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邱部長你怎麼親自來啦?”朗傑握著邱部長的手熱情道,又招呼錢多多,“錢老師,快請進!”
有一零一團送的蔬菜,過年朗傑拿去送了幾個老友,順便吹噓一下年後建蔬菜大棚的事兒。
一幫老友羨慕壞了,拉著朗傑套交情,希望以後也到他們那裡建一個。
“朗傑市長,你好!”錢多多道。
“錢老師,這才剛過春節,咋就這麼著急過來?物資都還沒準備好,地也是凍的!”
“有些準備工作需要我們幾方當面溝通,不然到時開不了工!”錢多多回道。
“哦,那大家一起到會議室談吧。”
丹增朗傑主持會議,市府其他主要成員劉勇、次旦卓嘎、扎什倫布都來開會,還有農業局的人。
“錢老師啊,具體怎麼弄,你先說,然後咱們和邱部長好分工。”朗傑說了一下會議主題,請錢多多先發言。
“行,那我說說蔬菜基地的整體構思吧,大家湊齊一次不容易,我儘量說詳細一些。”
錢多多的蔬菜基地思路,依然是圍繞著牆磚加鋼化玻璃這一構造闡述,基地規模、主要建築物、供水系統、蔬菜種植品種,甚至還有水果種植等。
“這些構思是基於之前的薄膜大棚做的改進,但是昨晚在師部討論時,這個方案不太可行,因為我對這裡的建築材料採購及施工期瞭解不夠,實施起來難度高,所以最後還是用薄膜大棚。”
錢多多的話音落,朗傑幾人交頭接耳。
“錢老師,我能看看你的規劃圖嗎?”劉勇眼裡閃著灼灼光亮。
“可以!”
劉勇仔細看著規劃圖,越看越激動。
“朗傑,我覺得我們可以一步到位,按錢老師的設計建大棚。”
“哦,老劉,那些材料怎麼辦?我們的物資要不了多久就要到,這不是浪費了嗎?而且還要重新組織物資,費時費力更費錢。”
朗傑不太贊同,其他幾位市長也點頭。
如果物資沒有采購,他們也願意用更好的方案,雖然費錢,可以分批次建呀。
但這會兒物資都採購了,冒出這個方案,再好意義也不大。
“朗傑,物資不會浪費,能用上!”劉勇反駁道。
“剛才錢老師也說了,就算是大棚裡,冬季的時候,還需要在蔬菜上再蓋一層薄膜保溫。”
“按照錢老師的設想,磚牆玻璃大棚至少兩米高,這樣可以抵禦食草動物騷擾,採光、保溫效果也更好;
但到了嚴冬,依然要加秸稈覆蓋,既如此,倒不如在大棚裡用薄膜覆蓋!
這裡秸稈是牛羊過冬的草料,這一大片基地的需求量遠不止六十車!”
劉勇的話讓朗傑他們陷入沉默。
薄膜大棚涉及到秸稈,朗傑他們都考慮到,過年給老友們送菜,就是奔著秸稈去的。
但這會兒劉勇的分析很有道理,省去幾十、上百車的秸稈,現有的薄膜也不會閒置。
不過磚牆鋼化玻璃的成本高出許多,這個費用從哪裡出?
朗傑手指敲擊著桌面,舉棋不定。
“劉市長,鋼化玻璃貴,還要從錦城運過,成本太高!我設計的時候就是沒考慮到這裡的建材採購是個難題。”
錢多多說的都不好意思。
設計的時候思慮不周,弄出這麼個笑話。
“不,錢老師,鋼化玻璃朗薩有!”
“朗薩有玻璃廠?啥時候建的?”邱部長很意外,沒聽說呀。
每次建設營區時,麻煩死了,全從錦城運,拉過來費時不說,耗損也大。
“新建的,我一個朋友他們援建的,前些天還找過我,給他們介紹點兒業務,你看,這會兒不是正好瞌睡遇枕頭?”
老朋友找他時,他還推脫過。
沒有大批次的房屋建築,玻璃的需求量小,玻璃廠不知要虧到何時?
原來是用在這些方面呀!劉勇這才意識到人家援建玻璃廠的作用和意義。
“那這樣的話,我也覺得一步到位建成磚牆玻璃大棚更省錢!”邱部長也點頭贊同。
搞後勤多年,邱部長心中稍微一默,就選出最優方案。
“老邱,我不否認這個方案好,不過…”朗傑羞於開口。
“朗傑,要不我找玻璃廠說說,先把玻璃賒給我們,我們分期付款,怎麼樣?”劉勇提出建議。
劉勇知道市府採購薄膜等大棚物資已經掏空家底兒,這會兒是真沒錢。
“分期付款?人家願意?”朗傑第一次聽到這種新奇的觀念。
“還可以找銀行貸款!”錢多多提出另一個建議。
“銀行貸款?”朗傑更懵。
“嗯,我們內地政府鼓勵個人搞經濟發展,允許去農村合作社貸款,我家的果園就是找銀行貸款搞起來的,當年豐收後就還清貸款。”
朗傑幾人再次交頭接耳,銀行貸款他們都沒搞過,不知道該怎麼操作。
討論一番還是無法敲定。
“呃,朗傑市長!”錢多多見幾人爭論不休。
“什麼事兒,錢老師?”朗傑問。
“你們要不要考慮跟內地的城市搞點對點幫扶?”錢多多試探著問道。
“點對點幫扶?”朗傑幾人神色疑惑,“是援建嗎?”
“嗯,類似援建,又有不同。”錢多多點點頭。
“有啥不同?”朗傑問。
“點對點幫扶,是對口支援,經濟發達或實力較強的一方,對經濟不發達或實力較弱的一方實施援助的政策性行為,有災難援助、經濟援助、醫療援助、教育援助。”
“然後呢?”朗傑覺得這個思路不錯。
“達成幫扶後,對方城市會從經濟、醫療、教育、建設等各方面予以支援,這樣臨芝可以在短時間內全方位、快速發展。”
零八年的災後重建就是用的點對點幫扶,災區很快得以恢復。
“嗯,這是個好主意,可是有這樣的城市嗎?人家憑啥幫我們這麼多?”朗傑高興一會兒,失落道。
誰會嫌錢多?有錢不發展自己,來幫扶高原上偏遠落後的地方?
國家搞了這麼多年的援建,一個援建專案都是談很久,建很久才成。
像這種持續、不計回報的輸血,那對方城市得多強大,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