只說是選廠長,並轉正為正式工。讓幹部們提意見。
公社工業辦主任一愣,怎麼,你們要走麼?
季小蓮回,對。廠子現在已經正常生產,我們要去別的地方繼續搞。以後工人幹部都是你們本地人,我們只要收回辦廠的本錢和利息。
大隊書記很吃驚,你們辦廠不是為了賺錢麼?
季小蓮笑笑,那就是搞資本主義了,我們可沒這個膽子。除了捐助學生和困難戶外,到年底,多餘的利潤全部上繳給公社,你們自行處理,我們絕不干涉。
主任笑問,那你們圖啥呀?
季小蓮回,圖你們對乾妹妹家好一點。不需要給他們轉正,但工資不能低,這點全廠職工一視同仁,早就說過了。還有些注意事項,我們會列成條文公示,你照樣實施就行。
沈紅蓮不耐煩低說,行了,先選廠長吧,你們倆誰願意做?
沈良樹是沈紅蓮近房,只比沈紅蓮大十幾歲,卻屬於爺爺輩,上三輩曾在一口鍋裡吃過飯。有這層關係便以為廠長非他莫屬,嘴上卻說,投票表決吧,選誰是誰,我沒意見。
石高兵自然看得出來,附和說,還是良樹叔做吧,輩分和成分都好,做事也老成,不像我容易衝動。
三級幹部都點頭表示同意。
季小蓮笑道,我三妹選人只看能力,不在乎輩分和成分的。組織關係政治思想啥的,是公社大隊管的事,只要不影響生產就行。
沈良樹臉色微變,強笑道,高兵腦子靈活,確實比我有能力。
兩個候選人開始互相客套,讓沈紅蓮暗笑不已。
看看差不多了,沈紅蓮才開口。要不這樣吧,輪流各做半年再說,高兵叔先做上半年,良樹爺爺暫時做車間主任,負責具體生產和安全,有事兩個人商議。兩人都轉為正式工,工資和福利一樣。決定不了的事,可以和三級領導商議,或者打電話給我們。
這無疑是皆大歡喜的結果,都紛紛贊成。
新年第一天,賓主盡歡,算得上最好的開局。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人的思想境界還是不錯的,絕不像後來的唯利是圖,以致不住降低道德底線。
初二中午,女校長和瘦猴帶著人武部長,宣傳部長,校長,東鎮鎮長,等人同坐一輛大巴找了過來。看到沈紅蓮已經無恙,很是欣慰。
女校長告訴沈紅蓮一個好訊息,說她被列入縣勞模標兵的評選名單了。
沈紅蓮大笑,那就把我名字劃掉。馬上各地都會重新進行選舉,你們先保住自己的位置再說吧。
瘦猴一愣,你這訊息從哪兒來的,可靠麼?
沈紅蓮點頭,早做準備,有備無患。
校長笑道,就知道你這丫頭不稀罕做啥子勞模。我們這幫老傢伙都受到影響,沒一點上進心了。
東鎮鎮長大笑,尸位素餐,不是挺好麼。不過,三丫頭有點不地道啊,幹嘛不去我那裡投資辦廠呢?
瘦猴苦笑,不給你添麻煩,是為你好。
校長點頭,看看我那的木器廠和服裝廠,現在徹底屬於鎮政府了。三丫頭和家人早晚會被掃地出門。
瘦猴笑道,不至於那麼嚴重,除非犯了大錯,不然,都不用我們出手,工人就不答應。
校長說,三丫頭幹嘛不給自家人轉正呢,就算不在自己廠裡,被辭退了,可以去其他單位,也不用回家種地吧。
季小蓮笑道,三妹不想給人落下把柄。上山容易下山難。
眾人邊閒聊邊一起動手忙中飯,剛準備吃,就聽廠門口有汽車聲,赫然是周書記帶著秘書和兩個親信。
沈紅蓮暗罵薑還是老的辣。
周書記的死黨其實是冒書記和黃莊所屬鎮的一把手何柺子,以及柳主任等人,但他們之間極少見面,更別提同行了。
這點上,周書記後手很多,比瘦猴還老練。
且慢,自己和黃莊不也是一樣麼。明明心有靈犀,見面卻都裝著不認識。
唉!這個虛偽的世道,心思都消耗在這上面了,能快速進步才怪。
看到瘦猴,周書記毫不意外,偷偷跑這裡來喝酒,也不叫我。
瘦猴大笑,還沒動筷子,就在等老領導呢。
秘書說,今年沒看到大才女的歌舞,都悶得慌吧。
季小蓮趕緊讓座,我們就借花獻佛,一起喝,一起唱。
兩幫領導都帶來了不少好酒好菜,開了三桌。
跨界文賊沈紅蓮腦子一抽,點頭說,我今天就破一次戒,教你們唱一首。
這人間,三兩酒,一兩愁來一兩憂,一兩敬天地間悲歡和情仇。這人間,三兩酒,一夢黃粱恨依舊,入紅塵,身不由己難自由。半生風雨入寒秋,半聲是非已罷休,半生荒唐付春水向東流。半生蹉跎難回首,半生自在難奢求,半杯濁酒這熱淚撒心頭。半生恩怨莫追究,半生風雪白了頭,笑看人間路遙遙天悠悠。半生往事揮揮手,世事無常莫強求,笑看紅塵,醉一場自在逍遊。
三桌人一遍一遍唱著,喝著,然後一個個離開桌子跳著,笑著,哭著,叫著,周書記瘦猴拉著手,抹著眼淚,邊唱邊跳邊喝著交杯酒。
最後,都瘋了一般扭擺著大笑,笑得淚水紛飛。上了車都不安分,搖頭晃腦比賽似的高唱著。
響應上級號召,廠裡初三就開了工,新廠長和主任正式上崗試用。
沈紅蓮拿出一萬塊錢,讓季小蓮和顧鴻遠回家操辦婚事。顧鴻遠連說房子傢俱啥的早就預備好了,全大隊都沒比他更富的,辦這事五百塊都用不掉。
季小蓮直接數了兩千,其他還給了沈紅蓮。三妹,知道你不小氣,可這麼多錢我們也沒地方花呀。
沈紅蓮只好收回,那就算存在我這裡算投資,以後有了新專案上馬,給你們分紅。
顧鴻遠連連擺手,別。三妹的心思我懂,要用錢我們也不會客套。
為了提高辦事效率,那輛霸佔來的小車也讓季小蓮開了回去。
因為養傷,沈紅蓮少了鍛鍊,成天悶吃悶睡悶長,養得珠圓玉潤,身高雖說沒有增加,身材確是前凸後翹,五官臉型也因內在氣勢而改變了不少,衣作一向寬鬆飄逸,顯得清爽冷豔,凜若冰霜又超凡脫俗。
果然樹大招風,初八,這裡的縣委和鎮幹部也登門慰問,看到廠裡只剩下沈紅蓮一個外地人,又聽說沈紅蓮不久也會離開,很是讚賞又不解。
沈良樹解釋道,我家這個幹孫女根本不是來賺錢的,純粹就是來扶貧的呀。
縣鎮幹部紛紛附和,聽說了,上次沈三丫被人冤枉,他們縣幾萬人跑到市裡去喊冤,省委都驚動了。
連省市的表彰獎勵都拒收了,三丫頭真不簡單。
丫頭可是大作家,視錢財浮名如糞土,思想境界豈是我們這些粗人能比的。
確實,我們這真是撿到寶了。
看著他們比賽似的放著彩虹屁,沈紅蓮笑著問,開門見山吧,需要我做啥,直說。
縣委幹部有些尷尬地說,沈三丫同志能不能在我們縣城辦個服裝廠啊?
廠裡還有這麼多好木材,能不能賣點給我們縣委。
沈紅蓮點頭,都可以有。木材大約還有六七百個立方,可以給縣委三四百方,但不能欠賬。我就用這筆錢在縣裡辦個服裝廠。
心裡暗笑,前世這縣早有了服裝廠,只不過效益不好而已。縣委也不是沒能力辦,是想要我的人脈和技術資源呢。
看沈紅蓮滿口答應,縣委幹部當場拍板,我們提供場地和水電設施,其他你來,回收成本後,利潤對半分。
沈紅蓮噗嗤笑道,你們把我的底細打聽得蠻清楚嘛,就不怕被人戴上搞資本主義的帽子麼?
縣委幹部拍胸脯保證,不管什麼主義,只要能為人民創造財富就是好的。我們絕不像你們縣那樣不講信用,隨便撕毀合約。
沈紅蓮笑道,你們肯定清楚,我那個服裝廠去年上繳政府三十二萬。照當初合約的話,我起碼能拿十六萬。這樣吧,你們也給我兩百畝地方,使用期限五十年。第一年不能算,要搞基建設施,以後我每年給你們十八萬。不管我虧了還是賺了,每年都得給。因為涉及到資金週轉,可能會晚點給。如果兩年不上繳,你們就有權收回廠子,趕我走人。
縣委幹部說,也就是說,只要提供場地,除了第一年,以後我們每年都能拿到十八萬,其他不管。
沈紅蓮點頭,對。你們回去開會研究一下,同意了,我們再商談具體細節。
縣委幾個幹部一聽,這事政府沒任何風險,都覺得可行,同意回去儘快議定。
這個時代廠子都屬於集體所有,沒有稅收,利潤都會上繳,讓政府重新分配。當然,虧損也會有政府補貼。
不要認為政府只提供場地就能拿到一半利潤而感覺不平,就算開放幾十年後,私營企業上繳的稅收等各種費用也佔了利潤的近半。
控制私營企業做大,就是特色國度非比尋常的特色。
見沈紅蓮如此爽快,鎮長也得寸進尺,訴苦說這裡的大隊已經開始平整土地蓋學校,據說比鎮中小學還大,不僅學生費用全免,還有校服發放,老師還有額外獎金,都爭著申請來這裡教書呢。三丫頭有這錢,幹嘛不捐到鎮上學校呢,那裡的好孩子更多。
沈紅蓮笑道,我乾哥哥乾妹妹在這裡,捐這學校純粹為了方便他們讀書。
鎮長快哭了,我們可以把你幹哥哥乾妹妹接到鎮上去讀書啊。
沈紅蓮搖頭,鎮上成天搞批判鬥爭,上面還老是檢查,各種折騰,又取消了考試,根本沒多少心思讀書。在這裡,我有空回來,可以自己教。這事沒得商量。
縣委幹部忙阻止鎮長,別指望了。沈三丫把她的哥哥姐姐妹妹都教得那麼出色,不可能去鎮上和你們糾纏不清的。
沈良樹咕噥道,要怪就怪當下的環境,不然,以我家幹孫女的水平和能力,怎麼可能窩在這小地方。
一句話,讓所有人都閉了嘴。
正月十六,季小蓮和顧鴻遠回了新廠。看結婚證上印著各種聽領袖話讀領袖書等各種表忠心的話語,沈紅蓮感覺好笑又好玩。
嗯。這得好好收藏著,將來就是時代文物,肯定能賣不少錢。
果然,和文友小說裡描述的那樣,正月沒到頭,各級機關紛紛重新選舉幹部。
隨後,響應上級號召,開始實行財政收支包乾,也就是“定收定支,收支包乾,保證上繳,結餘留用,一年一定”。
這也是沈紅蓮之所以提出辦廠條件的底氣。
有了高層這個指示,縣委立即同意了沈紅蓮的方案,一兩天就商定了具體細節,正式簽訂了合約。
越窮越大方,生怕把沈紅蓮這個財神爺嚇住,縣委在城邊批了近三百畝半荒地給沈紅蓮,讓他隨意發揮,最好多辦幾個廠,上繳款還是每年十八萬。
沈紅蓮並未因此開心多少,很清楚這種合約早晚會是一紙空文。
對等條件下的合約,想要對方遵守,除非強大到讓對方不敢毀約。
個人和體制的合約就難說了。因為任何體制只是一臺結構複雜又龐大的機器,沒有感情沒有人性沒有道德,甚至不受法律約束。很難很難將責任歸結到某個具體人的頭上。尤其在這個自古匱乏契約精神的地方,起碼在現在,個人對抗體制的勝率為零。
沈紅蓮也沒指望對方遵守,因為她知道收支包乾這政策也就實行了一兩年,然後就被扣上資本主義的帽子受到糾正。
而現在的廠子,只要質量說得過去,十五年內都不用擔心盈利問題,可以享受到九十年代初期。
如果可真搞大了,賺多了,官方隨時都會毀約,但肯定也會容忍一兩年時間。畢竟,前期沈紅蓮的敗家名聲可謂婦孺皆知,縣委敢籤這份協議,也是考慮到這點。
不管怎樣,沈紅蓮的事業再次擴充套件,身價也會持續飆升。三個人也離開木器廠進駐縣城,將剩餘造房子的木材拉了去,緊鑼密鼓地搞基建,招收培訓各類人員。
另外將沈紅書和馬曉月以及二伯和二伯母也叫了來,明確告知,這個廠以後就是沈紅書的,樂得二伯夫婦幾天睡不好覺。
這麼大地方專搞服裝廠麼?這也太小看沈紅蓮了。
三五十畝地搞服裝生產就已經足夠。其他地方,沈紅蓮決定搞軋花、抽絲、紡織,印染,從棉花和蠶繭到布藝成品,一條龍的生產線。
生在全國最大工藝最先進的紡織基地附近,不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就是最大的浪費,浪費最可恥。
為此,特命沈紅書帶了幾個人去市紡織基地考察學習,洽談合作。
經常去黃莊織染廠的二哥沈紅偉也被叫了來,一起出謀劃策。
沈紅蓮要搞出比黃莊更大的紡織生產體系。
走黃莊的路,讓黃莊無路可走?
想多了。這裡離黃莊一百多里,資源和客戶主要面向西北,和黃莊不會有任何衝突。就算有,以黃莊那幫人的能力,根本不會在乎沈紅蓮這種小毛孩。
另外,李書文那邊的基建已初步完工,沈紅寶購置的機械也陸續運去安裝除錯。
哎呀呀,兩個省都在建辦,前程似錦啊。
這個時期,鋼筋混凝土還沒有普及,主要是鋼材嚴重匱乏,都支援國家造大炮去了。素混凝土也只澆築了一下廠區地面和必要的裝置基礎,廠房和宿舍等都是簡單的一層磚木結構,建造起來就很快。
招工依舊是一場關鍵而複雜的持久戰。本來沈紅蓮的操作很簡單,撇開時代特色和制度規矩,只招收有經驗有靈氣和看起來比較順眼的。可磚柱子鐵絲網的圍牆還沒建好,各路人馬就開始活動。
附近從小隊到公社到鎮上,爭相找關係,別說是進廠做職工,就算搞基建的臨時工都能因名額爭得吵鬧起來,而且還都是幹部帶的頭。
這對沈紅蓮來說,當然是極好的。再她眼裡,都是陌生人,不需要看誰的面子,沒能力不肯幹的,立馬結賬走人。加上二伯夫婦都是眼睛裡藏不得半點灰塵的主,恨不得讓做工的玩命幹,有意見不服從,就讓幹部帶著他的人全部滾蛋。
這就導致工人們個個爭先,生怕被炒了魷魚。
對於將要進入服裝廠的職工,沈紅蓮親自面試,不看出身,只看文化程度和肢體靈敏度。先招了二十名女孩,讓馬曉月帶到自己鎮服裝廠去培訓。
沒過多久,縣裡就因沒完沒了的意見和舉報搞得焦頭爛額,只好派人找沈紅蓮協商,提出有組織關係的必須優先,五類分子的子女不能用,有打架盜竊等前科的也不行,等各種條件。
沈紅蓮自然強硬拒絕,認為搞生產能力最重要,縣裡可以派人監督,但生產建設方面絕不可以插手,否則,包乾包支就難以實現。我借了一屁股債,用真金白銀在玩命,虧了你們能補貼給我麼,不能就別插手。
縣幹部表示無奈,你招的有些工人確實不符合政策,縣裡也很為難,如果上面查下來,就是很嚴重的錯誤,那樣的話,簽訂的合約都有可能作廢。
沈紅蓮氣得大罵,還沒開始就搞得這麼複雜,要不我直接送幾十萬給你們,自己拍屁股走人得了,還搞個雞巴廠子。
縣幹部只有不停叫苦,都在為人民服務,都不容易。互相體諒一下,行不?
沈紅蓮針鋒相對,你們只會伏在岸上打水拍子,怎麼都淹不死。真體諒我,就不會來插手了。你們不是來商議的,是來要我的小命的。搞不成功,破產充家的是我。
嘴上憤怒,心裡卻很冷靜,畢竟,這種事完全在意料之中。別說是現在,就算改革開放後,地方上各種刁難外來的投資者都是普遍現象。
導致無數好心為扶貧辦企業的,絕大部分都失敗了。
在這神奇的土地上,懂人情世故永遠是最頂尖的無與倫比的能力。
爭論到最後,沈紅蓮還是妥協了。沒辦法,她辦廠的目的主要是洗錢,初衷不能丟。
縣裡派了一個書記和一個宣傳員的駐廠監督,沈紅蓮乾脆向全縣釋出招工啟事,大範圍內篩選人才,增大了很多時間和用工成本。
反正這階段也沒啥事,樂得和官方鬥智鬥勇。沈紅蓮故意天天叫苦,幾乎每天都和兩個監督員爭吵,總算讓縣裡也退了一步,將上繳金額減了一萬。
以毒攻毒,用無賴對無賴,永遠都是制勝的法寶。
這塊地方,在利益面前,信譽和契約都是可以捨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