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5章 暫平雍涼,磨刀霍霍向江東(6k)

劉封笑而不語。

劉備手下的大將,沒一個是安分的。

除了已經被任命為南陽太守的趙雲需要扼守荊州北部門戶外,關羽張飛黃忠更是個個兒不服老。

其餘如關平、黃權、馮習、張南等等,誰又願意躺平養老?

即便駐守各郡的如江夏郡太守關興、雲南郡太守鄧芝、興古郡太守馬忠、桂陽郡太守陳式等需要替劉備掌控諸郡的,也都在積極的勤勉學習、訓練部曲,以待劉備徵調。

只要劉封不想著獨攬大功,自有一大堆人想要進步。

若不是先前劉備想讓關羽留在左右以議軍國大事,關羽都得親自統兵上陣,甚至於奇襲關中都輪不到劉封。

老邁?

對於打了一輩子的關羽,只要沒死,那腦中就只有五個字:不服就是幹!

張飛黃忠同樣如此。

尤其是黃忠。

不知道是否是受了劉封的影響,黃忠越活越像廉頗了。

再加上沒有子嗣煩心,黃忠腦子裡想法更純粹:吃飯,喝酒,北伐。

一旁的劉禪忐忑的說出了劉備想說的:“父皇,若丞相和大將軍都來長安,兄長也在長安,誰來輔佐兒臣?”

未等劉備開口,劉封搶先道:“太子不必擔心,東川都督李嚴,能文能武,對陛下和太子也忠心耿根,可助太子。

江陽郡太守蔣琬,丞相曾贊其‘是社稷之器,而非百里之才,為政以安民為本,不以修飾為先’,亦可助太子。

益州從事費禕和董允,也是世間少有的良才俊傑,亦可讓其參與政務。

更有諸郡良才,公卿文武,皆可為太子所用。”

旋即。

劉封又輕輕拍了拍劉禪的肩膀,道:“太子啊,父皇老了,為兄又不善治政,太子今年也十七了,不可事事都仰仗丞相和大將軍,也應當學會選賢任能了。

就放心大膽的監國,父皇和為兄會在長安成為太子最堅強的後盾,丞相和大將軍也定會為太子能獨立監國而欣慰。

《漢書》有言:有志者事竟成。太子不可辜負了眾人的殷切期盼啊!”

隨著劉封的“鼓勵”和“引導”,劉禪忐忑消失了,稚嫩的臉上也逐漸多了鬥志。

看著劉封如騙小孩一般給劉禪加油打氣,劉備內心變得複雜,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想誇劉封吧,又不願。

想貶劉封吧,又不妥。

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劉禪如同被打了雞血一般起身向劉備行禮請命:“兒臣願為父皇分憂!”

好!好!好!

朕還沒決定呢,太子就請命了?

劉禪若不請命,劉備還想猶豫再三。

劉禪這一請命,劉備就不想潑劉禪的冷水了。

劉封雖然在故意引導劉禪,但劉禪的主動請命同樣也是劉備想看到的。

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子變得優秀?

誰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有擔當、有孝心、敢拼敢闖?

尤其是劉備這類在馬上打天下的,更希望子嗣優秀。

“太子有此心,朕心甚慰!暫且稍安勿躁,且與朕同往,與丞相、尚書令商議,再決定如何調配。”

最終。

劉備還是沒忍心潑劉禪的冷水,決定帶著劉禪一同去與諸葛亮法正商議。

末了。

劉備又瞪了劉封一眼,補充道:“燕王就不用去了。”

劉封呵呵一笑,拱手領命:“謝父皇憐愛,兒臣昨夜沒睡好,今日也有些疲乏了,正好回去睡個回籠覺。”

術業有專攻。

人的精力也有限。

以劉封目前的文治武略,也辦不到能如諸葛亮一般執掌文武大權還能讓國家繁盛。

若只是單純的抓權而不考慮大漢的存續以及北伐諸事,劉封其實也能辦到,只不過如此一來,不僅朝政混亂,還會導致民不聊生。

這非劉封所願。

劉封要的是一個能統一的大漢,而非一輩子都不能統一的大漢。

沒有那金剛鑽,就不攬那瓷器活。

劉封當前最緊要的,不是去抓權,而是要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去解決掉盤踞在雍涼境內的曹魏勢力。

劉備劉禪與諸葛亮法正具體談論了什麼,劉封並不清楚。

只知在數日後,劉備對朝廷及諸郡人事,進行了大幅度的調動和升遷。

【江陵監國體系】

太子劉禪持印監國,駐江陵,督荊、益州二州事,即益州十七郡和荊州九郡(南陽郡、襄陽郡、南郡、江夏郡、宜都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

法正為尚書令,駐江陵,統領江陵皇城朝廷百官。

黃忠為衛將軍,駐江陵,總領江陵皇城南北軍。

張飛為司隸校尉,駐江陵,糾上檢下。

趙雲遷為後將軍,駐宛城,兼領南陽太守。

費禕遷為荊州別駕,駐江陵,掌荊州政務。

李嚴遷為荊州都督,駐江陵,掌荊州軍事。

董允遷為荊州治中,駐江陵,掌荊州文書。

馬良遷為尚書,駐江陵,輔佐劉禪理政。

蔣琬遷為尚書,駐江陵,輔佐劉禪理政。

......

【長安軍政中樞】

劉備,駐長安,總攬全域性。

諸葛亮為丞相,駐長安,協調全國政務。

關羽為大將軍,駐長安,協調全國軍務。

馬超為驃騎將軍,駐長安,領涼州牧。

劉封為車騎將軍,駐長安,領雍州牧,且劃新城郡為燕王直轄郡。

魏延遷徵北將軍,駐槐裡,領扶風太守。

孟達遷鎮西將軍,駐冀縣,領天水太守。

......

其餘朝廷及荊益諸官吏,或有平調,或有升遷。

考慮到雍涼民生經濟尚未恢復。

除了劉封劉禪入雍涼的將士外,劉備未再從荊益二州徵調將士入雍涼。

在劉備入長安並進行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期間。

曹丕也匆匆返回了洛陽。

丟了宛城,曹丕不是很痛心。

南陽殘破,早不似二十年前。

甚至於,南陽大部分士民都被遷徙到了潁川,有家世才能的當官為吏,沒家世才能的屯田。

雖說曹魏對士民的禁錮頗為殘暴,但單論軍事卻很有效果。

城池,丟就丟了。

只要人還在,隨時都能再搶回來。

然而長安的丟失,卻讓曹丕忌憚不已。

除了長安是大漢舊都會提高劉備的政治聲望外,還有長安離洛陽的距離,若不派重兵把守關卡,就隨時都可能面臨劉備的威脅。

最重要的是:劉備有機會獲得戰馬!

原本騎兵就是曹丕的優勢,而現如今讓劉備有機會獲得戰馬。

而自徐晃夏侯尚等人口中得知,劉封曾以弱小的滇馬組建了騎兵,這群騎兵竟然個個兒都能左右開弓!

這令曹丕很是震驚!

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但曹丕也能猜到必是劉封掌握了某種可以讓騎兵在戰馬上更容易穩固身形的馬具。

這意味著:假以時日,曹丕的騎兵優勢,將不復存在!

沒了騎兵優勢,還如何跟劉備爭鋒?

而細作傳回的諸如“劉備入長安”“關羽入長安”等一個個的情報,也讓曹丕感到頭疼煩躁。

雖然劉備沒有大規模的調兵入長安,但曹丕也不敢大規模的調兵入洛陽。

宛城一路得防。

石陽一路也得防。

尤其是荊州又傳來“劉禪監國”的情報,更不敢讓曹丕掉以輕心。

誰知道劉備會不會又故技重施:故意跑到長安營造出一副要平雍涼取潼關的假象,實際上又是聲東擊西的去奪豫州、淮南等地。

當前正是戰略防守階段,曹丕得對劉備嚴防死守,不能再讓劉備玩聲東擊西的詭計。

至於雍州和涼州,雖然還有曹真等人在堅持,但曹丕也不抱太大的希望。

涼州且不提,太遠了,鞭長莫及,且又屢屢反叛。

若不是孟建是諸葛亮的舊友,估計早就被涼州人給砍了獻頭給劉備了。

至於安定,若不是曹真有兵在手,同樣也會舉旗響應劉備。

曹丕只能默默的期盼,希望曹真孟建能堅持久一點,讓劉備不要太輕易的取得雍涼。

如此,就可以跟劉備拼發展、拼底蘊,拼到戰略防守變為戰略進攻。

洛陽寢宮。

在與郭皇后等美人糾纏後,曹丕發洩了心中的悶氣後,召來了司馬懿。

“仲達,伯仁白日來尋朕,舉薦了任城王。”曹丕語氣淡漠,聽不出喜怒。

司馬懿微微一驚。

夏侯尚舉薦了曹彰?

莫非是對陛下有不滿?

涉及曹魏的宗室矛盾,司馬懿可不敢胡亂回答,小心翼翼的道:“不知徵南將軍舉薦任城王,欲令任城王擔任何種職務?”

曹丕輕哼一聲:“倒也沒說具體的職務,只是提及任城王驍勇,先帝在漢中時就曾調任城王入長安,欲令任城王與劉封爭鋒。”

司馬懿聽出了曹丕語氣中的一絲不滿。

雖說劉備勝了幾陣,但如今朝中大將也不少,夏侯尚卻覺得只有曹彰能敵劉封,看似在為曹丕舉薦猛將,實際上在打曹丕的臉。

大意就是:若不是曹丕棄用曹彰且將曹彰當籠中猛虎一般圈養,又何至於讓劉封狂妄如斯?再繼續圈養曹彰,曹彰的利爪利齒都得養廢了。

司馬懿頓感頭疼。

若附和夏侯尚,曹丕不滿。

若反對夏侯尚,又得罪人。

對於識進退明保身的司馬懿而言,皆大歡喜才是上策,其餘的都有可能給司馬家帶來禍事。

就如上回勸諫曹丕退兵,司馬懿會借賈詡和鍾繇的話來勸,完美的保全了自己還立了功勞。

仔細想了想。

司馬懿斟酌用詞道:“大將軍接連在濡須口和宛城受挫,心氣已經不如以往,能繼任大將軍總攬內外軍事的人選,陛下也需早定了。”

司馬懿是會避禍的。

能繼任大將軍總攬內外軍事的人選,目前適合就只有四個人:一個徵西將軍曹真,一個是徵南將軍夏侯尚,一個是徵東將軍曹休,一個是驃騎將軍曹洪。

然而。

曹丕因為以前找曹洪借錢沒借到,對曹洪耿耿於懷,曹洪肯定是不適合繼任大將軍的。

剩下的就只能在曹真夏侯尚和曹休三個人中選擇了。

而曹真,目前還在池陽。

這言下之意就是:既然夏侯尚要舉薦曹彰,不如讓曹彰去替回曹真,反正曹真在池陽也只是拖延時間,換了曹彰去池陽同樣只能拖延時間。

既不會讓曹彰立大功,又不會讓曹彰被棄用。

曹丕心領神會:“仲達之意,朕已明瞭。只是任城王未必會肯聽朕的排程。”

用不著的時候就丟任城國圈養,用得著的時候就丟雍州去收拾爛攤子,換曹丕是曹彰,肯定也會有怨氣的。

司馬懿見曹丕聽明白了,遂又道:“請將不如激將,可散佈流言稱:劉封在長安大放厥詞,稱曹真無謀,任城王無膽,激任城王主動請命前往雍州。”

曹丕撫手:“好!此事就交給仲達了,莫要讓朕失望。”

司馬懿不敢不應命,忙道:“陛下放心,臣定會辦妥此事。”

雖說重新啟用曹彰有可能會讓曹彰在軍中的威望進一步擴大,但眼下曹丕更想讓曹彰替回曹真。

曹真若是在雍州一直被壓制,會嚴重影響曹真的軍中威望,曹丕想提拔都不好提拔;相反,讓曹彰去接替曹真在雍州受苦,更符合曹丕的政治需求。

趁著曹真在劉封奇襲長安後還能組織殘兵在池陽一帶頑抗,曹丕正好論其“死戰不屈”,提拔曹真。

雍州這個爛攤子,讓曹彰去接就行了。

司馬懿的方案,很奏效。

由於夏侯尚一心想舉薦曹彰,故而當司馬懿釋放出來的流言傳到夏侯尚耳中後,夏侯尚就派人星夜兼程送去了任城國。

更是添油加醋的稱“劉封在關中十分猖獗,笑曹真無謀,曹彰少膽。”又笑“曹氏兄弟,閹宦之後,只會吟詩作賦,不會策馬彎弓。”

曹彰當即大怒,三日三上書,請命入雍州。

曹丕趁機調曹彰入洛陽,更是“大方”的令曹彰接替曹真為徵西將軍、督雍涼軍事。

曹彰也不多疑。

亦或者說:曹彰雖然知道曹丕在挖坑但也得裝不知道有坑,若沒有坑,曹彰也沒機會離開任城國繼續統兵。不外乎,懂裝不懂。

漢魏雙方都在積極的進行人事排程。

由於沒有大的戰事發生,雙方倒也進入了一個短暫的和平期。

曹丕是連戰連敗,不得不轉為戰略防守,能不打就不打。

劉備是接連用兵,地圖擴張太快,有些消化不良,同樣是能不打就不打,能動口就不動手。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

到了秋末(224)年,曹魏的涼州刺史孟建,迫於內外壓力,以放郝昭、遊楚等曹魏將士及官吏安然離開涼州為條件,獻了涼州。

劉備的涼州牧馬超正式入駐金城,督涼州諸郡。

郝昭遊楚等人先與安定北部的楊秋、費曜、郭淮、胡遵、州泰、戴凌等將匯合後,又沿著涇水南下池陽,與接替曹真的曹彰等眾合兵一處。

就劉封以為曹彰要南下用兵時,曹彰忽然又放棄了池陽,並採納原曹魏隴西郡太守遊楚之計,引兵往東撤到馮翊郡的臨晉縣。

臨晉縣位於潼關西北百餘里,能與潼關水陸連通,且境內土地肥沃,適合耕種。

顯然。

曹彰並沒按照曹丕的預想在池陽跟劉封死磕,而是選擇了儲存軍力退入臨晉以待時機。

如此一來。

曹彰幾乎整合了曹魏在雍涼的殘餘勢力,文有郭淮、遊楚,武有楊秋、費曜、胡遵、州泰、戴凌,又有萬餘歷經關中數戰後依舊肯跟著曹魏的將士。

勢力也不容小覷!

不得不承認。

曹彰的確是頭猛虎。

一頭即便被曹丕圈養了幾年依舊沒有廢掉利齒利爪的猛虎。

反而因為被曹丕圈養後,武勇之外又多了幾分心計,竟又將雍涼殘餘的官吏將士整合到了一起。

曹彰這一退,對雙方反而都是好事。

劉備一方可以更容易去安撫雍涼,曹彰也重新掌握了軍權。

至於曹丕。

曹丕現在也沒辦法去指責曹彰。

你說曹彰不盡力?

曹彰將雍涼參與的官吏將士萬餘人都安全帶到了臨晉,與潼關形成了掎角之勢,怎麼看都是有功無過。

總不能在池陽繼續跟劉封無腦死磕?

至於劉備得了機會討平雍涼,那是一早就註定的事,撤不撤回臨沮都阻擋不了劉備討平雍涼的大勢。

不過是晚一點和早一點的區別。

曹彰還沒傻到真的拿自己的命去拖延時間,如何讓這萬餘將士形成有效的戰鬥力,才是曹彰更在意的。

有兵有將,能打勝仗,才有機會重立軍威!

沒了曹魏殘餘勢力在長安北部的威脅,劉封尋到了劉備,以返回新城探親。

“回新城探親?”

劉備眼神怪異,直覺告訴劉備,劉封並不是表面探親這麼簡單。

“先前朕讓你將你妻兒都接到長安,你一直藉口不願勞累妻兒,現在又想妻兒了?實話實說,你到底想幹什麼?”

劉封一臉的真誠:“父皇,孩兒就是去新城探親的,還能幹什麼?”

“呵呵。”劉備臉一板:“你覺得朕會信?”

見劉備一臉“你別想騙我”的模樣,劉封誇道:“父皇英明,怎麼都騙不了父皇。”

劉備瞪了一眼:“別東拉西扯,認真說!”

劉封這才徐徐開口:“前幾日鄧艾派人給兒臣送信,舉薦了他的好友石苞,稱石苞之才,勝他十倍。

兒臣就想啊,有勝鄧艾十倍之才的人,必是當世少見的大才,兒臣得親自去見見,不能寒了賢士的心啊。”

劉備狐疑道:“勝十倍之說,不過是吹捧之言,何必當真?這石苞之才,真值得吾兒親自走一趟新城?再藏著掖著,朕就讓你去涼州。”

劉封攤了攤手:“好吧,兒臣方才的確沒說實話。若只論石苞的才能,自然不用兒臣親自走一趟新城;若要論石苞的身份,兒臣就不得不親自走一趟了。”

劉備語氣一凜:“吾兒是懷疑,石苞是曹魏派來的奸細?等等......若只是奸細,也犯不著吾兒親自前往。你,到底想做什麼?”

見劉封藏藏掖掖的,劉備的眉頭再次蹙緊。

劉封忙道:“父皇別激動,兒臣只是想去碰個運氣,萬一這事成了,或許江東唾手可得。”

江東?

劉備的腦子一時沒轉過彎來:“你想取江東?孫權如今只能在江東苟延殘喘,何必理會?設法擊敗臨晉的曹彰和潼關的張郃才是緊要。”

劉封笑道:“父皇在長安,大將軍也來了長安,丞相和驃騎將軍也都在,對付曹彰和張郃,又何須兒臣勞心勞力?

更何況,也不知道是哪個挨千刀的散佈流言,說我在長安大放厥詞嘲諷曹彰,曹彰都發誓與兒臣不共戴天了。

兒臣正好去避避風頭,再派人散佈流言稱‘我不如曹彰多矣’,給曹彰降降火氣。

相較於曹彰和張郃,兒臣依舊認為,先幹掉孫權比較合適,當然,這也得碰碰運氣,若是運氣不好,兒臣再返回長安便是。”

見劉封藏著掖著,依舊沒說出具體想幹什麼。

劉備無語。

提議將朕等人留在長安,你自個兒就先跑了?

想到劉封好用“聲東擊西”的計策,劉備又釋然了。

若不營造出劉備要將戰略重心轉移到關中的氣氛,又如何能瞞得了人?

片刻後。

劉備輕嘆:“罷了。吾兒既有想法,朕也不多問了。只是吾兒如今已經成了曹丕的眼中釘,曹丕必會想盡一切辦法除掉你。不可效仿昔日孫策輕而無備,吾兒若有個閃失,北伐大事休矣。”

劉封笑道:“父皇勿要多慮。有孫策前車之鑑,兒臣又豈會驕矜大意?兒臣還想返回涿郡,看看父皇自小生長的地方呢。”

對於自身所擅長的,劉封一向拎得很清。

若論文治,劉封只是半灌水,且有諸葛亮等賢士在也用不在劉封去勞心勞力。

若論武略,劉封雖然不敢自比韓信,但也自認為能跟當前魏吳群傑一爭高低。

將精力花在文治上?

劉封才不會這麼閒。

術業有專攻,不用則廢。

至少在滅了吳魏前,劉封都不會去考慮文治的事,將武略發揮到極致,早日統一天下才是最重要的。

至於滅吳滅魏全是劉封會不會太誇張了?

那也不是劉封要考慮的。

真男人從不瞻前顧後,不服就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