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我說讓二弟住進武德殿

李承乾環顧了一週,這個時候哪怕壓力再大他也得挺住,他內心是有政治抱負的,不然這魂穿一遭就白來了。

況且現在李世民身體還很硬朗,貞觀之治正濃,能看管這天下,若是哪天他繼位了,這繁華的長安就是他的牢籠,想要看一看大唐的大好河山也得等自已的太子長大才行。

他有太多的不甘想要在大唐施展,而出兵討伐高昌就是他睜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長孫大人,別人的孩子是孩子,我們李家的孩子也是孩子,我只是命好生在了帝王之家,若我是平民家的孩子,面對敵人來犯難道不應該拿起刀劍牽起戰馬保家衛國嗎?”

“君王死社稷,太子守國門,一個國家合格的繼承人不是一日看盡長安花,享受著最好的供養,而是要體驗這個國家的疾苦,走到民間去,走到戰場去,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和百姓們共同勞作,這樣的才能更好的服務於國家,服務於百姓!”

這句話來自明朝,來自於朱棣,來自於朱由檢,但並不違和!

新老思想的碰撞跨越千年的時空在兩儀殿內碰撞,一時間大殿內陷入了沉默。

“承乾說的對!”

不等別人發表看法,李世民率先給予了肯定,他曾經說過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只是他沒想到,自已的好大兒能理解的這麼深刻,甚至比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更為具體。

李世民都不怕,其他人也不好說什麼,別看魏徵平日裡叫的歡,但是他也知道,眼前這個君王真要做了某項決定,他的話根本不管用。

“陛下,太子雖然有文功武治之才,但領兵作戰還是太過危險,若發生意外···”

魏徵說的很含蓄,但無外乎就是李承乾萬一死了,這太子該怎麼辦,給太孫,太孫還太小,給李泰,這簡直就是對於現階段儲君的分裂,是一個更大的隱患。

“魏大人不必說的如此隱晦,你的擔憂我也懂,讓我二弟魏王住進武德殿!如今他也不小了,是時候該學學軍國大事,為父皇分憂了!”

李承乾一席話不亞於領兵出戰,武德殿那是什麼地方,那是比東宮距離太極宮更近的宮殿,若是住進去讓滿朝文武怎麼想。

原本這在原主李承乾身上最為避諱,也是直接導致他叛逆的事,但在這一世李承乾卻直接將其挑明,這一刻不光魏徵等人不懂,就連李世民這個當爹的也有些看不懂。

“承乾你說什麼?”

“我說讓二弟住進武德殿,我若不幸戰死沙場,由二弟繼承我的位置當太子,我若相安無事,二弟也能陪伴父皇左右,幫父皇分擔政務,將來去到封地也能治理一方百姓!”

現如今角色互換,李世民反而有些不適應李承乾的大度,他翻看整個歷史也沒見過哪個太子能把自已的位置看得這麼輕。

想他當年那可是為了太子之位打生打死,此刻他都有些懷疑李承乾到底是不是他的種,這太子之位在他眼裡就這麼不值錢。

“陛下,萬萬不可啊!”

房玄齡緊忙搭話,他這個太子詹事幹的好好的,可不想在換一個人,況且李泰雖然頗受李世民喜愛,但私下裡什麼樣子他們這群大臣比李世民這個當爹的可要清楚許多。

“承乾,你可想好了,你二弟住進去容易,但是搬出來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父皇,兒臣想好了,都是母親生的兒子,我對弟弟的瞭解並不比您少!”

李承乾之所以這麼篤定,而是他心裡有自已的想法,他的降臨必將改變整個大唐現有的狀況。

裂土封王也將不侷限於大唐的境內,世界這麼大為什麼不出去看看,而出去的人必將是皇族的人,這才能保證世界的統一性,那怕將來把這個世界打爛了也得爛在自已鍋裡,自已親兄弟與其在窩裡鬥不如都出去。

況且世界在怎麼變化,唯有一件事永遠不會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只要他手裡有糧有槍,這個世界不管誰當繼承人必然是他最大!

眾人還想勸解,李承乾卻擺手攔了下來,這一刻他的氣勢甚至直逼上首的李世民。

“各位大人不用勸了,一國太子自當有太子的擔當!”

李世民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局面,越發看不懂自已的好大兒,在他的印象裡,李承乾是那種守成之君,雖然做不出巨大的成就,但能保證國家的安穩的運轉。

但是現在一看,這好大兒哪裡是什麼守城之君,如此激烈的神情比他這個馬上皇帝還好戰。

等到眾人散去,侯君集準備軍備,李承乾一頭扎進南院,而李世民則叫來禁衛軍頭子。

“常何,承乾南院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回稟陛下,屬下不知,但從南院發出來的聲響來看,應該是為了應付戰爭所研發的武器!”

雖然南院看守嚴密,但也不是水洩不通,平日裡送日常補給的商販也能去到外側,雖然打探不到核心的訊息,但是從工匠口中也能聽到隻言片語。

而常何的訊息來源則就是那些小商小販,可見九族消消樂的威脅對於諸位工匠是多麼的嚴。

“武器?怪不得今日承乾這麼激進,罷了,就讓這小子看看戰爭的殘酷吧,你去把在外值守的東宮六率都調回長安,還有對於東宮的衣食用度都要嚴加看管,千萬不要出了差錯!”

所謂看管,一方面是為了監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東宮一家老小的安全,畢竟李承乾在外征戰就會給那些政治投機的小人漏洞可鑽。

而且李承乾還作死的將李泰安排進了顯德殿,這種事他這個做皇帝的都不能說,他真不知道李承乾哪來的勇氣。

而將東宮六率所有的戰士調撥回長安也是為了讓李承乾再多一層保險,畢竟在外出徵的軍士哪有東宮的侍衛忠心。

李承乾自從皇宮內走出,帶人上馬直奔南院,如今有了能出征的機會,燧發槍的量產必須提上日程。

一路奔襲來到南院,守衛大將看到李承乾的兵馬緊忙開啟城門讓其放入城內,而李承乾也未寒暄直奔鐵器作坊,此時宋應星,穆鐵生等人正在作坊內激烈的討論,看到李承乾到來顧不得行禮,拿著圖紙就要找李承乾分個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