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七年,適應形勢,松贊干布把都城從山南瓊結,遷到邏些。
隨著都城的遷徙,許多依山而居的部落也紛紛遷到平原中居住,更多的人從事農耕,過去的遊牧也改變為定居放牧,促進生產的發展。
遷都邏些,使吐蕃真正據有西藏高原心腹地區,可以居中控制四方,為吐蕃的發展與強盛提供了有利條件。遷都以後,平原出現了大片農田,牛羊遍野,馬匹肥壯。
吐蕃國力日益強盛,松贊干布開始他統一西藏高原的計劃。當時吐蕃北面的諸羌中,最大的是蘇毗,平叛以後,雖然蘇毗的進攻被遏止,但其威脅仍然存在。
所以松贊干布決定派具有政治和軍事才能的宰相尚囊出征蘇毗。
尚囊在打敗蘇毗的抵抗後,採取招撫的辦法,宣傳松贊干布接納歸附者的政策,對蘇毗庶民與吐蕃本部民戶一樣對待,使之安居樂業。
允許蘇毗貴族保留自己領地,按規定繳納貢賦,所以很快就招降了蘇毗各部,從此吐蕃的國土擴充套件到青海南部。
在吐蕃西南,和田之南有羊同(又稱象雄),朗日論贊時,曾與吐蕃聯姻。
平叛以後,松贊干布親自征討羊同,羊同因而再次臣服吐蕃,松贊干布將妹妹賽瑪噶嫁給羊同王為妃,對他進行籠絡。
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攻打吐谷渾進兵唐邊境時,羊同也出兵隨徵,也曾與吐蕃使臣朝見太宗皇帝。
但羊同王不甘心役屬於吐蕃,對徵調財物深為怨恨,屢次進行反吐蕃活動併發生軍事衝突。羊同王對賽瑪噶疏遠,寵愛原有王妃,賽瑪噶也決意消滅羊同王。
貞觀十八年,松贊干布發兵攻入羊同,殺了羊同王,羊同部眾都歸附吐蕃,收為編民。這樣,松贊干布完成了西藏高原的統一。
以後羊同人和吐蕃境內人民經濟文化關係更加密切,逐漸融合形成統一的藏族,使吐蕃國西部邊疆得到開發。
在遷都邏些以後,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泥波羅(尼泊爾)國也開始與吐蕃通聘。
泥波羅當時已進入封建社會,經濟文化都很發達,國王鴦輸伐摩於貞觀四年開始攝政,實行重商政策,極力開展對外貿易。
泥波羅的工藝品極為精巧,其雕刻、繪畫、建築等都達到很高水平,為了向吐蕃推銷手工藝品,與吐蕃進行貿易,主動派使者到吐蕃通聘。
松贊干布為了建設都城,需要泥波羅人幫助,便立即答聘,在修建布達拉山頂的紅宮時,招聘不少泥波羅工匠。
在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向泥波羅求婚。
貞觀十三年,鴦輸伐摩國王把他女兒尺尊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同年松贊干布派祿東贊、吞米等去泥波羅迎娶尺尊公主。
尺尊公主入藏時帶來釋迦佛像、琉璃寶缽、珍寶綾羅、男女僕從等。尺尊公主的入藏,使吐蕃和泥波羅的關係更為親密。
松贊干布滅掉這兩個王國後,不僅消除了來自西、北部方向的威脅,而且有利於吐蕃兵員、軍糧和馬匹的補充。
使之得到了一支戰鬥力很強的軍隊,為吐蕃王國的發展強大提供了物質保障。
平定內亂、征服諸羌、重新統一西藏之後,富於政治遠見的松贊干布一面積極主動地派遣使者赴鄰國泥婆羅,互相進行貿易。
推銷手工藝品並聘請工匠及藝人傳授建築、繪畫、雕刻技藝;一方面與唐王朝取得聯絡。締結和發展了藏漢兩族的貿易。
松贊干布對於盛唐有著深遠的仰慕之情,貞觀八年,他派出使者赴長安與唐朝通聘問好。唐太宗派使臣馮德遐持書信前往致意。
松贊干布見到馮德遐,非常高興,松贊干布聽說突殿與吐谷渾都娶了唐朝的公主,於是遣使跟隨馮德遐入朝,送上金寶,奉表求婚。
當時太宗沒有同意,使者返回後,對松贊干布說:"剛到大國(唐朝)的時候,對我很好,允許嫁公主。”
“恰好吐谷渾王入朝,在中間挑撥離間,因此禮薄,不許嫁公主。" 松贊干布於是與羊同聯合,發兵打吐谷渾,吐谷渾抵擋不了,逃到青海之上。
貞觀十二年秋,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攻擊唐朝的松州,太宗遣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營大總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
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步騎五萬以擊之。
唐軍主力侯君集部還沒出手,唐軍先鋒牛進達部已經打敗了吐蕃軍
。牛進達率領少量唐軍襲擊吐蕃軍營,仍然斬獲一千多吐蕃首級(輕兵襲擊吐蕃軍營來不及帶走大部分被殺敵人的首級,這種情況下殺敵數遠多於斬首數)。
表現了強大的戰鬥力,松贊干布大懼,率部退出党項、白蘭羌、吐谷渾等地,遣使謝罪。松贊干布派遣其宰相祿東贊致禮,進獻黃金五千兩、以及其他珍寶數百。
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
貞觀十五年,松贊干布25歲,唐朝派江夏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入吐蕃。松贊干布親率禁衛軍勁旅從吐蕃遠道出迎。
文成公主一行往西由倒淌河、日月山等地到達黃河河源附近的柏海(扎陵海),與松贊干布迎親的隊伍相會。
松贊干布對李道宗執子婿之禮甚恭,與文成公主返回吐蕃,對自己親近的人說"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築一城,以誇示後代"。
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築城邑、立宮殿,文成公主不喜歡吐蕃人的赭面習俗,松贊干布下令停止赭面習俗。
自己也換下氈裘,穿上絲綢衣服,還派吐蕃貴族子弟到唐朝國學去學《詩》、《書》,又請唐朝識文之人管理吐蕃的表疏。
永徽元年,松贊干布駕崩,享年三十四歲,其死因眾說紛紜:一說是由於尺尊公主感染了瘟疫後傳染給了松贊干布,不久松贊干布便在彭域的色莫崗逝世。
另一說松贊干布是被仇視佛教的苯教教徒暗殺而死的。
次年吐蕃以極為隆重的葬禮,在瓊結的吐蕃歷代贊普王陵之間為松贊干布建起了一座很高大的墳墓,稱之為"木日木波"。
由於其子共日共贊早逝,遂由孫芒松芒贊嗣位,大論噶爾·東贊攝政。
噶爾·東贊是吐蕃豪強,掌控塔布之世家的噶爾家族長子,自小繼承家業,跟松贊干布也結伴長大。
貞觀十六年,噶爾·東贊隨松贊干布討伐羊同(即象雄),費時三年,成功征服了這個國家,統一了雪域高原。
吐蕃大相娘·芒布傑尚囊因征服孫波而受到松贊干布的重用,大臣瓊波·邦色心中嫉妒,使用離間計陷害並害死了尚囊,繼任大相之位。
後來瓊波·邦色邀請松贊干布到自己的封地藏蕃視察,試圖謀害贊普。
松贊干布命令噶爾·東贊前往藏蕃安置贊普的牙帳。但噶爾·東贊發現了奸謀,將其報告松贊干布。結果瓊波·邦色被迫自殺,噶爾·東贊繼之為大相。
永徽元年,松贊干布去世,其孫芒松芒贊即位,由大相噶爾·東贊輔政。噶爾·東贊掌權期間,致力於安定吐蕃內部,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同時也繼承了松贊干布的對外擴張政策。
永徽三年,噶爾·東贊發兵征服洛沃(今阿里地區)和藏爾夏(今後藏地區)。
顯慶元年,噶爾·東贊率十二萬大軍攻滅白蘭部。同時為避免唐朝的壓力,噶爾·東贊採取積極和好的策略,兩次向唐朝請求和親。
顯慶四年,噶爾·東贊開始對青海湖一帶的吐谷渾展開大規模入侵。
龍朔三年,吐蕃徹底滅亡吐谷渾,河源郡王慕容諾曷缽與弘化公主引殘部投奔涼州。
至此,青藏高原大部處於吐蕃的統治下,再也沒有政權可與其抗衡,此後,噶爾·東贊一直居住在吐谷渾故地,招撫吐谷渾舊部,處理善後事宜。
乾封元年,噶爾·東贊在從吐谷渾故地返回邏些城,不幸途中染疾。
乾封二年,噶爾·東贊病逝於吐谷渾的日布。
噶爾·東贊死後,其子贊悉若、論欽陵相繼擔任大相,繼續把持吐蕃的政權和兵權,威望甚至超過了贊普一族。
大相祿東贊在吐谷渾逝世,芒松芒贊親政,並任命尚論查莫為大相,不久又將尚論查莫改為副相,以祿東讚的長子噶爾·贊悉若多布為大相。
贊悉若的各個兄弟都把持著各地兵權,其中祿東讚的次子噶爾·欽陵贊卓(論欽陵)領兵鎮守吐谷渾地區。
咸亨元年四月,吐蕃攻陷龜茲撥換城,唐朝罷四鎮。
為了攻滅吐蕃以徹底剷除西部邊境之患,高宗派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並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為副將,率五萬大軍討伐吐蕃。
薛仁貴令郭待封率兩萬人於大非嶺守輜重,薛仁貴帥部前行,擊吐蕃於河口,大破之,斬獲甚眾。薛仁貴部到達烏海。
郭待封不執行薛仁貴的計策,領輜重踵進,被吐蕃二十餘萬軍隊打敗,悉棄輜重。
薛仁貴部返回大非川,吐蕃論欽陵將兵四十餘萬進攻,唐兵大敗。薛仁貴與論欽陵約和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