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幼英起了個大早,從雞圈裡摸出了六個雞蛋,轉身回了灶房,將六個雞蛋全燉了。
今早吃燉蛋。但僅有燉蛋肯定不夠,俞幼英又和麵擀了麵條。
再沒有什麼能比得上一大早起來一碗暖胃暖心的熱湯麵,更能慰藉空曠了一夜的靈魂。
用俞家哥嫂帶來的醃菜混上一勺肉醬炒了,淋在熱湯麵上,就是極好的澆頭。
俞幼英做好早飯,應長川正好從外面跑步回來,應家爹孃也起了,正在院子裡跟應長川一起用柳枝沾了鹽細細淨牙。
“今日就把那兩條魚做了吧?”應長川說的是昨日應老爹從河堤回來帶回了兩條肥魚。俞幼英看了,那兩條魚活潑得很,肉質肯定細膩,留著中午做個酸菜魚肯定香。
“成,你一會問問爹孃吃不吃酸菜魚。”俞幼英趁著灶間的餘溫,極快的擦拭了灶臺周圍,這樣趁熱能去油汙,灶臺冷了上面的油漬就不容易擦了。
應長川幫著她端碗,早上天氣涼爽,還有微風,應老爹搬著桌子去了院子。
早上就在院子裡吃的。
應家老兩口沒聽說過什麼酸菜魚,但覺得要是兒媳婦做的就一定好吃。“英娘做什麼都行,我跟你娘不挑。”應老爹河堤上的活做完了,引水的事只等著看老天爺的臉色。
應王氏問俞幼英需不需要幫忙,俞幼英不大會收拾魚,便請了應老爹幫忙殺魚。
殺魚的場面過於血腥,俞幼英站在一旁全程捂眼,還得緊張囑咐應老爹別把內臟全扔了,裡面還有不少東西可以用來煮湯。就算不能煮湯的部位也能留著用來堆肥。
之前種在院子裡的菜苗長出來了,要想能一直長得茁壯就需要適當追肥。俞幼英之前在一些影片網站上刷到不少博主用廚餘垃圾製作綠肥的影片,便打算試一試。
一想到出了灶屋就能見到菜園,現吃現採摘的生活即將到來,俞幼英想想就覺得好興奮。
那是她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生活。
應老爹殺魚很利索,像是常這麼做的樣子,比大潤發殺了十年魚的阿姨還要熟練。知道俞幼英害怕死魚,還幫她沖洗乾淨之後按照俞幼英所說將魚身上的肉全都片成魚片。
“咱們村裡吃魚都是一整條燉煮,還是頭一次知道可以這樣吃。”應老爹樂呵呵道。
這個時代還沒有酸菜這個做法,俞幼英就用醃菜頂上。醃菜味道跟酸菜有些相似,但未經過長時間發酵,還沒有產生適口的酸味,但好歹聊勝於無。
醃菜切碎,姜和胡荽切碎備用。胡荽就是現代的香菜,聽說是近來才在應家村流傳開來,貨郎帶來的種子,村裡人試著種了,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端看個人口味。
俞幼英是喜歡香菜那一派的,所以院子裡也種了一小片。只是應王氏不大喜歡,俞幼英便會在放胡荽之前單獨盛出來一份。
片好的魚肉用胡椒粉和生粉抓一下,之前應老爹剔好的魚骨也沒扔,也一起用胡椒粉和生粉醃了,準備好這一切,就可以起鍋燒油了。
油熱,鍋裡下蒜末和薑末,爆出香味後倒入醃菜碎。待醃菜炒至七八成熟,就倒入適量清水。其實能加高湯最好,但是高湯對應家來說有些奢侈,俞幼英就只好退而求其次。
魚骨被俞幼英一起放進湯裡一起熬煮。
應王氏幫俞幼英燒柴火,炒醃菜的時候就已經出了香味,應王氏吃過了早飯還是被這股香味激起了食慾。
“英娘,你說醃菜咱們也常吃,怎麼你做出來的就那麼香呢?”難不成她掌灶有什麼秘方不成?可是她也看過英娘調羹的手藝,並沒有什麼不同啊?
俞幼英等著鍋裡的酸菜魚湯煮開,撈出魚骨,開始往湯裡慢慢涮魚片。“哪有什麼秘訣,做菜無非就是掌控好火候,什麼菜和什麼東西搭配能做出最好吃的味道,只要知道這些就夠了。”
魚片容易熟,說話間就得。俞幼英趁著魚肉鮮嫩,立即將鍋裡的酸菜魚盛進了一個大陶盆中。
上次從香藥鋪偶然遇到的花椒還有剩,俞幼英另起鍋燒油,等油熱放入花椒,爆出香味後,將熱花椒油淋到盆裡的酸菜魚上。
“要是有幹辣椒最好了。”俞幼英在這裡還沒有發現辣椒,大概是還沒到辣椒傳入中原的時候吧。
酸菜魚辛辣酸爽,最是下飯。應王氏只覺口腔中已經盈滿了口水,她自認已經過了耽於口腹之慾的年紀,卻沒想到在俞幼英的調羹手藝下,到底還是一介凡人。
喬貨郎帶著不少外頭的新奇東西來到了應家村。
一大早就有不少婦人等在村口,羅徐氏也早早到了。瞧見俞幼英來了,還熱情地讓出了一片能倚坐的地方。
“英娘,快來!”羅徐氏朝著俞幼英招了招手,從懷裡摸出一塊芋幹,“給,別客氣。”
俞幼英笑著接了,“嬸子這回打算買些什麼?”
羅徐氏盯著俞幼英新裙子上的花樣兒,“打算買些棉線,回頭好請教你婆婆繡些新花樣兒。你婆婆的手到底是巧。瞧瞧這小花兒繡的,活靈活現的,我瞧著都喜歡得緊。”
俞幼英正穿著應王氏前兩日剛給她做的新裙,旁人家的小媳婦為了做活方便,通常不會將裙子做得過長,最多會在腳踝以下,並不會遮住腳面。應王氏是按著俞幼英的身量做的,卻是遮過了腳面。
未出嫁的姑娘才會穿遮著腳面的裙子。
“你婆婆還是疼你。”羅徐氏嘖嘖稱奇,“誰家小媳婦有你這樣的好命!”
俞幼英掰著手上的芋幹,放在嘴裡嚐了嚐。有些澀,卻有回甘。“是婆婆心好。”
羅徐氏點點頭,“誰說不是呢。不是嬸子說嘴,你孃家為了兩吊錢就賣了你,還跟孃家來往做什麼!要是我,我就好好巴著婆家,孝敬好公婆,也是一輩子的倚靠,這不比孃家強麼,你說是不是?”
估摸著是羅徐氏昨日在隔壁聽到了俞家哥嫂來的動靜,這是拿話點俞幼英呢。
“嬸子說的是,我都曉得的。”俞幼英不與她爭論,各家有各家的日子,過法都不一樣,俞幼英管不了別人的看法,就只管關上門過好自已的就是了。
羅徐氏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喲,我瞧著貨郎來了,走走走,咱們往前迎一迎,不然一會貨郎擔子裡的那些好東西,都叫旁人挑走了!”
俞幼英不買東西,就不湊這個熱鬧。
“嬸子你去吧,我且不急呢!”
羅徐氏有些驚詫。“那你這一大早的跟著等什麼呢?”
“我打算託喬貨郎幫我帶樣東西的,你們先去,我等人散散再去。”
羅徐氏半信半疑,終是走了。
待村裡的婦人們都挑選的差不多了,俞幼英見喬貨郎整理擔子上的貨箱,這才走上前。
“勞煩問問,我有一些東西,能託您幫忙販賣嗎?”
喬貨郎對應家耳熟能詳。
那個起死回生的讀書人嘛!現在十里八鄉的就沒有不知道的。
見應家的小媳婦來問,喬貨郎滿臉堆笑。“喲,小娘子算是問對人了,我這貨擔上就沒有不能販賣的。我能不能先瞧瞧,您這是打算販些什麼?”
應王氏已經在院子裡等著了,跟她一起等的,還有楊家嬸子。
“老姐姐,你說這真的成嗎?”楊嬸子伸長了脖子瞧著院外,“這都這麼長時間了,萬一要是貨郎不願意幫咱們……”
應王氏拍了拍楊嬸子,“你就耐心等等,我信英娘,肯定能成的。”
二人手上做著活,心思卻全都不在活計上。應王氏倒是罷了,楊嬸子繡的全然不成樣子,只得用剪子全鉸了,再也繡不下去,只得扔了繡繃子,跟應王氏聊天分散心神。
“也不知道英娘到底怎麼琢磨的,我就照著她的法子試了試,沒想到還真成了!我家狗蛋兒也喜歡吃,你別說,比飴糖輕省易得,我拿著一塊去了孃家,我嫂子小姑她們都愛得不行。”
應王氏含笑聽著,這是誇她家英娘呢!
這一聊起來,等待就不算太難熬。
俞幼英引著喬貨郎進了院子,應王氏朝著院門一指,“你瞧,這不就來了!”楊嬸子噌地站起身。
三人幫著貨郎卸下貨擔,貨擔極沉,再加上貨物的重量,貨郎的買賣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來的。這都是從小練就的本事,不然這十里八鄉的,怎麼就出了喬家這麼一門貨郎。
“多謝二位嬸子。”喬貨郎直起腰來,擦了擦額上的汗。
應王氏端著涼茶來,“先喝口茶歇歇。”村裡人真心待人是沒那麼多規矩的,就是誠心誠意對你好。像俞家哥嫂那樣的人家,誰家都不會待見的。
喬貨郎謝過應王氏,一口氣將茶碗裡的涼茶見了底,頓覺口舌生津,通體舒泰。將剛才用過的碗口用衣角擦拭乾淨了,這才將茶碗還給應王氏。
俞幼英將提前制好的羊乳酪和包裝嚴實的肉夾饃端了過來,“貨郎大哥,您給瞧瞧,這兩樣東西您看您能不能幫著朝外販賣?”
喬貨郎拿著潔白如雪的羊乳酪,聞了聞,一股香甜之氣。
“這是?豆腐?”
楊嬸子笑答,“這可不是豆腐,這是乳酪!用羊奶做的!”
喬貨郎吃了一驚,“那可腥羶得很,您這怎麼聞不出來?”喬貨郎又聞了聞,半點聞不出腥羶味,反倒是香甜味濃,這要是販到別村去,怕是那些嘴饞的小媳婦小娘子都要搶瘋了。
“你先嚐嘗。”俞幼英切了一塊遞給喬貨郎,喬貨郎立即放進嘴裡,輕輕一抿就化了,嘴裡滿口都是幽香清甜,竟比飴糖還要好吃。
喬貨郎不敢置信地瞧著俞幼英,“這個怕是不便宜吧?”若是貴价,只怕是販不動的。
俞幼英望向楊嬸子,原料都是她家出的,怎麼定價也是楊家說了算。
楊嬸子扭捏了片刻,“狗蛋兒他爺爺的意思是,這麼大一塊五文錢,一板出四五塊這麼大的乳酪,也就約莫二十文左右。”
熬煮羊奶的柴火錢,米酒的材料錢,羊奶的錢,林林總總算下來,五文只夠個本錢。
俞幼英在心裡默算,怕是楊家老兩口怕行情不好,不敢要價。
“楊叔和楊嬸兒是實誠人,”俞幼英適時點撥,“這麼要價頂多只能不折本,沒什麼賺頭,嬸子還是再想想得好。”
他們只顧著按照最低成本價來,卻忘了沒有賺頭就給不了應家分紅,就連喬貨郎的跑腿錢都不夠,總不能做個買賣,還得楊家倒貼錢。
應王氏聽明白了,拉著楊嬸兒在一旁嘀咕了半天。
楊嬸兒有些為難,低聲解釋道,“這不是怕要價高了,賣不出怎麼辦?”
喬貨郎笑道,“嬸子,我說句實話。您這個東西不愁賣不出去。我敢說,我賣過這麼多年的貨,這個絕對販得動,說不定還會緊俏得不行。”
楊嬸兒聞言,像是吃了一顆定心丸。
“那就再加加價?”楊嬸兒看向俞幼英,俞幼英鼓勵地望著楊嬸兒,朝她比了個八。
“八文?”五文錢是本錢,一文算應家的,一文算貨郎的,最後一文是楊家的。倒也有得賺。
貨郎點點頭,“那成,嬸子。明日我就動身,就勞您一早將要販賣的交給我。我七日後就回來,到時候咱們交賬,您看行嗎?”
楊嬸兒得了準信兒,心裡鬆快了,臉上就帶了笑。“行行行,我信得過你,就這麼說定了。”
喬貨郎跟楊嬸兒定了契書,這回契書是俞幼英寫的。
俞幼英跟應長川學了一段時間的字,已經勉強可以拿出手見人了,就由俞幼英操刀寫了契書,二人按下了手印,這買賣就算是成了。
喬貨郎收了契書,以為事情已經完畢,正欲告辭。俞幼英笑著挽留,“貨郎大哥別急,還有呢!”
應王氏將肉夾饃端了過來,肉夾饃外已經用油紙提前包裝好了,但從外表瞧不出什麼。喬貨郎盯著瞧了半天,“這又是何物?”
應王氏開啟油紙包,一股油香混著肉香餅香傳了出來。
喬貨郎精神為之一振,“好香!”
最後當然是以喬貨郎悉數全收為結尾,喬貨郎收下和應家的契書,不禁感慨道,“實在是沒想到,嬸子和俞娘子居然有這般的巧手!怕是以後別村的小娘子們見到我,都要搶著買乳酪和肉夾饃了!”
俞幼英吹了吹紙上的墨跡,小心翼翼摺疊好,交給應王氏保管。
“那就承貨郎大哥的吉言。您放心,明日一早我們就將要販賣的貨物交給您,其餘的就勞您多費心。”
喬貨郎拍著胸脯保證,“俞娘子只管放心,販貨這一行我喬大最是拿手,我敢拿我們喬家貨郎的名頭做擔保!”
楊嬸子拿著契書歡天喜地地走了,她得趕緊回去跟狗蛋兒爺爺加加夜班,多做一些羊乳酪出來。
喬貨郎歇夠了,挑著貨擔也走了。
俞幼英關了院門,應王氏早早就準備好了。
“英娘,你一個人太辛苦,娘給你打下手。”
最後不光是應王氏幫忙,應老爹也被應王氏拉來一起做肉夾饃。應長川做完每日計劃表中的學習課程,也在中途加入俞幼英的肉夾饃商業計劃之中,跟應老爹一起烙餅炕饃。
楊家也是如此光景,楊叔和楊嬸兒忙得不亦樂乎,只因多出來的那三文錢,叫他們看到了希望。
兩家熱火朝天的忙活著。
為了火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