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後,陳燦在軍機堂召開會議,上書房五位大臣列席會議,幾乎所有的軍事將領都出席了這次會議,陳燦命王猛做會議記錄。陳燦率先說道:“現在漢國擁兵已經近一百五十萬,從目前來看,在針對宋、京兩國的防守,這些兵力是足夠了,因此近期不準備再增加軍隊的數量。主要的精力要放在漢國農業,商業的發展上,要建造更多的工坊。因此,士兵的數量不增加,質量還要提高。各部還要加強軍隊的操練,尤其是各兵種相互配合上,現在眾卿家有什麼想法,一起說說看。紀城說道:“現在軍隊的數量是多了,可是擴充的太快,軍隊能帶兵的將官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在士兵中提拔,這些人打仗是把好手,可一打起仗來就不管不顧,缺乏統兵,應變的能力,因此,在戰鬥比較順利時,這些缺點看得不是很明顯,一旦勢均力敵或者戰事不利時,隊伍就會陣型散亂,兵不由將,甚至發生潰敗”。陳燦道:“這主要是這些由士兵提拔的將軍,沒有學習過兵書戰策,排兵佈陣。打仗全靠感覺和經驗。此次武舉,不僅要考校這些舉子弓馬兵器還要考校兵書戰策,排兵佈陣。諸位到時可以前來觀摩,如果看到有合適的,可以透過軍機堂將其招募到你的麾下,讓他們從最低層的都尉做起,慢慢培養,但是最優秀的朕要留下”。
接著曹雲說道:“現在的禁衛騎兵軍團規模太大,失去了騎兵的機動性、靈活性,我認為應該將禁衛軍團進行拆分”。陳燦道:“拆分大可不必,禁衛軍團可以編為十軍,分別稱為禁衛軍團第一軍,第二軍等等,分別授予不同顏色的軍旗,上書;禁衛軍團第某某軍。這樣合則是一個整體,分則可以各自為戰,其餘各部也可如此,就拿青龍軍團來說,青龍軍團第一騎兵軍,第一步兵軍,第一弓箭軍,第一長槍軍。每萬人設校尉一名,偏將兩名。每千人設都統一名,每百人設百夫長一名。都統以上的向軍機堂報備,由軍機堂頒發告身。百夫長由軍團自行任命。如果這樣各級軍官更是短缺,朕再能想的辦法就是開辦講武堂。諸位將軍可將麾下有能力的軍官送到講武堂。由朕,上書房諸位大人,朝中的老將,還有諸位將軍為他們授課,要想從講武堂畢業,必須要透過考核。未透過考核者不能提拔。一會兒再商量講武堂所授課業以及每個部隊所推薦的人數。崔偉大人,在鄴城外找一處空曠之地建一座學校,滿足三千人住宿,學習,還要建一個校場。開完會後朕會立刻下旨。”。田文雄接著說道:“陛下,忻州的三十萬軍屯的軍隊已開墾完荒地,並且去年獲得了豐收。現今忻州移民漸多,是否停止軍屯,將土地交於忻州刺史府”。陳燦道:“忻州還沒有那麼多農戶能耕種你們開荒的土地,你們再軍屯一年,然後將這些兵卒帶往草原的大營進行訓練”。田文雄說道:“遵命”。
隨後,眾臣又討論講武堂所教授的課程,首先是要知天知地,就是根據星象知天氣,通曉地形,這部分有上書房五位學識淵博的大臣,工部、欽天監、大觀署的專門官員授課。其次陣法戰法,行軍紮營,戰例推演由陳燦,紀城,曹騰這些沙場宿將及一些致仕的老將負責講解。第三就是統兵管理由陳燦,紀城,曹騰這些沙場宿將教授。第四就是解讀歷史由範仲等人及國子監的教習講解。最後就是各部推薦人數,眾位將軍為此爭的是面紅耳赤。最後只好陳燦拍板,每萬人出十人。到講武堂先要進行考核,如若不合格,退回原隊伍。合格者,也根據能力不同,分為甲、乙、丙三等。上課為小班制。一班學員二十人。陳燦親自任祭酒。王猛負責安排課程。兵部尚書紀伯裕負責日常管理。學員到後,不分品賤,一視同仁。每日同在軍隊一樣出操訓練。以後每隔兩年舉辦一期,每期學習八個月。又令紀城負責編撰排兵佈陣,統兵管理。練兵方法,戰爭推演的小冊子。命範仲組織各部將氣候,地形,歷史上戰爭所涉及的外交,戰前準備,糧草籌措等編寫出來。陳燦也回到宮中將《孫子兵法》《吳子兵法》默寫下來。這些,陳燦準備當作這次講武堂的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