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城很快就有快馬抵達了海州,傳達了朱由榘的話。
“什麼,穎王殿下要親臨海州??”
當得知朱由榘要到海州巡閱新建水師營的時候,鄭森也是感覺受寵若驚。
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新建水師營,竟然受到了如此重視。
“穎王殿下一般輕易不出淮安城,可是現在卻要來海州,足見穎王殿下對我們的重視。”
“咱們新建水師營得好好的表現,可不能丟人現眼。”
百戶江景澤聽到朱由榘要來後,在興奮的同時,也是感覺到自己的肩頭沉甸甸的,有很大的壓力。
朱由榘坐鎮淮安府後,尋常最遠就是去淮安城郊野逛一逛,視察一下民情,兵營。
這一次要遠道而來海州,著實是讓人意外,也是讓他們措手不及。
“我們得早做準備。”
“殿下這一次要來海州,這可是一件大事,也是我們新建水師營露臉的絕好機會!”
“我們必須要商討出一個迎接殿下的儀式,要是能夠在殿下跟前操演一番,那就更好了。”
江景澤提議道。
“對,殿下好不容易來一次,我們得好好的露露臉。”
鄭森也是同意江景澤的建議。
朱由榘要巡視海州,自然也是引起了鄭森等人的重視。
他們也是當即忙碌了起來,為迎接朱由榘做著各種準備。
朱由榘現在可不是當初那個清閒的王爺了,而是成為了大明手握重兵的藩王。
他在江北的強大勢力,也是讓朝廷都忌憚幾分的。
朱由榘要去海州,江北統帥府自然也是忙碌。
“一切輕車簡從,不必弄得那麼興師動眾。”
朱由榘在面對參軍司司長劉同的食宿,路線等方案請示的時候,朱由榘直接大手一揮,將其給否決了。
“現在淮安府也不富裕,要是如此多的兵馬隨行,反而會耗費無數的錢糧。”
“而且這麼多的兵馬隨行,也會驚擾各地的百姓。”
面對朱由榘所提出的輕車簡從,參軍司司長劉同卻有持反對意見。
“殿下,您現在可是萬金之軀,而且樹敵很多,卑職覺得為了穩妥起見,親衛營至少要隨行的。”
劉同作為參軍司司長,自然知曉他們明裡暗裡有很多敵人。
不說遠了,就他們在江北轟轟烈烈的剷除豪強惡霸,殺得人頭滾滾。
那些人的親屬家眷,必定已經恨透了他們。
現在穎王要去海州,他們這些人,說不定就會冒險行刺什麼的。
還有朝廷的東林黨的勢力也很大,他們一向看不慣朱由榘,萬一搞點事情,那江北的大好局面就會生變。
這是劉同不願意看到的。
“現在江北各地都是我們的人在管著,各縣的守備營均已經組建起來。”
“要是本王都不敢出淮安城的話,那又何談我們對地方有足夠的控制力?”
“放心吧,縱使是有一些宵小之徒,也不足為慮。”
朱由榘是鐵了心的要輕車簡從,讓劉同這位參軍司的司長也是感覺到腦瓜疼。
不得已,他只能提前的通知各地的守備營,要加強戒備。
對於那些平日裡就不怎麼安分的一些人,要緊緊的盯著,防止他們對穎王殿下做出什麼不利的事情。
軍情司的人也都積極的行動了起來,他們的各處情報網路全力運轉。
朱由榘在經過了簡單的準備後,就從淮安城出發了。
這一次僅僅帶了野戰第四兵團提督總兵官熊凱,參軍張傑,親衛營指揮使何剛等幾名官員。
隨行的護衛都是親衛兵的騎兵,只有百餘人,個個都是騎著高頭大馬。
因為他們都是騎著雄駿的戰馬,所以速度也是極快的。
當他們經過安東城的時候,安東城的新任縣令帶著胥吏和幾家留存的鄉紳主動出五里相迎。
可是他們左等右等,就是不見朱由榘等人,最後天快黑的時候,迎來了一名傳令騎兵。
“殿下吩咐了,就不在安東城停留了,你們回去吧,各司其職,做好本分。”
面對這樣的狀況,讓他們也是面面相覷。
穎王那可是手握重兵的藩王,他們生怕怠慢了朱由榘,所以戰戰兢兢的,如履薄冰。
可是誰知道這位穎王殿下卻是不按照常理出牌。
不僅僅沒有興師動眾,而且甚至不入安東城。
“我大明有穎王殿下,當真是我大明之福啊!”
看到朱由榘不驚擾地方,當地的官紳也是感慨萬分。
“要是換了別的王爺路過此地,非得鬧得雞飛狗跳不得。”
“誰說不是呢,想當初幾位王爺暫避淮安......”
“此事打住吧,小心禍從口出。”
得到一名官員的提醒後,其餘人也都是紛紛神色一凜,不敢再談。
“諸位請回吧,既然殿下不入安東城,那我們也不用在此乾等了。”
“各位各司其職,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莫要讓穎王殿下失望。”
“那是自然。”
安東城的官紳在感慨一番後,也都是紛紛拱手告辭。
朱由榘在沿途沒有驚擾地方,讓地方官紳也是感受出了這位王爺的與眾不同,對他的好感也是大大的增加。
朱由榘他們一路急行,很快的就抵達了海州。
只是他們並沒有進入海州城,而是在城外的官驛內住了下來。
“什麼,殿下已經到了海州?”
當聽聞朱由榘已經到了海州後,不僅僅海州的縣令大吃一驚,鄭森也是滿臉的錯愕。
他們剛聽說朱由榘要來海州,這才開始準備迎接的一應事宜呢。
可是轉眼間人家都到了,這著實讓他們措手不及。
“殿下吩咐了,著令鄭指揮使前往官驛拜見。”
傳令兵也是如實的轉達了朱由榘的意思。
鄭森自然是不敢怠慢的,匆匆的穿好了自己的指揮使軍服,策馬直奔官驛。
當他抵達官驛的時候,朱由榘正在聽海州新的縣令鄧興稟報海州的情況。
朱由榘對江北進行了一番洗牌,原來的官吏以及地方上的豪強,幾乎被他一掃而空。
現在的縣令鄧興是他直接從江北講武學堂內調任的,朝廷那邊也是默許,補發了任命。
這一位新縣令在江北講武學堂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是挽起袖子,準備大幹一番事業。
所以現在海州境內的屯田耕種,重新的編制保甲制以及建立幾個養殖場的事情都是有條不紊的推進。
聽到鄧興的彙報後,朱由榘大體上也是較為滿意的。
相對於以往那些大明官員的慵懶不作為,鄧發這位新的縣令幹勁十足,效率也頗高。
短短時間,已經讓海州恢復了安定,還讓許多行業重新的煥發出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