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面對朱由榘那銳利的目光,自然是不敢反對的。
方才午門人頭滾滾,已經足以說明如今這位皇上可不是一個善茬。
現在皇家第十一軍團代理總兵官李允和提出了廢除親衛制度,兵部又提出了將領定期輪換的制度,很明顯是借題發揮的。
這其中有沒有皇帝在背後的授意呢?
他們看不透,也猜不準。
這要是貿然的反對,一旦觸怒了龍顏,挨收拾的可是他們。
所以他們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沉默不語。
“陛下,臣反對!”
正當朱由榘決定就照此辦理的時候,一名年輕的官員跨步出列。
“陛下!”
“他們提出裁撤親衛和將帥輪換,簡直就是其心可誅!”
“如今我朝廷剛剛安定,一旦此策推行,勢必引起軍中兵將不滿,到時候又是一場禍事!”
那年輕官員道:“到時候生靈塗炭,誰來負責??”
面對這年輕官員的質問,滿朝文武也都是陷入了沉思。
他們自然也是有這方面的擔憂的。
可是他們心裡同樣清楚,現在的軍隊可不是當初的大明舊軍了。
大明的舊軍內部的關係那是盤根錯節,隨便一動,那就會引起連鎖反應。
如今大明皇家十多個軍團都是新組建的,內部的關係沒有那麼複雜。
各級將領那都是忠於朝廷,忠於朱由榘這位皇帝的。
許多人甚至是朱由榘親手提拔起來的。
現在讓他們輪換並不是撤他們的職,犯不著起兵叛亂,去幹那掉腦袋的事情。
“陛下,為天下蒼生計,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年輕官員對著朱由榘拱手道。
看到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朱由榘也是微微點頭,說明滿朝文武並不都是唯唯諾諾的人,至少還是有敢說話的人。
朱由榘對那年輕官員道:“你能大膽的說出不同的意見,很好,不過你且退下吧。”
“朕倒是覺得李愛卿和兵部說的不錯。”
朱由榘緩緩的說:“親衛淪為將領私兵,與朝廷法度不符,也有礙軍中公平公正。”
“讓各級將領輪換不僅僅可以讓各軍團能提高戰力,也能避免將領擁兵自重,從長遠計,對朝廷有利。”
“所以朕決定,就照此執行吧。”
朱由榘對兵部尚書沈良吩咐說:“各軍團總兵官兩年一輪換,各軍團副將三年一輪換,參將,營指揮使五年一輪換。”
“如今我大明境內尚有戰事,除了這些軍隊外,其餘各軍團有序的對主將,副將等將領進行調換......”
朱由榘叮囑說:“回頭你們兵部擬一個章程呈送上來。”
“臣,遵旨!”
兵部尚書沈良也是當即答應下來。
“陛下,朝廷倘若是推行此策的話,臣就請辭回鄉!”
那年輕的官員看朱由榘壓根就沒聽他的意見,反而是聽了兵部和李允和的意見,也是再次的開口了。
恩?
朱由榘望著那年輕的官員,也是一時間有些發怔。
這是哪裡冒出來的二愣子。
自己這個皇帝都已經決定的事情,還在那裡指手劃腳,什麼意思?
“陛下,臣請陛下收回成命!”
又一名中年官員也站出來附和。
朱由榘看了他們幾眼後,這才想起,他們兩人一個是兵科給事中,一個是禮科給事中。
他們本來就是負責監察百官,彈劾百官,與御史互為補充的。
只是他們這些人往往沒有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反而是成為了朝堂上爭鬥的急先鋒。
他們往往以反駁皇帝的旨意為榮耀。
一旦被皇帝打了板子,反而是名聲大噪,一時間成為清流的代表人物,反而是贏得聲望。
所以有時候他們也是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反對皇帝的旨意,以為自己博得一個敢於直諫剛正的好名聲,成為直接的進階之道。
“此事朕已經定下來了,你們不用再多言。”
朱由榘看這兩位給事中竟然想脅迫自己,臉上也是閃過了一抹不悅色。
“臣請陛下收回成命!”
這兩人彷彿是不到黃河不死心一般,依然要求朱由榘收回方才的意見。
倘若是以往的話,惹怒了皇帝,皇帝直接下令拖出去杖責。
可是朱由榘現在也是看出來了,他們膽敢在朝會上頂撞自己的意見,分明就是想要藉此機會,打響自己不懼皇帝,敢於直諫的名聲。
“公然的違抗朕的旨意,罪大惡極!”
朱由榘也是冷冷地開口。
兩位給事中聽了這話後,非但沒有懼怕,反而是心裡有些竊喜。
只要皇帝下令處罰他們的話,那他們剛正不阿的名聲也算是能打響了。
有了名氣好做官,到時候皇帝不用他們的話,那就是昏君!
“即日起,你們二人不用當給事中了,去西域當縣令吧。”朱由榘當即開口道。
西域當縣令?
聽了這話後,不僅僅這兩位給事中懵逼,文武大臣們同樣是滿頭霧水。
畢竟大明的國力有限,除了兩京十三省外,對其他的地方實際上的統治聊勝於無,僅僅是封了一些官而已。
特別是漢朝時期的西域都護府,北庭都護府那更是成為了大明遙不可及的一個地方。
朱由榘在朝會上提出了要兩位給事中去西域當縣令,也是讓大臣們頓時明白了,這位皇帝是想重新恢復漢朝時的榮光,收回舊土。
可是以大明如今的力量,能行嗎?
他們的心裡也還是存懷疑態度的。
畢竟大明也是剛剛穩定不久,遠征西域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你們即日啟程,向西北總督鄭飛報到,隨軍去西域。”朱由榘看著兩位懵逼的給事中道:“倘若是經略不好西域,那就永遠不要回來了。”
你們不是喜歡靠著反駁皇帝的意見為自己打響名氣嗎?
那我偏偏不遂你們意。
讓你們去邊疆地區好好的去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務實!
“臣,遵旨......”
兩位給事中也是如喪考妣。
人算不如天算,本意是在朝堂上反駁皇帝,為自己贏得名聲。
誰知道名聲沒有贏到,反而是將自己給搭進去了,要去萬里之遙的西域,想想他們就感覺到絕望。
別的文武大臣看了這兩位的遭遇後,有人幸災樂禍,也有人對朱由榘愈發的敬畏了。
這位皇帝可不喜歡那些沽名釣譽的人。
誰要是敢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玩這一套,他的眼睛裡可是揉不得沙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