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桓靈二帝昏庸無道,宦官外戚輪流把持朝政,賣官鬻爵橫徵暴斂。】
【天災水旱不斷,百姓,民不聊生。】
伴隨著深沉的男聲。
一幅東漢末年的亂世圖景,在無數觀眾面前緩緩拉開序幕。
許多王朝末世的景象,其實早就透過歷朝歷代的詩詞,刻進了無數中國人的基因記憶中。
說得太多,反倒讓人沒有直觀的感覺。
如今這些圖景被用水墨風古卷般的cg動畫製作出來。
雖然沒有寫實照片那般殘酷,卻更能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意境。
明白那一首首古詩中的含義。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不用過多的語言文字描述。
僅憑一幅幅百姓生活的悲慘圖景,就能讓觀眾明白:
東漢末年在昏君佞臣,貪官汙吏的統治下,普通百姓究竟過著怎樣的一種生活。
於是: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身穿道袍的大賢良師張角登高一呼。
無數頭裹黃巾的信眾雲集響應。
反正活不下去了,左右都是死。
等死,死國可乎?
黃巾起義如同草原上熊熊燃燒的野火一般,點燃了大漢王朝版圖上最繁榮富庶的地區。
為了鎮壓黃巾之亂,東漢朝廷無奈下令,允許各地自行組織軍隊。
軍事武裝權力的下放,讓天下正式進入群雄並起的時代、
混亂是進步的階梯。
亂世中亦有無數英雄人物趁勢而起。
在血與火的廝殺中。
在歷史舞臺上。
發出自己的聲音。
【天下事在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汝視我之劍不利否?】
大腹便便的董卓立於朝堂之上。
曾經高高在上的三公九卿,如今只能俯首稱臣。
唯有一人昂首挺胸,手握寶劍。
【我劍也未嘗不利!】
袁紹組織反董聯軍,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
【寧使我負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負我!】
刺董失敗,逃出生天的曹操回到家鄉,拉起隊伍,加入到反董大軍之中。
【大丈夫豈能鬱郁久居人下!】
【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我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伴隨著一句句文臣武將的經典名言,一幕幕名場面登場。
三國的歷史如幻燈片一般在觀眾面前飛速演進。
官渡、赤壁……
水淹七軍,白帝託孤……
故事順著所有人都熟知的方向發展,終於來到了那個命定的時刻。
【亮再不能興兵討賊,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丞相六出祁山,星落五丈原。
對於大眾來說,他們所喜歡的三國故事,似乎到這裡就已經結束了。
後面姜維九伐中原,司馬篡魏,三國歸晉等故事……
更像是三國盛大華章的終末餘音。
宣傳片似乎也在應和著觀眾情緒一般。
音樂變得低沉,色調變得灰暗。
逐漸暗淡下去的螢幕中,深沉的男聲再次響起。
向眾人講述之後的故事。
【司馬篡魏後,不過兩代,便有八王之亂。】
【五胡亂華之禍驟起。】
【天下合而遂裂。】
【狼牙鐵騎,踏我河山。】
【長達,三百年之久。】
無需語言和畫面。
所有人都知道中間這紛亂三百年,究竟是怎樣黑暗血腥。
哪怕是對歷史不甚瞭解的觀眾,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殘酷。
東漢末年百姓的生活再不好,至少還是生活在一個統一完整的國家。
再糟糕的秩序也好過沒有秩序。
五胡亂華,南北分裂。
就是將最後的秩序也打破了。
百姓徹底進入弱肉強食的叢林時代。
準確地說。
是作為食物的一方,被端上各方強權的餐桌。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宣傳片將會以悲劇情緒收尾時。
黑暗的畫面再度亮起。
一片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桃林中。
這一年粉紅的桃花開得正豔。
三個熟悉的背影出現在無數觀眾眼前。
烏牛白馬,祭告天地。
三人焚香再拜,同時說出那句早已聽過無數遍的經典臺詞:
“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
“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無數觀眾的歡呼聲中,畫面再次暗淡。
一行小字出現在觀眾眼前。
【當機會擺在面前,你將如何選擇。】
【三國:世界】
【塔羅娛樂】
【誠意敬獻】
宣傳片播放完畢。
無數看完宣傳片的觀眾卻徹底睡不著了,紛紛拿起鍵盤在網上分享自己的喜悅:
“我超,塔爹!!!”
“還得是你啊,塔羅娛樂!”
“不聲不響地悶頭做三國,這是人能幹出來的事兒啊!”
“我只能說,幹得漂亮!”
“我們中國玩家終於要有自己的三國遊戲了!”
“陳歌牛逼,裴總牛逼,塔羅娛樂牛逼!”
“諸位道友,千言萬語,我只問一句,可以開香檳了嗎?”
“朕準了!”
“遊戲還沒出來呢,現在開香檳早了點吧。”
“樓上的,你似乎不是很懂塔羅娛樂的含金量哦!”
“什麼叫天才遊戲設計師啊!”
“站在你面前的是,TGA年度遊戲得主,魂類遊戲的開創者,賽博朋克遊戲的標準的制定者,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行業標杆·陳歌!”
“還有他不差錢的裴總……”
陳歌只需要發一個遊戲宣傳片。
玩家們需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
一頓堪稱狂熱的讚美抒發完內心的激動之後。
許多忠實的三國遊戲粉絲,紛紛開始猜測遊戲的具體玩法,大致有什麼機制。
宣傳pv雖然全程採用動畫cg,但依然暴露出來了不少資訊。
其中資訊量最大的,就是《三國:世界》這個名字。
“玩遊戲多的人都知道,“世界”這個副標題可不是隨便就能加的。”
“凡是加上了‘世界’這個副標題的遊戲都不簡單。”
“莫非……”
“馬薩卡……”
“你們不會想說是‘開放世界遊戲’吧?”
“有一說一,雖然我很信任塔羅娛樂,但三國遊戲做開放世界就有點太過分了。”
“憑什麼不行?”
“它的主要問題不是製作組的技術,而是玩家的電腦。”
“《賽博朋克:2077》一個城市的大小做成開放世界大地圖,遊戲大小就已經七十個g以上了。”
“三國有多少城市,做成遊戲又該有多大?”
“不止如此,三國裡必然有戰爭場面,上萬人的部隊在同一片戰場上相互廝殺。”
“跟遊戲經費一起燃燒的,很可能是你的顯示卡哦親!”
“還有GPU……”
“能製作成大地圖類戰棋模式,小地圖開放世界我就滿足了。”
“這確實是最有可能的選項。”
“沒有傳送點的話,讓玩家在開放世界大地圖上用兩條腿跑,估計也不是什麼好的選擇。”
“三國世界裡要是有傳送點那可太草了。”
“電腦:感謝陳歌饒我狗命!”
“不知道陳歌會怎麼製作戰爭玩法,希望能儘量還原那些三國的經典戰役。”
“從宣傳片看,遊戲的時間尺度說不定會很大啊。”
“從黃巾起義到五胡亂華的。”
“宣傳片的內容也不能全信。”
“是時候給胡人們一點點第四天災震撼了。”
“還是司馬家太菜了,當年曹老闆剛打完官渡,就能把烏桓打得找不著北。”
“漢朝時還是一漢當五胡的。”
“提前做掉老陰逼司馬懿就好了。”
“樓上都是曹魏忠臣嗎?”
“劉備:我大漢還沒亡呢!”
“大漢忠臣在此集結!”
“眾人隨我三興漢室,再造炎漢!”
“讓大漢重新偉大!”
“弱弱地問一句,就沒人粉東吳嗎?”
“江東匪類!”
“呀呵,這話我吳越子弟可就不愛聽了!”
三國問題是歷史鍵政圈永不過時的經典。
在串子和反串的引導下。
無數觀眾很快就在評論區戰成一團。
這家說曹魏時代開始的門閥政治。
那人說大漢的外戚宦官輪流執政。
這邊剛有人說:
外戚宦官貪腐禍國,就該斬盡殺絕,還文臣武將一個乾淨的朝堂。
那邊馬上就有人反駁:
外戚宦官都是皇權的衍生,是皇權衰落時的必然選擇,他們干政不是皇權衰落的原因,而不是結果。
何進死後,袁紹殺盡宦官。
結果呢?
董卓引兵入朝,做得比原來過分不知道多少倍。
彈幕大神各自引經據典,爭得不亦樂乎。
遊戲外的爭論,終究還是要靠遊戲來解決。
脫離遊戲本身。
玩家在評論區戰得再痛快,最終也是毫無意義。
於是無數玩家在評論區戰過一輪,對不同意見之人口誅筆伐一番之後。
最終紛紛回到塔羅娛樂的官號下面,十分統一地發表意見:
“沒有《三國:世界》玩我要死了!”
“沒有《三國:世界》的日子,我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了!”
“求你了哥,再發點內容吧,再讓我看一眼,一眼就好,看不到《三國:世界》的遊戲內容感覺有螞蟻在身上爬,求你了……”
“想是哥哥對妹妹厭了,遊戲的宣發內容竟如此之少,妹妹知道不該催促哥哥,然若妹妹不催,哥哥怎知妹妹想呢……”
“塔羅娛樂,陳歌,看好了,(銀行卡,拍桌)!”
《三國:世界》宣傳片,一石激起千層浪。
沉寂了幾個月之後。
各大遊戲廠商們再次想起了被塔羅娛樂支配的恐懼,被當成玩具碾壓的恥辱。
不過這一次,以微軟為代表的國外遊戲廠商倒是暗暗鬆了一口氣。
終於!
終於!
陳歌終於開始做一款純中國風遊戲了。
由於文化傳播和接受度等問題。
三國題材的遊戲,固然在中日韓等漢語文化圈十分受歡迎,但在基督教文化背景的西方國家就沒那麼受關注了。
就像許多中國人記不清西方人那長長的人名一樣。
西方人也很難能分得清楚發音差不多的中國人名。
與暗暗鬆了一口氣的西方遊戲廠商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中日韓的遊戲廠商一片哀嚎,紛紛緊急調整自家遊戲的上線發行日期。
絕對不跟《三國:世界》撞車。
那段時間最好連大型DLC更新都不要有。
誰都知道只要陳歌不自己翻車,在《三國:世界》發售後的一段時間內。
它就是整個東方最火的遊戲。
沒有之一。
所有玩家的流量視野都會被這款遊戲搶走。
與大大小小,一片哀嚎的遊戲廠商不同。
整個漢語文化圈的玩家在《三國:世界》宣傳片上線的那天一片歡騰,就像提前過年了一樣。
不是像。
對於三國遊戲愛好者來說。
這一天就是他們的新年。
除了正統的中國玩家之外,最為開心的就要數日本玩家了。
日本人十分喜歡三國。
這點僅從他們做了多少三國題材的遊戲就能看得出來。
除了遠銷中國之外,他們三國遊戲的主要消費者就是日本人。
古代有武將拿《三國演義》當兵法學打仗。
近代更有無數三國遊戲層出不窮。
就連林羨瑜那些“機甲”“娘化”的邪門腦洞,在日本也早有登場。
只不過是在玩具市場和裡番。
話雖如此。
即便有著同樣的喜愛。
日本人對三國的理解還是跟中國有著微妙的不同。
在中國被瘋狂玩梗的呂布。
在日本就是戰神一般的存在,備受追捧,堪稱三國武將第一流量擔當。
雖然中國人也認可呂布的勇武,但大多不屑他不忠不義的糟糕名聲。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方天畫戟,專捅義父。】
已經在中文網際網路上流傳成一個梗了。
然而因為文化原因,呂布在日本的形象卻完全不是如此。
“三姓家奴”算什麼?
我們有個武將換了九個主君。
呂布才背叛了三次,太忠義了。
日本紛亂的戰國時代,武將背叛主君是家常便飯。
朝生暮死的武士也不覺得這有什麼道德負擔。
能贏才是硬道理。
強大就是喜歡的理由。
因此當《三國:世界》的宣傳片上線後。
許多日本玩家既對遊戲充滿期待,又對“武神”呂布的鏡頭感到不滿。
在無數玩家萬眾期待的目光中。
時間終於走到《三國:世界》發售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