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章 春

1998年,春。

過年是件很沒意思的事情,繁瑣且枯燥。

提前好多天就開始忙碌。

清掃房屋院子,把好多一年都沒怎麼用過的東西全部翻出來,洗一洗,曬一曬。

院子裡擺了一張大桌子,上面放著一疊蝶紅紙,有長有短。

還有兩方硯臺,兩支毛筆,都是一大一小。

爺爺用大毛筆寫了很多字,晾了好幾副對聯。

大伯也是如此。

等他們都忙完了,桌子卻沒有收拾。

過了午後,媽媽用小毛筆給我們家也寫了一幅。

爺爺他們的字比較奔放,媽媽的字比較端莊,一眼就能看出來不一樣。

————

爺爺去集鎮買了不少東西回來,用揹簍揹著,那揹簍比我都高。

我們家沒有去,路太遠了,媽媽請爺爺幫忙帶一些必買的東西回來。

然後就殺魚,殺豬,殺雞。

連著幾天,院子裡都特別熱鬧……

肉太多,大部分都是醃好掛起來,留著以後吃的。

我家養了一年的兩頭大肥豬,也壽終正寢了。

一頭留著自己吃,另一頭讓爺爺幫忙聯絡,賣給了別的村,貼補家用。

爺爺和大伯家的大肥豬,也都殺了,不過都留有小豬仔。

媽媽說,這是殺年豬。

爺爺請全村的人來吃殺豬菜,每一家都送了一塊肉,不多,但過年都能吃上一碗肉。

全部分完以後,爺爺家也就只剩半頭豬了。

大伯家多點兒,勉強夠一頭。

大伯家人口多,爺爺後來不讓他分了,切的都是自己家的豬。

到最後,好像就我家肉最多?

姥爺送過來不少魚,還有羊腿和豬蹄……

不過,爺爺和大伯就好像忘記了我家一樣,沒誰開口說分我家的肉。

但,豬是他們一起幫忙殺的。

————

焚園的年,真的很奇怪,且沒意思。

忙忙碌碌好多天,就為了在除夕做一大桌子菜?

院子裡掛上了燈籠,稍微有了點人氣,就連夜晚好像也沒有那麼陰森了。

爺爺奶奶在大伯家吃團圓飯。

一群人圍在門口,放了一掛很響的鞭炮。

紅色的炮衣炸的滿天飛,大人小孩喜笑顏開,推搡著進屋吃飯。

媽媽也出門點了一炮,沒他們的響,就“噼裡啪啦”了一陣,留下一片碎屑與煙塵。

大大的桌子,滿滿一桌子菜,卻只坐了我,媽媽,弟弟三個人。

湯碗裡,白煙嫋嫋升起。

菜已經涼了,也就那湯還能暖和暖和肚子。

媽媽也沒說什麼廢話,直接招呼我們開吃。

我把小云抱在懷裡,喂他喝了一點兒湯,用熱湯泡飯餵了他一點兒。

除了吃飯的聲音,便沒有其他了。

隔壁大伯家的歡聲笑語透過牆傳過來,稱得我們家格外冷清。

這飯吃的,真沒有意思。

————

雪下得真大,也下了好久。

從年前下到年後,比往年都大。

林子裡不時有樹被雪壓斷,竹林也被壓彎了不少。

白色覆蓋了一切,色彩,生命都消聲滅跡。

哥哥們在雪地裡打雪仗,大伯和爺爺會每天剷雪。

但只需一夜,院子裡又會積上很厚的雪。

就我這小個子,站在臺階上望下跨一步,準是埋在雪裡拔不出來。

初五雪停,初六化雪。

周圍全是水滴墜落的聲音,是積雪從樹上,從屋頂滑落的聲音。

白晃晃的太陽沒有溫度,外面比之前更冷。

我們沒有去拜年。

焚園也沒有客人到訪。

牛棚被雪壓塌了,爺爺很是忙了兩天。

我們家很閒,天天窩在屋裡烤火。

媽媽翻箱倒櫃的找東西,也不知道在找什麼。

大伯從縣裡買了一輛大車,拖拉機,聽說花了大價錢。年前就訂下了,年後才取到貨。

哥哥們稀奇的不得了,全部爬上去又看又摸。

我抱著小云,在家門口看了好一陣子,挺羨慕的。

我沒想到,我居然很快就坐上了那輛拖拉機。

只是,並不開心。

也不是完全不開心。

挺奇怪挺複雜的情緒,說不出來。

我們要離開焚園了,可能以後,都不會回來了。

爺爺的說法是,我們被吳家趕出來了,以後沒必要,不準回焚園。

天矇矇亮,我和媽媽帶著能帶的家當,坐上了拖拉機,被大伯送出了焚園。

從始至終,爺爺都沒有露面。

大伯看著前方轉動方向盤,一路沒跟我們說一句話。

從早晨開到下午,我們從焚園到了安平縣的縣城城郊,一個叫明青的村子。

村裡修了路,幾乎能通到每一戶人家。

拖拉機在村子裡行了幾分鐘,在一家有院牆的人家門口停下。

院子裡出來了一男一女,還有兩個少年。

我都沒見過。

婦人上前與大伯打招呼,男人動手從車上往下搬東西,兩個少年把東西搬進院子裡。

我們就像是被交接的貨物,一臉懵的待在旁邊。

大伯與婦人說完話,一起走到我們跟前。

“小夢,這是你姐,很早就嫁人了,估計你也沒印象。以後你們就住她這裡了。”

我看媽媽的表情,明顯不認識這個婦人。

大伯又看向我,“小白,叫‘小姨’。以後小姨會照顧你們的。”

我迷惑的看著他們,“不是應該叫‘姑姑’嗎?”

“她是你媽媽的姐姐,不是你爸爸的姐姐,所以你要叫‘小姨’的,不能交錯了。”

腦子裡一團糟,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媽媽不認識她自己的姐姐,我還是聽話的叫了一聲‘小姨’。

小姨面善,性子爽朗,讓我們不要拘著了,該幹嘛就幹嘛。

小姨說,這裡以後,就是我們的家了。

————

大伯走了,沒有其餘的交代。

我們帶來的東西,都已經被他們搬進院子了。

附近的鄰居好奇觀望,小姨就大大方方的介紹,“這是我小妹,以後就在村裡落戶了,大家多幫襯幫襯。”

大家也笑著回應,不少人還送了雞蛋過來作見面禮。

這裡的氛圍比焚園好多了,最重要的是,這裡暖洋洋的,即使是晚上出門,也沒有那種讓人害怕的陰森感。

村裡沒有槐樹,但每家幾乎都有幾棵櫻桃樹。

房前屋後,稀疏明朗,不遮太陽更不擋月光。

明月下,大家坐在門前閒聊,看小朋友在村子裡奔跑玩鬧。

原來,夜晚也可以這麼熱鬧,這麼美。

(母親代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