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一計!必然能讓萬民臣服,只是……”
說到這裡,沈飛故意停頓了一下。
這一舉動讓眾人更加好奇,他們想知道沈飛究竟能提出什麼樣的策略。
朱元璋也緊鎖眉頭,等待沈飛的下文。
“只是什麼!”
他深知沈飛的才華,但此刻也忍不住有些緊張。
“只是……”
沈飛再次停頓了一下,然後才繼續說道:“只是需要陛下和眾位大人鼎力支援!尤其是孔家!”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他們想知道沈飛究竟要提出什麼樣的策略,又需要他們如何支援。
孔希學等人更是緊張不已。
他們害怕沈飛提出一個他們無法反駁的策略,那樣一來他們的陰謀就會落空。
他們緊張地盯著沈飛,生怕錯過他的每一個字。
朱標看著沈飛,眼中充滿了期待。
他知道沈飛一定能夠化解這場危機。
他相信沈飛的實力和智慧一定能夠拯救大明王朝於危難之中。
在眾人的期待中,沈飛終於開口說道:“陛下!臣建議……”
隨著他的話語落下,朝堂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他接下來的內容。
沈飛大人,此刻站在朝堂之上,他的目光如炬,直透人心。
他並未直接開口,但那種沉穩與自信已經讓在場的官員們感受到了他的威嚴。
他們之前還在對沈飛指手畫腳,此刻卻紛紛收斂了態度,臉上露出了謙恭的笑容,彷彿想要以此來彌補之前的無禮。
然而,這種笑容背後的真實意圖,沈飛大人早已看得一清二楚。
他們不過是想要利用自已,將朱元璋的怒火引向自已,以達到他們不可告人的目的。
沈飛大人心中冷笑,他早已習慣了這種朝堂上的爾虞我詐,但這一次,他決定給這些官員們一個深刻的教訓。
沈飛大人緩緩開口,聲音平靜而堅定:“孔家,作為天下的大族,一直以來都肩負著教化萬民的重任。
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他的話語如同重錘般擊打在孔希學的心頭,讓後者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孔希學原本還在暗自揣測沈飛的意圖,此刻聽到這番話,心中不禁升起一絲不祥的預感。
他清楚自已家族的地位和影響力,但也明白這些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建立在先祖的榮光之上。
如今沈飛提及此事,難道是要拿此做文章?
沈飛大人並未給孔希學太多思考的時間,他繼續說道:“陛下,臣認為孔家之聖人,乃是天下萬民的楷模。
若是聖人能夠出世,必將引領天下,使萬民歸心。
而孔希學,作為孔家的傑出子弟,理應承擔起這份重任。”
聽到這裡,孔希學的臉色已經變得蒼白如紙。
他明白沈飛的意圖了,這是要將自已推向風口浪尖,讓自已去承擔教化萬民的重任。
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危機。
沈飛大人見孔希學已經明白自已的意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繼續說道:“臣建議,陛下可派遣孔希學前往漠北,教化元庭。
若是能夠成功,必將為我大明王朝帶來莫大的榮耀。”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一片譁然。
孔希學更是面色慘白,如同被雷擊中一般。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沈飛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漠北之地,環境惡劣,教化元庭更是難上加難。
若是真的去了,恐怕凶多吉少。
然而,沈飛大人卻似乎並不在意孔希學的反應。
他繼續說道:“陛下,臣此舉並非無的放矢。
孔家之聖人,乃是天下萬民的楷模。
若是能夠成功教化元庭,必將為天下帶來和平與繁榮。”
朱元璋陛下聽著沈飛的話,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他明白沈飛的用意,也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若是真的能夠成功教化元庭,對於大明王朝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勝利。
然而,他也清楚這個任務的艱鉅性。
他看向孔希學,問道:“孔希學,你意下如何?”
孔希學此刻已經沒有了退路。
他只能硬著頭皮說道:“陛下,臣願意前往漠北,教化元庭。”
然而,他的聲音中卻充滿了顫抖和不安。
沈飛大人看著孔希學的反應,心中冷笑。
他知道,自已已經成功地讓孔希學陷入了自已的圈套之中。
而接下來,他將會一步步地讓孔希學走向自已的滅亡之路。
沈飛並未止步,他目光堅定,直視著龍椅上的朱元璋,聲音洪亮而清晰:“陛下,歷史的長河中,朝代更迭,風雲變幻。
當年元朝滅金,北宗衍聖公孔元措順應時勢,歸降蒙古,深受蒙古朝廷的器重。
而今,臣斗膽建議,若孔希學能承繼先祖之志,前往漠北,必能教化元庭,為我大明立下赫赫戰功。”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掀起一陣波瀾。
孔希學的臉色瞬間變得通紅,彷彿被火灼燒一般。
那段北宗衍聖公歸降蒙古的歷史,一直是孔家不願提及的傷疤,如今被沈飛公然提及,無疑是在傷口上撒鹽。
孔希學憤怒而又無力,他深知自已無法反駁沈飛的提議,因為那背後有著沉甸甸的歷史和現實的考量。
他只能瞪大眼睛,憤怒地凝視著沈飛,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言辭來回應。
朱標在旁看著這一切,心中對沈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他暗自讚歎,這位新晉的朝廷重臣,不僅才智過人,而且膽識非凡,能夠在關鍵時刻化險為夷,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沈飛見自已話已說完,便靜靜地退到一旁,不再多言。
……
他知道,接下來的一切,都要看朱元璋的決斷。
朝堂之上,氣氛變得異常凝重,文武百官都屏息凝神,等待著朱元璋的決定。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目光如炬,他深深地看了孔希學一眼,心中也充滿了期待。
他明白,現在大明十五萬大軍被困漠北,形勢危急,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帶領大軍突圍。
而孔希學作為孔聖後人,儒家之魁首,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孔希學此刻心中五味雜沈,他既憤怒又恐懼。
憤怒的是沈飛竟然敢如此羞辱自已,恐懼的是朱元璋真的可能會讓自已前往漠北。
他感到自已彷彿被一根無形的繩索緊緊捆綁,無法掙脫。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在沈飛的身上。
李善長和胡惟庸等重臣也暗自嘆息,他們沒想到這場原本針對沈飛的攻殲,竟然會演變成這樣的局面。
而沈飛,則泰然自若地站在那裡,彷彿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他心中清楚,自已的這一番話,不僅成功地化解了危機,還為自已贏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支援。
而這一切,都只是他實現更大目標的開始。
在這場朝堂的風波中,儒家的權威與榮耀彷彿被一股無形的暗流所侵蝕,原本以為能夠穩坐釣魚臺的衍聖公孔希學,卻意外地被沈飛的言辭推至了風口浪尖。
誰也沒有預料到,這場看似平淡無奇的爭論,會演變成一場對儒家傳承與榮譽的嚴峻考驗。
在眾人眼中,儒家代表著千百年來的智慧與尊嚴,衍聖公孔希學更是這一傳統的象徵。
然而,沈飛卻以他獨特的視角,抓住了儒家內部的脆弱之處,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孔希學背後的陰影。
他以孔家歷史上的一段不光彩的投降歷史為引,將孔希學推至了眾人的審視之下。
這一刻,朝堂上的氣氛異常緊張。
沈飛的話語如同鋒利的刀刃,一刀刀地割開了儒家表面的華麗,露出了其內在的瘡痍。
孔希學,這位一直以儒家代表自居的衍聖公,此刻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
李善長和胡惟庸這兩位官場老手,也在這場風波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他們清楚地看到,沈飛並非一個簡單的年輕人,他的智慧和膽識都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沈飛以孔家投降元庭的歷史為武器,成功地讓孔希學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此刻也都在為孔希學的命運捏了一把汗。
他們知道,如果孔希學真的被皇帝派往前線,那麼他將面臨的是生死未卜的境地。
那些如狼似虎的蒙古人,對於儒家的禮儀綱常根本不屑一顧,他們只看重手中的土地和人口。
孔希學若是帶著儒生們前往大漠,無異於羊入虎口,凶多吉少。
然而,更讓眾人感到恐懼的是沈飛那深不可測的智慧和手腕。
他們意識到,這個年輕計程車子不僅敢於挑戰儒家的權威,更有著將儒家推向絕境的決心和勇氣。
沈飛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在向整個儒家宣戰,他要讓那些自詡為儒家正統計程車子們看到,真正的智慧與勇氣並非空談和自詡,而是需要付出實際行動來證明的。
此刻的衍聖公孔希學,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
他面臨著皇帝的命令和蒙古人的威脅,更有著沈飛那犀利的言辭和堅定的決心。
他知道自已已經無路可退,只能硬著頭皮去面對這一切。
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們,也在這一刻對沈飛產生了深深的敬畏和忌憚。
他們意識到,這個年輕計程車子不僅有著過人的才智和膽識,更有著將儒家推向絕境的決心和勇氣。
他們知道,如果繼續與沈飛為敵,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更加慘烈的後果。
因此,在這一刻,李善長和胡惟庸等官場老手們,內心更加堅定了一個想法:沈飛此人,絕對不可以輕易招惹。
他們知道,這個年輕計程車子不僅有著過人的才智和膽識,更有著將儒家推向絕境的決心和勇氣。
他們不敢想象,如果繼續與沈飛為敵,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孔希學在惶恐之中艱難地邁出步伐,他的步伐雖然不穩,但眼神卻努力保持堅定。
他微微抬起頭,眯起眼睛,目光直刺沈飛,聲音中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沈飛,你休要胡言亂語,敗壞我孔家名聲!我孔希學,與元庭勢不兩立,誓死捍衛大明江山!”
說罷,他轉向朱元璋,挺直了脊背,聲音如同雷霆般在朝堂上回蕩:“陛下,臣請纓出征!願率十萬精兵,奔赴大漠,與元庭決一死戰,以彰我孔家對陛下、對大明的忠誠與熱愛!”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慷慨激昂,彷彿已經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勇士。
然而,沈飛卻不為所動,他嘴角勾起一抹譏諷的笑意,悠悠地說道:“十萬精兵?孔希學大人,您可真是謙虛啊。
若是真要與元庭決一死戰,恐怕十萬兵馬遠遠不夠吧。
依我看,至少也得五十萬大軍,才能顯示出孔家對元庭的‘深厚感情’啊。”
沈飛的話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擊在孔希學的心頭。
他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那雙原本就陰鷙的眼睛更是如同野獸般死死地盯著沈飛。
他恨不得立刻衝上前去,將沈飛碎屍萬段,以解心頭之恨。
然而,他不能這麼做。
他只能強忍著心中的怒火,再次向朱元璋表忠心:“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虛假。
臣願以生命擔保,定能帶領大軍凱旋而歸,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
說完,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彷彿要將所有的忠誠與決心都融入這一躬之中。
然而,沈飛卻不為所動,他依舊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彷彿這一切都與他無關。
滿朝文武見狀,心中都不禁為孔希學捏了一把汗。
他們知道,沈飛雖然年輕,但手段卻極為狠辣。
他今日如此挑釁孔希學,只怕是想將這位儒家魁首逼到絕境。
然而,孔希學畢竟是儒家魁首,他有著自已的驕傲和尊嚴。
他怎能容忍沈飛如此羞辱自已?他心中雖然憤怒,但更多的是無奈和掙扎。
他知道,自已若是不表態的話,恐怕會讓朱元璋心生芥蒂;但若是表態太過激烈的話,又可能會讓沈飛抓住把柄,繼續羞辱自已。
就在孔希學猶豫不決之際,朱元璋的聲音再次響起:“衍聖公,朕希望你能夠為大明效力。
你是孔聖的直系後人,更應該明白什麼是忠誠與責任。”
皇帝的話如同晴天霹靂,讓孔希學瞬間清醒了過來。
他知道自已不能再猶豫了,必須立刻表態。
於是,他深吸了一口氣,大聲說道:“陛下放心!臣定當竭盡全力,為大明江山效死!”
說完,他再次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緩緩退回了自已的位置。
然而,他的心中卻如同翻江倒海般難以平靜。
他知道,自已今日雖然暫時擺脫了沈飛的糾纏,但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必須更加小心謹慎才行。
孔希學,一生榮華富貴,對於孔家的興衰自然有著無法言喻的關切。
他深知,作為孔家的一員,他不能眼看著家族的地位和聲望在歲月的長河中逐漸消逝。
因此,當朱元璋問及是否願意為大明效力時,孔希學儘管心中忐忑,但依舊以他一貫的恭敬態度回答道:“陛下,臣願往!無論前路如何艱險,臣都將全力以赴,為大明、為孔家盡忠職守。”
此時,沈飛再次站了出來,他的嘴角掛著一抹難以捉摸的微笑,聲音平和而堅定:“陛下,孔家素有九德之稱,孔希學、孔希說、孔希範、孔希進、孔希麟、孔希鳳、孔希順、孔希尹、孔希贇,這九位皆是孔門之驕傲。
若得他們共同出征,必能令元庭膽寒,展現我孔家子弟的英勇與智慧。”
沈飛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悄然間在孔希學的心頭激起了層層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