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49章 朝廷再討

七月初六一早,整個平安堡內外都在忙著吃飯,一會兒就要開始新高爐的建設了,這對張元來說是最重要的時刻。

而朱權這裡則是要往回趕,繼續帶領近五萬大軍到北平支援朱棣,

“先生,小王今日就要回返了,多謝先生昨夜教誨,”

朱權找到張元來告別,張元看著年輕的朱權,未來有可能是一代雄主,如今還是可以影響一下。

“你的未來不確定了,但是有一點要記住,百姓如水,君為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言不僅是你,而是所有的統治階級,儒家也是一樣,過去唐朝以前世家把控天下,但是唐末五代十國不也把他們掀翻了,殺了個七零八落。”

張元話頭一起,就有些收不住,

“你們覺得作為王爺,天生比百姓尊貴,但是不是,你們只是比百姓有錢有權有勢,但這一切都是他們給你的,如果百姓不認你,套用我在後世的一句話,祖上都是大佬,誰比誰高貴,也就是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切記切記”

朱權琢磨著張元的話,還未理解,但也躬身:“謹受教,拜別先生。”

朱權翻身上馬,帶著五百多人向南而去,他們要去與大軍匯合。

……

“霹靂啪啦”,一陣鞭炮齊鳴過後,準備開工。

張元站在一旁,看著眾多工匠在現場施工,現場除了傳統高爐生產的耐火磚,還有張元透過之前煉的鋼製成的鋼板。

這些鋼板使用十噸的大型鍛造錘鍛壓而成,每塊長30厘米,寬十五厘米,邊緣處是有一個個空洞,到時會用螺栓固定,保證外殼連線的堅固。

這次建造全程的圖紙,過程,張元特意讓薊州調來了十個秀才,再配合他帶來的一些教導過的工匠弟子,全程記錄,用作未來可以調整,復刻的標準。

……

七月初九,又是南京東城門處,徐增壽的心腹每天都在守著,等著北方的訊息,

“八百里加急,速速讓開!!!”

一個驛卒身後插著令旗直衝城內,城門守軍趕忙清空城門,讓驛卒通行,城內也是快速的讓出了一條路。

徐增壽府內的家生子徐小宇,在東門打探訊息,看到驛卒資訊如此緊急,北方一定是出大事了。

“老闆,錢放在桌子上了,不用找了,我有急事先走了。”

徐小宇放下一小吊銅錢,起身離開,要趕緊回去通知家主徐增壽。

“一二…十,十個,賺到了,又是一個打探北方訊息的,不知道是哪家府上的?”小店老闆走到徐小宇桌子前,數著銅錢,心裡想著,近日他這小店可是很多人一坐一天,都是盯著城門打探訊息。

……

“老爺,東門的探子回來了,看到有八百里加急軍報送來,應當是北方的戰鬥結束了。”徐增壽管家找到徐增壽,彙報訊息。

“不急,要不了多久我也就知道了。”徐增壽最近心態好了很多,朱棣現在還能給北平的密探傳遞訊息,讓他心中安定,也就再沒表現出心向朱棣的意圖。

如今儘管徐增壽不再受朱允炆的信任,但是也就被排除在決策層,還是可以得到訊息的。

……

南京兵部衙門,驛卒再一次倒在門口,被裡面守門的抬了進去,車馬司員外趕忙出來問:“什麼情況?”

驛卒:“朝廷大軍幾近全滅,僅有少數逃了出來,我是真定府知府派來報信的,這是戰報。”

拿出一封臘封的書信,車馬司員外不敢怠慢,趕忙拿著進去找齊泰。

“尚書大人,尚書大人,不好了,出大事了。”員外郎從齊泰的辦公間外往裡走,一見齊泰就低呼。

齊泰抬頭:“什麼事,如此著急,你是一司主官。”

車馬司員外急忙遞過書信,說:“大人,真定府八百里加急,朝廷大軍幾乎全軍覆沒,”

齊泰聽到一驚,猛的站了起來,一把拿過信,開啟就看到了真定府知府的詳細描述:燕王先攻雄縣,不久就拿下莫州,兩路大軍盡喪,而後率六萬餘在真定城外一戰就把耿炳文的十萬大軍擊潰了,所有將領都沒能跑掉,只有第二天的駙馬李堅被朱棣放了回來,隨後朱棣就撤軍北歸了。

齊泰看完信,急忙說:“你回去派人北上打探訊息,本官要進宮面聖。”

齊泰急急忙忙往皇宮趕去,一路快走,終於在御書房見到了在處理政務的朱允炆。

朱允炆:“齊大人是有什麼事呀!”

齊泰:“老臣見過聖上,北方真定府八百里加急,朝廷大軍盡沒,軍中將領除了駙馬李堅被放回,全部被俘或死在戰場上了。”

朱允炆聽到內容,也是一驚,心中有些擔心,問:“奏報呢?給朕看看。”

齊泰遞過信,朱允炆看完,更是擔心,他這四叔如此厲害,可別打到南京了。

朱允炆喊來貼身太監:“你快派人召六部尚書,九卿覲見,商討伐燕事宜。”

半個時辰過後,十幾個如今大明的最高統治階級,聚在御書房議事。

朱允炆:“把信給諸卿看看。”

一眾大臣看完,時不時發出驚呼,朱允炆問:“如今燕逆勢大,長興侯也被俘,當如何是好?”

朱允炆的心腹黃子澄趕忙開口:“勝敗乃兵家常事,聖上不必憂愁,如今大明正是全盛時期,有高祖皇帝留下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糧草兵馬,燕王一隅之地,如何能夠抵擋全國之力,聖上,可調五十萬大軍四面圍攻,燕王一定指日可擒。”

朱允炆聽到黃子澄說話,十分高興,如今他有高祖留下的強盛的大明,十萬不能打過,那就五十萬大軍,但是誰來領軍呢?

朱允炆繼續問黃子澄:“黃卿可有統軍人選?”

黃子澄不假思索的說:“曹國公李景隆可勝此任,若是之前征討燕王用曹國公,必定不會有如此大敗。”

黃子澄的話說到了朱允炆的心坎裡,李景隆乃是高祖親外甥李文忠的長子,襲爵為曹國公。

李景隆自幼讀書,素有慧名,頗通典故,身材修長,眉清目秀,舉止雍容大度,標準的古代公府公子哥,受到朱元璋喜愛,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官太子太傅,深受朱允炆親近。

黃子澄作為倖進之臣,就要說話讓皇帝高興,朱允炆聽到黃子澄推薦,果然龍顏大悅。

朱允炆轉憂為喜,誇獎黃子澄:“黃卿此言甚妙,希望你以後用心維持這樣說話,他日燕逆被擒,重重有賞。”

齊泰聽到黃子澄舉薦的人,心中大急,但只能等到朱允炆說完,出列說:“聖上,曹國公未經戰陣,就率數十萬大軍,不可。”

朱允炆看向黃子澄和其他官員,但是沒有一個想要出來觸朱允炆的黴頭,這皇帝心意已定,出事了和他們沒關係,要是說個什麼以後出事了,官身就丟了。

齊泰心中著急,但是朱允炆卻不為所動,最後還是決定任用李景隆為帥,奉命北伐燕逆。

七月十一,南京城外,長江邊上,在數萬將士,數百朝廷官員的觀禮下,朱允炆為李景隆舉行隆重的拜將出徵之禮。

朱允炆親賜通天犀帶,隨後又是給予元帥斧鉞,命他專心征伐,若是軍中有不用命者,可就地處死。

最後,朱允炆親自寫下“體爾祖禰忠孝不忘”八個大字,以示激勵,

李景隆身穿金甲,單膝跪地接過賞賜,誓師出征。

但是周邊的將領卻很擔心之後的結局,這些戰場宿將表現怏怏。

……

七月十五日,朱棣在北平正在迎接寧王朱權,十天行軍,朱權終於到了北平。

北平朝陽門外,朱棣帶著一眾北平高層迎接寧王朱權,以示恩重,同時也有向天下藩王宣傳的意思。

回去的路上,朱棣問:“聽朱能說,你去拜見過張先生了?”

朱權:“聽聞四哥所言,心中有些不信,擔心四哥受騙,所以去看了一下,沒想到先生真是大才,也知道了我本應的未來,謝過四哥對我的厚待。”

朱棣說:“你應當問了未來要怎麼辦吧?先生是個藏不住事的,似乎想要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出去,你定然得到先生的建議,應當就是讓你選個好地方建國稱帝,

我也聽過先生所言,知道禁錮爾等也是沒用的,他說過一句話,做每個事不要只想好處,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可能是以前,也可能是現在或者未來,總要有代價的。”

朱權趁勢問:“那四哥怎麼想的?”

朱棣笑笑:“你四哥我欲成千古一帝,讓華夏以明人自居,我必定千古流芳,若是還把皇帝傳下去,我就只是一個封建王朝裡比較英明的皇帝,和以往那麼多人一樣,我是不願意的。”

朱權聽到朱棣所說,陷入了沉思,世上沒有皇帝了?這國家如何存在?

在如今的人眼裡,國家不就是皇帝建立的,這還能沒有皇帝。

朱棣說:“以天下百姓為國,舉一賢才治理國家,五年一換,可保大明萬世根基,家傳皇帝總會是無才的居多,但是從縣衙當到一部尚書,乃至丞相,然後數人爭這大明首相,出來的總是能力極強的。”

朱權也是接受了完整皇室教育的,自是知道,歷史上能說賢明的皇帝不過兩掌之術,大多昏庸,若是說起名相,能臣,那真的是歷朝歷代數不勝數,確實可以更好的治國理政。

朱棣說:“走吧,以後還有的驚奇的呢!我本來一直在猶豫要如何使用其才能,而不要讓他把新的思想傳出去,後來發現,禁錮了他,大明可以萬世永存嗎?

不會的,他也說過,在大明後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也就是儒家出現了覺得需要再爭取權利,後續隨著社會發展,大明也遲早會走上那條路的,當我們想要發展的時候,百姓必須思想解放,咱們華夏兒女若是都不沉浸在皇帝的權威裡,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會再次出現。”

兩人討論著走進燕王府,朱棣要在這裡說明未來寧王朱權的職位。

朱棣說:“以往我之所言,此次起兵靖難,是因為朝有奸臣,需掃清朝廷,但是這次我想說,朝廷不止是奸臣在列,還有皇帝昏庸,如今大明雖是強盛之時,但北邊還有蒙元殘部,天下官員享樂盛行,內地衛所日漸無用,本王需要靖明天下,需各位鼎力相助!”

眾人在下躬身:“願助燕王大願!”

朱棣:“既如此,本王令,寧王朱權,率六萬大軍鼎力相助,命其為副帥,隨我領率諸軍,再擊朝廷。”

七月十八日,朱權帶的近五萬大軍修整完畢,再加上招降的三萬人,及聚集周邊邊軍一萬,總計九萬,南下滄州,莫州,保定,各地駐守,等待朝廷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