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4章 朝會

“陛下,臣等恭賀陛下凱旋,耀我大乾,壯我國威!”王如文率先站了出來,恭維道。

眾臣也是紛紛躬身附和。

“起來吧,朕不是聽你們說這些恭維的話,是不是還有人要諫言朕?對朕此行之事不滿?”寧霄懶得廢話,昨天光顧著寵幸宸妃了,倒是冷落了方寧月和徐秀兒兩人,今天說什麼也要補償她們。

禮部尚書郭攸走上前來,頂著壓力說道,“陛下,您也要為大乾的子民著想啊,攻打匈奴一事,完全可以交給臣等去做,您是大乾的天子,龍體最為重要,您對外稱身體抱恙才三個月沒有回京,實則率軍打仗,沒有與吾等商議,這是亂了大乾的禮法啊!”

郭攸身為禮部尚書,也是最有資格想皇帝諫言的,其他大臣可沒有這個但,畢竟寧霄是打了大勝仗才回京的,他們可不敢頂著輿論的壓力。

郭攸也是無奈,但按照禮法,皇帝御駕親征是國民大事,光宣詔就要提前一個月進行,然後就是出宮的場面,百姓和百官都要站在宮外歡送宣言。

但寧霄不對外宣稱此事也就罷了,還說謊稱病,偷偷出宮,這可不是一國之君的風範。

寧霄昨天就已經知道有人要拿此事做文章,楊建章已經向他打了小報告,起初寧霄不過是以為這些人吃飽了沒事幹罷了。

可沒想到竟然是郭攸這個人起得頭,寧霄開始懷疑是不是有人從中蠱惑他,要知道郭攸這人一向唯唯諾諾,之前寧霄所做的一些出格的事情,他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怎麼今天膽子這麼大了。

“哼,不讓和親的是你們,現在朕打贏了他們,說朕草率的也是你們,那朕問你們,朕要是不親自率兵,朕派你們誰去?”寧霄是真的服了這些老頑固了。

“這……”郭攸一時間想不出派何人率領大軍前去攻打匈奴。

百官也是啞口無言,要是能打贏匈奴,早就在一百年前就派兵了,那輪得到寧霄在位的時候。

“哼,你們不行,朕卻可以,至於你們說朕藉著和親的名義暗中發兵,有違大國風範,這更是無稽之談,正所謂兵不厭詐,只要能打勝仗,揹負一些不堪一用的罵名又如何?”

寧霄也知道這個世界沒有像孫子兵法那樣的兵書,在這個世界上,打仗要是不發檄文找個藉口,還真不好意思發兵。

要是寧霄告訴他們,他還採用了游擊戰術搞偷襲,估計他們更加忍受不了,暗地裡罵寧霄都有可能。

楊建章之前是楚國的太傅,對兵書也有一定的瞭解,對寧霄剛才的言論十分敬佩,“陛下英明,臣認為戰場上就應該兵不厭詐,雙方都是各自為主,為自己的國家而戰,還在乎什麼道德底線,爾虞我詐,只要能換來勝利一切都是值得!”

寧霄深感滿意,還是楊建章比較明事理,一點就通,“既然如此,朕決定成立一個軍機營,就由楊簡章為總管,掌管軍中要務,撰寫軍事理論,什麼計謀都可以寫,殺人放火,坑蒙拐騙,越陰險朕就越滿意。”

百官頓時焦急起來,這哪像是皇帝說的話,這不是擺明要讓所有人唾棄嗎?

昏君啊!

王如文剛想上前勸說一下,卻被楊建章偷偷拉住,悄悄對前者說道,“你要是想要陛下對你有所改觀,最好聽陛下的,現在也只有你位高權重,資歷最高,你的站位可是會引起其他大臣的言論,你最好有自知之明。”

王如文這才反應過來,想到好幾次都是他擅自發言,最後都沒有被採納,也明白了不管他們說什麼,都不會改變陛下的定下的主意,他們其實只要老實配合就可,就像這次陛下暗中派兵去攻打匈奴不也是沒告訴他們,然後就打贏了嗎?

想清楚之後王如文終於明白楊建章為何能這麼快得到寧霄的重用,原來寧霄早就拿定了主意,向他們詢問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打定主意後,王如文準備上前誇讚一波寧霄,但卻被楊建章搶先一步。

“臣定當幸不辱命!”

寧霄見沒有人有異議,也是深感意外,平常這時候不是該王如文站出來先反對一波,然後再出來幾個大臣表示贊同王如文的觀點。

今天倒是有點意外,寧霄是似意無意的瞥了王如文一眼,後者瞬間老臉通紅低下頭顱。

寧霄突然眼前一亮,這不是還有三天就到秋闈的時間了嗎?

“朕決定在這次秋闈當中增加一項筆試題目,就拿此次朕率領三……十萬大軍戰勝匈奴二十萬大軍為題,寫出朕是如何排兵佈陣以少勝多。”

寧霄本來打算是說三萬大軍,可想到這些人還不知道他私底下還有多少兵馬,若是說的太少,可能這些大臣會有所懷疑,畢竟單于的大軍可不只是十萬,寧霄只用三萬兵馬就是打贏了整個匈奴大軍,多少有點說不過去。

王如文率先

反應了過來,這個時候他要是不表明立場說不定還會被楊建章搶先一步。

雖然王如文心裡是一百個問號,但他也三個月沒有見過寧霄了,還是別做出頭鳥了,“陛下英明,與匈奴一役是關乎整個大乾的國運,陛下用此事為題更是彰顯大乾的國威!”

百官頓時愣在原地,這還是他們認識的王如文嗎?

什麼時候變的如此諂媚?

要知道臨陣篡改題目可是大忌,說不定會引起眾多學子不滿,哭廟一事還會再次上演,何況現在離秋闈考試只有三天的時間了,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寧霄看著王如文像是看著傻逼一樣,才三個月而已,這個老傢伙怎麼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楊建章再次站了出來,“陛下,臣認為此事是不是有點草率了,現在離秋闈筆試只有三天的時間,臨時多加一題,怕是會引起動盪,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寧霄覺得也十分有道理,“那就將這道題變成附加題吧,可答可不答,不影響最終的成績,此事就交給楊愛卿去操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