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1章 《飢餓遊戲》的合二為一

夜裡,酒店組織作家們用餐。

剛進餐廳,江弦就感覺有不少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

東方人的面孔在美國本來就很有辨識度,加上他那篇《飢餓遊戲》在美國科幻界掀起了這麼一場軒然大波,人人都在關注那篇《飢餓遊戲》的中國作者。

“是《飢餓遊戲》的作者江弦麼?”很快有作家上來和他打招呼。

“是我。”

“果然如此,見到你很榮幸!我是斯蒂芬妮,這位是菲利普,拿到了這次的三等獎。”

“是麼,也恭喜你們。”

江弦還沒吃上東西,就先接受了一波作家們的熱情祝賀。

“我看過您之前的作品,《漂流者》,知道《飢餓遊戲》也是您的作品以後可是讓我驚訝了好一陣子。”

“是的,我也沒想到您這樣的作家也會參與到‘創想獎’比賽中來。”

“可能是因為我在寫作上涉獵的領域比較廣。”江弦說。

交談中,江弦又得知,這次“創想獎”並不全然由《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這本刊物舉辦。

確切的說,是由世界科幻協會和《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這本著名科幻月刊聯合出資舉辦,目的是為80年代的科幻小說培養髮掘一批新一代的新生血液。

這也就解釋了這次頒獎為何會有這麼高的規格。

科幻界有意透過這次徵文再促進一場科幻的繁榮。

要知道,在美國科幻小說史上,20世紀3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是一段特別的日子。

這段時間裡,名家輩出,佳作迭現,出版繁榮。

是公認的科幻小說黃金時代。

而在此時間段,也誕生了海因萊因、阿西莫夫和克拉克這三位世界科幻“三巨頭”。

這份繁榮的帶來者是雨果.根斯巴克。

在他出現之前,科幻故事只是雜誌眾多內容的一部分,為了吸引讀者,插圖和內容都充滿色情和暴力,故事也極其拙劣,基本就是:

“外星人來了,和罪惡勢力進行了鬥爭,英雄在談戀愛的同時順便拯救了地球云云。”

最具代表性的小說是《人猿泰山》。

泰山在美國的地位就相當於中國的孫悟空。

雨果的出現扭轉了這種局面。

雨果創辦了雜誌《驚奇故事》,在一片嘈雜無序的背景聲中,晴天霹靂一般喊出了科幻的名諱,鏗鏘有力地奏響了科幻史詩華麗的第一章。

為了紀念他所做的貢獻,世界科幻協會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科幻小說的創作獎:雨果獎。

而今,科幻的黃金時代結束已久,《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這份在美國科幻界有著重要地位的小說,正是抱著雨果一樣的雄心壯志,試圖重新鼓舞科幻作家們的創作熱情,也再次打響這本科幻著名雜誌的名號。

“創想獎”這麼高規格的頒獎,也是有意讓這個獎項從此成為科幻作家們角逐的一個目標。

獎的意義都是人賦予的。

就拿茅盾文學獎來說,其實和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一樣,都是全國性的文學獎項,除了作品篇幅不一樣之外,本質上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但為什麼茅盾文學獎影響力那麼大呢?自然便是受到了輿論紅利的影響。

多方推波助瀾之下,茅獎在文學界、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瞬間拔高。

“創想獎”同樣如此。

《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此前名為《驚異故事》,這部小說在科幻界的地位就相當於中國文學界的《收穫》。

他們花費這麼大的力氣舉辦這個獎項,自然會受到整個科幻界的矚目。

“這位是費利西特,這是江弦。”

在別人的介紹下,江弦又認識了《琥珀中的太平洋》的作者。

這是個約莫40歲左右的中年男人,很滿足江弦對美國宅男的想象,體格肥胖,不修邊幅,臉上長滿密匝匝的絡腮鬍子,像一叢被踩過的亂糟糟的茅草。

“嗨,江。”

與外貌相反,費利西特聲音倒挺溫柔,“別聽這本破雜誌的評選,你才應該是第一名,實至名歸的第一,《飢餓遊戲》的精彩程度遠超我那本小說。”

“別這麼說。”江弦還有點不好意思。

“嘿,聽著,江。”

費利西特一見到江弦就非常坦誠,“我來到這兒唯一的原因,不是什麼狗屁的‘創想獎’,是為了你,你沒有拿到一等獎,這絕對是不公正的。”

“謝謝你這番話,費利西特。”江弦和這位大漢握了握手。

這作者小說雖然沒勁,人倒是挺有意思。

翌日,南加州大學。

這座美國西海岸最古老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就是今天“創想獎”的頒獎場地。

距離“創想杯”的頒獎儀式還有半小時的時間,評獎的評委會成員、獲獎作家、受邀出席的領導和嘉賓們陸續進場。

《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顯然為了這次頒獎耗費了心力。

在場的眾多來賓之中,有南加州大學校方代表,有知名出版社、文學刊物的負責人,還有知名媒體的記者,以及眾多科幻作家、編輯家、評論家都是些有頭有臉的人物。

其中,最閃耀的莫過於海因萊因和阿西莫夫這兩位科幻巨頭,其餘的科幻作家就彷彿朝聖一樣向他們二位隆重致意。

江弦混在一眾獲獎作家當中,昨天在晚宴上已經混了個臉熟,今天過來又是一路打著招呼。

“江,你穿的禮服樣式好像很特殊。”斯蒂芬妮好奇的打量。

出席領獎儀式的其他作家,基本都換上了黑色燕尾服或是西服,而江弦穿的則是一件在斯蒂芬妮看起來非常奇怪的服飾。

“這叫中山裝,是我們國家的禮服,已經流行了幾十年。”江弦解釋說。

“原來如此,你穿在身上非常英俊!”斯蒂芬妮豎起拇指誇獎說。

其他幾位獲獎作家,體型或多或少都有點缺陷,年紀也有點大,江弦坐在他們中間,東方人的面孔顯得特別顯眼,惹得來湊熱鬧的南加大的學生們頻頻注目。

頒獎很快開始,世界科幻協會的主席以及《模擬科幻小說與現實》的主編盧西恩輪番上臺致辭。

盧西恩情真意切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幻迷們都有兩個家庭:一個是與生俱來的,一個是他們主動加入的科幻家庭。

在科幻家庭裡,人們最初都是因為科幻走到一起,但隨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共同的話題也變得豐富。我們會分享舊火車站的照片,也會熱烈討論一些別人看似非常無聊的問題,諸如飛機的噴氣發動機的執行會怎樣影響到機票價格之類。

我從很多科幻前輩那裡學到了很多知識。

這些老師用幾十年的時間毫無保留地幫助我。

我無以為報。

如今,我希望透過傳授我的經驗、發掘更多科幻人才來為科幻的發展做出貢獻,把對科幻的熱愛傳遞下去,讓更多人成為科幻大家庭的一分子”

“嘩嘩嘩嘩。”

掌聲一片。

編輯克里登卻聽得微微皺眉。

盧西恩說的越是冠冕堂皇,他就越忍不住為《飢餓遊戲》這篇小說感到遺憾。

作為一部科幻小說,《飢餓遊戲》透過電視直播來探討科技濫用、極權統治,這些話題在如今的科幻小說當中非常罕見,無論怎麼看《飢餓遊戲》都要比其他的獲獎小說優秀太多。

但最後卻是《琥珀中的太平洋》拿了一等獎。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原因還是《飢餓遊戲》的反烏托邦主題,以及這篇小說所探討的極權統治。

克里登記得評論家桑塔格那篇文學評論說的就很好。

小說虛構的建立在廢墟上的帕納姆國,和現實中的美國實現了合二為一。

美國無疑是世界上科學技術進步的國家。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美國人的命運似乎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人們在街頭餓死,甚至吃不上飯。

此外,又不斷帶來心靈空虛、情感飢渴、文化墮落.人日益成為機器的奴隸,科學技術異化為奴役人和束縛人的工具。

人的解放和自由卻離人們越來越遠。

此外,《飢餓遊戲》裡讓人自始至終體會到恐怖森嚴的等級制度,正是美國社會現實的投影。

克里登能舉出太多例子,來證明越來越多的以“合理化”為名的精細化的管理與操縱,遍佈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根深蒂固的不平等依然廣泛存在,民主的期盼招致的常常是獨裁與專制,而人們一心向往的自由常常只是拘泥於形式,甚至連形式意義上的自由也常常成一種遙不可及的夢。

這就是極權。

他們美國的執政精英,透過謊言來領導國家,他們的謊言高超到甚至能欺騙過自己。

克里登不得不感嘆,現在的美國和曾經的美國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現在的美國從來都不是自由主義民主國家,也不是什麼軟實力強國,它實際上是一個被管制的國家。

舉個例子,曾經的美國,政客很喜歡辯論,搭個臺子,就開始講,所以演講是美國政客的基本功。

現在的美國政客也演講,也會搞集會,但是演講的內容,充斥著大量謊言。

他們的重點不是說自己會怎麼讓美國變好,而是說自己對手多麼不堪,幹過什麼齷齪事,然後就是炒作一些威脅論。

現在這種言論充斥在美國的各個角落。

這些政客就是透過資本的力量,給民眾洗腦,在美國人中引發持續的恐懼的恫嚇。

所以現在的美國精英,在克里登看來,他們連政客都算不上,他們已經失去了政治品格,是完完全全的政治流氓。

他們大選最多的錢都花在廣告、公關和輿論操縱方面。

克里登不由得又想起在最後的複審階段,他們賽委會對《飢餓遊戲》是否能拿一等獎這個問題展開的激烈討論。

最後卻因為主編盧西恩一句“內容過激,不是一篇純粹的科幻小說”而被迫出局。

克里登回想著當時的場面,心中仍有些不忿。

公認的硬科幻小說大師海因萊因,小說之中有著大量的各種傾向,革命、暴力,許多作品還涉及到了“美國夢”和“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

可這影響他的小說成為經典了麼?迄今為止,他仍是美國科幻界最有影響的科幻作家。

說什麼要把對科幻的熱愛傳遞下去,讓更多人成為科幻大家庭的一分子he~tui。

你這個大家庭恐怕僅限美國人。

嗯,恐怕還得是白人。

頒獎儀式仍在進行著,從三等獎開始頒發,三等獎頒發完以後,就輪到獲得二等獎的江弦上臺領獎。

克里登的目光不由自主的就聚焦到了江弦身上。

《飢餓遊戲》絕對是評選小說之中的無冕之王,而創作這篇小說的江弦,這個中國人,給他們這些美國人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克里登不得不承認,他以美國文學為榮、為傲,尤其是科幻小說。

擁有全世界最發達科學的美國,在科幻方面是絕對的全球領先。

但這個來自東方的中國面孔告訴他們,不是這樣的。

中國人照樣可以寫出風靡全美的科幻小說。

不光是克里登,在場絕大多數人看著臺上的江弦,都生出這樣一份感受。

江弦笑眯眯的拿到獎金,和另一名獲得二等獎的美國作家不同,美國作家欣喜若狂,他倒顯得波瀾不驚,一副見過大世面的樣子。

這倒不是江弦故意繃著,實在是他見過大數目,所以現在不太看得上這一萬美元。

頒獎過後,輪到作家們發言。

江弦先是簡單感謝了一下,然後輕咳一聲。

“在文學作品中,追求愛與美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人性的光輝是無法被劫難的陰霾所遮蓋的。”

“《飢餓遊戲》同樣如此,我把24名青少年置於一個暴力與殺戮的競技場,他們面對的不僅是充滿敵意的對手。”

“還有殘忍的大賽主辦者.”

說到大賽主辦者的時候,江弦故意拖長了聲調。

一群立刻意會他意思的作家,馬上吹著口哨拍手起鬨。

坐在臺下中間位置的盧西恩臉刷的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