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春末的夜風捲著槐花香氣灌進刑警隊辦公室,陳立軍的檯燈在卷宗上投下一圈昏黃的光暈。他捏著物證袋,透明塑膠袋裡躺著小芳的手機,鎖屏介面停在3月28日凌晨2:17——那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時刻,大多數人已經入睡,或是在互道“晚安”後放下手機。
螢幕上的時間像道凝固的傷疤。陳立軍輸入密碼(0315,張大東給小芳轉首筆三萬塊的日期),相簿裡突然跳出張照片:小芳穿著酒紅色假髮,對著鏡子比剪刀手,床頭歪掛著那幅“家和萬事興”十字繡,繡線在燈光下泛著毛邊。往下翻,是無數張兒子的照片,幼兒園運動會、期末成績單、戴著紅領巾的入隊儀式,每張照片下都有備註:“明明今天說想媽媽”“老師誇明明作文第一”。
草稿箱裡的“我們不合適”靜靜躺著,傳送按鈕是灰色的。陳立軍盯著輸入框,想象她在凌晨兩點的出租屋裡,指尖懸在螢幕上的樣子——或許剛接完張大東的電話,對方說“明天把存摺帶來,首付還差五萬”,或許她剛刪掉另一個男人發來的“寶貝,在幹嘛”,最終打下這句沒勇氣傳送的話。手機殼內側貼著張字條,用口紅寫著“明明生日:2010.5.20”,邊緣被磨得起毛,像被無數次觸控過。
窗外傳來值班民警的對講機雜音,陳立軍翻開張大東的手機搜尋記錄,從“如何起訴民間借貸”到“焚屍後怎麼處理現場”,中間只隔了127分鐘。瀏覽器歷史裡還躺著婚戀網站的登入記錄,最後上線時間是3月28日凌晨3:05,使用者名稱“麥田守望者”——他想起張大東臥室裡的塑膠發財樹,想起他說“她喜歡麥穗,說紮根了就能有家”。
法醫報告的影印件在桌上沙沙作響,死亡時間凌晨4點,機械性窒息合併顱腦損傷。陳立軍盯著“合併”兩個字,突然想起現場勘查時,臥室牆面上有兩處撞擊痕跡:一處是死者前額留下的弧形凹陷,一處是指甲抓撓形成的平行線。或許在勒住她脖子前,他曾用乳膠漆桶砸向她的頭,牆漆飛濺在酒紅色假髮上,像撒了把碎雪。
物證室的燈還亮著,劉建軍正在給銀耳墜拍照。銀飾的麥穗紋路在鏡頭下清晰得可怕,陳立軍突然想起王秀芳的話:“她爸說麥穗要紮根在地裡,可現在的地,全是鋼筋水泥。”那個在足浴城給客人捏腳的女人,白天要對著“老闆下次再來”的笑臉,晚上躲在出租屋給不同男人發“想你”,手機裡存著二十多個備註不同的“哥哥”,卻在給兒子打電話時說:“媽媽在保險公司上班,很快就能接你來了。”
凌晨一點,陳立軍開車經過城郊廢品站。月光下,張大東的麵包車像頭死去的野獸,車腳墊縫隙裡的牆灰已被提取,那裡曾沾著死者指甲的碎屑。他想起審訊時張大東反覆摩挲的木質手串,那是小芳送他的“定情信物”,其實是十元店的批發貨,繩子上還纏著幾根酒紅色假髮——她從沒用過真感情,卻讓他當了真。
手機在兜裡震動,是技術組發來的修復資料:小芳的微信聊天記錄裡,3月27日晚11:58,她給“東東哥”發了條語音,兩秒後撤回,修復出來是壓抑的哭聲。而張大東的語音回覆停留在12:03:“明天把存摺給你,別生氣了,我再去借點。”沒人知道那兩分鐘裡發生了什麼,或許她聽著他瘸腿走路的聲音,突然覺得愧疚,又或許想起網貸平臺的催收簡訊,最終刪掉了那句“我們分手吧”。
回到辦公室,陳立軍翻出所有嫌疑人的資料:張大海車尾的耳墜、何大剛給女網友煮的面、李小輝偽造的“公公”電話、劉小濤的嶄新冰櫃。這些碎片曾讓案情撲朔迷離,如今卻拼成同一個圖案:孤獨的人在網路裡尋找溫暖,卻在現實的裂縫裡摔得粉碎。張大東的筆記本里夾著張車票,3月12日去徐州的凍品市場,他算著“賣凍肉每月賺三千,就能給她買學區房”,卻不知道她抽屜裡的網貸單早已超過二十萬。
法醫補充報告裡有個細節:死者胃裡的西紅柿雞蛋麵,鹽放得格外多,或許是他手抖著撒了一把又一把,想討好她卻適得其反。而他永遠不知道,她那天來其實是想提分手,草稿箱裡的話寫了又刪,最後停留在“我們不合適”——不是因為他瘸腿,不是因為他沒錢,而是她知道自己的謊言即將敗露,網貸像潮水般要淹沒所有人。
凌晨三點,陳立軍在結案報告上籤完字,最後一行寫著:“本案因網路婚戀引發,嫌疑人與受害者均在虛擬社交中暴露情感與經濟缺口,最終導致悲劇發生。”他關掉檯燈,月光照亮牆上的錦旗,“雷霆破案”四個金字在暗處泛著微光,卻照不亮卷宗裡那些破碎的人生。
走出辦公樓時,天空飄起細雪,四月的槐花混著雪花落在警車頂上。陳立軍摸出手機,鎖屏是女兒的照片,備註“朵朵晚安”。他突然想起小芳手機裡未傳送的訊息,想起張大東搜尋“焚屍滅跡”時的滑鼠點選聲,想起所有在深夜對著螢幕期待“晚安”的人——他們不知道,有些晚安永遠等不到回覆,有些謊言在按下傳送鍵前就已致命。
物證袋裡的手機突然震動,鎖屏時間跳轉到4:00,正是法醫鑑定的死亡時刻。陳立軍盯著螢幕,彷彿看見那個春夜的平房裡,乳膠漆的氣味混著汽油味,牆皮下的血指紋漸漸凝固,而窗外的月亮,正照著秸稈堆裡漸漸冷卻的軀體。遠處傳來狗吠,像在哀悼兩個在網路裡迷路的靈魂,他們終究沒等到天亮,沒等到那句說不出口的“晚安”。
當第一縷陽光爬上卷宗,陳立軍看見小芳的手機殼脫落,露出內側的另一行字,用藍色水筆寫的:“明明別怕,媽媽很快就來”。字跡被淚水暈開,像朵開敗的花。他突然明白,這場悲劇從來不是始於網戀,而是始於兩個孤獨的人在現實裡的千瘡百孔,他們以為網路是解藥,卻成了最後的致命傷。
春末的風還在吹,帶著槐花的甜和焚燒後的焦苦。陳立軍把手機放回證物櫃,那些未傳送的訊息、未實現的約定、未癒合的傷口,終將在法律的卷宗裡定格,成為對所有人的警示:當我們在螢幕前摘下現實的面具,以為握住了溫暖的手,卻可能抓住了燃燒的火,燒盡所有的希望與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