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聖上的話,晚生雖是第一次領‘丹桂宴’,但是晚生覺得這宴會佈置精妙,菜品堪稱人間美味。晚生深感榮幸,回去以後一定奮發圖強,好好學習以報君恩。”馮焱彬彬有禮的說著。
“嗯,是個知道進取的孩子,好好學,朕期待早日在立政殿見到你。”承明帝滿意的點點頭。
接下來,眾人按年齡順序上前,和承明帝說出了心中的感悟,有豪情萬丈的,也有暗自許誓的,承明帝也一一勉勵了他們。很快就到了柳若安這裡,上首的承明帝許是看到她是眾人中最小的,以為是他那皇弟抹不開面子,不敢得罪桓王叔,隨便在被胡蜂群襲擾的女孩子中選了一個出來湊數的。
只見皇帝微微眯起雙眸,故做低沉地開口問道:“你是柳卿的長女吧?怎看上去如此瘦小,雖然你之前所作詠桂詩確實頗有意境,不過朕仍想瞧瞧,你是否能夠當著朕的面再作一首。”
柳若安心頭一緊,卻不敢有絲毫怠慢,只見她始終保持著頭顱低垂的姿態,輕聲回道:“承蒙陛下厚愛,臣女自當遵命。只是不知陛下希望臣女以何種主題入詩呢?”她的語氣謙恭有禮,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
皇帝嘴角微揚,“朕此番並未設定具體題目,全憑你自由發揮罷了。”
“謝陛下隆恩。”柳若安暗暗鬆了口氣,但心中的緊張並未完全消散。她深知此刻站在自已面前的這個男子乃是當今聖上,擁有著無上權力,堪稱這個時代最至高無上的主宰者。面對這樣一個人物,稍有不慎都可能給自已乃至整個家族帶來滅頂之災。因此,她絕不能憑藉年幼無知而肆意妄為,必須謹言慎行。
於是,柳若安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心情,暗自告誡自已一定要全力以赴,創作出令皇帝滿意的詩作。同時,她也明白這首詩既不能讓皇帝感覺自已是在內涵陰陽他,又要巧妙地迎合,做到不露痕跡地阿諛奉承才行。
電光火石間,還真讓她想到了一首詩。於是微微抬頭,說道,“陛下,臣女想好了以什麼為題。中秋已過,下一個大節就是元日了。臣女不才,願拋磚引玉,以元日為題作一首詩。”
聽聞此言,場中的眾人皆心生好奇之意,他們一個個屏氣凝神。整個場面鴉雀無聲,甚至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都能夠清晰可聞。每個人都靜靜地等待著,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或者字眼。
說完,她略一停頓,然後朗聲唸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待她唸完,堂內陷入短暫的沉寂,然而,率先打破這片寧靜的竟是蔣太后。只見她面露讚賞之色,連聲道:“妙極!妙極!此詩雖短短二十八字,卻生動的寫出人們迎接元日的熱鬧場景,更將我東乾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之景展現得淋漓盡致。”
說完,對著柳若安輕輕頷首,“到予身邊來,讓予好好看看這位小才女。”
一旁的承明帝看太后高興,亦是嘴角含笑,緩聲道,“觀之可見,此女確具真才實學。相必是柳卿和柳夫人教導有方。今見爾等六人皆才華出眾,朕心甚慰。待明年開春,汝等入學‘石鼓書院’,務必刻苦努力,切莫荒廢這得來不易的寶貴機會。”
說完,承明帝站起身,對著太后說道,“母后,兒臣還要考校諸皇子功課,晚些時候再去長樂宮看您。”
聞聽此言,蔣太后並未加以攔阻,反倒是語重心長地對皇帝言道,“你身負國家重任,無數艱難險阻皆壓於汝肩,但切記務必珍重已身吶。”
言罷,她轉頭望向畢恭畢敬立於皇帝身旁的常喜,接著叮囑道,“皇帝終日為國事殫精竭慮,你作為他的貼身內侍,理當勸諫陛下多加調養身體。”常喜手持拂塵,躬身應是。
此時,眾多妃嬪以及諸位皇女紛紛站起身來,向承明帝行禮拜別,眼看承明帝快走到大殿門口,蔣太后忽然出聲喚住了他,並朝著身旁的皇后開口吩咐道,“皇后,你去送送皇上。”
看到帝后相攜著走出了流雲殿,而諸位皇子與男子組的前三甲則緊隨其後,保持一段距離默默跟隨。
在座的妃嬪暗自恨得牙癢癢,以往每逢此類情形,太后欲令皇后代其送別皇上時,皇后總會以酒量不佳、難以勝任為由婉拒,隨後隨意指派一后妃代替自已。可今日不知為何,皇后竟似突然開了竅一般,親自送皇上離開,這著實令人感到意外。
殿內的氣氛隨著皇帝的離開,也沒有那麼緊繃,變得鬆弛了許多。
尉遲貴妃朝著她身邊的三公主使了個眼色,示意她上前承歡太后膝下。見到自已親孃又開始拿著自已做筏子爭寵,正手拿粉彩雙獅戲球紋馬蹄杯喝著玫瑰露的三公主,優雅地側身翻了個白眼。把馬蹄杯輕輕放下,走到蔣太后跟前。
“皇祖母,快到重陽節了,孫女想您宮裡做的九層花糕和菊花酒了,不知道孫女今年有沒有口福能嘗得到呢。”
看到這個乖巧懂事,從不和她母妃沆瀣一氣的孫女上前來,蔣太后就知道定又是她母妃在作妖了。罷了罷了,看在三公主的面子上,只要三公主爭氣,那為了孫女的日子能好過一點,她母妃不幹出格的事情,她不介意拉她一把,想到這裡,蔣太后牽著三公主的手。
“你這個饞丫頭,還惦記起我這個老人家宮裡的點心了。都有,韓嬤嬤,到時候記得往各宮裡都送一份九層花糕和菊花酒。”蔣太后心情甚好,笑呵呵的說著。
聽到這裡,尉遲貴妃得意地目光掃視著其餘的妃嬪,尤其是那些有子嗣的。覺得她們一個個都不如自已,要麼不會討上位者歡心,要麼就連孩子都生不出一個來。哪像自已,兒女雙全,兒子在前朝得皇上誇讚,女兒在後宮能討太后歡心。
就連這九層花糕和菊花酒,也是太后在三公主的提議下,才分賜後宮諸人的。放眼整個後宮,試問除了皇后,還有誰有如此能耐。
想到這裡,尉遲貴妃嘴角的笑意是怎麼壓也壓不住。她抬首看向坐在上首的太后和站立在她身邊的三公主,誰曾想卻撞進了太后的視線,看到太后平靜無波的眼神就這麼看向自已,尉遲貴妃嚇得連忙低頭端起了茶盞。
看到她這副蠢樣子,太后嫌棄的搖了搖頭,尉遲太傅也是個人物,怎生的女兒如此上不得檯面,一股小家子氣。本來她要是好好地過安生日子,皇帝百年後,無論誰繼位,看在尉遲氏為皇家誕育了一子一女的份上,二皇子怎樣不好說,但是尉遲氏還是可以在壽安宮安度晚年的。
誰知道,她如此不爭氣,被人攛掇著就起了不該有的心思,還好能力配不上野心,自已和皇后還能彈壓的住。但隨著皇子們一天天長大,總會有起風波的那一天,到那時,看她該如何自處。
思及此,太后忽的自嘲一笑,自已都過了花甲之年,還要為這些不成器的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還是自已先享福吧。
感受到太后的情緒變化,三公主不安的看向蔣太后,“皇祖母,您是不是累了,那要不孫女扶您回長樂宮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