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烤鴨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錄》中已記有“炙鴨“。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後,老百姓愛吃南京板鴨,皇帝也愛吃,據說朱元璋就“日食烤鴨一隻”。
宮廷裡的御廚們就想方設法研製鴨饌的新吃法,於是也就研製出了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這兩種,明宮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製作菜餚。
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廚師採用炭火烘烤,成菜後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受到人們稱讚,即被宮廷取名為“烤鴨”。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將南京烤鴨技術也帶到BJ,並被進一步發展,BJ第一家烤鴨店,剛開業時候的名稱就叫“金陵片皮鴨”,在市幌上還特別標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鴨。
南京還有一種現烤現賣的鴨子鋪﹐一般得拐進巷子深處才能找到。白鐵皮做成的烤爐﹐爐內燜著木炭﹐爐壁掛一圈湖熟肥鴨。
這是悶爐烤鴨﹐乾隆年間袁枚定居南京時﹐在水西門許家燒鴨鋪吃過﹐據他說要在鴨腔子裡塞蔥﹐“蓋燜而燒。”用鐵皮爐子烤鴨﹐是簡化了磚爐的笨重﹐但乾隆年間的神韻仍然依稀留存。
熱騰騰的烤鴨剖成兩半﹐一刀下去﹐肥汁四濺﹐油汪汪地粑在碗裡。
當年曹雪芹在BJ西山﹐開具借讀《紅樓夢》的條件是拿黃酒和烤鴨來換﹐可見其金陵生活印象之深﹐也就是他在詩中說的“秦淮風月憶繁華”吧。
南京烤鴨和北京烤鴨作法不同,北京烤鴨是叉烤,南京烤鴨要用特製的烤爐掛起來烤,所以又叫掛爐烤鴨。
南京人臨時待客,如果家裡匆忙沒準備菜,一般都是去“斬”碗鹽水鴨或者烤鴨。
去店裡“斬”鴨子也有講究,一般把整隻鴨四分開來,可以“斬”半隻,也可以只“斬”其四分之一。
可分為兩個“脯子”和兩個“座子”,“脯子”就是鴨前身,所以又叫“前脯”,“座子”就是鴨後身,所以又叫“後座”。
“斬”脯子要搭一段鴨脛,“斬”座子要搭半個鴨頭,這是約定俗成的。
有的人特愛吃鴨頭,所以往往就喜歡“斬”座子。
“斬”半隻與“斬”四分之一,又可分為軟邊和硬邊,“軟邊”就是從中間剖開時不帶鴨脊骨,所以有的人喜歡“斬”軟邊,既多吃些鴨肉,又可不佔分量,省點錢。
南京烤鴨大多都是街頭明爐烤制,另配湯汁,回家澆在切好的烤鴨裡。
食用時大多不似北京烤鴨捲餅蘸醬,直接就著飯就下去了。
湯汁很考究,有松仁、瓜仁、芝麻以及各種調料,香氣四溢。
大冰少時吃烤鴨,就極愛這種調料,往往鴨子吃完,將湯汁拌上一大碗白米飯,吃的極香……
田展將鴨子用熱水沖洗數次後,小心翼翼地拿了起來。
他用一個塑膠瓶子,輕輕地插入鴨子的腹部,使整個鴨子膨脹起來。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容易地在鴨子的表面塗抹蜂蜜水。
蜂蜜水是燒烤的關鍵,它能讓鴨子的表面變得色澤豔麗,紅潤誘人。
同時,蜂蜜的味道也會滲入鴨子的表皮,為烤鴨增添一種絕妙的口感。
田展拿出一個碗,將蜂蜜、料酒、白醋和溫水混合在一起,這就是他用來塗抹鴨子的蜂蜜水。
為了保持鴨子的表皮完整,同時讓顏色更加鮮豔,他使用小木棒將鴨子懸掛起來,放在料理臺上。
下面放一個盆子以便收集滴落的蜂蜜水。
田展拿起刷子,開始仔細地塗抹整個鴨子,包括每一個角落和縫隙。
因為在燒烤過程中,熱量會透過這些部位,影響鴨子的風味。
塗抹完畢後,田展用冷風輕輕地吹著鴨子,讓蜂蜜水自然滲透。
他拿起一把菜刀,在塗抹過的表皮上輕輕劃過,彷彿在表面上劃出了一道美麗的花紋。
幾分鐘後,他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整隻鴨子的表皮已經被他快速地切割開來,然後藉助熱水浸泡過的溫度,自然地粘合在一起。
這是隻有頂尖的廚師才能做到的技巧,讓蜂蜜水快速地滲入鴨子的面板纖維。
看到這一幕,關守平的瞳孔微微收縮。田展的刀工依舊是如此精湛,讓他自嘆不如。
這就是真正廚藝的差距,不是簡單的菜譜就能比擬的。
因為有些菜品的製作過程,確實需要高超的技藝和經驗。
田展注視著那隻鴨子,現在正讓鴨子的表皮吸收特製的蜂蜜水。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準備工作就完成了。
環顧四周,田展看到同學們都在認真地製作各自的中華料理。
水戶鬱魅依舊是以肉類為主,她正在烹製美味的東坡肉。
田所惠則是在做一道家常的豆腐菜餚。
而北條美代子,讓田展感到一絲驚奇,她所處理的食材,田展覺得有些熟悉。
“紅燒獅子頭。”田展看著北條美代子處理食材的方式,心中默唸道。
他記得,這道菜曾幫助珍味館在比賽中戰勝了美味齋。
也正是因為那場比賽,他在廚神之心的引導下完美地完成了料理,並在薙切仙左衛門的建議下來到了遠月學園繼續深造。
紅燒獅子頭非常適合北條美代子的風格,因為這道菜的關鍵在於肉的處理,而北條美代子的力量使她能夠完美地完成這道菜。
收回思緒,田展開始準備自己的料理。
他拿出一個盆,倒入適量的麵粉,加入水和鹽,開始揉搓。
當面團揉到適當的狀態後,他讓其發酵一下。
不久,他繼續揉搓麵糰,與此同時,開始點燃爐灶並在上面放置蒸鍋。
“好了。”
田展看著手中的麵糰,用刀切割成數塊大小均勻的小麵糰,這些都是用來做麵餅的。
他拿出一個盤子,抹上橄欖油,然後將蒸鍋放入爐灶上。
“麵皮的製作開始了。”田展不斷地擀著麵糰,使其呈圓形並放入蒸鍋中的盤子上。
他繼續這樣做,直到所有的麵皮都覆蓋在盤子上。
田展並不擔心麵皮會粘在一起,因為熱量會使麵皮迅速熟制,並保持其形狀。
當所有的麵皮都放入蒸鍋中後,田展蓋上蓋子。
隨後,田展拿起了那隻已經稍微風乾的鴨子,時間剛剛好。
“鴨子的風味已經完美地轉化了。”
他輕輕地把鴨子放在案板上,然後取出幾個蘋果,精準地切成大小相似的塊。
他巧妙地用細長的菜刀切開鴨子的腹部,然後細心地將蘋果塞入鴨肚。
這是他獨特的烹飪技巧,沒有采用傳統的炭火悶烤方式,而是用這種方法來增添鴨子的風味。
但這只是田展的初步步驟。
在塞入蘋果後,他又加入了一些其他的調料,並在表皮上覆蓋了一層特殊的物質。
“接下來是最後一步,烘烤。”
田展開啟了烤箱,令人驚訝的是,他打算用烤箱來製作南京烤鴨。
眾所周知,烤箱的溫度控制是十分精細的。
“溫度的控制,真正的掌控火力。”
田展將烤箱的溫度精確地調節到適當的程度,然後將烤鴨放入其中。
他全神貫注地觀察著烤箱中的烤鴨,不時地調整鴨子的位置。
漸漸地,烤鴨的表皮開始泛出晶瑩的紅潤。
這正是南京烤鴨的精華所在,正在慢慢地醞釀中。
“用烤箱烤制南京烤鴨。”關守平驚訝地看著這一幕。
他知道,雖然烤箱的溫度是恆定的,但是鴨子的方向和與烤盆的接觸方式都會影響烤制的效果。
也就是說,烤箱烤制是一項非常難以掌握的技術,因為它依賴於電子機械的力量。
烤鴨的精妙之處不僅在於鴨子的處理,更在於烤的技巧。
經過數百年的演變,果木炭火烤制已經成為增添鴨子獨特風味的傳統方式。
關守平原本對田展的料理充滿了信心,他堅信田展的每一道菜品都將是頂級的。
關守平期待著品嚐田展的料理,相信它一定會超越人們的期待。
田展選擇南京烤鴨作為料理教室的代表作品是處於劣勢的。
但在中華料理中,很多菜餚都對烹飪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就像田所惠的家常豆腐、水戶鬱魅的東坡肉,甚至是北條美代子的紅燒獅子頭一樣。
田展的刀工精湛,廚藝超群,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
但是現在這個情況,關守平也是非常難以確定了。
在烹飪的舞臺上,田展,這位才華橫溢的大廚,竟然作出了出人意料的抉擇。
他放棄了自身的優勢,毅然選擇了挑戰南京烤鴨,這道充滿中華風味的佳餚。
儘管田展的刀工如行雲流水般完美,但烤制這道菜的成敗卻往往取決於那最微妙的瞬間。
“田展,你真的對自己如此自信,還是昨日的勝利讓你有些飄飄然了?”關守平輕聲問道。
田展凝視著烤箱,彷彿與其中的溫度融為一體。他彷彿能感知到那熱度,甚至能精確地操控它。
適度的溫度在烤鴨的表皮上流轉,油脂茲茲作響,散發出令人垂涎的香氣。
鴨肚中的蘋果在高溫中軟化,微甜微酸的果肉與鴨肉完美交融,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口感。
半小時後,田展小心翼翼地拿出烤鴨。
烤鴨表皮上那層白色的物質宛如一層薄紗,微黃的表面略顯粗糙。
他輕按鴨身,那層白色物質緩緩脫落,露出的是如紅寶石般晶瑩的烤鴨皮,閃爍著誘人的光澤。
肉質的緊實度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這色澤,已超越了普通食物的範疇。在中國烹飪中,“色、香、味、意、形、養”是不可或缺的六要素。
田展在“色”這一環節上做到了極致,令人歎為觀止。
看著這烤鴨,彷彿能感受到它那棕紅色表皮下湧動的生命力。那淡淡的鴨肉香,彷彿在鼻尖起舞,誘人的香味瀰漫在四周。
南京烤鴨,講究的是紅潤的色澤、鮮嫩的肉質和肥而不膩的口感。
而田展,正是用他獨特的烹飪技藝,詮釋了這道菜的每一個精髓。在煙霧繚繞的烤爐旁,田展精心地烘烤著南京烤鴨。
他選用上好的燻木,不斷地烘烤,讓果木的香氣與鴨肉的鮮美相互融合。
他手持一把細長的割肉刀,輕盈地沿著鴨子的紋路切割,每一塊鴨肉都彷彿在訴說著它的故事。
一股濃郁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引得四周的學生們紛紛投來驚羨的目光。他們見證了田展如何將一塊普通的鴨子,變成了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南京烤鴨。”這是學生們對這道料理的共同認知,但他們都清楚,這並非普通的南京烤鴨,它的味道更加醇香,更加獨特。
學生們不禁好奇,田展是如何做到的呢?
他們知道製作烤鴨的條件是苛刻的,但他們看到田展成功地完成了這道獨一無二的菜品。
田所惠聞著田展的烤鴨,心中為他加油。
同時,她也在忙碌著自己的家常豆腐,期待著幾分鐘後就能為它盛盤。
水戶鬱魅的砂鍋燉煮的東坡肉也即將完成,她對自己的菜品充滿了信心。北條美代子注視著田展,她並不想在中華料理的比賽中輸給他。
而田展此時正專注於最後的醬汁製作,他深知這個醬汁對於烤鴨的重要性。
他點燃爐灶,倒入少量的橄欖油,然後加入甜麵醬、白糖和豆瓣醬進行翻炒。
他輕輕嚐了一下,滿意地點點頭。他知道,這道南京烤鴨已經準備就緒,只等上桌的一刻,便會成為所有人心中的美味佳餚。
在潔白的小碗中,田展傾注了醬汁,動作流暢而果斷。
他拿起托盤,將碟子上的烤鴨、麵皮以及醬汁一一擺放其上。
此刻,烤鴨的精緻肉質閃耀著紅潤的光澤,淡淡的香氣從中飄散出來,清新宜人。
麵皮帶著一絲荷葉的清新,與烤鴨的香氣交織在一起,彷彿在托盤上演繹一出美味的交響曲。
田展輕輕一笑,將這完美的組合命名為“南京烤鴨配荷葉皮”。
[最開始的配荷葉皮是南京的吃法,不知道怎麼就傳成北京烤鴨配荷葉皮了。
就像國酒是汾酒不是茅臺一樣,茅臺連續申請了二十多年,也沒成為國酒,但讓大家以為它是國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