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我們,我們要去奪取漕糧......”
敢死營的中軍大帳內,參軍沈良聽到朱由榘的話後,也是嚇得聲音都有些發顫。
要知道,奪取漕糧那可與謀逆無異了。
現在這位膽大包天的王爺,竟然膽敢去打漕糧的主意。
簡直就是不想活了。
最關鍵的是,這位王爺還告訴了自己。
“對,漕糧存放在漕船上只會受潮腐爛,不如將其取來自用。”
朱由榘毫不掩飾自己要奪取漕糧的想法,這讓沈良這位一向膽大的官宦子弟也是心裡有些害怕。
“殿下,漕糧那可是朝廷的,奪取漕糧那是要掉腦袋的......”
沈良先前以為朱由榘是一名英明睿智的王爺,誰知道竟然膽兒如此肥。
“本王知曉是要掉腦袋的。”
朱由榘鄭重其事的道:“可是要是不取漕糧,我們的糧食也吃不了多久,更沒有多餘的去接濟那些漕軍,更別說那些難民了......”
“所以我們奪取漕糧是為了救命,救漕軍的命,救百姓的命,這是正義的!”
“可惜的是路府臺想不通這些,所以本王只能自己奪取了。”
朱由榘說了一番義正言辭的話後,目光投向了軍帳中面色陰晴不定的參軍沈良。
“你敢不敢去,不敢去的話,我另擇他人。”
讓自己去?
沈良也是忍不住的吞了吞唾沫。
這是要將自己往火坑裡推啊。
奪取漕糧幾乎是與謀逆同等的罪名了。
一旦事情敗露的話,自己估計要腦袋落地。
可是不去行嗎?
自家王爺已經將如此機密的事情告知了自己。
一旦自己不去,勢必自己小命難保......
“殿下,卑職願意助殿下一臂之力。”
沈良在猶豫了片刻後,他發現自己沒有退路。
一旦自己不答應,知曉如此機密的事情,估計等待自己的將會是死亡。
只有答應了,那麼才有活路。
“本王果然沒有看錯你!”
朱由榘看到沈良答應了下來,也是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中滿是信任。
“你放心,事成之後,本王必有重賞。”
“順便告訴你一個訊息,南京那邊我大哥已經登基為帝了,而本王將要督師江北。”
沈良看到朱由榘那信任的目光後,心裡也是安定了許多。
富貴險中求。
自己這一次要是辦好了這一件事,那就真的成為穎王殿下的心腹了。
而自家王爺督師江北,那自己飛黃騰達,只是時間問題。
想通了這一層後,沈良心裡的畏懼消散,取而代之的則是興奮色。
這是他沈良的機會,他得抓住了!
“殿下,如何奪取漕糧,還請殿下吩咐。”
沈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已經決定要跟著朱由榘冒險一次了。
他現在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奪取漕糧,為自己贏取王爺的信任增添籌碼了。
“這一次我們需要假扮闖逆奪取漕糧,將這個奪取漕糧的罪名推到闖逆的頭上。”
朱由榘早就將奪取漕糧的事情計劃想好了。
他們栽贓嫁禍給李自成的大順軍,丟了漕糧,朝廷總不能去找大順軍對質吧?
“我們雖栽贓嫁禍給闖逆,可是漕糧要從漕船上運下來,需要人手,儲存漕糧也需要地方,你對淮安熟悉......”
朱由榘很快就將具體的計劃講給了參軍沈良,將由他具體的負責去實施。
而朱由榘在說這話的時候,也是有意無意的告訴沈良,屆時漕船上會有人配合。
朱由榘的一番話說完後,沈良也是心裡震驚不已。
他沒有想到自家王爺謀劃的如此之精細,很顯然漕軍那邊也有人配合。
“殿下,我們家在雲河邊上有一處莊子,可以用以儲存漕糧。”
沈良現在也是決定跟著朱由榘冒險一試,說不定能夠獲得朱由榘的信任,博取一個功名富貴。
所以他也是積極的出言獻策,幫著朱由榘這位王爺補充一些細節以及具體的實施方案。
看到沈良這位參軍很快就從震驚中恢復過來,還積極的幫著出言獻策,朱由榘也是滿意的點點頭。
他欣賞聰明人,也欣賞識時務的人。
沈良能夠如此短時間就做出正確的選擇,讓他很欣慰。
“行,你就先出營去準備,我會派幾人協助你。”
在交代了一番沈良後,朱由榘就讓沈良去準備了。
“殿下放心,我必定不負厚望!”
沈良也是豁出去了,決定跟著自家王爺一條道走到黑。
他走出了軍帳後,有幾名侍衛營的侍衛已經在等候他了。
沈良清楚,雖說這幾人是協助他的,實際上也算是對他的一個監視。
要是自己敢去告密的話,說不定自己見不到明日的太陽。
不過他現在卻沒有去告密的想法。
告密的話又怎麼樣?
現在朝廷自顧不暇,哪有閒心管漕糧的事情。
更何況南京登基的那位可是自家王爺的大哥。
要是朝廷知曉了,肯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自己就算是告密得到了一官半職,估計也會遭遇到瘋狂的報復。
在想清楚這其中的關節後,沈良愈發的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當沈良離開了中軍大帳後,朱由榘又單獨的召見了第一旗的旗官劉鵬。
劉鵬可是他朱由榘一手提拔上來的,對他朱由榘也是比較忠心的。
所以當劉鵬聽到朱由榘關於執行這個任務的時候,劉鵬在震驚之後,則是表示願意聽從號令。
他劉鵬先前只是一個吃不飽飯的農家子弟而已,朱由榘賞識他,提拔他,他不能忘恩負義。
對於劉鵬而言,誰當皇帝他管不著,朱由榘對他好,他就不能辜負朱由榘。
在得到了劉鵬的肯定答覆後,朱由榘心裡也踏實了許多。
畢竟這個事情具體還是需要有人去執行的,而這個人選是最難選的。
他需要的是忠心靠得住的人,而劉鵬的表現,沒有讓他失望。
實際上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而言,國家的概念很模糊,甚至是沒有的。
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這就是他們做事準則。
比如李自成打出了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口號,他們就反大明朝,支援李自成,這就是原因所在。
朱由榘對劉鵬有賞識提拔之恩,所以劉鵬這位旗官也是願意聽他的話。
“你去挑選兩百名信得過的弟兄,你親自帶隊去做這個事情。”
朱由榘對劉鵬很滿意,覺得忠心可用。
“殿下,我同鄉的弟兄都信得過。”
劉鵬現在當了旗官,自然也成為了同鄉兵的標杆,許多人聚集在他的身邊。
“辦好這件事,本王不會虧待你的。”
朱由榘也是點了點頭,再次許下了承諾。
“殿下,您給了卑職一口飯吃,還讓我當官兒,卑職這輩子難以為報,只有誓死相隨。”劉鵬也是目光堅定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