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章 關守平的震驚

在遠月度假村的一棟建築內,一場激烈的料理課程考驗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關守平,一位經驗豐富的廚師,正品嚐著一名學生做的宮保雞丁。

他夾起一塊雞肉,咀嚼後,眉頭緊皺,“不合格。”

學生聽到這個評價,滿臉失望,他已經努力了兩天,沒想到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這時,另一位學生水戶鬱魅端著她的作品走了過來。

“這是我的料理,極品東坡肉。”她自信地介紹著。

關守平看著那棕紅色的東坡肉,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東坡肉講究肉質鮮嫩、色澤誘人,而水戶鬱魅的這道菜完全達到了這些要求。

關守平輕輕用筷子劃開東坡肉,放入口中。

瞬間,肉質融化,滿口留香。黃酒、冰糖、陳皮和八角的味道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完美的鮮嫩口感。

關守平彷彿聽到一句句詩詞:“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當時,蘇軾常常親自燒菜,並以紅燒肉最為拿手。

他曾賦詩曰:“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幾年後,蘇軾調任杭州知州,真正的“東坡肉”便誕生在這個時候。

那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

他上任後,發動數萬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橫貫西湖南北的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

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群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形成了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勝景。

當時,老百姓讚頌蘇東坡為地方辦了件好事,聽說他喜歡吃紅燒肉,到了春節,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送豬肉,來表示自己的心意。

蘇東坡收到那麼多的豬肉,覺得應該同數萬疏浚西湖的民工共享才對,於是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形,做成拿手的紅燒肉,連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冊分送到每家每戶。

可是他的家人在燒肉時,把“連酒一起送”聽成“連酒一起燒”,沒想到燒製出來的紅燒肉,更加香酥味美,收到肉的百姓都稱讚蘇東坡送來的肉燒法別緻,可口好吃,便取名“東坡肉”。

杭州有家大菜館,老闆見人們都誇“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掛出牌子,也取名為“東坡肉”。

這道菜一經推出,菜館的生意就別提多興隆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豬還不夠賣。

一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菜譜上第一道菜一定是“東坡肉”。

經過公認,“東坡肉”就成了杭州第一道名菜。

後來農曆除夕夜,民間家家戶戶都製作東坡肉,相沿成俗。

“你合格了,水戶鬱魅。”他微笑著說道。

隨後,田所惠也端著自己的菜品走了過來,“這是我的菜品,家常豆腐。”

關守平記得她是昨晚和田展一起來的女孩。

他夾起一塊北豆腐,放入口中,細細品味。

豆腐的嫩滑與微辣的口感完美結合,讓人回味無窮。

這場料理課程的考驗,不僅是對學生技術的考驗,更是對他們毅力和創意的考驗。

而關守平作為主廚,則以他敏銳的味覺和專業的眼光,為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建議和指導。

吃到田所惠的料理,關守平陷入美食幻境。

在那個寧靜的小山村,關守平的童年記憶被一道家常豆腐喚醒。

那塊爽口的木耳,與北豆腐完美搭配,生薑與紅椒的點綴恰到好處,老抽的加入更是錦上添花,保留了豆腐原有的潤滑與清爽。

每一口都彷彿穿越時光,重回母親溫暖的廚房,聽她輕聲細語:“吃飯了,孩子。”

田所惠的料理雖然仍有不足,但在關守平眼中,她已經邁出了特級十傑的第一步——廚心雛形。

當一道道菜品陸續呈現在眼前,關守平細細品味,點評。

直到北條美代子端來了一盤紅燒獅子頭。

那是一份與眾不同的料理。它的顏色比東坡肉更深,肉質與紅燒肉相似卻又有很大的不同。

獅子頭是將肉類分解,加入各種配料,再揉捏在一起,形成獨特的口感。

而東坡肉則是整塊肉經過燉煮,讓輔材滲透到肉質中,提升口感。

兩種做法截然不同,但都是中華料理的瑰寶。

關守平用筷子輕輕劃開獅子頭,那濃稠的肉汁便流淌出來,覆蓋在四周,甚至沾上了筷尖。

他夾起一塊獅子頭的肉放入口中,那極致的肉汁在口腔中擴散開來,彷彿置身於肉汁的海洋中,盡情遨遊。

此刻,關守平完全沉浸在這份料理所帶來的美味之中。

在味蕾的舞臺上,獅子頭正上演著一場無與倫比的表演。

北條她身披獅衣,雙手舉著獅子頭,作出雜技般動作。

疊立、走鋼絲、上高凳、爬杆、高臺翻滾、水中望月、巧走立繩、荷花怒放。

獅舞鼓點火爆、熱烈、歡快,以快節奏為主,鼓催獅動,獅隨鼓動,時而讓人驚心動魄,時而叫人目瞪口呆,時而讓人歡呼喝彩。

關守平彷彿被這道佳餚重重一擊,其美味程度甚至超越了水戶鬱魅的東坡肉。

北條美代子的紅燒獅子頭,簡直就是用霸道的肉汁征服了每一位食客。

“真是道美味的料理。”關守平讚歎道,隨後放下筷子,“北條美代子,你合格了。”

聽到讚美,北條美代子微微一笑,禮貌地鞠躬後便退到一旁。

然而她的目光卻始終鎖定在田展身上,那個正在精心擺盤的廚師。

關守平也滿懷期待地看著田展,那道充滿驚喜的烤鴨將會帶來怎樣的轉變?

自從昨天嘗試過田展的冰火雙重法式煎鵝肝後,關守平不得不承認,他已經被田展的廚藝深深折服。

那道料理,已成為他心中永恆的記憶。

當田展端著自己的料理走到關守平面前時,關守平看著他,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

田展的料理是南京烤鴨配麵皮,烤鴨的表皮顏色完美,沒有深淺不一的地方,顯然是經過精心烤制而成。

關守平拿起一片面皮,輕輕聞了聞,一股淡淡的香味撲鼻而來。

他小心翼翼地將烤鴨裹在麵皮上,輕輕沾上醬汁,然後放入口中。

一瞬間,美味的味道在口腔中爆發開來。麵皮的柔軟和清香環繞著口腔,讓人感到舒適心曠神怡。

接著,微微甜甜的醬汁提升了這種味道,彷彿整個人都沉浸在涓涓流水的河邊,清涼的感覺讓人心曠神怡。

然而,這只是前奏。當烤鴨被咬破時,美味的味道像炸彈一樣在口腔中爆發。

南京烤鴨的表皮微脆,帶著淡淡的香味,讓人忍不住想要繼續品嚐。裡面的鴨肉醇香濃郁,在味蕾中散發出高雅的味道。

此外,烤鴨中還加入了蘋果和堅果,這些元素提升了鴨肉的醇香味道。

在烤箱的高溫下,蘋果和堅果的美味全部滲透到烤鴨的鴨肉之中,使得肉汁的味道更加豐富和舒適。

田展的這道南京烤鴨配麵皮料理,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充滿了創意和巧思。

關守平不禁對田展的廚藝讚歎不已。

當鴨肉的表皮被完美地封鎖住,內部的食材開始對肉質進行精心的加工。

它們共同演繹著鴨肉極致美味的奧秘。

田展對溫度的把控可謂精湛,這道南京烤鴨展現出了無懈可擊的完美。

塗抹在表皮的蜂蜜經歷了一次昇華,表皮散發出淡淡的清香,與荷葉皮的香氣相互融合,如水乳交融般完美。

這道南京烤鴨的美味,甚至超越了傳統的果木炭火烤制方法。

它的清香風味令人陶醉,彷彿置身於古色古香的江南水鄉。

關守平彷彿親身遇見河邊的荷葉綻放出精緻的花朵,耳畔傳來涓涓流水之聲,古樸的江南小鎮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這一刻,他的心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寧靜。

田展的這道南京烤鴨,展現出了江南水鄉的風味,他不僅保留了南京烤鴨的精髓,更將一幅美麗的江南畫卷呈現在人們眼前。

關守平的臉上閃耀著激動的神情,這是他首次為學生們的菜品所動容。

“田展,你的南京烤鴨已經超越了傳統的風味。”

關守平深吸一口氣,感慨道,“無論是醬汁、麵皮的製作,還是烤鴨本身的製作,你都做到了完美的呈現。

要知道,即使是使用炭火烤制,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達到完美的效果。

而你卻憑藉出色的刀工和創新的做法克服了這個難題。

更令人驚歎的是,你竟然在烤箱中保持了烤鴨的完美風味。”

“關學長,我在表皮上塗抹了這個。”田展舉起一個白色的物體。

“這是蓮子。”關守平驚訝地說道,“你用蓮子為烤箱增添了一層溫度緩衝,並將蓮子的香氣融入了烤鴨中。這真是一個巧妙的創意!”

“田展,你的料理手法和創意無疑是完美的,展現出了中華料理的精髓。“

關守平讚賞道,“我恐怕也無法達到這樣的水平。”

學生們都驚訝不已,他們原以為,知道了這道料理的秘密,就能夠輕易複製。

然而,關守平苦笑,他知道這其中的難度。

這道料理的完美,不僅在於那出神入化的刀工,使得蜂蜜與鴨皮能快速融合,蓮子能巧妙地融入鴨皮中,更在於掌握烤箱中的溫度變化。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溫度的精準控制。

關守平深知,自己無法做到這樣的計算和控制,這就是田展隱藏的實力。

“難道田展在與四宮的比試中還未全力以赴?“關守平心中疑惑,這讓他更加敬畏。

這種能力,恐怕只有世界頂級的料理家才能具備。

然而,他並不知道,這其實是頂級感知能力的運用,田展能夠細微地控制溫度變化,甚至感知到食材的溫度。這是氣能力賦予他的特殊能力。

“田展,你成功透過了這次中華料理的考驗,你合格了。“關守平宣佈。

田所惠高興地歡呼,“太棒了,田展!“

北條美代子看著那道南京烤鴨,神情嚴肅,“田展,我能品嚐你的料理嗎?“

“當然可以。”

田展微笑著回答。

北條美代子心中仍有些不甘,她想親自品嚐田展的料理,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味道。

“關主廚,您覺得呢?”北條美代子問道。

“沒問題。”關守平微笑著點頭,示意北條美代子可以放心品嚐這道菜。

恐怕關守平也猜到了北條美代子心中的疑惑,以及對田展的一絲不服氣。

“不過,田展已經走在了你們前面。”關守平心中嘆息,“希望你們在田展面前,不要感受到真正的絕望。”

確實,田展與高一年級的同學們之間,彷彿有一條巨大的鴻溝。這條鴻溝深不見底。

在北條美代子的手中,麵皮輕輕展開,烤鴨置於其上,她輕沾醬汁,然後緩緩放入口中。

剎那間,麵皮柔軟的觸感與清香在舌尖舞動,烤鴨皮下流淌出的是醇香的肉汁,彷彿在口中演繹一出美妙的交響樂。

蘋果與堅果的味道完美地融入了烤鴨之中,使得烤鴨的口感昇華至豪華的層次。

蓮子的香氣與烤鴨的味道相互呼應,形成了一道無懈可擊的美食畫面。

南京烤鴨的魅力在於其烤制的技藝,恰到好處的火候讓肉質達到了完美的狀態。

清香、醬汁與烤鴨三者完美交融,共同提升了這道菜的淡雅風味。

北條美代子彷彿被這味道帶入了中國的江南水鄉,周圍是盛開的蓮花與古樸的建築,古風的樂器聲悠揚入耳。

此時,一位撐傘的公子悄然來到她的身邊,他的面容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熟悉,那就是田展。

他輕聲說:“姑娘,下雨了,這把傘給你。”

然後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