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7章 當朝開大

說話間,二人步入朝堂,江景辰心有疑惑,卻也不好再開口多問。

隨著百官齊聚,約莫一盞茶之後,滿眼疲憊的帝王坐上龍椅。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隨著內侍官開口,昭告著早朝的開始,百官輪番啟奏。

歷經多次早朝,江景辰別的沒學會,跪坐倒是有些習慣。

聽著百官那些極為拗口的奏詞,彷彿又回到了上一世的課堂,這對於學渣來說無疑是十分難熬的時光,好在這個過程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

在御史臺御史彈劾了五位官員,引起三次“大戰”之後,早朝漸漸到了尾聲。

本以為就快要結束時,馬季安忽然出聲道:“微臣彈奏河南道滑州刺史、陝州刺史、許州刺史、汝州刺史、泗州刺史......”

越說越多,一口氣彈奏了八位刺史,十七位縣令。

滿朝百官寂靜無聲,只有他一人之語在朝堂上回蕩。

江景辰呆呆的看著正侃侃而談的馬季安,心道:兄弟,你這不是彈劾,你這是在開大啊!

孫敬遠眉間微蹙,不過一瞬間便舒展開,換作一副笑眯眯的模樣,任誰看了都能體會到心情之暢快。

文官面面相覷,在聽到相熟的名字時,心中不免一跳。

武官則是一副看好戲的心態,時不時的搖搖頭,流露出惋惜的神情。

馬季安訴盡共計二十五位官員的罪名,而後又遞上一份奏摺,上書河南道大小官員五十三項罪名。

也該是那些外放官員倒黴,碰上了聖上心情不佳的時候,在看完奏摺之後,聖上勃然大怒,下令道:“召上述官員即刻進京,交御史臺審查,刺史之責由各州別駕暫代,縣令之責由各縣縣丞暫代。”

江景辰心中估算了下,也就十多分鐘的時間,就廢了八位刺史、十七位縣令......媽了個巴子的,這才是御史該有的樣子啊!

十七位縣令不過是添頭,關鍵是那八位刺史,再加上御史所奏不實罪加三等,這若是舉錯,可就不僅僅是丟官就足以了事。

百官心中都明白,馬季安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也正是因此,所有人都知道,那八位刺史的仕途算是完了。

也是同一時間,所有人、包括江景辰在內,腦海中都浮現出一個疑惑:馬季安是臺院侍御史,怎麼管起巡視州縣的事情來了?那不是該察院監察御史乾的嗎?

片刻之間,忽然有多道目光轉向御史臺新晉的那位御史,他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想道:若御史臺的御史都能像這小子一樣懂事,那該有多好啊!

江景辰感受到了目光中的善意,只覺得來得有些莫名其妙,礙於早朝之上不好多言,只得微微頷首以示感謝。

官員們暗中對視,皆從彼此的眼神中讀出了一個意思:瞧瞧,多好的孩子啊!

一場早朝結束,馬季安憑藉一己之力,將御史臺的威望推升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百官不管情願還是不情願,在和御史臺御史擦肩時,紛紛點頭示好。

其中也不乏一些行得正、坐得端的官員,他們對馬季安亦是流露出佩服讚揚的神情。

一路出了皇宮,回到御史臺。

孫敬遠召集眾人,也不開口說話,落座後目光定定的望著衙門外。

江景辰行至馬季安身旁,小聲詢問道:“兄長,知道這是在幹什麼嗎?”

馬季安含笑道:“沒什麼,就是等一道聖旨。”

有什麼話是不能在朝上說,需要下一道聖旨來?江景辰好奇追問,奈何馬季安只是笑而不答。

就在他站的雙腳痠痛時,宮裡的內侍官捧著一道聖旨進了御史臺。

一大段生澀難懂的詞彙讓江景辰難以理解,唯獨其中一句:“封馬季安為御史臺左御史中丞”讓他下意識扭頭看向馬季安的大腿,心中尋思著:好像,挺粗啊!

御史大夫之下有左右御史中丞,原先的左御史中丞則是被調往中書省任中書通事,這樣的安排好壞且不去說,明眼人都知道是在為馬季安讓位。

御史臺大小官吏紛紛上前恭賀,馬季安逐一回禮。

同樣是為聖上辦差,江景辰去了兩次,結果屁都沒得到一個,看到馬季安辦了這麼件大事,敬佩之餘,心中難免會有些許落差。

一番客套之後,趁著空隙,他將馬季安拉到一旁,詢問道:“好兄長,你快給我說說,怎麼做事升官才快?”

馬季安反問道:“為兄當了好些年的侍御史,大小差事辦了上百件,直至今日才升了官,你還覺得快嗎?”

江景辰頓時啞口無言,想了想,轉問道:“兄長是因為河南道一行,聖上才給升的官?”

馬季安搖頭道:“是,也不是,河南道的差事不過是聖上給的一個由頭,不然憑為兄一個臺院侍御史,如何能夠跑去幹監察御史的差事?其中緣由你也別多問,為兄只能告訴你,這事兒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江景辰忍不住翻了個白眼,開口道:“兄長這話說了等於沒說,誰都知道這事兒沒這麼簡單。也罷,既然兄長不讓多問,那我便不問,只不過往後若是有什麼事,可不能忘了提點下兄弟。”

馬季安沉默了一會,出聲道:“為兄不過是升任御史中丞一職,依舊是在孫大人手底下聽差,你可不要本末倒置才好。”

江景辰心中一動,詢問道:“兄長的意思,是讓我去找孫大人?”

馬季安看了眼四周,淡淡開口道:“此地是御史臺,你我皆是御史,若能得孫大人親自提點,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馬季安是孫敬遠的人?江景辰被忽然冒出的念頭嚇了一跳,沉默片刻,開口道:“兄長今日之言我記下來,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不如下衙之後由我做東,在百樂門設宴為兄長慶賀,到時咱們兄弟再敘,如何?”

百樂門的客源比起最初少了一大半,但價格卻是一點沒降,現如今坊間說什麼話都有,其中除了閒來無事的百姓之外,便是存心找事的同行。

江景辰將所有的事情放權給到青瑤,起初還能聽到許多關於百樂門的汙言穢語,不過三天時間,所有不好的言論逐漸開始消失。

時至今日,坊間說起百樂門,無不感嘆一句:“其樂無窮,是溫柔鄉,也是銷金窟,非是家中富貴之人不可入。”

馬季安回京之後聽了許多坊間流言,其中自然也包括百樂門,說是慕名已久也不為過,只不過礙於囊中羞澀,方才不敢入內一觀。

如今得江景辰相邀,自然是不會拒絕,只不過想到手頭上還要有要事處理,想著最好是能將日期往後延幾日,於是便開口說道:“為兄手頭上還有事未曾辦好,不如擇日再聚吧,到時候為兄定與賢弟把酒言歡。”

江景辰倒也不急於一時,當即回應道:“兄長且去忙,何時得空便來尋我,到時你我兄弟不醉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