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的幾天,許興除了點卯,就是與孫修以文會友,談的可是不亦樂乎。
開始,只是在文墨之上。後來,越談越深,談到了五國共立,千年未有之變局方面。
交談中,許興為孫修的大局觀所驚歎。
許興在交談中,只是站在南越國方面,為南越國能在這在大局中,能偏安一隅方面出謀劃策。
而孫修是站華族方面,以華族對匈族方面,大談華匈世仇,為前陳朝的分裂所痛心疾首。
談著談著,許興覺得話題怎麼有點歪樓了。我怎麼和孫青一樣,站在華族的方面,出謀劃策了。可我是南越國的官員啊?
許興有點迷茫,你說他不對吧?他站在了族群的利益上,大公無私。
你要是說他對吧?可他身為南越人,卻吃裡扒外,站在寧朝的利益上?
現在華族三分,最有能力統一華族的國家就是寧朝。你說聚攏華族力量,以抗匈族。那意思不就是就說,讓南越歸順於寧朝嗎?
許興覺得頭有點暈,“孫青,今天到此為止,和你一席話,深有感觸,下次再談”
回到府後,許興把從孫修聽來的族群觀點,仔細的又想了想,自從上古之時,當年的華章大陸分裂。
最北方的部族最先被統一,他們自稱匈族。開了南下。中原、南邊部族卻尚未統一,被匈族騎兵各個擊破。
那時,整個中原、南部屍橫遍野,千里無雞鳴。臣服的部落,上繳糧食,布匹,女人,被他們壓榨。
不臣服的部落,被一個接一個屠滅,只留下了女人,被他們蹂躪。
終於,有一部落首領,名華,揭竿而起,帶領著周邊部落,反抗匈族的統治。
經過三十年戰爭,匈族因為內亂,退回了北方。中原,南邊部落深知統一,才能對抗匈族。
於是,各部落會盟,各部族統一為華族。以華,為首領,共抗匈族。
從那時候,匈族再也不能肆無忌憚的侵入中原,更別說南方了。
經過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千年間,匈族的政權也換了好幾個,華族的也換了好幾個,但這種態勢卻保留下來。
現在,情況卻有所變化,華族已一分為三,軍力大為削弱。匈族的涼朝,卻蒸蒸日上,大有回到上古之勢。
所以,為了不使華族回到上古時期,任匈人宰割的境地,必先統一華族,共抗匈族。
許興覺得這個觀點非常正確,但心中卻有個疙瘩,為什麼不能是南越統一華族?
回頭想想,搖了搖頭,南越國主已時日無多,兩位王子?哎!說老實話,撐不起大場面。
大王子有點好大喜功,在南疆也有所作為。說出了,北伐寧朝,佔領玉京城這等話。
可他卻不知,以南越的人口,財力,軍力只能防守,想北伐?只要脫離綿江,水軍,馬上就會讓寧朝騎兵包了餃子。
至於二皇子,天天舞文弄墨,安於現狀,南越在他手中,偏安一隅,有可能。但想一統中原,那是做夢。
而寧皇,從繼位之時,就打壓世族,提拔寒門子弟,把權力一步一步收入手中。
又透過林家謀反事件,收攏了軍權。現在,寧朝上下一心,都在統一華族而努力。
想到此處,許興心中一動,這位孫青,按他的年紀,他怎麼對世事有如此清晰的判斷?
而且,他言語中,都是想統一華族,難道他不是南越人,是寧朝人?
他詩詞才華,也是絕頂。和寧朝的樂安侯不相上下,年紀也差不多?難道他就是樂安侯?
許興搖搖頭,不可能,樂安侯可是二品,深受寧皇重用,就是他願意來這,寧皇會同意嗎?
不過,小心一點總是好的,於是,馬上派人去了建昌州,去了解那個孫青的底細了。
許興的人剛一走,訊息就已傳到孫修那,“那邊準備好的嗎?”
“請侯爺放心,那家人是我們的暗間,村裡的人也買通了,再加上侯爺的指點,不會出毛病的。”
過了些日子,那人回來了,“老爺,我回來了。”
“事情怎麼樣了?”
“那孫公子的父母是一名商人,在他們村,孫公子被人稱為呆子,天天在家,很少出門,就是出門了,也很少說話。
可有一天,突然在家大笑,還說什麼,我悟了,我悟了,讓左鄰右舍嚇了一大跳。
後來,就說想去遊學,他父母怕他在家憋壞了,就讓他帶著僕人,來到了國都。
然後,我又把孫公子相貌說了一遍,他們說就是此人。”
許興聽後,有點奇怪,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人,竟然能通曉天下事,這可能嗎?
那人又道:“老爺,我扮做商人,去他家打探,他家的書,整整放了兩間房,足足有幾千本之多。
我故意說起孫公子之事,他父母對外面所說的,一臉不屑,只說自己的兒子只是不願意炫耀罷了。”
還拿出以往寫的詩詞給我看,這是他這幾年作的詩。”
“噢?拿來我看。”
許興看了,拍手叫好道:“好詩,好詩。這幾首皆不在樂安侯的詩之下。”
感慨過後,心想,看來,他不是樂安侯了,這些詩都能傳世,要是樂安侯所作,肯定早已傳遍天下。
他肯定是從家中藏書中,悟到族群觀,這些道理的,怪不得他說我悟到了,我悟到了。
真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種人才,為什麼不能為我南越所用?哎。
在許興的嘆氣聲中,南越的走私又開始了,諜衛南越分舵因經費大增,拉攏了大量官員,水軍將領。
餘公保為女色所迷,也是睜一隻著眼,閉一隻著眼。市面上的糧價又緩緩的降了下來。
許興也是憂慮,雖然他最近極力堵住走私的口子,但沒有水軍配合,是堵了這裡,放開了那裡。
看來餘公保也在這個市場上撈到了好處,就是國主配給我的鐵甲軍,也有人配合走私了。
許興知道,只要糧價繼續跌,會讓那些地方上豪紳不顧朝廷的禁令,紛紛改田種桑。
三年過後,全國的糧食全部都要靠寧朝供應,到那時,人家都不用出兵攻打。只要糧食停止供應,然後派出兵馬來接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