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章 工分制

收下地契,定下工分制,趙安瀾便準備改造柳樹村了。

她帶著柳老根來到村外那條橫亙在柳樹村與黑風嶺之間的小河邊。

河上那座簡陋的木橋,僅能容一輛牛車顫巍巍地透過,對於龐大的拖拉機和插秧機而言,簡直是天塹。

“這橋不行。”趙安瀾指著木橋,“機器根本過不去,繞行太遠,耽誤時間。”

“東家,這,重修一座石橋,耗費巨大,時間也來不及啊。”柳老根面露難色。

“不用重修。”趙安瀾擺擺手,目光在河兩岸丈量了一下距離和地勢。

她凝神片刻,心中默唸系統商城。

在柳老根驚愕的目光中,河面上空光芒一閃。

一座寬大厚重的石橋,如同神蹟般憑空出現,穩穩地橫跨在河面上。

橋面寬闊平整,足以並排行駛兩臺拖拉機,橋墩深深扎入河床,堅固無比。

柳老根更是撲通一聲又跪下了,對著石橋和趙安瀾連連叩首,“神蹟,東家真乃神人也。”

“起來吧,”趙安瀾扶起他,踏上堅實的石橋,用力踩了踩。

“以後機器往來,暢通無阻,柳管事,安排人在橋頭樹塊牌子,禁止過載車輛同時透過,注意保養。”

她站在新橋上,俯瞰著柳樹村的大片土地。

原有的田地形狀不一,大小不同,田埂交錯,不利於大型機械作業。

她召集了農機組和種植隊,帶著簡易測繪工具,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規整。

拖拉機掛上推土鏟,在顧明姍的駕駛下,轟隆隆地將那些彎彎曲曲的舊田埂推平,小塊的土地被合併成方正的大田。

趙安瀾則根據地形和水源,重新規劃了縱橫交錯的灌排主渠和支渠網路,確保每一塊田都能方便地引水和排水。

同時,預留出足夠寬闊,能通行拖拉機的機耕道,將各個大田方格子連線起來。

再將拖拉機掛上深耕犁,進行深度翻耕。

巨大的犁鏵將深層的生土翻起,同時將草木灰和農家肥均勻地混入土壤。

王伯帶著老農們跟在後面,仔細地打碎土塊,平整土地,為新生命的入駐做著最後的準備。

整個規整過程,機器的力量與人的智慧結合,效率驚人。

短短數日,原本雜亂無章的土地,變成了棋盤般規整,溝渠道路清晰的沃野。

土地準備就緒之後,農用機器們再次迎來用武之地。

兩臺插秧機再次轟鳴起來,這一次,駕駛艙裡坐著的已是熟練的顧季安,李寧玉等人。

其中還參雜著拖拉機的身影,拖拉機在顧明姍的駕駛下,駛過預留好的麥田,豆田。

調整好行距和數量,金黃的麥種,飽滿的豆粒,被均勻地播撒進疏鬆的土壤,隨即被覆土輪輕輕覆蓋。

另一臺拖拉機的料斗裡裝滿了塊根。機器開過,自動完成開溝,下種,覆土。

並在覆土的同時,覆蓋上一層薄薄的透明地膜。

趙安瀾的規劃遠不止於糧食,她利用系統優勢,兌換了大量種子。

如耐寒的白菜,蘿蔔,捲心菜,速生的菠菜,小油菜,以及能榨油的油菜籽等種子。

這些則主要由種植隊的王伯帶領經驗豐富的農婦們,在拖拉機翻整好的地塊上,用精耕細作的方式種植下去。

在農機組不知疲倦的轟鳴聲中,在種植隊辛勤的勞作下,整合後的土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被綠色覆蓋。

一個月,僅僅一個月的時間。

黑風嶺山腳下那片曾經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經是整齊的稻田,覆蓋地膜的薯田和麥浪初顯的糧田。

柳樹村原有的田地,在規整後,也種滿了各色蔬菜,以及部分精細管理的瓜果。

所有能利用的土地,無論是水田還是旱地,都物盡其用。

放眼望去,廣袤的土地被分割成整齊的色塊。

深綠的秧田,嫩綠的麥田,覆蓋著地膜的薯田,翠綠的菜畦,以及點綴其間的油菜嫩黃……

一片生機盎然,充滿了蓬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