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父皇。”
唐小志微微一笑,隨後轉身在太監手中的托盤裡拿起一條純白色的鵝絨圍巾,面向燕羽墨道:“時已入秋,天氣轉涼,大王日常要多注意身體保暖,莫要惹了風寒。”
“這條鵝絨圍巾雖不值幾個錢,但卻也並非輕易得到,乃是清水河村中的絲造局出品。選用了上等鵝絨,每百隻大鵝身上僅得一小搓絨毛製成,配以精緻的紡織工藝,歷時八個月才成一件。還望大王笑納。”
正如他之前所想,皇帝傢什麼要奇珍異寶沒有?
送一些固有思維中極為貴重的物品,萬難引起這父女二人的關注。
相反,一些不足為奇,司空見慣的尋常物件,倒是能顯得唐大里正的獨到心意。
燕羽墨看過去一眼,頓覺圍巾絲絲“滑順”,顯然做工精細,乃上佳之品。
乍看之下,雖不甚驚豔,卻有一種樸實好用的既視感。
比不上宮裡出品的那些圍巾能彰顯高貴身份,但勝在這是一件“溫暖牌”。
大里正親自吩咐打造的,意義就會有所不同。
大王看著,心中卻不由猜想:歷時八個月才成一件?本王與你相識還不足半年,這就說明這條圍巾本不是為我打造,只是你臨時取來頂數而已!
哼!還說得暗裡珍貴的樣子。
事實也的確如此,這條圍巾從村中被託運過來,本是要作為樣品在幽都城中展示,為商社日後的擴張先奠定產品基礎。
幽都人口百萬,乃是大奉數一數二的要塞城池,其中自然隱藏著巨大商機。
唐小志早就將此城定為了鐵軌路線中樞紐所在,又怎能不事先佈局生意?
圍巾本是展品,但預料到皇帝父女眼界頗高,臨時無法及時打造出合適的禮物。
便只能取之為用,不過為了貼上自己經手的標籤,唐小志也急命工匠重新打造了一番,改得更為女性化一些,貼合燕羽墨的喜好。
本以為燕羽墨即便不怎麼喜歡,礙於皇帝在場的面子,也會欣然接下。
誰知,此時卻道:“鵝毛?本王好歹也是一藩之主,你卻送我一條廉價的鵝毛圍巾?哼,本王不稀罕,不要!”
她雖嘴上這麼說,心中卻並非看不上這鵝絨製成的圍巾,很大因素上只是不想讓唐小志的奉承顯得太過順暢。
本王豈是你說哄,就能哄好的?
唐小志聽此一呆,似乎有些意外燕羽墨會直接拒絕。
燕雲天眉頭一皺,起身來到唐小志面前,拿起那件圍巾,卻道:“鵝絨有什麼不好?要知道,尚衣局出品的御用棉衣,也都是以鵝絨為主要禦寒材料。朕看就不錯,墨兒你莫要太挑剔。”
說著,竟把圍巾拉開,接道:“來,父皇為你戴上試試。”
燕羽墨本能一愕,詫異於皇帝為何事事都向著唐小志。
但既然皇帝開口了,她倒也不好拒絕,只能應聲站了起來。
燕雲天極為心細,溫柔地為燕羽墨戴上圍巾,盡顯慈父風采,“嗯,你看,這就正好合適,可見賢婿是有所用心的。”
燕羽墨在被戴上圍巾的剎那,便覺一股暖流傳染全身,圍巾上的鵝絨雖絲絲可見,但觸及肌膚柔順舒適,又溫和保暖。
身為大明王,燕羽墨想要什麼樣的絲質圍巾沒有?
但宮裡尚衣局的出品,太過於注重“門面”,用料一味地彰顯高貴,金縷銀線的,卻似乎忘記了圍巾的最主要作用是保暖。
而唐小志這條迴歸了產品本身的作用,以鵝絨和上等棉線紡織,樸實無華但迴歸效用本身。
皇帝替她戴好後,滿意一笑,“很好,就戴著吧,好歹是賢婿的一番心意。行了,先用膳吧。”
話說之間,宮女太監已經依次上菜,滿滿的一大桌佳餚令人目不暇接。
乍看之下,竟有數十道各種精美的菜式。
無可厚非,皇帝吃飯自然是要有牌面的,可以吃不完,但不能沒有。
按照宮廷膳食的規矩,不是珍惜食材都不能上,而且一道菜皇帝還不會夾超過三次,可以說規格極高,一餐飯的耗費比尋常人家一年的收入還多。
唐小志是第一次有幸吃到御膳,擁有現代思維的他,根本不願受宮廷用膳規矩的影響,自顧大快朵頤著。
而皇帝深知他出身鄉野,宮規懂得不多,倒也任之由之,極負包容心。
但相比於唐小志此時的盡情享受,皇帝和燕羽墨卻顯得胃口不佳的樣子,照著形式動了幾下筷子後,便坐著不動。
尤其是燕羽墨,只見她吃了幾口青菜和湯水後,竟聲稱吃飽了。
唐小志嘴裡撕咬著一個大雞腿,心中卻是一笑,對於皇帝二人的小口淺食並不覺意外。
這桌豐盛的飯菜相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是難得一見。
但在皇帝父女眼中,卻是頓頓如此,再平常不過。
而且,皇族中人素來少吃多餐,即便再餓,也不過吃得太多。
頓了頓,唐小志取過桌山的白餐巾擦了擦嘴,故作驚訝道:“啊?父皇和大王怎麼不吃了,是沒有胃口嗎?”
燕雲天一笑,道:“賢婿儘管多吃一點,都是家常菜,朕與墨兒早就吃膩了。”
唐小志內心一愣,雖早有所料燕雲天會如此說,但望著桌上的那盆熊掌,仍舊是不免暗罵:尼瑪的家常菜,也就你家能拿熊掌做家常菜了...
嘴上卻道:“額...倒也是。或許是父皇和大王平時都吃慣了,所以胃口不佳。但這滿滿一桌菜,對小婿來講可不是家常啊。小婿的家常可吃不到這麼好的菜。”
“呵呵,賢婿若是喜歡,回京以後,朕讓御廚多去你們公主府上做便是。”
“謝父皇,就怕小婿吃上癮了,嘴巴就刁了。不過,既得父皇宴請,小婿倒也想請父皇試試小婿日常在村中的家常菜,如何?”
燕雲天一聽,稍微來了點興趣,道:“哦?賢婿還有所準備?那得試試,傳上來。”
“是!”
唐小志起身一抬手,轉頭向門外的馬戶點頭示意後,接道:“請父皇稍待片刻。”
片刻後。
一隊侍從便端著一盤盤“別緻”的菜式走到了門口,但因為皇帝的膳食需要層層把關,一一試毒後,方可上桌。
故而,一時間倒也還進不來。
但僅僅是在廳外,便已聞到了陣陣飄香傳入,瞬間吸引住了皇帝父女的好奇心。
同時,另一隊宮人也在撤走桌上的飯菜。
燕雲天望著門外,問道:“這味道還真香,似有香草、椒麻的氣味。賢婿這菜式叫什麼?”
唐小志回道:“每至入秋轉涼後,未免飯菜凍涼,村裡人時常都會圍爐而食。小婿想請父皇...涮火鍋。”
“涮火鍋?”
燕羽墨不由眼前一亮,跟著唸了一句。
她曾到過清水河村,倒是在清風樓中聽過這樣的吃法,但當時並未上桌。
“是的。”
說話之間,門外的侍女透過了禁衛和試吃太監的“安檢”,正徐徐傳了進來。
先是上了幾個銅鍋,底部的炭爐溫有炭火炙烤,分成無數種口味,有清湯鍋、香辣鍋、麻辣鍋...等等,應有盡有。
緊接著,便是無數洗淨擺盤的生料,大至海鮮鮑魚,小至黃喉、隔山、肉丸、生魚片,牛肚毛肚...形形色色,同樣是放滿了整張桌子。
這些食材大多都不甚名貴,卻全都是上火鍋的絕佳食材。
稍微能入皇帝法眼的,當屬那些海鮮食材。
但在這個朝代,百姓對海鮮的烹煮還處於較為原始的階段,幾乎就只有蒸煮這兩種做法,還極為沒有考究,味道自然大打折扣。
唐小志此番將之配以銅鍋餐食,在他們看來,也算是開創了一種新吃法。
最後,兩名太監合力抬著一張小架子走了進來,放到餐桌一側。
架子上擺滿了許多瓶瓶罐罐,不下十幾個,盡是裝著各種新式調料。
包括唐小志之前送給胡秀才發家的雞粉,鮑汁和蠔油。
燕羽墨一望,目現驚疑道:“什麼意思?你上的大多都是生肉,讓父皇怎麼吃?”
唐小志笑著,指了指銅鍋,“那兒不是有火嗎?”
“現煮現吃?”
“對。”
“但你上的都是奇形怪狀的食材,讓父皇吃這種?”
她指著半桌子的“下水”食材說道,顯然尤為不滿。
古人大多不喜歡吃動物的下水、內臟之類的食材,即便是普通人家也甚少獵及,除非是到了真正到了食物匱乏的時候。
更不用說能上得了皇帝的餐桌,大王有此一說倒也不甚奇怪。
而唐小志卻像專門準備了別人都不吃的食材,難免令人側目。
就連皇帝看了,也是大皺眉頭。
殊不知,這些食材配以銅鍋乃為絕妙,一旦試過便會欲罷不能。
唐小志笑而不語,自顧起身為二人準備蘸料,道:“大王有所不知,這些食材看似廉價不堪,實則乃絕味佳品,佐以銅鍋涮煮、蘸料,風味獨特。你若一試,定會喜歡。”
燕羽墨卻不以為然,連連避退,還慫恿皇帝道:“那你自己喜歡吧。父皇,你千萬別輕易嘗試!”
唐小志聽此也不介意,親自為二人準備好蘸料後,淡然坐下。
飲食習慣這種東西,豈是說改就改?
但關鍵在於一個嘗試,大里正親自吩咐打造的,意義就會有所不同。
大王看著,心中卻不由猜想:歷時八個月才成一件?本王與你相識還不足半年,這就說明這條圍巾本不是為我打造,只是你臨時取來頂數而已!
哼!還說得暗裡珍貴的樣子。
事實也的確如此,這條圍巾從村中被託運過來,本是要作為樣品在幽都城中展示,為商社日後的擴張先奠定產品基礎。
本以為燕羽墨即便不怎麼喜歡,礙於皇帝在場的面子,也會欣然接下。
誰知,此時卻道:“鵝毛?本王響,自顧大快朵頤著。
而皇帝深知他出身鄉野,宮規懂得不多,倒也任之由之,極負包容心。
但相比於唐小志此時的盡情享受,皇帝和燕羽墨卻顯得胃口不佳的樣子,照著形式動了幾下筷子後,便坐著不動。
尤其是燕羽墨,只見她吃了幾口青菜和湯水後,竟聲稱吃飽了。
唐小志嘴裡撕咬著一個大雞腿,心中卻是一笑,對於皇帝二人的小口淺食並不覺意外。
這桌豐盛的飯菜相對於普通人來說,自然是難得一見。
但在皇帝父女眼中,卻是頓頓如此,再平常不過。
而且,皇族中人素來少吃多餐,即便再餓,也不過吃得太多。
頓了頓,唐小志取過桌山的白餐巾擦了擦嘴,故作驚訝道:“啊?父皇和大王怎麼不吃了,是沒有胃口嗎?”
燕雲天一笑,道:“賢婿儘管多吃一點,都是家常菜,朕與墨兒早就吃膩了。”
唐小志內心一愣,雖早有所料燕雲天會如此說,但望著桌上的那盆熊掌,仍舊是不免暗罵:尼瑪的家常菜,也就你家能拿熊掌做家常菜了...
嘴上卻道:“額...倒也是。或許是父皇和大王平時都吃慣了,所以胃口不佳。但這滿滿一桌菜,對小婿來講可不是家常啊。小婿的家常可吃不到這麼好的菜。”
“呵呵,賢婿若是喜歡,回京以後,朕讓御廚多去你們公主府上做便是。”
“謝父皇,就怕小婿吃上癮了,嘴巴就刁了。不過,既得父皇宴請,小婿倒也想請父皇試試小婿日常在村中的家常菜,如何?”
燕雲天一聽,稍微來了點興趣,道:“哦?賢婿還有所準備?那得試試,傳上來。”
“是!”
唐小志起身一抬手,轉頭向門外的馬戶點頭示意後,接道:“請父皇稍待片刻。”
片刻後。
一隊侍從便端著一盤盤“別緻”的菜式走到了門口,但因為皇帝的膳食需要層層把關,一一試毒後,方可上桌。
故而,一時間倒也還進不來。
但僅僅是在廳外,便已聞到了陣陣飄香傳入,瞬間吸引住了皇帝父女的好奇心。
同時,另一隊宮人也在撤走桌上的飯菜。
燕雲天望著門外,問道:“這味道還真香,似有香草、椒麻的氣味。賢婿這菜式叫什麼?”
唐小志回道:“每至入秋轉涼後,未免飯菜凍涼,村裡人時常都會圍爐而食。小婿想請父皇...涮火鍋。”
“涮火鍋?”
燕羽墨不由眼前一亮,跟著唸了一句。
她曾到過清水河村,倒是在清風樓中聽過這樣的吃法,但當時並未上桌。
“是的。”
說話之間,門外的侍女透過了禁衛和試吃太監的“安檢”,正徐徐傳了進來。
先是上了幾個銅鍋,底部的炭爐溫有炭火炙烤,分成無數種口味,有清湯鍋、香辣鍋、麻辣鍋...等等,應有盡有。
緊接著,便是無數洗淨擺盤的生料,大至海鮮鮑魚,小至黃喉、隔山、肉丸、生魚片,牛肚毛肚...形形色色,同樣是放滿了整張桌子。
這些食材大多都不甚名貴,卻全都是上火鍋的絕佳食材。
稍微能入皇帝法眼的,當屬那些海鮮食材。
但在這個朝代,百姓對海鮮的烹煮還處於較為原始的階段,幾乎就只有蒸煮這兩種做法,還極為沒有考究,味道自然大打折扣。
唐小志此番將之配以銅鍋餐食,在他們看來,也算是開創了一種新吃法。
最後,兩名太監合力抬著一張小架子走了進來,放到餐桌一側。
架子上擺滿了許多瓶瓶罐罐,不下十幾個,盡是裝著各種新式調料。
包括唐小志之前送給胡秀才發家的雞粉,鮑汁和蠔油。
燕羽墨一望,目現驚疑道:“什麼意思?你上的大多都是生肉,讓父皇怎麼吃?”
唐小志笑著,指了指銅鍋,“那兒不是有火嗎?”
“現煮現吃?”
“對。”
“但你上的都是奇形怪狀的食材,讓父皇吃這種?”
她指著半桌子的“下水”食材說道,顯然尤為不滿。
古人大多不喜歡吃動物的下水、內臟之類的食材,即便是普通人家也甚少獵及,除非是到了真正到了食物匱乏的時候。
更不用說能上得了皇帝的餐桌,大王有此一說倒也不甚奇怪。
而唐小志卻像專門準備了別人都不吃的食材,難免令人側目。
就連皇帝看了,也是大皺眉頭。
殊不知,這些食材配以銅鍋乃為絕妙,一旦試過便會欲罷不能。
唐小志笑而不語,自顧起身為二人準備蘸料,道:“大王有所不知,這些食材看似廉價不堪,實則乃絕味佳品,佐以銅鍋涮煮、蘸料,風味獨特。你若一試,定會喜歡。”
燕羽墨卻不以為然,連連避退,還慫恿皇帝道:“那你自己喜歡吧。父皇,你千萬別輕易嘗試!”
唐小志聽此也不介意,親自為二人準備好蘸料後,淡然坐下。
飲食習慣這種東西,豈是說改就改?
但關鍵在於一個嘗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