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簡稱IDGVCPartners)成立於1992年,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投資基金之一。
IDG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兩次更名。
1991年11月6日,熊曉歌正式加入IDG,這一天也被熊曉鴿視為自己投資生涯的起點。
1993年,熊曉歌帶著麥戈文1000萬美元籌建VC基金,成立上海太平洋技術創業投資公司,再之後BJ太平洋技術創業有限公司、廣州太平洋技術創業有限公司相繼誕生。
當年,IDG在中國成立風險投資公司時,市場上無論是風險投資現狀還是退出渠道都是一片空白。
1996年,上海太平洋技術創業有限公司更名為IDGVC,也就是IDG技術創業投資基金。
2010年,由於IDGVC越來越多涉足於成長型投資,需要一個更寬泛的定義,於是IDGVC更名為IDG資本。
2017年,IDG資本正式聯合泛海資本收購IDG集團。收購完成後,IDG資本將控股IDGVentures業務,而泛海控股將控股IDG集團旗下IDGcommunications和IDC兩大業務。
IDG集團有三大核心業務。IDGcommunications和IDC作為IDG最早的業務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IDGCommunications是世界上最大的媒體、資料和市場營銷服務公司,旗下的知名品牌包括“CIO(R)”、“計算機世界”、“PCWorld(R)”、“Macworld(R)”,持續且全方位地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高科技買方提供技術發展的最新資訊及指導意見。
IDGVentures是IDG集團中投資相關的業務板塊,因為持續投資IDG資本而業績卓著。
隨後的5年時間裡,IDG技術創業基金將會陸續在中國投資了2億多美元,扶植了120餘家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
這也是中國創業型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機會。
另一方面,IDG有比較穩固的投資管理團隊,為在中國的持續穩定投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中,畢業於波士頓大學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的熊曉鴿是中國風險投資的拓荒者,日後更是成為了“投資教父”。
IDG在中國的投資風格跟其他的風投還是有一些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IDG喜歡投資專案初期,股東結構簡單的初創公司,大多投資金額在100萬到500萬美元之間;
第二,喜歡投資創新領先的專案;
第三,投資上有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地方是,一開始投資介入的時候,不大考慮盈利模式;
第四,不是天使投資;
第五,中期介入專案投資喜歡佔大頭;
以上的一些特點,其他投資公司也會有一些,不過在IDG的身上比較明顯。
在世紀末,IDG的中國的現階段投資重點是在搜胡和8848。
搜胡將在2000年登陸納斯達克,所以現在這一時間段,IDG和其他投資方需要忙碌的事情比較多。
而8848的投資也到了關鍵時刻,同樣讓IDG需要分配較多的資源。
熊曉歌和另外一名IDGVC的核心創始人之一週泉親自負責搜胡和8848的投資。
兩人在以後的合作中,創造了一系列風險投資界的經典專案,包括百度、騰訊、搜狐、攜程、噹噹、如家、易趣、3721、好耶、慧聰、物美、金蝶軟體、速達軟體、漢庭、土豆等等。
林世琛約在嘉裡中心與IDG的兩名合夥人見面。其中就包括熊曉歌和周泉先生。
對於這次見面,林世琛可是準備充足。
他除了分析了兩人的性格,還準備了比較詳細的商業計劃書。
對於熊曉歌自然不用說,林世琛後來聽得多了,也有接觸過。
另一名重要的投資人周泉的投資風格則是偏向於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
在世紀末的中國,聽說過風險投資的還不多。
飛訊科技和林世琛能夠與IDG取得聯絡,得益於韓立軒的人脈關係。
如果沒有這層關係,恐怕飛訊科技也不會獲得與對方的這次交流機會。
在網際網路10時代,IDG和熊曉歌可以說是抓了一手王炸。
藤訊、百渡、搜胡均有IDG的投資。
等到馬芸找到熊曉歌的時候,IDG甚至有機會完成“大滿貫”,可是由於某些原因,熊曉歌錯失了投資馬芸的電商領域巨頭的機會。
不過,這並不影響人們對於熊曉歌的稱讚。
這一時期,IDG佔據了風險投資領域的“天時、地利、人和”。
林世琛和宋雅君按時來到嘉裡中心的咖啡店,在這裡,他們見到了IDG的兩名創始人。
熊曉歌,湘南人,長著一張娃娃臉,表面看起來比較溫順,在IDG的歷史發展中,其雷厲風行、少說多做的性格,讓人印象深刻,在IDG的發展過程中,熊曉歌的貢獻功不可沒,後來甚至被稱為“中國風險投資領域的開創者”等一些響噹噹的名頭。
周泉,粵廣人,19歲即畢業於中科大,1989年獲美國Rutgers大學光纖專業博士學位。1992年加入IDGVC之前,一直做的是技術方面的工作,這在投行領域是屬於比較罕見的經歷了,不過由於其非投行出身,讓其不會受到一些條條框框束縛,在這一點上,反而是一種優勢。
“熊總,周總,您們好。我是飛訊科技的林世琛,這位是我的合夥人之一宋雅君,本次交流,我代表所有三名股東,與貴方進行洽談,希望能夠達成合作。”
林世琛率先微笑著說道。
“您們好,林總,宋總。我是IDGVC的熊曉歌。”
“兩位好,我是周泉。兩位,請坐。”
熊曉歌和周泉都接受過美國的精英教育,一些行事風格和言行都簡潔幹練。
幾人坐下以後,熊曉歌說出了開場的流程,直奔主題,很有典型的風投行業的風格。
“兩位的年輕超出我們的想象,還請林總詳細介紹下飛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