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章 鱔魚鉤

山溪邊常年不斷水的這片水草,長得特別茂盛,溪水漫過的一個個小洞就是鱔魚喜歡隱藏的地方。

旱洞不行,有可能是蛇洞。

如果現在有釣鱔魚專用的鉤,掛上曲蛇(土話;蚯蚓)探入洞中,上下抽動幾下,也許可能釣上來一條肥肥大大的鱔魚呢。

做釣鱔魚鉤的鐵絲要求剛性非常強,普通的鐵絲不行,最好是腳踏車輻條,可是這東西現在根本就弄不到,整個青溪村也沒有一輛腳踏車,這是一個問題。

村裡沒有可以利用的現成的資源,哪裡去弄合適的鐵絲呢?要不,先去鐵匠熊爺爺家試試運氣?祝衛國想著。

青溪村有自已的鐵匠、木匠、泥瓦匠,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半職業性質的。

村民有需求時他們就是鐵匠、木匠、泥瓦匠,幫村民修理一下農具,打製傢俱,蓋個房子什麼的,收取村民的一點糧食等物品當成報酬,平時也要參加村大隊的集體生產活動。

用神識感受一下附近沒有人,祝衛國意念一動,把所有的收穫都收進雷電空間裡,拎著空空的籃子往回走。那些還活著的小魚小蝦進入空間還能不能活下去,這個不重要,反正馬上就要吃掉了。

自從有了雷電空間,被雷電淬體後,祝衛國的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兒香,只是身高還沒見有什麼明顯的增長,但是體力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力量,現在可以輕鬆提起二三十斤的魚貨。

他一溜小跑的往村裡跑,今天收穫頗豐,他想起那些住在大隊倉庫裡的老人,就故意繞路去給老人家們送點魚蝦,幫他們改善一下伙食。

老人們應該都去幹活了,倉庫裡沒有人。祝衛國找到老人們做飯的地方,找到一個鋼種盆(鋁盆)往盆裡放了半盆小魚小蝦,也沒有和誰打招呼,一個人就偷偷的溜走了。

晚上下工的五位老人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倉庫,發現家裡多了半盆小魚很是驚喜。

來到青溪村,好的是村民們似乎都忘記了他們,從來沒有批鬥過他們。壞的也是村民們忘記了他們,從不與他們接觸。

今天晚上的小魚是他們來到這裡收到的第一次禮物。

他們現在又累又餓,可是還不能去大食堂打飯,要等到村民們都打過飯後,剩餘的才會給他們一點。如果沒有剩餘的飯菜,就只能捱餓了。

五個老人沒動這魚,怕身上有魚腥味讓人聞到。簡單洗漱一下,再等了一會後,他們才拿著飯盒到大食堂打飯,打回來的殘羹剩飯都涼了。

回到倉庫後,老人們快速清洗一下小魚小蝦,也沒有什麼佐料,就加水加鹽燉上了,加個簾子把食堂打回來的吃食放在上面也一起熱了一下,老人們美美的吃了一頓來到這裡最豐盛的飯食。

祝衛國回到家,把剩下的魚蝦放進院子裡的盆子裡,從水缸裡舀水開始清洗小魚小蝦。小魚太小,沒有辦法去魚鱗去魚腮,只簡單的揪去魚頭,擠出魚腸。小蝦更簡單了,水沖洗一下就行,也沒有必要去除蝦線。

就這樣用一點油,蔥薑蒜熗鍋,用鹽餵過的小魚小蝦稍稍一煎,加水燉一鍋濃濃的魚湯。如果在鍋沿貼上一圈“片片”,在這個缺衣少食的時候,這就是無上的美味。

魚鍋片片這道菜,必須用大鐵鍋做才能有味道,用豬油煎過的魚加熱水,煮出來的魚湯是濃白色;片片必須烙出金黃色的硬“硌”,吃起來嘎嘣脆才好。現在的飯店裡小鐵鍋做的魚鍋片片,怎麼操作也不對味道。

大姐回家看見這半盆的魚蝦,心痛的不得了:“哎呀你這個敗家子,這魚頭上都是肉哇,你以後別幹了,放在那裡等我回來弄。”

不弄就不弄,我還省事了。祝衛國白著眼睛離開了。

傍晚時分,村裡的大人結束了一天的忙碌,從大食堂打了飯,端著陸陸續續回家,祝衛國在這個時候來到了熊爺爺家。

到別人家求人辦事,一定要帶點禮物,祝衛國就帶了一碗濃濃的魚湯當做禮物。

熊爺爺家的街門是敞開的。青溪村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家裡有人,街門一般不會關閉,更不會插門(從裡面上門栓),除非家裡有事情不想為外人道才會插門。

院子裡收拾的很整潔,不像一個鐵匠鋪子。祝衛國進入院子就大喊“熊爺爺在家嗎?”

“誰呀,哦,是大國啊。”隨著一聲帶著迴音、洪亮的問話,熊爺爺魁梧的身形出現在“淨街地上”(發音,相當於門廳)。這“淨街地上”應該是農人腳上沾有泥巴,進入裡屋前在這個房間裡需要清理一下腳上的泥巴。也許這就是農村人對“乾淨”最後的執著吧。

熊爺爺標準的“國字臉”,黑麵堂、裸露的胸口和挽起衣袖露出的雙臂都呈現赤紅色,有些禿頂,濃眉小眼,絡腮鬍子根根扎肉。雙手很大,手指如同一個個的小棒槌,上面滿是灰黑色的老繭。

祝衛國雙手捧著魚湯遞給熊爺爺,“熊爺爺,這是我大姐做的魚湯,你嚐嚐。”

“唉,好好,回去謝謝你爸。”熊爺爺伸手接過碗,他沒說謝謝你姐,更不能說謝謝你媽。

“大國進來吧,有事嗎?”熊爺爺轉身往裡屋走,把祝衛國讓了進來。

“熊爺爺,我想請你幫我打造兩個鉤子,釣鱔魚用的。”祝衛國說道:“這個鐵絲一定要非常硬,最好的材料是腳踏車輻條,你這裡有合適的材料嗎?”

“哦,是鱔魚鉤啊。”熊爺爺當了一輩子鐵匠,當然知道這個鱔魚鉤是什麼東西。“我給你看看哈,有沒有合適的。”

熊爺爺說著就帶領祝衛國來到後院,這裡才是真正的鐵匠鋪,一個木棚子裡擺放有一個爐子,打鐵的鐵砧、錘子、鏟子等工具,牆角有個棚子,裡面有焦炭、一些鐵料。

熊爺爺直奔到那個小棚子的鐵料堆裡翻找了一番,搖了搖頭,搓著手有些歉意的說:“大國啊,這裡真沒有合適的,等過幾天吧,下次公社來送料,我讓他幫忙捎帶幾根腳踏車輻條。”

因為村裡沒有那麼多的打鐵的活,所以平時的鐵匠爐是不生火的。一般麥收前才會生火,這爐火燒起來就不能停,熊爺爺和他兒子會把大隊的鐮刀鐵鍬叉子都修理一遍,同時村民也會把自已家積攢的用壞的鋤頭、菜刀送來修理一下。

這就需要補充鐵料和焦炭,這些材料都是村裡透過公社統一發放的,供銷社會用拖拉機給送到村頭的山溪旁,村民再用“獨輪車”(一個木製的,一個直徑一米二的輪子,後面兩個車把,一個人可以輕鬆推動兩三百斤的貨物。)把這些東西運回村。

一輛獨輪車,一人推,一人拉,翻山越嶺,只要人能走的路,獨輪車就可以通行。也不知道諸葛丞相發明的“木牛流馬”是不是這玩意。

“好的,熊爺爺。”祝衛國乾脆的答應,接著又把他鱔魚勾的要求對熊爺爺講解了一番“輻條一頭磨尖,彎成鉤,另外一頭打個彎,方便繫繩子。做好後還得燒紅淬火,保持車輻條的剛性。”

祝衛國小嘴叭叭的一陣胡咧咧,讓熊爺爺很是驚訝,一個豆丁大的孩子,居然知道淬火,語言描述絲毫不亂,這村子裡絕大多數成年人都做不到。以前聽說這孩子是村裡所有孩子的“頭”,看來村子裡真的要出一個人才了。

短時間內弄不到鱔魚鉤,祝衛國就在亂鐵料裡胡亂找了一根粗細適中的硬鐵絲做了一個大魚鉤,硬度不夠,先湊合著用吧。

找鐵絲時,祝衛國居然在熊爺爺的鐵料堆裡發現一個完好的工兵剷剷頭,很厚實,就向熊爺爺討要。他現在真的身無長物,沒有辦法與熊爺爺交換啊。

“行,拿走吧。”熊爺爺很痛快的答應了。

“謝謝熊爺爺,等我抓住了獵物送給你吃哈。”祝衛國趕緊表決心。

“好,好,我等著。”儘管熊爺爺心裡不信這小豆丁真的能捕獲什麼獵物,還是笑呵呵的滿口答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