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打工不如做生意

又過了一個月,果真如景天所料,沒有盤下那家列印店是正確的選擇

雖然到了週末,人氣很旺,人流不斷,個別時間,還會人擠人

也有個別的客戶,抱怨店鋪有點小,但是更多的人,願意等在櫃檯等著,反正店鋪的椅子充足,沒人站著

這些客戶等待的時候,還會看看其他商品,並不是乾坐著

客戶看見滿意的商品,價格也合適,而且現在店鋪經營範圍擴大了,雜貨不像是飾品,要試戴看看舒不舒服,好不好看

有時都不要張正和李玲介紹,看上就可以買回去

結果其他商品的銷量也上來了,有人氣就是好。

除了原來飾品半年能掙四五萬,這段時間,引入雜貨品類後

日用百貨,以及文具等賣了不少錢

兩人粗算了一下,雜貨這半年也賣了三四萬元,快趕上飾品的銷售了。

張正回想起,之前打工的情景,是不可想象的

以前打工,每年能漲十分之一的工資,已經非常高了

而且有很多工人的工資根本不會漲,就包括他自己,能漲點工資,都要燒高香

現在做生意,選對一個新賽道,店鋪和個人的收入就在半年這麼短的時間內,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張正對景天感慨道“看來選擇做生意這條路,是選對了”

景天道“做生意風險大,但是它不同於打工的一些特點,都讓收入短時間翻倍成了可能”

“可以共用已經付了房租的經營場地,開拓新業務也沒用多少錢,無非就是進貨花了幾千塊錢,房租都已經付了,房租是按面積算的,房租的成本不用額外增加”

“房租,又不是按照業務的型別算的,賣新的單品,無法就是重新規劃下櫃檯佈置,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張正應和道

“即使賣不掉,這批可以低價處理掉,下次不賣百貨就行了,我們還有非常大的迴旋餘地”

“這也就是打工和創業的區別,創業風險高,富貴險中求”

“打工固定時間上班,完成任務就行,按月領取報酬”

“但是打工是沒有根據地的,能出售的無非是自己的體力,能出售的產品只有這一種,有極強的可替代性”

“做生意不同,雖然成本高點,但是也換來了根據地,經營的產品多種多樣,什麼好賣賣什麼,有了根據地,就鎖定了房租成本,經營的產品多,隨時可以拋棄不掙錢的商品,去賣掙錢的商品”

景天繼續闡述做生意和打工的區別,並感嘆道

“這就天然導致做生意掙得錢增長的速度,遠高於打工”

“這也就是很多生意人,寧願做生意掙一千,也不願意打工掙一萬的道理”

“像我們這些平常人打工,及時發工資就已經很不錯了,能準時拿到工資才有這個月的飯錢”表哥張正道

“差一點的公司甚至會壓一個月的工資,效益不好的時候,還會拖欠工資,我這麼多年在廣州,什麼沒遇到過,壓工資拖工資的老闆和工廠,全部遇見過”

景天剛來那會,張正從沒說過這些,就怕影響到景天,現在做生意了,反倒不忌諱了

”打工是自己的命運完全控制在別人的手裡,很難逆天改命”

“每個月工資的收入就是這麼多,即使非常節儉,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積累到資本,這開生意的3萬,還是我攢了這麼多年攢到的”

“打工只能餬口,做生意才可能改變命運”

兩人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覆盤著做生意的特點

“表哥那你說說,除了做生意有根據地,不用額外付房租,還有啥優勢”

兩人越聊越有趣,景天也開始考起了表哥

“除了做生意有自己的根據地,自主決定經營政策,做生意的週轉率,遠高於打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打工人的收入週轉期,固定就是一個月,就是發工資的週期”

“做生意的週轉率要高的多了”

張正說出了自己的答案

聽到表哥說道週轉率,也讓景天感到欣喜

週轉率是從銷售的角度,從老闆的角度看問題

準時發工資,是從打工者的角度

聽到這個詞,景天也意識道表哥這一年生意下來,已從潛移默化的從打工者的心態,走向了老闆的角度,完成了自己的成長,隨即說道

“在這個火紅的年代,打工的人也多又努力,工廠的生意紅火,可惜工廠的高週轉率,快速帶來的財富,打工人分享不到,自能按月拿工資”

“我們就不同,只要我們用心努力,就可以讓雜貨鋪的每個月的週轉率,大幅提升,我們掙點錢也多。”

“再說我們有自主決定權,把獲得的經驗集中起來,週轉率還會提升“

”現在生意好,可是我們前面店鋪做了轉型,後面又不破壞人氣,這麼多措施積累起來的效果”

張正撓撓頭說道,“週轉率是直觀的感覺,還是有點不清楚,你用數字幫我舉個例子吧”

景天舉起例子道

“假設用400元工資作為本錢,去進貨,如果10天可以賣完,需要再次進貨,那一個月就可以週轉個三次,就可以賣1200元,如果週轉了6次,就是2400,”

“即使毛利有五成,一個月純利就是1200元,足足是打工的3倍”

“如果是半年的話,打工掙了2400,而做生意掙了7200,時間越長,差距越大。”

“同樣週轉率越高,掙的錢也越多,打工的週轉率,我們都無法決定,做生意卻可以,只要開動腦筋,不斷嘗試”

張正回想了這半年的經營資料,確實資料是吻合的,說道

“我們半年雜貨掙的三四萬,其實本錢只有三四千,只不過這半年轉了十幾次”

“如果還在工廠裡面打工,按照工廠的發工資節奏,半年還是這三四千”

“商業販賣的的商品價值高,週轉的速度比打工者的速度快的多,而且這種速度還是可以由生意人的財商決定的。”

“生意人創意多一點,就可以週轉的快一點。”

“商品款式新一點,貨源獨一點,就可以週轉的快一點。”

“做生意,除了經營場地是根據地,週轉率高,還有什麼不同點”張正繼續問道,彷彿要把做生意和打工的差別,徹底搞清楚

“第三條,除了週轉率高,做生意的定價基礎和打工也是不同的”景天繼續說道

“工廠為了維持工人的再生產,根據打工人的吃飯,租房的費用,再略有點盈餘,給你定工資,工資必然是低的”

“工廠主設定的工資標準,已經都設定好了,他們的標準是臭名昭著的泰勒工作法,這個方法的標準,用那些最熟練的的打工人的手速來設定的”

“用最熟練的人來作為標準,打工人,永遠都不可能達到最好的標準,只想著打工會永遠的會被壓制。”

景天講起了從雜誌上,看到的這些設定打工工資的資訊

“商業的定價是不一樣的,商業的收益,根據你的本錢以及本錢的繁殖速度來決定”

兩人遇到了很多困難,還是堅持下來做生意,就是他們早就看透了打工和做生意的區別。

也趁著這個機會,把兩者的區別徹底聊清楚了

這個月底,他們盤賬的時候

看到雜貨這塊新增的業務,又掙了這麼多錢,他們並不感到很驚訝,只是更堅定了把生意做下去的信念。

現在本金更多了,如何掙更多的錢又一次擺在了檯面上

張正看到賬上兩個業務,加在一起的現金,快到15萬了

又把做生意和打工的區別搞清楚了,更覺得不能讓錢閒下來躺在賬上

張正又問起了景天,說道“既不能把旁邊的列印店盤下來,擴大生意,賬上錢又這麼多,我們總該想個辦法把這些資本投出去,錢生錢”

“好辦,我們換個思路”景天說道

“既然不能把旁邊的店鋪盤下來稀釋人氣,那把這種模式複製到新地點,就成了目前最好的方法。”

“複製現有成功模式,擴大規模是成長的必由之路”

“如何擴大規模,更多的應該停留在複製的基礎上,而不是隨意的在原地去擴大店面”

“不把人流都分散了,而是不斷的複製這種模式,才是核心要義。”

”現在有不少老闆,他們的飾品店,始終就是一間房,十平方以內,但是卻開了好幾家,就是這個道理。”

景天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複製成功模式換個地方開店

“既然我們兄弟雜貨店,現在這個模式能成功,那就去找下一家,換個區域,還是找類似的位置,就很容易複製”。

“那租到什麼位置呢,現在我們有足夠的本錢,可以租到其他學校門口的位置”張正道

景天並沒有同樣,雖然現在有錢租更好的位置,還是決定保險一點。

儘可能複製現有的條件,成功率更高。緩緩說道

“陌生因素帶來的風險是不可知的,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儘可能的複製現有的條件”。

“而不是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勁,就去找所謂更好的條件”。

“所謂更好的位置條件,需要不同的經營策略,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也是陌生的”,

景天也變得越來越精明瞭,在他的眼中,所謂更好的條件,在意味著陌生,意味著隔閡,不能夠快速複製

景天和表哥,馬不停蹄又找了一下類似的位置,也是在一家學校,延伸路線的街角

把原來的招,又用了一遍,這次可是輕車熟路。

依然是先擺地攤,送贈品,使用雜貨店模式

同一類客戶群體,自然又被吸引了過去

開了兩家店,還是使用同樣的招牌,兄弟十元雜貨鋪

慢慢的就形成了品牌的影響力,這兩家店互為犄角,互相鞏固者,這個品牌。

兩家店鋪,都有質量上的保證,更加穩固了那些交叉的客戶。

沒兩個月,另外一家店的生意也走上了正軌。

只是短短一年的時間,景天開了兩家店,打入了當地商家的圈子,也引來了不少人的嫉妒

景天也一直保持警惕,防止別人暗地裡使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