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殿內激辯

眾人討論完畢,李世民剛要下令侯君集備戰,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準備,魏徵便看向了李承乾。

魏徵不是主戰派,他的思想裡,國家安定才是頭等大事,別國的戰爭和大唐沒關係,他屬於那種關起門來過好自已小子日子的諫臣。

“陛下,何不問問太子的意見?”

“也對,承乾幫我處理政務這麼多年,也是該接觸一下對外的戰爭了,承乾你有何看法說出來讓諸位大臣聽聽!”

從李承乾十二歲起,李世民就曾讓他以太子身份監國處理國家大事,如今二十歲,足疾又已痊癒,是該接觸一下戰爭,和大唐周邊的形勢。

“父皇,兒臣的建議和長孫大人,侯將軍,房大人一樣,必須要打,不僅要打,而且要快,要狠,打下來還要駐兵,將我大唐的鐵騎安插在高昌國,讓高昌成為我大唐的一部分,高昌地處要塞,是通往西域的主要幹道,不管是番邦朝貢,還是大唐商人西行經商都要經過那裡,與其高昌自成一國,不如把他變成咱們版圖的一部分,打仗需要師出有名,這次高昌正好給了咱們機會!”

魏徵原以為太子大病初癒,正是賢良淑德溫文爾雅的好時候,沒想到說出來的話比好戰的侯君集還狠,看了看上首的李世民,又看了看群情激奮的李承乾,內心裡不由得吐槽,一個李字真寫不出兩家人。

“哈哈,這才是朕的好兒子,魏徵你聽到了嗎,師出有名,咱們佔了大義,於公高昌攻打焉耆是對大唐的不敬,於私大唐需要高昌那塊地方,這仗必須得打,侯君集,聽令,備齊兵馬糧草,年末發兵!”

打仗不是玩遊戲,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後勤在能打的兵也打不了幾天,更何況,長安到高昌有上千里路,要靠人走馬駝,又豈是今日說說明日就能開打的!

“父皇,此戰兒臣想去!”

李承乾一句話,不禁讓李世民一愣,就連身旁的幾位大臣也沒有緩過神來,一個個轉頭看向眼前這個大病初癒的太子爺,自古以來有帶兵打仗的皇帝,何曾有過帶兵打仗的太子。

肅宗李享除外,那是因為老爹玄宗李隆基逃走被坑的,而且最後李享還稱了帝,他老爹被迫稱了太上皇。

“承乾你何故有如此想法啊?”

太子領兵有造反的傾向,畢竟身為太子建立軍功已經封無可封,在進一步就是皇帝,若是失敗了,丟的不僅僅是太子之位,而且還有帝國的顏面和兵將計程車氣,更何況太子之位只有一個,皇子卻又很多個,在外的風險太大。

放在別的皇朝這都是很危險的想法,但是放在李世民這裡這一切都不是事,論打仗,滿朝文武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論功勞他才是最大的一個,他只是擔心,萬一這個費盡心思培養了十幾年的太子出現點意外,這個太子之位有何去何從。

“兒臣想要親身體驗一下戰爭,我不參戰,不領兵,不做任何意見,只帶領東宮六率的將士在外圍觀摩學習一下候將軍的風采。見識一下戰爭的殘酷!”

李承乾說的冠冕堂皇,現如今他只想出去看看,反正史料記載年底才會發兵,他還有的是時間準備,等到了戰場,那就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陛下,萬萬不可啊!太子領兵,於國於民都是大害,勝則周邊國家惶恐不安,敗則有失國家顏面!”

房玄齡身為太子詹事,雖然他是主戰派,但他可不想自已這個看好的未來君主早早的戰死,他也是從刀山火海里陪著李世民殺出來的,戰場山的殘酷他又豈能不明白。

“是啊,陛下,太子出征,乃是征伐之兆,刀兵之象,斷不可如此!”

魏徵甚至搬出來封建迷信也要阻攔李承乾跟隨侯君集上戰場。他不想戰爭,更不想太子親自主導這場戰爭。

反觀侯君集一副於我無關的樣子,他也不傻,拒絕得罪李承乾,若是應承下來得罪李世民,兩邊都不討好的事情他選擇看不見。

“承乾,你真的想去討伐高昌?”

李世民目光玩味的看向李承乾,眼神裡包含很多意思,一時間讓李承乾有些摸不到頭腦。

上位者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也不明白,現在他只能堅持自已的想法,成了,則帶兵出征,不成,對於他的太子之位也沒有什麼威脅。

“是的父皇!這大唐是您打下來的,兒臣未立寸功,這太子當的不踏實!”

李承乾眼神堅定的看向李世民沒有絲毫躲避,內心還在堅守著自已的想法,只是壓迫感襲面而來,額頭不自覺的流出幾滴汗水。

“這個理由不夠,自古以來太子不將兵,作為儲君你要做的是幫朕處理公務,體驗民間疾苦,打仗的事由武將負責,由朕這個皇帝負責,還輪不到你來做!”

“但是父皇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不會打仗的太子將來如何繼承大統,若面對敵國來犯,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就會喪失一大片國土,犧牲上萬計程車兵,被屠殺幾十萬百姓!”

李承乾說的擲地有聲,這一刻大殿內都有聲音的迴響。

長孫無忌身為李承乾的親舅舅,他的兒子長孫衝還是李承乾的伴讀書童,一家子的政治前途與李承乾深度繫結,自然不希望他出現任何差錯,雖然他也有後補,但其他人上臺哪有李承乾上臺來的安穩。

如今他的位置坐的越高越怕遭到清算,而且歷史也正如長孫無忌擔心的那樣,他親手推上臺的李治最後以謀反罪將他給殺了。

“殿下,太子出征也無不可,但是殿下身為太子,若是,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陛下,東宮屬官,滿朝文武這麼多年的心血全部付諸東流了,更何況,陛下身為你的父親,哪有父親希望兒子去領兵打仗的!”

這種三長兩短的話別人不能說,當爹的不能說,也就長孫無忌這個舅舅能說,於情於理他的身份都合適,而這也是眾人最擔心的,太子是一個國家的將來,若真的戰死沙場,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