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韭菜盒和韭菜餃子

吳秀才的灶房裡掛著一條風乾的臘肉,除此之外,就只剩下幾顆鴨蛋,一捆韭菜和一大布袋的黃米麵。

村裡人家家戶戶會種一些菘菜、長生韭之類的蔬菜,既耐儲存,又常吃不敗。因此常常會見應家村人田間地頭留下一塊地種菘菜、蘿菔和長生韭之類的蔬菜,這在每戶人家中都十分常見。

長生韭就是後世常用來拌餡料的韭菜,俞幼英頓時就有了主意。

找不到小麥粉,俞幼英就用黃米麵湊合。

舀出小半袋黃米麵備用。

黃米麵中需要加鹽,只是這個時代沒有細鹽,百姓們都是吃的粗鹽,顆粒很大,其中還摻雜著一些泥沙。

粗鹽過篩,去除其中泥沙雜質,留下來的粗鹽用小舂舂成細粉,取適量加入黃米麵中。

在黃米麵中慢慢加入適量清水,接下來開始準備和麵。

揉麵這一步俞幼英可太熟了,她小時候沒少玩過橡皮泥,長大之後壓力太大她就去陶藝室做陶藝,都跟揉麵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一個是揉橡皮泥,一個是揉陶泥。

揉好的面放在面盆中,上面蓋一塊溼布,放在灶臺上,等待面醒發。

俞幼英在此期間也不閒著,韭菜洗淨切碎備用,選了四顆乾淨新鮮的鴨蛋打到碗裡,,蛋清和蛋黃攪拌至充分混合。

燒火起灶,等鍋燒熱,冷油入鍋,立馬蒸騰出一股油香味。等鍋中的油溫升高,加入剛剛攪拌均勻的鴨蛋液,來回翻炒至半熟即可。

炒鴨蛋加入切碎的韭菜裡,放上細鹽,原本還需要醬油調味,但俞幼英沒找到醬油,卻見灶房裡有一小罈子的豆醬,想來時間很久了,鹹香味十足。俞幼英嚐了嚐,覺得豆醬可勉強代替醬油來調味。

雖然不知道他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究竟是何時,但俞幼英大致瞭解此時花椒辣椒這些辛味料應該是還沒有傳入尋常百姓家,人們更多依靠蔥、姜、辣韭、茱萸來為飯菜中新增香辛味道。俞幼英切了些蔥花和姜,一起拌入韭菜和炒鴨蛋之中。

她打算烙韭菜盒。

醒發好的麵糰表面光滑細膩,切開面團中間會有一些氣孔,在案板上撒下一些黃米麵做打底,這樣醒發好的麵糰不會粘在案板上。因為在和麵時候加入了細鹽,這樣麵糰也會變得十分勁道,口感更好。

一塊大的麵糰分為三塊小一些的面劑子。一塊用來烙韭菜盒,另外兩塊她打算包餃子用。

面劑子切成適當的大小等分的小塊,擀成中間厚兩邊薄的麵皮,舀出滿滿一勺韭菜餡,麵皮對摺捏邊封口,只見做出來的韭菜盒中間肚兒圓圓,成一個胖嘟嘟的扇形,俞幼英又在韭菜盒兩面刷上薄薄一層油,方便一會下鍋烙餅時不會粘鍋。

依照上面同樣的步驟,俞幼英又做了五個。應長川學習辛苦,身體還不好,應該多吃一些,吳秀才教授應長川功課也很辛苦,多做一些總是沒錯的。

在俞幼英看來,包餃子和烙韭菜盒是一個原理。只不過就是一個做大一點,一個做小一點,一個用熱鍋烙餅,一個用水煮的區別而已。

照葫蘆畫瓢地包出來的餃子個個圓憨憨的可愛,只是和理想中的小元寶一樣立起來有些差別,她包的餃子都是躺平的,相當的沒有鬥志。

算了算了,能吃就行,餃生最重要的就是躺平啦!

瞧著外頭日頭漸高,臨近晌午。俞幼英的肚子適時叫了起來。

起灶熱鍋,刷上一層油,將韭菜盒平鋪在鍋裡,利用油溫慢慢烙熟,適時翻面。直到兩面金黃,滋滋作響,俞幼英用筷子夾著做好的韭菜盒出鍋,韭菜盒表面還冒著細密的油泡,油香混著黃米香和韭菜香,聞得人食指大動。

香味飄到堂屋,做了一上午學問的兩人頓時有些坐不住。

“歇一會吧。”吳秀才看了看窗外,心思明顯有些浮躁。“少夫人這是做的什麼,怎麼這麼香?”

應長川放下筆,“我也是第一次聞到這種味道。”俞幼英的廚藝似乎在來到這裡之後,明顯進步了。

“先吃飯吧。”吳秀才沒吃早飯,早就腹中飢餓,現在灶房裡飄出來的這股奇異香味,簡直令人口中的口水分泌旺盛。

應長川從善如流,合上書,先去了灶房。

成功了一個韭菜盒,剩下的五個只需要跟隨第一個的步驟複製貼上就好。應長川進來的時候,俞幼英還剩下兩個沒有烙。

“馬上就好!你和吳先生再稍微等一小會兒!”俞幼英抬頭看到是應長川,趕忙道。“別急,時間還早。吳先生在堂屋聞到你做的韭菜盒,香得坐不住了,叫我過來問問。”

應長川笑,吳秀才平時最重禮儀,將讀書視為生命。沒想到俞幼英的韭菜盒居然能惹得吳先生將學問放在一邊。

這可能就是美食的力量。

“我做了韭菜盒和韭菜鴨蛋餡的餃子。吳先生家沒有雞蛋,只能用鴨蛋湊合,不知道好不好吃。”

俞幼英夾起一塊韭菜盒讓應長川先試試味道,韭菜盒有些燙,俞幼英吹涼了遞到應長川嘴邊,“快幫我嚐嚐。”

應長川渾身一僵。

“我,我自已來,你忙你的……”應長川有些不想吃韭菜盒了。

俞幼英沒想太多,她還有兩個韭菜盒沒烙,還有一鍋餃子沒煮,壓根沒工夫理會應長川的不對勁。

看著俞幼英轉身去忙,應長川鬆了口氣。

剛才她的樣子顯得真的很好親。

“我,我幫你。”應長川挽起袖子,“兩個人會快一點。”

吳秀才兩旁的鄰居也聞到了從吳秀才家灶房飄出的濃烈香味。

“這吳秀才家做什麼呢,咋恁地香呢?”東邊鄰居的掌家媳婦舉著鍋鏟走出來,“我熬得粥都蓋不住這香味兒,直往我鼻子裡竄。”

“可不是!我炒菘菜呢,也蓋不住這味兒。聞著像是長生韭呢?”西邊鄰居也走了出來。

“不能吧?誰家不吃長生韭,吃了這麼多年了,也沒吃過這種味道啊?”

跟吳秀才家隔了一戶人家的掌家媳婦從門裡伸頭,“我還想問是二位嬸子誰做的飯菜這麼香,原來是吳秀才家啊!”

“哎喲,賢娘你快出來聞聞,這味兒站這兒聞更香了!”

吳秀才家三人不知道外頭聚了一幫媳婦聞味兒,吳秀才和應長川只知道要吃飯了。

一筐圓憨憨黃澄澄的韭菜盒和一碗胖嘟嘟水嫩嫩的餃子一端上桌,吳秀才的眼睛都瞪大了。

“這,這些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