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朱標打斷:“住口!你們這群忘恩負義之徒,簡直豬狗不如!沈飛先生曾經教導過你們,你們卻如此對待他,真是令人痛心!”
那名儒生被朱標的話說得面紅耳赤,他知道自已已經陷入了絕境。
然而,為了孔大人的利益,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狡辯:“太子殿下,雖然沈飛先生曾經教導過我們一些知識,但那些知識大多都是無用的,根本無法解決朝廷的困境。”
朱標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殺意。
他怒喝道:“你竟敢如此詆譭先生!先生當年在國子監教導你們時,可是傾囊相授,你們如今卻如此忘恩負義!真是令人髮指!”
那名儒生被朱標的氣勢所迫,不禁後退了幾步。
他知道自已已經徹底得罪了太子殿下,但此時已經無法挽回。
他只能寄希望於孔大人能夠保他周全。
然而,朱標並沒有就此罷休。
他繼續質問道:“你們這些人,口口聲聲說為了大明的未來,卻在這裡陷害忠良之士!你們可知道,沈飛先生為了大明的繁榮付出了多少心血?你們卻在這裡落井下石!真是無恥至極!”
朱標的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他們沒想到太子殿下會如此維護沈飛先生,更沒想到他會如此憤怒地斥責那些儒生。
那名儒生被朱標的話說得啞口無言,只能低著頭站在一旁。
他知道自已已經無力迴天,只能等待孔大人的安排了。
然而,朱標並沒有就此放過他。
他冷冷地說道:“你們這些人,不配稱為大明的官員!從今天起,我會親自向父皇稟報此事,讓你們付出應有的代價!”
說罷,朱標轉身離開大殿,只留下那些儒生在原地發呆。
他們知道,這次自已真的惹了大禍。
\"你們今日的行徑,對於先生而言,簡直是背信棄義,天理難容!\"朱標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他的語氣中充滿了憤怒與失望,彷彿要將這些忘恩負義之輩的罪行公之於眾。
\"連豬狗都知廉恥,鳥兒尚且懂得反哺之恩,你們身為大明朝的官員,卻做出瞭如此令人髮指的事情!\"朱標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這群官員的嘲諷與譴責,他的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狠狠地砸在了這些官員的心頭。
\"我大明朝需要的是有情有義、知恩圖報之人,而非你們這樣的忘恩負義之徒!\"朱標的聲音越來越高亢,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彷彿要將這些官員的罪行徹底揭露。
\"你們倒是說說看,當初方先生是否曾經教導過你們?\"朱標的聲音突然變得低沉而嚴肅,他的話語如同一把鋒利的劍,直指這些官員的內心深處。
在這一刻,朱標彷彿變了一個人,他不再是那個溫文爾雅的太子,而是一個威嚴的君主,他的氣勢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窒息。
滿朝的文武百官只能低頭俯首,連大氣都不敢出。
孔希學此刻也感到一陣心悸,他迎上朱標那銳利的目光,心中不禁一陣抽搐。
他清楚自已不能退讓,因為如果讓沈飛掌權的話,整個孔家都將面臨滅頂之災。
但是他也知道,此刻的朱標已經動了真怒,他必須小心應對。
就在這時,那名儒生又站了出來,他試圖為自已辯解:\"殿下,即便方先生曾經教導過我們,但他所犯下的罪行也是不可饒恕的。\"
朱標聽到這話,頓時怒火中燒,他厲聲喝道:\"大膽狂徒!我何時需要你來指點江山?來人,給我將他拖下去斬了!\"
他的聲音如同雷霆一般,震得整個朝堂都在顫抖。
那名儒生聞言,雙腿一軟,幾乎要癱倒在地。
他沒有想到,向來以儒雅著稱的太子殿下,竟然會為了沈飛而大開殺戒。
這一點,他確實沒有預料到。
孔希學見狀,急忙上前一步,為那名儒生求情:\"殿下息怒,此人雖然言辭冒犯,但罪不至死。
還望殿下網開一面,饒他一命。\"
朱標冷哼一聲,語氣中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堅定:\"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給我拖下去打二十大板!\"他的聲音鏗鏘有力,不容任何人拒絕。
孔希學雖然心中不滿,但也不敢再多說什麼。
他知道,此刻的朱標已經動了真怒,如果再惹惱他,恐怕整個孔家都會受到牽連。
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名儒生被拖下去受罰。
沈飛看著這一幕,心中不禁感到一陣悲涼。
這些儒生已經完全淪為了權力的奴隸,他們忘記了曾經的恩情,只知道一味地追求自已的利益。
他甚至不敢想象,這樣的人如果面對天下百姓,會是一副什麼樣的嘴臉。
沈飛的眼中閃爍著寒芒,他深知這些人已經沒救了。
既然無法挽救他們的良知,那就只能用自已的方式來維護朝廷的清明和穩定。
他心中暗暗發誓,如果這些人繼續為非作歹,他不惜效仿秦始皇,來一次焚書坑儒的壯舉!
朱元璋看著朱標訓斥眾人的一幕,臉上逐漸浮現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他知道自已的兒子已經長大了,具備了成為一位英明君主的潛質。
他相信在朱標的領導下,大明朝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在一個王朝之中,儒雅與霸道並存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僅有儒雅而缺乏必要的霸道,那麼這個王朝就如同缺少了堅固的支柱,其命運必將是風雨飄搖。
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朱標皇子正在逐漸展現出他內心的堅韌與決斷,這一點讓朱元璋深感欣慰。
朱元璋的目光越過眾人,直接投向了沈飛,這位非凡的人物。
正是因為有了沈飛的存在,朱標才發生瞭如此顯著的變化。
沈飛的智謀與膽識,遠非朝堂上那些平庸之輩所能比擬。
他的存在,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朱標前進的道路。
朱標轉身向朱元璋行了一禮,聲音洪亮地說道:“父皇,兒臣認為沈飛此人乃國士無雙,他的智謀與遠見對於我大明朝至關重要。
懇請父皇不要聽信那些奸賊的讒言,以免誤了國事。”
國士無雙的讚譽一出,孔希學等一眾儒生頓時面色大變。
他們深知這是太子殿下對沈飛的高度認可,縱有千般不甘,萬種無奈,也不敢有絲毫反駁。
因為他們明白,太子殿下的背後是至高無上的皇權,任何質疑與挑戰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朱元璋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眾人,怒聲喝道:“爾等身為朝廷重臣,本應為國家社稷出謀劃策,卻在此互相推諉,成何體統!今日徐達兵敗漠北,糧路被斷,國家危在旦夕。
朕召你們前來,是希望你們能共商國是,而非在此窩裡鬥!”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如同雷霆一般震撼著每一位官員的心靈。
那些之前還在指責沈飛的儒生此刻紛紛退到一旁,低頭不語。
他們深知朱元璋的威嚴與手段,稍有不慎便會人頭落地。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凌厲的光芒,他再次看向眾人,沉聲說道:“諸位愛卿,國家正值危難之際,朕急需你們的良策來應對當前的困境。
若有良策,儘管道來;若再敢窩裡鬥,休怪朕不留情面!”
這番話讓百官噤若寒蟬,他們紛紛躬身拱手,表示將竭盡全力為朝廷分憂。
因為他們清楚,此刻的朱元璋已經動了真怒,任何不忠不義的行為都將受到嚴厲的懲罰。
太子朱標站在最前列,看著面前的滿朝文武,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父皇對沈飛的認可意味著什麼,也明白自已肩上的責任更加重大。
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為父皇分憂解難,為國家的繁榮穩定貢獻自已的力量。
隨著朱元璋的一聲令下,滿堂文武開始積極討論應對之策。
他們明白,現在是國家最需要團結一致的時候,任何分歧和矛盾都應該暫時放下,共同為國家的未來努力。
此刻的朝堂上,彷彿籠罩了一層沉悶的氛圍,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
眾人皆知,此刻的朱元璋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焦慮,十五萬將士的生死懸於一線,糧路被斷,局勢岌岌可危。
然而,當朱元璋將目光掃向群臣,期望能尋得一絲解決方案時,卻只見他們一個個低垂著頭,支支吾吾,如同被霜打的茄子一般,毫無生氣。
朱元璋的眼中閃過一絲失望與憤怒,這些平日裡自詡為朝廷棟樑的官員,在關鍵時刻卻如此怯懦,實在令人痛心。
他忍不住厲聲喝道:“你們這群人,平時自詡才高八斗,此刻卻一個個變成了啞巴!我讓你們想辦法,你們就給我這樣的回應嗎?”
然而,即便是朱元璋的怒喝,也未能激起群臣的半點勇氣。
他們深知,此刻的朱元璋已經動了真怒,稍有不慎便會引來殺身之禍。
因此,他們寧願選擇沉默,也不願冒險發言。
在這緊張的氛圍中,孔希學卻突然站了出來。
他深知,此刻的自已必須有所作為,否則便會失去皇帝的信任。
他瞥了一眼沈飛,心中已經有了計策。
他深吸一口氣,走上前向朱元璋恭敬一拜,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計。”
朱元璋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他看向孔希學,沉聲道:“說。”
孔希學深吸一口氣,緩緩道:“陛下,沈飛大人曾揚言自已有滅元十二策,如今大明正值危難之際,或許正是沈飛大人展現其才智的時刻。
臣建議,讓沈飛大人出謀劃策,以解大明之困。”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
孔希學的這個建議,無疑是將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沈飛的身上。
那些平日裡與沈飛有隙的官員,更是心中暗喜,認為這是一個將沈飛推向絕路的好機會。
朱標聞言,心中卻是五味雜沈。
他深知沈飛的才智,但也明白此刻的局勢已經變得極其複雜,沈飛能否想出有效的計策,實在難以預料。
然而,他更擔心的是,如果沈飛真的被推向了前臺,那麼他的安危將如何保障?
隨著孔希學的提議,越來越多的儒生站了出來,紛紛附和。
他們表面上是在支援沈飛,實則是在暗中算計。
他們希望藉此機會將沈飛推向風口浪尖,一旦沈飛的計策失敗,那麼他們便可以趁機落井下石,將沈飛置於死地。
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每個人都在等待著朱元璋的決定。
朱元璋的目光在群臣之間巡視了一圈,最終停留在了沈飛的身上。
他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好!就依孔希學所言,讓沈飛出謀劃策!”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寂靜。
沈飛微微抬起頭,迎上了朱元璋的目光。
他知道,自已已經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但他更明白,這是自已的機會,也是自已的責任。
他緩緩站起身來,向著朱元璋恭敬一拜,沉聲道:“臣領旨!”
在朝堂之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孔希學帶著得意的笑容,目光如刀,直刺沈飛。
他心中冷笑,自恃為朝堂老手,將沈飛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視為掌中玩物。
在他看來,沈飛即便有太子殿下朱標的庇護,也難以逃脫他精心設計的陷阱。
孔希學自負地認為,今日便是沈飛的末日。
他似乎已經預見到沈飛因無法提出策略,而被朱元璋怒斬的悲慘場景。
他眼中閃爍著殘忍的光芒,彷彿已經看到沈飛倒地的身影。
然而,沈飛卻不為所動。
他掃視著那些官員,眼中流露出一絲輕蔑。
在他們眼中,沈飛彷彿看到了一個個行屍走肉,這些人早已失去了靈魂,只剩下了貪婪與恐懼。
沈飛心中冷笑,這些人,真是活該不得好死,不是死於刀下,便是株連九族。
孔希學的咄咄逼人讓沈飛明白,今日他必須有所作為。
他深知孔家世代為降表世家,與這樣的人同朝為官,簡直是莫大的恥辱。
沈飛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厭惡感,他決心要一舉擊潰孔希學的陰謀。
朱標在旁,看著沈飛那淡定的神色,心中不禁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他知道,今日沈飛若不能提出有效的策略,父皇朱元璋必定會雷霆大怒。
屆時,即便是自已也難以挽回局面。
朱標心中充滿了擔憂,但當他看到沈飛那平靜的眼神時,又不由得生出一絲期待。
他相信,沈飛一定有辦法化解這場危機。
在眾人的注視下,沈飛緩緩走到大殿中央。
他抬頭挺胸,不卑不亢,面對朱元璋的威嚴,他依然保持著冷靜與從容。
他深吸一口氣,一字一句地說道:“啟稟陛下!臣有一計!必然能讓萬民臣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