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章 宣恩縣荒山焚屍案1

第一章

2016年2月7日,除夕。

宣恩縣高羅鎮的晨霧還未散盡,張大爺就裹著棉襖出了門。竹籃裡裝著紙錢、香燭和供品,竹篾邊緣磨得發亮,那是他幾十年來祭祖的老夥計。山路覆著薄霜,鞋底踩上去沙沙作響,遠處偶爾傳來零星的鞭炮聲,卻襯得荒山愈發寂靜。

張大爺喘著粗氣爬到半山腰,松枝在風中簌簌作響。他習慣走這條捷徑下山——說是路,不過是條被灌木遮掩的土坡,往年祭祖後他都會抄近道回家,省些腳力。今年的枯草格外茂密,黃褐色的莖稈間夾雜著未化的殘雪,他弓著背撥開帶刺的藤蔓,突然被什麼東西絆得一個趔趄。

竹籃摔在地上,供品滾進草叢。張大爺罵罵咧咧地扶著樹樁站穩,低頭一看,瞳孔猛地收縮——枯葉堆裡,半枚焦黑的頭骨正對著他,眼窩處黑洞洞的,像是要把人吸進去。

他後退兩步,草鞋踩在一塊圓柱形物體上,那東西咔嚓碎裂,露出半截泛著金屬光澤的環。張大爺胃裡一陣翻湧,這才注意到周圍的異常:直徑丈許的範圍內,草木皆成灰燼,灰燼邊緣有暗褐色的油狀痕跡,在晨光中泛著詭異的光。

“死人了!”他的喊聲驚飛了樹上的烏鴉,顫抖著摸出褲兜裡的老年機,按鍵時差點把手機甩出去。

半小時後,警笛聲打破了山村的寧靜。

縣刑警隊隊長陳江踩著勘察靴跨過警戒線,鞋底碾過一片脆響的灰燼。法醫老王蹲在焦屍旁,鑷子夾著一塊碎骨,眉頭擰成疙瘩:“燒死的,但死前可能已經失去意識。”他指了指頭骨附近的脊柱骨,“焚燒時體位未變,沒有掙扎痕跡。”

陳江蹲下身,戴著手套的手指撥弄灰燼中的異物:“這是什麼?鞋子?”那是隻變形的皮鞋,鞋面蜷曲如枯槁的樹葉,鞋底的紋路卻依稀可辨。

“還有這個。”老王用物證袋裝好金屬環,“不鏽鋼材質,表面有磨損,應該是節育環,放置時間不超過半年。”

陳江挑眉:“育齡女性,30到40歲,死亡時間……”

“根據骨骼鈣化程度和周圍植物生長情況,”老王推了推眼鏡,“初步判斷在兩到三個月前,也就是2015年12月左右。”

一名警員舉著記錄本走來:“附近村落排查過了,沒有女性失蹤報告。不過……”他翻到某一頁,“村民李建國說,去年12月初他來上墳,看見山上冒黑煙,味道刺鼻,當時以為是哪家燒祭品,沒在意。”

陳江站起身,環顧四周。荒山名為鷹嘴崖,因形似鷹嘴得名,平時少有人來,只有清明和除夕偶爾有祭祖的村民。他望著遠處的灌木叢,突然問道:“第一現場真的是這裡?”

老王明白他的疑慮:若真是自殺焚身,死者生前必有掙扎,可現場灰燼平整,連周邊灌木都未被引燃,更像是兇手殺人後移屍焚化。但屍體焚燒程度如此徹底,兇手究竟用了多少助燃劑?

“把灰燼送去化驗,看看有沒有汽油成分。”陳江扯下手套,“通知技術科,採集所有可疑物證,包括那枚節育環。另外,擴大排查範圍,查全縣近半年內放置節育環的女性記錄。”

暮色四合時,張大爺坐在堂屋八仙桌前,捧著搪瓷缸的手仍在發抖。兒媳婦在灶臺前煮餃子,孫子趴在窗臺上看煙花,可他眼前始終晃動著那枚焦黑的頭骨。

“爹,吃餃子。”兒子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推過來,“警察說沒事了,您別後怕。”

張大爺剛咬了口餃子,就聽見院外傳來腳步聲。抬頭一看,竟是下午那位陳隊長,身後跟著個年輕警員,手裡抱著個資料夾。

“張大爺,打擾您吃年夜飯了。”陳江遞來一支菸,被擺手拒絕後,自己叼在嘴上點燃,“想再跟您確認下發現屍體的細節。您說當時被藤蔓絆倒,具體是在哪片區域?”

張大爺放下筷子,用筷子尖在桌上比劃:“就那邊,鷹嘴崖半山腰,有棵歪脖子松樹,旁邊有叢帶刺的野薔薇。對了,”他突然想起什麼,“我摔倒是因為踩到個東西,像是塑膠瓶,踩碎了,裡面還有股怪味,像是汽油。”

陳江和警員對視一眼,後者迅速在本子上記錄。

“那金屬環……”張大爺嚥了口唾沫,“是女人用的那種……”

“節育環。”陳江點點頭,“我們正在查。大爺,您在村裡有沒有聽說過誰家女人最近不見了?不管是打工還是走親戚,只要超過三個月沒露面的,都算。”

張大爺眯著眼回憶:“隔壁村老李家閨女去深圳打工了,不過才走一個月;前街王寡婦倒是半年沒見人影,可她五十多了,早絕經了……”他突然一拍大腿,“對了!去年秋天,有個外地女人在鎮上租過房子,說是來打工的,後來聽說跟個男人跑了,也不知道算不算?”

“外地女人?”陳江立刻來了精神,“多大年紀?長什麼樣?”

“三十七八歲吧,瘦高個,長頭髮,臉上有顆痣。”張大爺努力回想,“說是姓周,開了個小美容店,後來關門了,也沒人知道她去哪了。”

警員記錄下資訊,陳江道謝後起身告辭。走到院門口時,張大爺突然叫住他:“陳隊長,那女人……是不是死得很慘?”

陳江頓了頓,轉身時語氣沉重:“我們會查清楚的。您晚上關好門,有情況隨時聯絡我們。”

除夕夜的月亮爬上山頂時,縣公安局dna實驗室裡,技術員小周盯著電腦螢幕,眉頭越皺越緊。她撥通陳江的電話:“隊長,屍骨的dna比對結果出來了,庫裡沒有匹配記錄。不過……”她猶豫了一下,“灰燼裡提取的汽油成分分析出來了,是93號汽油,常見型別,但結合現場油浸痕跡的範圍,兇手至少用了5升以上。”

陳江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窗外零星的煙花,腦海中浮現出張大爺描述的那片灰燼。5升汽油足以將一具屍體燒成白骨,兇手顯然有備而來,可為什麼會留下節育環和鞋子?是疏忽,還是故意誤導?

手機突然震動,是妻子發來的微信:“年夜飯給你留著,少抽菸,早點回來。”他摸了摸口袋裡的煙盒,想起臨出門前女兒抱著他大腿哭著說“爸爸別走”,心中一陣愧疚。

走廊裡傳來腳步聲,老王抱著資料夾走進來:“又有新發現。那枚節育環的型號比較特殊,是近幾年才推廣的防過敏材質,全縣只有縣醫院和鄉鎮幾個大診所才有。”

“明天去查記錄。”陳江掐滅菸頭,“另外,聯絡周邊縣市警方,協查2015年12月前後失蹤的育齡女性,重點查有婚外情、賭博等社會關係複雜的物件。”

老王離開後,辦公室陷入寂靜。陳江翻開筆記本,在“無名女屍”一欄寫下:性別女,年齡30-40歲,死亡時間2015年12月,死因機械性損傷或中毒(待查),死亡地點可能非第一現場,兇手熟悉本地地形,具備反偵察意識,動機可能涉及情感糾紛或經濟矛盾。

窗外,新年的鐘聲敲響,陳江揉了揉發酸的眉心,拿起外套走向停車場。他知道,這個案子就像一團亂麻,而那枚節育環,或許就是解開亂麻的第一個結。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