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章 亂世出英雄

亂世出英雄,盛世出豪傑。

幾乎所有朝代的末年都會誕生那麼一兩位史書留名的人物。

或許是新王朝的開創者,也或許是舊時代的追尋者。

有人想要推翻舊王朝,建立一個新的朝代。

也有人想要維護舊王朝,維持自己家族的地位或者內心的理想。

葉霄將肉包子給拿了出來:“清朝末年,有這麼一人,在40歲之前默默無聞,每天如同閒雲野鶴般的教書、種地、學習,每天自由自在,日子十分舒服!”

“隨著鴉片戰爭的失敗,一個腐朽的清王朝讓老百姓們逐漸失去了信心,一時之間到處都是戰爭!”

“誰家失去了一個人,誰家又立起來了一座新墳,悲痛幾乎籠罩了整個清朝!”

“弱小的清王朝也讓列強看到了機會,他們紛紛將自己的目標放在了這片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國,巧取豪奪我們的寶貝以及土地,其中要說的那一塊地,便是美麗的絲綢之路!”

“從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開始,那一塊地就成為了咱們華夏的一部分,在歷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武帝劉徹頓時揚起腦袋,一臉“快誇我”“快誇我”的表情。

聽到了麼,從朕開始的啊!

你們趕緊給朕磕一個。

“不止是經濟上的意義,國家版圖上的意義,還是軍事上的意義,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後面的皇帝們紛紛點頭,尤其是唐朝等都城在長安的朝代。

如果絲綢之路有危險,那就代表著首都危險。

首都危險,國家危險!

從來都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存在。

歷朝歷代的皇帝們都十分看重這個地方。

到了清朝,乾隆多次平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也被咱們的漢文化同化。

唐太宗李世民說道:“絲綢之路從漢武帝劉徹開始,在朕這兒得到發展,這就是咱們的地盤,從這個後人的話語中朕感覺咱們對絲綢之路的控制還是不夠,魏徵!”

魏徵走了出來,說道:“微臣在!”

“朕打算讓絲綢之路徹底成為唐朝的一部分,你們覺得怎麼做才好?”

魏徵略微思索,說道:“回陛下,微臣認為想要讓絲綢之路成為大唐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對咱們大唐有歸宿感,所謂的歸宿感,那就是讓沿路的人民認識大唐、信任大唐、認可大唐......”

魏徵的話讓大臣們不停地點頭。

其實他們也十分認可大唐,因為大唐可以給他們以及他們的家族帶來好處。

“所以微臣認為這一路上可以建立學堂,建立驛站,讓軍隊駐紮,讓商販入住,徹底將這一條路擁有大唐的特色,雖然說一年兩年見不到效果,但是下一代人,下下一代人一定會對大唐產生認可!”

“那透過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絲綢之路就會徹底融入咱們的文化!”

李世民稱讚道:“愛卿的說法甚得朕意,佈局要從現在開始!”

......

漢武帝劉徹覺得只是開闢了絲綢之路還不夠,必須要讓絲綢之路徹底打上漢朝的標籤。

“東方先生,你覺得絲綢之路需不需要沿路派遣官員,派遣誰?”

東方朔說道:“陛下,微臣認為絲綢之路一條非常重要的通道,不止可以增加大漢的經濟實力,還能給大漢帶來很多外域的美食,極大豐富咱們的餐桌。更重要的是對大漢的開疆拓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些話說到了劉徹的心坎裡面,劉徹自從吃了一次後代的美食,對食物的渴望直線上升。

這不,除了張騫,他又接連派遣了很多使團去絲綢之路。

這次的使團中間還有軍人。

“沒錯,大漢的餐桌就靠絲綢之路了!”

“其實陛下,除了陸上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絲綢之路,前幾天那個後人說在海的那一邊滿是寶藏,那邊遍地金銀珠寶,那邊的人民都沒有得到教化,還只是一群茹毛飲血的野人,如果咱們可以開闢絲綢之路,不止可以豐富經濟,還能讓老百姓們找到目標,內心對大漢充滿感激!”

劉徹一愣:“東方先生,充滿感激是什麼意思?”

“有一些邊境人民,他們吃不飽飯,既然吃不飽飯,那肯定對大漢充滿了意見,說不定隨時都有造反的可能。要知道,一旦造反,那咱們還要派遣大量計程車兵去剿匪,剿匪可是意見非常花錢和勞民傷財的事情,可是如果咱們告訴他們在海的那一邊有吃不完的食物,花不完的金銀,那他們怎麼會造反呢?”

可是劉徹又有疑惑了:“先生,那如果他們去了之後自立為王怎麼辦呢?”

“他們在那邊擁有大量的金錢,食物,一旦自立為王,以他們對大漢的理解,說不定反攻大漢都有可能啊!”

主父偃思考了一下,說道:“陛下,微臣認為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微臣曾經和沿海地區的人民有過了解,沿海人民比較注重家庭,只需要讓一家出一位男人,那些人自然會為了家庭拼搏,也不願意讓家人處於危險當中!”

“好,主父偃聽令,朕命令你即刻前往沿海地區,徵集人民,建造船泊,開闢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出來!”

這是一件建功立業、史書留名的好事,主父偃答應了下來。

“諾!陛下,微臣可能這輩子都不會回到長安了,還請陛下照顧好自己,時刻牢記後人教訓!”

分別總是那麼突然,漢武帝劉徹也有些傷感。

“朕記住了!愛卿也在外地照顧好自己,如果有機會,多來長安看看!”

劉徹心裡也有相關的計劃。

其實在他看來,人多力量大,想要統治好國家主要依靠的還是有能力的大臣們,皇帝更多的是起到一個凝聚力和做好後勤保障的工作。

“諾!”

“但是在清朝末年,隨著清政府的腐朽,外國人開始打絲綢之路的主意......”

“太過分了!”

大部分皇帝一拍桌子。

【漢武帝劉徹:乾隆你們怎麼做事的,自己的領土都守不住,竟然被洋人騎在頭上拉屎!】

【唐太宗李世民:乾隆這個敗家子沒有給後面的皇帝們樹立榜樣啊,都怪你!】

【明太祖朱元璋:乾隆啊乾隆,你都讓真不知道說你什麼好了!】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