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8章 調動百姓的積極性

“大人,您看這窯爐造的如何?”蘇老二正在翻閱圖紙,有官吏跑來。

新式窯爐,主管工坊的官吏拿不準,特意來請示。

這窯爐與平常的橫爐不同,是高爐。

上面帶卸料口等各種設計,下面的出料口連線管道,進入下一個車間的研磨,之後又是乾溼法煅燒…

新奇的名詞、新奇的工藝,還蓋上廠房,說是防止灰塵飛揚。

每個人髮紗布口罩、粗布防塵罩,天冷發羊皮防塵罩。

眾人不解,特別是村民們,好多身上穿的都沒這紗布口罩細軟,哪裡捨得用?

被蘇老二嚴厲批評很多次,告知他們水泥廠粉塵飛揚,吸入肺中咳嗽不止。

時日久了肺部變成石頭一樣硬,人會憋死。

大家將信將疑,認為蘇老二危言聳聽,能不戴儘量不戴,把布料省了拿回家。

大庾嶺的線路確定下來,工期也定下,十月份二季稻收割、冬小麥播種後,全縣民夫徵調修建大庾嶺。

這會兒趁空隙修建水泥廠,生產水泥。

蘇老二以為會被百姓們抵制,因為官吏們總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常常感覺身心俱疲,方方面面都要自已過問。

也就工部派來的管事得用,專業性強,又是自已以前同僚。

好幾次蘇老二累得想給盧照時寫信,向他要幾個幫手。

再一想,來了也沒用,這裡不是他們的地盤,官府、鄉鎮都插不進去,只能幹些跑腿的事兒,意義不大。

只能自已硬扛,深刻體會了兄長當縣令的艱難,官場上屍餐素位的人太多。

這是自已真正意義上的獨當一面,他不能退卻,學著兄長,各方協調、督導。

雖然累,但能力提升很快,也學會如何與這些官場油子打交道,不得罪人,又能驅使。

當告示張貼下去,意料中的牴觸沒有,百姓們奔走相告,盼著官府早日動工,苦大庾嶺之難行久矣!

建造水泥廠,附近村民都來了,不是白乾活,有工錢,還有勞保品。

蘇老二很感動,也對村民把勞保品拿回家很是無奈!

找了當地知名的老郎中,給大家宣傳,講解粉塵吸多了的危害,大家才慢慢接受,開始戴防護罩勞作。

水泥廠修建的同時,還要把路拓寬鋪平,方便運輸水泥。

這水泥廠一下子啟用了當地,需要大量的木桶、牛車裝載、運輸。

還有不少原料運進來,鐵礦渣、黏土等,更有大量的人需要吃喝。

各村的漢子得空到水泥廠打工,婦人們在路邊擺攤賣吃食、茶水。

另一支分隊帶著人,沿著大庾嶺南嶺按圖紙標註打樁拉線,把道路框出來。

每日不少人特意步行幾十裡來看,看到木樁所示,紛紛驚歎怎麼沒想到這裡呢?

有的人之前懷疑,覺得不可能,看到實地場景,相信一定能實現!

“大人,有客商求見!”下面人來稟報。

“何事!”蘇老二在水泥廠忙得天昏地暗,他想配出粘度、堅硬度更高的水泥。

大庾嶺建成,客流量加大,車水馬龍,載重貨物多,路面的磨損大。

一般的水泥路管不了多久,半年、一年就得修補。

若有更好的水泥最好不過,每一次修補都勞民傷財,能少些儘量少些。

“不知,只說求見大人!”下面人回道。

蘇老二脫下防護罩,拍打著身上灰塵,騎馬回到驛站。

“蘇大人!”一位胖胖的中年男子抬手一揖,身後跟著不少客商。

“草民乃廣東港船商黃百萬!聽聞大人要修建大庾嶺,我等特備上財物,助大人早日鑿通!”

剛才看到那條木樁標出的道路,心中那個激動!

每次將海外貨物運進中原,都堵在這裡,僱傭大量民夫從珠江碼頭揹著翻過大庾嶺,送到贛江碼頭。

又將贛江碼頭的中原瓷器、絲織品等揹回珠江碼頭,耗時耗力,每次都要在這裡堵上一兩月交換物資。

“黃老爺客氣!某奉朝廷之命鑿通大庾嶺,乃分內之事,多謝黃老爺美意!”蘇老二婉拒。

“蘇大人還請收下,此非黃某一人所為,乃廣州港眾船商聚之,聊表心意,祝大人早日修建!”黃百萬恭敬遞上一份名冊。

正要推辭,又有贛江漕運的客商求見,也是帶著財物來助力。

財物頗豐,蘇老二這輩子都沒見過,哪敢收下?雙方推來讓去的。

客商們言辭懇切,蘇老二無法拒絕,但這些東西實在燙手。

轉念一想,請客商們把財物拿回去,但是請客商們幫忙,提供竹條、桐油、木桶、紗布口罩、防塵面罩、各種勞動工具等。

被拒絕時黃百萬等人面子上掛不住,覺得這位蘇大人太生冷,不通人情世故。

但聽到後面讓他們幫的忙時,全都樂顛顛答應,允諾半月內送達。

這大庾嶺修建他們也有一份功勞,比單純的送財物實在,還省錢。

蘇老二也省去繁瑣的採買環節,讓客商們有參與感。

當眾表示,會將各家捐贈物資一一登記造冊。

待道路修通,在道路兩頭立碑,將所有捐贈人、參與建設的官府、官吏、村寨名字都刻上,以示紀念。

這話一放出,不止黃百萬一幫客商激動,原本沒啥動力的官吏們瞬間如打了雞血,變得熱情洋溢、積極主動!

蘇老二懵逼,前面怎麼都使喚不動的人,怎麼一下子鬥志滿滿?

福祿幾人快馬加鞭,不日便到大庾嶺。

還未到驛站,便被前面熙熙攘攘的行人堵住,問路人前方發生何事?

路人歡喜的告訴他們,要修大庾嶺了,正在建水泥廠,水泥廠至大庾嶺的路打通了。

福祿好奇,特意繞過去看一眼。

一車一車的原料、工具等往裡面運送。

水泥廠與荒溝村青石山的大差不差,更大更高,現場人來人往,勞力充足。

又去看了即將動工的路,路邊堆著一堆一堆的竹條,籮筐等,隨時準備開工。

聽聞所有參與的客商、官府、官吏、村寨都會被刻字立碑時,福祿驚歎蘇家人聰慧,竟能如此調動百姓的積極性!

希望自已返回時能走上這條道!

牽著馬小心翼翼、艱難從北嶺翻越時,那種盼望新路鑿通的心更加強烈、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