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走出新手村

喬貨郎是十里八鄉的貨郎。

家裡自太爺爺輩起就是挑擔賣貨的貨郎,傳下來直到他這一輩,只要提起貨郎,那必然是他們喬家。

這日,喬貨郎在俞溝村歇了一夜,第二日他還要繼續往西走,途經太平村、匯寶村之後,才會返回。每個月總要將這些村子輪流走一遍,因此腳程都是差不多的,也就給每個村子都形成了固定的販貨時間。

幾乎每隔七日,各個村子都能見到喬家貨郎。應家村是逢一逢七,榆樹村是逢二逢八,不過因為應家村與榆樹村離得近,偶有婦人急著買些物件,也會三五成群去鄰村找貨郎的。

俞幼英穿越過來這些日子,沒有時間觀念,全靠模仿應家老兩口的作息時間,但年月日卻是稀裡糊塗的。

應王氏被俞幼英這麼一問,也迷糊著。莊戶人家都是按照時令過活。什麼時令種什麼田,年月日卻是一概不知的。後來還是婆媳倆去了隔壁羅徐氏家借了本黃曆,這才曉得如今已是六月中,按照陽曆計算,也就是七月份。按照時令來看,馬上就是要種水稻的時候,到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忙著插秧了。

“貨郎應該還有段日子才能來。”俞幼英心裡默默算了一遍,“我就想著趁著這幾天,我琢磨琢磨手藝,最好是便於運輸且耐儲存的。”

應長川也贊成,二人就一起跟應家老兩口提了。應王氏習慣了應老爹做主,下意識地看向應老爹。俞幼英適時拉著應王氏的手。

“娘,我怕我一個人到時候做不來,還得請娘給我幫下手。我也不要娘白乾,等掙到了錢,我跟娘平分賬。”

應王氏吶吶,“這,我,我還能拿錢啊?”

應老爹不愧是能拿事的,看事情全面。“在村裡做買賣可不容易,鄉里鄉親的,都沒幾個錢。”

“曉得的,所以不光在村裡做,還打算找貨郎幫忙去外村或是鎮上找找銷路。”俞幼英將自已寫的策劃案拿了出來,“村子裡我打算當天做當天賣,保質期短,也新鮮,村外的買賣就加個包裝,密封得嚴實一些,最好是天熱也能儲存幾日的。”

應老爹在家不抽菸,只摩挲著煙桿,“打算做什麼營生?”

中國漢堡——肉夾饃。

自打前些日子俞幼英在吳秀才家做了韭菜盒和韭菜餃子,她才知道原來這個時候餅還沒有玩出花樣兒,餅就是餅,沒有一點花裡胡哨。如此一來,這就給俞幼英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間。

“肉可以提前滷上,而且滷汁這個東西向來是越陳越香,倒也不費什麼事。就是豬肉得提前找好固定的供應商,談價格也要費一番功夫。”俞幼英掰著指頭算,“餅得每日現打,這東西就是要趁熱吃才好吃。而且過兩日就到了插秧的時候,屆時我先試著做一批,給村裡送一些去,就算是咱們前期的廣告投入。要是村裡人吃著好,自然往後是要日日來買的。咱們還是要做長久生意,口味和質量不能差了。”

應老爹點頭,他家兒媳腦子靈光,心腸也好,跟川兒十分般配。

“肉我知道哪裡買,這事兒你們就不用操心,明日我去跑一趟,價錢也肯定合適。”應老爹磕了磕菸斗,煙桿別在了腰間。

俞幼英眼神一亮,“爹有門路?哇,爹可真厲害,怪不得爹在村裡的威望高呢!”

兒媳婦不光腦子靈光,心腸好,說話也好聽。應老爹在心裡暗暗美滋滋。

“那正好,爹明日去談肉價,我跟長川去一趟鎮上香藥店問問滷料。咱們分工合作,明日就先做一頓肉夾饃,讓爹孃嚐嚐,看看我這個手藝到底能不能在村裡賺到錢!”

應家老兩口對俞幼英的手藝是相當有信心的,應長川短暫持保留意見。

畢竟俞幼英以前的黑暗料理歷歷在目,改變一個人的固有觀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

因為第二日要一早去鎮上,俞幼英和應長川要早早休息。鎮上路遠,而且一路都是荒地,道路也崎嶇難走。近來天熱,清晨時候氣溫還能涼爽一些,二人商議趁著天不亮就準備動身,這樣等到了晌午,二人也能正好到達,還能多歇歇腳。

應長川走過一次,所以有了經驗。草鞋磨腳,應長川就將自已的布鞋讓給俞幼英,自已穿了一雙草鞋,鞋底又用軟布包了一層,揹簍裡又揣了一雙,防止磨壞了草鞋,還能有一雙替換的。

二人起身的時候,外頭天還未亮,發財也趴在炕尾安然睡著,小肚子一起一伏,還打著小呼嚕。

俞幼英點起燈,二人快速洗漱過後,在灶房簡單熱了熱昨夜的餅子和粥,算作早飯。

等去了鎮上,應長川說會帶她去喝世上最好喝的肉湯。

俞幼英拍了拍臉,讓自已強打起精神。

出了村口,俞幼英的心跳忽地加快。她總算要走出應家村這個新手村,開啟事業線新副本了!

緊趕慢趕,總算趕在晌午之前二人看到了平陽鎮的石碑。

平陽鎮上有許多挑著擔來往穿梭的人,俞幼英像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鄉巴佬,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

“餓麼?先帶你去吃點東西?”應長川拉著俞幼英的手,防止她被人群給衝散了。

俞幼英忙不迭點頭。早上著急出門,早飯根本沒有吃飽。路上又忙著趕路,體力消耗大,早上吃的那點稀粥早就當做能量消耗的差不多了。

一聽到有吃的,俞幼英的眼睛都放光。

應長川輕車熟路的找到那家肉湯燒餅鋪子,還開在街角的老地方,雖說偏僻了些,但依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

俞幼英隨著應長川找了個靠牆的位子坐下,從桌子上積油殼子的厚度能看得出來,這家肉湯燒餅鋪子的確是有年頭了。

“肉湯是用豬身上剔下來的肥肉,混著豬皮和瘦肉一起熬的。那些有錢人家對吃穿講究,有些肉是堅決不吃的,豬肉鋪就將這些折價賣給普通百姓,這裡的老闆就琢磨著做了肉湯燒餅。”應長川根據之前從應老爹那裡聽來的,轉講給俞幼英,也是順帶幫她瞭解市場。

只能說他們是幸運的,來到這個地方,人們都還沒有有意識研究美食,他們作為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後世人,完全可以挪用一下祖祖們的智慧,將後面才出現的美食技術提前出現那麼一丟丟。

反正都是咱們大中華的東西,調整一下出現的時間應該不為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