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被匈奴人蔑視的江北騎兵,如今以白袍為名,追隨梁蕭,建功立業,威震華夏!
即使是在以騎兵見長的西秦,慕容氏雙雄對騎兵的統率能力仍是名列前茅,僅次於武安君拓跋梁與丞相最無缺。
如今首度與白袍兵相遇,慕容天城倍感壓力,急問斥候。
“敵軍打的是誰的旗號?”
“稟報將軍:是天策上將和武君!”
全場將校為之神色一變。
“再探!”慕容天城只是簡單催促,便陷入沉思。
匈奴人的敗亡已經為西秦敲響警鐘。
梁蕭近在眼前,換作平時,他不介意直取敵軍,拿下敵酋。
但最無缺已經反覆叮囑,不可輕敵躁進,一切從最壞的角度去考慮。
根據右賢王的情報,匈奴玄甲人馬皆著重甲,仍是擋不住白袍兵的弓箭,更別提他們這些輕騎。
思來想去,慕容天城還是決定穩妥起見。
“北王的部隊離這裡大概還有百里,兩日路程,莫急,先探探這一帶情況,看是否還有伏兵。”
周圍將校噤若寒蟬,無人反對,更無人嘲笑。
今時不同往日,武朝的騎兵再也不是他們能夠小覷的,尤其是領兵之人!
同一時間,梁蕭就在據守要道,在這一帶安排了最優秀的斥候,嚴陣以待。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
西秦能從匈奴人手上搶奪大片中原土地,除了拓跋穹與最無缺君臣組合的能力,還離不開大量的涼州好馬。
更何況,阿伯杜拉也賣了幾千匹西域好馬給拓跋穹,西秦人一定知道兩種戰馬的差距。
而他手頭除了六千匹西域好馬,餘下的戰馬之中,質量最好的便是匈奴最上等的好馬,還略遜於最上等的涼州好馬。
他還不曾與西秦精騎交過手,不能大意輕敵。
白袍兵有武君弓和棉甲,兼具遠端殺傷力、防禦力和機動性優勢,但還不足以正面擊潰十倍於己的西秦騎兵,畢竟西秦人一定從匈奴人那裡獲取了大量關於白袍兵的情報。
徐州的弓箭已經失去出其不意的優勢,如今只有最實在的射程和威力優勢。
白袍兵的將士皆是久戰精銳,以梁蕭為信仰,並未因為屢戰屢勝而驕傲。
西秦騎兵單兵作戰能力比匈奴騎兵更強,這是舉世公認的,否則匈奴人也不會被奪取大片中原腹地。
兩支軍隊出奇的默契,都把對方視為勁敵,沒有貿然發動進攻。
梁蕭的目的很明確,騷擾敵軍,拖慢他們的行軍速度即可,能拖慢一天算一天,這樣燕雲本地的天策軍便能再多一天訓練時間。
慕容天城只需要保證後方步軍在行軍時不受干擾,成功集結在鄴城戰場,等待拓跋穹御駕親征即可。
在等待斥候訊息期間,慕容天城獨自坐在大樹下,背對著部隊,喝起了悶酒。
殲滅白袍兵,甚至擒殺梁蕭,便有機會迎娶國色天香的長安公主,他卻沒敢出兵。
這是他這輩子打過的最窩囊的仗!
但比起窩囊,他更不想在這裡葬送一世英名。
左賢王,右賢王,單于,都曾是慕容氏雙雄的勁敵,他與他們互有區域性勝負,但大戰役從未取勝。
結果,匈奴最有權勢的三人二死一逃,皆是拜梁蕭所賜!
雙方對峙期間,常山和鄴城兩地的天策軍正在接受天策府將校們的專業訓練。
常山那邊有秦平負責督訓全軍,無須梁蕭擔心。
燕雲腹地的天策軍則有靖雲生和梁品負責。
按照梁蕭的預估,未來天策軍的戰鬥兵總規模應該能達到二十萬。
燕雲之地民風彪悍,人口眾多,只要梁蕭能徹底掌控,這麼大一塊地也養得起更多人。
慕容天城的後方,西秦北王拓跋洪的主力步軍正在緩慢行進。
有白袍兵的威脅,他也不敢讓步軍輕裝行進,以免遇到伏擊。
西北邊就是太行山,充滿未知,就算白袍兵從那裡殺出來,他也不會感到意外。
行軍途中,拓跋洪也收到了常山那邊的急報。
“稟報王爺:幷州細作探得常山情況,渤海起義軍首領越定國,安平起義軍首領慕凌生,已經在常山會合,並有天策軍步軍和白袍兵登城防守,威脅幷州!”
拓跋洪深吸了一口氣,神情無比凝重。
“觀燕雲豪傑輩出,尤以慕凌生為最,不可輕敵!我國新得幷州,尚未徹底掌控此地。馬上派人通知慕容將軍,調遣至少一萬名騎兵前往封路,防止敵軍突襲幷州!”
“陛下已經派人通知幷州百姓,效仿梁蕭,暫時免除幷州百姓所有苛捐雜稅,只收田稅,應該足以安撫人心……”
拓跋洪目送傳令兵往北方遠去,只是心神不寧。
梁蕭對燕雲之地的政策,深得人心,但也只適合剛從匈奴脫離的地區。
這種政策無疑會嚴重觸犯地主豪紳的利益,在西秦是不可能推行成功的。
但徐州和燕雲之地幾乎沒有任何後顧之憂,佔地最多的便是官府,其次是鍾離家,但鍾離家佔地最多也就十萬畝,而且鍾離家還在不斷賣地給官府,顯然是準備賣個乾乾淨淨。
而梁蕭治下的官府也沒有向地主出售土地的打算,畢竟梁蕭利用鹽業、糖業和書業賺得盆滿缽滿,足夠支援他治理徐州。
算上燕雲之地,哪怕只收屯民三成佃租,這幾千萬畝的官田產出是極度驚人的。
而這一切,儼然成了梁蕭得天獨厚的條件,西秦想學也學不明白。
隨著徐州崛起,梁蕭身後的英雄們也逐漸嶄露頭角,聲名鵲起。
武朝三傑,常念俠,秦勳,太史子義,秦平,鍾離清風,慕凌生,聞人氏……
曾經意氣風發的西秦北王,如今內心竟生出幾分絕望。
拓跋洪思考期間,又有後方飛馬來報。
“王爺,陛下的隊伍已經在路上了,半個月左右抵達朝歌!”
拓跋洪這才打起精神,催促隊伍繼續行軍。
作為皇帝的拓跋穹都選擇御駕親征,燕雲之地無論如何都要拿下!
燕雲之地即將迎來強敵的同時,江南也日漸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