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盪漾,檣櫓如雲。
淮安府清江浦的河面上擁擠著各色的商船,漕船,吆喝號子聲不絕於耳。
清江浦岸邊則是房屋林立,成群結隊的車馬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一座座碼頭,船塢和寺廟祠堂坐落各處,莊嚴肅穆的戶部分司,刑部分司,工部分司等官廳一應俱全。
淮安府作為黃淮交匯之地,又是南北水運的樞紐,自然是異常的繁華。
而清江浦則是淮安府最繁華之地,在大明朝是足以可蘇杭媲美的四大“都市”之一。
清江浦之所以能夠如此的興旺繁華,自然也是與漕運息息相關的。
隨著朱棣這位皇帝遷都北京,南糧北運則是成為了重中之重的事情。
而水路遙遠,常盈倉等漕糧倉儲則是建立在了淮安府清江浦。
大量的漕船民夫到這裡裝卸轉運糧食,帶動了此地的經濟發展。
而督造船廠,修補船廠,朝廷的戶部分司,刑部分司等機構的入駐,則是進一步的提升了此地的檔次。
越來越多的客商也匯聚到了此處,讓淮安府清江浦,從一個大集市演變成為了一座鄰水的大城鎮。
在清江浦的東邊則是朱由榘此行的目的地,常盈倉。
“沒有想到此地竟然如此的繁華!”
朱由榘在眾多侍衛的簇擁下,抵達了清江浦的時候,也是被眼前的一幕所震驚了。
他在淮安府以及別的地方所見所聞,大多數的房屋都是破敗不堪,街道上也是汙水橫流。
雖然淮安府的人口不少,可是比起清江浦這熙熙攘攘的景象,相差甚大。
這也不怪朱由榘驚詫。
而是淮安府城內居住的都是一些豪門貴胄,這些人大多數都不會在街上閒逛,只有一些店鋪,青樓,酒樓等,檔次比較高。
可是清江浦卻是不同。
這裡有無數的碼頭,各種客商也聚集到了此處,魚龍混雜。
客商,民夫,縴夫,漕軍,漁民等匯聚到一起,自然就形成了熱鬧的景象。
而且相對於城內的居住屬性,清江浦的商業的氛圍更加的濃厚。
僅從岸邊碼頭上那堆積如山的貨物就可以看出來,這裡的確是一個交通要衝之地。
朱由榘先前忙著練兵,忙著和淮安府各階層的人搞關係,自然沒時間四處閒逛。
現在驟然到了清江浦,彷彿是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般,發現了另類的大明朝。
原來縱使是搖搖欲墜的大明朝,也有如此的繁榮熱鬧之地。
不說別的,那擁擠在河面上的商船就數不勝數,岸邊貨物更是堆積如山,這要是收稅的話,可是大大的一筆收入!
不過朱由榘也是發現了,這裡雖然熱鬧非凡,空氣中也是瀰漫著一些不同尋常的氣氛。
在各處的路口,碼頭都是有不少披堅執銳的大明兵士在守衛,盤查可疑人等。
這些大明的兵士隸屬於漕運總督府,他們並不是漕軍,而是直轄的左右營等部隊。
當初守衛淮安府的城守營也直屬漕運總督調遣,只是因為參與的變亂而變得名存實亡了。
現在淮安府,徐州衛等地已經成為了前線,特別是前些天還有闖逆來襲,導致這些大明的官兵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鹽城衛指揮使熊凱,參見殿下!”
朱由榘一行人正駐馬在一處緩坡上遠眺著檣櫓如雲,熙熙攘攘的清江浦的時候,幾名魁梧的漕軍軍官興沖沖的奔了過來。
領頭的赫然是漕軍鹽城衛的指揮使熊凱,他對朱由榘現在可是感激得很。
要不是朱由榘調撥糧食給他們漕軍的話,他們這些人的家眷親屬,現在估計都餓死了。
聽聞朱由榘要巡視常盈倉,他們的漕船也正好停靠在這邊,所以急忙的過來了。
“糧食可分發下去了?”
看到熊凱等人指揮使跑過來參見,朱由榘也表現的和藹可親。
他已經派人調查了熊凱等人的底細,知曉熊凱看似五大三粗,實際上在漕軍軍的人緣頗好,以豪爽著稱。
“殿下,糧食都發下去了,漕軍的弟兄們都念著您的好,有人要給您立常勝牌位呢。”熊凱憨笑著說。
“以後再缺糧食直接來尋本王。”
朱由榘現在督師江北,成為了江北第一人,漕軍自然也歸屬他節制了。
他先前是靠著私糧拉攏熊凱等人,現在要糧食,直接動用朝廷的,他不心疼。
“多謝殿下恩典!”
看到朱由榘如此的闊氣,對他們漕軍這麼好,熊凱等人也是對朱由榘特別有好感。
“殿下,我們漕軍弟兄對這一片熟悉,聽聞您要去常盈倉,我給您領路!”
熊凱他們雖然掛著鹽城衛指揮使的名頭,實際上主要的任務是運輸漕糧,大多數時候都在河上漂著。
清江浦更是他們的常住之地,所以他對這裡完全是知根知底,主動的給朱由榘領路,自然也是想討好朱由榘,替漕軍弟兄謀一個好的前程。
“領路就不必了,這裡有常盈倉的督倉御史楊御史呢。”
朱由榘看到熊凱如此熱情的套近乎,也知道他心裡的小九九,笑著調侃了起來。
“督倉御史楊金水,見過熊指揮使。”
策馬在朱由榘身後的督倉御史楊金水對著熊凱拱了拱手。
“幸會。”
鹽城衛指揮使熊凱也是尷尬的拱了拱手。
“本王對周圍知之甚少,你常年混跡此處,你與我同去常盈倉,順便給本王講講。”
漕軍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想當初毛文龍在遼東能夠打勝仗,麾下很多兵士都是漕軍出身的。
“卑職遵命!”
熊凱方才看到有人領路了,心裡有些失落,覺得失去了一個巴結朱由榘的好機會。
可是看到朱由榘讓自己同行,他彷彿是受到了認可一般,當即高興的答應了下來。
“走,邊走邊說。”
朱由榘從遠處收回了目光後,這才下令繼續的前行,朝著常盈倉而去。
鹽城衛指揮使熊凱等人自然也是跟上,順勢的介紹他們所瞭解的此處情況。
“殿下,這清江浦全因常盈倉而興,常盈倉有糧倉八十座,共八百間,最多的時候儲存著超過一百五十萬石漕糧......”
“清江浦現在有造船的船塢三座,工匠五千餘人,能夠建造各類的船隻,我們漕船的修補也全靠他們。”
“朝廷在這裡設有戶部分司,刑部分司,工部分司等衙門,他們均住在清江浦。”
“常盈倉歸屬漕運總督和戶部分司管轄,設有管倉大使一名,副使一名......”
鹽城衛指揮使熊凱在這裡多年,自然對這裡知根知底。
而督倉御史楊金水自然也是熟悉這裡,不時的開口補充,讓朱由榘對清江浦,常盈倉的情況也是瞭解了七七八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