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8章 公平的大陣

至始至終,鄧火野都來不及拔出那把斷山劍,而刺客拔下鎬頭的瞬間,很多人都看見,他的前半截臉面被帶飛了出去……

那張臉離開了他的頭顱,啪的一聲糊在橋面上,居然保持著一副不可置信的神情。

斬魂谷為了這座城,不可謂不上心。為了防備意外,六座城門裡,北門是唯一開啟的一個。三千精銳再加上鄧火野這樣的修士坐鎮,原本該萬無一失。可惜,這一切依然是一廂情願。

緊接著,正在城牆上勞作的黑衣人開始了暴動。這身打扮是時下懷安最常見的,卻成了最好的偽裝。

而這樣的黑衣小隊還有三支,每隊不下百人,懷安的四周城頭都有他們的身影。這就是霈門的後手,精銳中的精銳——————同輝堂密諜,這是些沒有名字和來歷的人,卻都有個名正言順的身份。

他們就混跡在倒黴的城裡人中間,卻個個是中階的好手。今天,城門處的刺殺就是訊號,一個愛耍酷的大統領————是這場奇襲的開門紅!

而他們的目標是那些高聳的城樓,那裡通常最難被攻陷,卻又總是華而不實的鬆懈。

是啊,幾個月裡衝擊城關的都是些散修,或者,將死的病人。斬魂谷的翹楚們覺得,這簡直就是在埋沒他們,這些天簡直就是無聊透頂。以至於現在,連帶著冰文和雲文的鎧甲都開始嫌麻煩。

酷熱的北方,糜爛的城池,單調而乏味的每一天,早就消磨了他們的專注。連續數月的單方殺戮何其枯燥,就算再神武的將軍,也維持不了這樣的兵鋒與銳氣…….。

於是,整個過程乏善可陳,藏在民工群裡的殺手很容易暴起,而統帥的被殺也吸引了太多的目光。於是,毫無準備的守衛被割喉、斬首,四座望樓先後淪陷。

而隨之,就在一片亂哄哄的驚呼裡,樓上的守城鑿開始轟鳴。

四層的樓宇上,通常有十六架這種東西,每層四架瞄著東南西北,射程高達三百仗。當然,你也可以將這些帶符陣的傢伙推到一面來,那樣就可以形成每三息一次的連射…….。

…….一旦大錘落下,掙脫束縛的蠻牛筋就會迎來了一次恐怖的爆發,蓄勢已久的符文大箭,頃刻呼嘯著飛出……

那是一根根浸滿火油或者磷粉的長杆,成人手臂粗細,還帶著各種用途的錘頭。它們燃燒著,在城頭肆虐,或者直接破散開來,砰散出無數碎屑……

於是,越來越多的咚咚聲被敲響,一條條帶火的長蛇飛出望樓,在人叢裡豁開一條條血衚衕….。

人群越密集,代價就越慘重。那些磷火沾到哪裡,就像鐵水般滲進去,連制式的法袍都無法阻擋……..。

而這幾百人就躲在望樓裡負隅頑抗,無論你的人手百倍於他們,門卻就那麼寬。一時間,劍氣、掌風、弩雨就在這道窄門內外翻飛,很快這裡就被血肉堵住了。

沒人比霈門更清楚,這幾座樓宇就是絞肉機,它的作用就是用來磨時間的。丟了是一時疏忽,想重新奪回來,可就沒那麼容易!這讓斬魂谷的弟子們越來越暴躁……..。

而四角望樓的熱鬧,正好吸引了所有的注意,一隊黑衣人卻悄悄去了城中最高處。

這幾十個才是真正的強者,個個都與剛才的刺客同等修為,同輝堂裡的精銳其實並不多……毫無意外的,那座代表著主城地位的大陣完了,它一樣措手不及。

隨著一根精巧的陣樞重新被安放,一道通天的光柱刺破了蒼穹,它開始運轉。霈門宗終究是傳送陣的所有者,複製幾根陣樞不要太容易了吧。

而隨著大陣的再次開啟,更多的霈門弟子來到了懷安城。就算這個陣的規模有限,但每次二百人的數目,一次半柱香的速度,依然十分可觀。

實際上,等守軍作出有效的應對,用了更久的時間。而四處放火加幾十次的佯攻,讓一萬多精銳弟子也疲於奔命…….。

這就是背靠大陣的好處,也是人家霈門宗玩了幾千年的戰術。當來的人馬同樣武器犀利,人數也漸趨於對等時,城破就是遲早的必然。

對斬魂谷來說,這依然是座陌生的城池。它曾經屬於霈門,而現在城裡人覺得,屬於誰都無所謂了。

剛剛恢復的秩序再次被打破,躲不掉的城裡人重新被驅趕,誰的壓迫不是壓迫?只是,這一次來得更加兇猛,這一次的清洗也更徹底。

接著,同樣的景象在另外的幾座城池發生。順源、蒲河、…….兩座百萬修士的城池,先後陷入大亂,霈門宗的反擊迅雷不及掩耳,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七宗的反應似乎慢了一些,但畢竟還是有了反應。一座運兵大陣對襲擊者而言,是最便利的條件,對守城者,同樣也是。

當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敗之後,另外的幾座大陣終於被牢牢的佔據了。陣樞指向哪裡,下一刻就有哪裡的援軍到來,每座陣都是公平的。

畢竟是幾個實力相當的對手,任何的優勢都只是暫時的。就算霈門是坐地戶,也不可能只用一種方式取得所有的勝利。

於是七天之後,暹羅大陸的北方陷入某種均衡,霈門宗收回了三地,還有四座城在各宗手裡。

而對這些城池裡的人來說,如今才是最難熬的日子。這是一些隨風而動的牆頭草,而風總是從四面八方刮過來。他們沒法逃,更沒法躲,固有的歸屬早已打破,更不知明天該歸屬誰……..。

自古,戰亂就是戰亂。不要以為同為暹羅人,舉起屠刀者就會心生憐憫,他們下手或許格外狠!不信?無數的史料裡就血淋淋的寫著。比起抵抗外辱,每一次同室操戈的時間都更長,死的人也更多。

(秦末天下大亂,黃河流域十室九空,幾千萬人成了陪葬品。到了漢末呢?這樣的事情居然又來了一回,從將近一個半億的基數,最後只剩不到三千萬。回頭再看百年前的近代,哎…….不說也罷。)

當然,這些人不見得都死在屠刀下,但伯仁因此而死,如何能脫了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