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數天後,朝中收到了訊息,南越方面兩位巡撫互相彈劾。
以前南越以兩州為一國,凌南州是為主,建昌州為輔。
可南越被征服以後,兩州平等,有些事就暴露出來了。
比如地界劃分,水源的使用權,財政的劃分等,這都是矛盾。
兩州巡撫爭吵不休,紛紛上書彈劾對方。
徵南將軍也報,西川陸新城來了大量援軍,加固了城防。
想靠突然襲擊,攻克陸新城,已是不可能的啦!
市舶司也報,沿海商人屢被紅毛海盜殺害,船商也不敢出海,致使舶稅大減。
以上訊息,讓寧皇的腦袋有點疼,於是,通知群臣,明日議南越之事。
孫修馬上通知了都察院的吳濤,讓他給柏良平上上課,說不定有可能還能升個官。
都察院。
“柏大人,明天朝中會商的事,是否是南越之事?”
“正是,怎麼?你有何想法?”
“大人,此乃天賜良機啊!”
“噢?良機何來?”
“我們都察院三天一本彈劾那奸佞孫修,已經三年了,可他竟然還在朝中。看來皇上是非常信任他,短期內是奈何不了他。”
柏良平看著吳濤,“說下去。”
“既然奈何不了他,何不將他調出京城。只要他一出京城,想要調回來,那可就難了。這不間接的等於把他發配了嗎?”
柏良平陷入了沉思。
吳濤又道:“過不了多久,首輔就要退了。孫修要是還在京城,程大人想要接任,可不太容易。
但如果將他調到南越,他的影響力會大大降低,到時他對京城鞭長莫及,程大人接任可就穩了。”
“說的是有理,但孫修不會去南越的。他也不傻,去了南越,他就影響不了朝堂了。
就是他同意了,韋彥、張嗣成他們也不會讓他們去的。”
“大人,這主要看皇上,只要皇上同意。他們也不得不吞下這個苦果。”
“有些難啊!我們三人成虎的計劃才開始,還沒讓皇上猜忌他到那個程度,把孫修踢出京城。”
“皇上征服了南越,下一個就是西川了,可征服西川談何容易。
就說這次南越兩州不和,會讓南越充當徵西川后勤基地推遲。
而且,南越自從水軍被滅後,沿海的紅毛海盜日漸猖獗。市舶司連稅都收不上來了?沒有錢,怎麼能打仗?
西川也是警覺了,陸新城加強了軍力駐守,也是讓皇上煩惱。這些事,都要朝中派重臣去解決。”
“你的意思是……?”
吳濤嘆了口氣道:“雖然我和孫修這個奸佞不共戴天,但不得不說他確實是個能臣。這些事也只有他才能做。”
“你的意思是讓他去辦?可這樣,就會給他很大的權力,靠不住南越二州都得讓他管轄?”
“兩害相較取其輕,兩利其權取其重。大人,如果不將孫修調走,程大人擔任首輔的機會可就小了。
萬一讓韋彥、張嗣成兩人擔任首輔,我們一定會遭受打壓。到時,能平安的告老還鄉那都是幸運的。
至於給他權力,他還不知道能不能解決這些事情呢?如果不能,那他在皇上的心中的地位也會降下來的。”
柏良平恍然大悟,“吳濤,你不錯,我沒有看錯你。”
“大人謬讚。”
“過謙了,我這就去程大人那商議,也會在他面前舉薦你的。”
吳濤一臉驚喜,“吾必為大人門下之犬。”
柏良平撫須笑道:“過了,過了。”
…………
勤政殿。
寧皇道:“大家可以議議,南越之事,該如何處理。”
柏良平道:“皇上,南越兩州初定,為了穩定,巡撫都是南越人,這也是正確的。
兩人都是南越兩代國主的心腹之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不和也在情理之中。”
韋彥,張嗣成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心想,他不應該彈劾我們推薦有誤嗎?怎麼會為我們解釋呢?
程泰也道:“此言雖有理,但南越的事也要解決,柏大人有何高見。”
“皇上,不如朝中派出一員幹吏,統一兩州的協調。”
韋彥兩人互相看了看,張嗣成道:“那柏大人以為朝中誰人可為。”
“此人需對南越情況熟悉,且南越民間也有很大聲望,能讓這兩人敬服。
並能文能武,能將海盜和陸新城的事處理好。朝中百官,據臣下看唯有樂安侯了。”
“不行,樂安侯乃是都督府後勤總督,職責重要,不可前去。”鎮國公道。
柏良平大聲道:“鎮國公,此刻正是統一華族關鍵時刻。不讓樂安侯去,皇上何時才能統一華族?”
鎮國公一時語塞。
寧皇也心中一動,雖然,他也不想孫修去,他要去了,皇后可就不高興了。但南越的事,除了他,還真沒人能辦好。
寧皇道:“樂安侯,你覺得如何。”
孫修有些不高興的道:“臣重傷初愈,還需要慢慢調養。再加上都督府事情繁多,還是讓別人去為妥。
比如,柏大人,一向能說會道,這種調和之事,柏大人當仁不讓。”
“不不不,樂安侯過獎了。朝中上下,誰不知道樂安侯文才絕世,在南越文人中聲望甚高,還是由你調和為好。”
“過獎,過獎。柏大人身為左都御史,只要你去南邊,以你的威望,當可壓制住兩位巡撫。”
“本官負責朝中監督,彈劾,及建議,實在分不了身,還是樂安侯去為好。”
在兩人互相推讓之際,程泰道:“皇上,現在,南越方面有三件事要辦。
一是兩位巡撫之間不和,南越二州,物產豐饒,是我們攻佔西川的後勤基地。如果任由這樣鬧下去,會影響攻佔西川的大事。
二是陸新城問題,那關係到能否減少西川的國力。陸新城在我手,西川的鹽供給就在我手。
三是紅毛海盜的問題,不將此事解決,市舶司的稅就會大大減少,這對朝廷的稅務也是不利的。
這些事都是大事,需要派一員重臣,臣認為還是樂安侯去為妙。
樂安侯文武雙全,唯有他,才能解決這三個問題,請皇上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