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的提問,讓朱權有些沉默,他也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目的地,以往是想要建功立業,取得父兄的認同,讓天下人也知道他也是大明支柱,可能未來二十幾年後,也會像朱棣這樣想做皇帝,掌控自已的命運。
朱權經歷的還少,既想要去建功立業,又不想遠離這片土地,葉落歸根的思想在如今的影響力巨大,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朱權問:“先生,我也很迷茫,不知該去哪裡,不知先生可有建議?”
看著這個還小自已幾歲的年輕人,在後世不過是剛出大學的年紀,哪怕是在古代早早封王,已然有數年的社會經驗,但年輕呀!
張元說:“你既然想不清楚,那就去北平,和你四哥一起靖難,看看這大明天下,想想未來想幹什麼,哪怕不出去,這裡面也有能留你的地方,如果要出去,那就要看看自已更適應南方的氣候還是北方的,別到時候選到一個你極其不適應的地方,四五十就死了。”
朱權想想,確實如此,如今朱棣還未取得天下,自已並不會被直接打發出去,還有時間,自已也是心亂了。
朱權恢復一些理智,問:“先生,我剛剛聽您說在大明我也能有一些堪比建國的成就?”
張元走到書架前,拿出幾本書,那是他做的教材,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帶上幾十套,給一些當地學堂做書庫備存,以後可能就會有人看到,真正出現天才脫穎而出。
書架上的是還留著的幾套,張元拿出一套遞給朱權,說:“原本歷史上你還是一個很愛研究的人,道家思想研究深了也不簡單,這些書是後世的一些知識,你拿著看看,看完了,然後覺得在哪個方向特別簡單,那你未來也有可能成聖,不弱與出去建國的成就。”
朱權有些懷疑,什麼樣的書籍學的快,學的好未來也能如孔聖人一樣。
他看著幾本書的封面,“初級數學”,“初級物理”,“初級化學”,“初級生物”,“哲學思辨”,開啟每本書看看內容,就只有數學和哲學看的懂一些,其他的就有的超綱了。
張元說:“你就帶著,每天學習,到了北平以後,有不懂的可以問問朱棣的世子,允楨,要是沒有人能夠解答,就等著,我再有大半個月這裡也就可以完工生產了,到時回到北平給你講講,寫書信給我也行。”
朱權收好幾本書,站了起來向張元深鞠一躬,說:“先生大義,願意幫助小王,日後若有需要小王幫助,小王必定全力以赴。”
張元說:“你也不用報答我什麼,好好的去北平,去和你四哥學學這政治鬥爭,權利平衡,未來可能要去開疆擴土的。”
朱權長鞠一躬,拜到:“謝先生!小王就不打擾先生了。”
張元擺手:“你先去休息吧!明日還要趕路。”
朱權告別張元走了出去,張元回到書桌後,坐了下來想要想事,卻發現怎麼也進入不了狀態,笑笑,就回去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