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二章 第一次大考

五月匆匆過去,六月初六,沈府的團糕節,因府裡的兩個少爺,即將參加童生考試,而過得很簡單,沒有辦家宴。

不過,落霞苑第一次按份例領到了十個糕團,七小姐四個,徐姨娘三個,牛媽媽,桃子,杏兒一人一個。

徐姨娘吃著糕團獨自在屋裡悄悄落淚,沈玉瑾則為終於爭取到一點平等待遇而高興,她開心的將自己的糕團分給了杏兒一個,桃子一個。

六月初十,沈雲波,沈雲濤參加縣裡的童生考試。北辰國泰業朝,科舉考試分為五個階段,最初級為童生,在當地的縣城考試,一般由縣太爺出題主持考試,一年一試,最多錄取前十五名,最少也可一名不錄。童生試過了,才算有了參加科考的資格,所以,童生試也可以不算在科考之列。

童生中了,才能參加第二階段由府城知府和學政出題主持的秀才考試。秀才一般兩年一試。考取了秀才,算是站在了仕途的大門前,朝廷會給予一定的特權和優待,比如考取前三名的叫廩生,朝廷每月會定期發錢糧,也可以被推舉在縣城做刀筆小吏之類的差事。

秀才的特權,是可以上縣衙大堂不跪,免一定的賦稅,在百姓眼裡頗受尊重,比較有體面。

考取秀才後,就有參加第三階段舉人考試的資格了,是為鄉試,也叫秋闈。

舉子試雖然也在府城考試,但試題則由朝廷吏部統一出題,附近三五個府城的秀才,在大比之年,由官府選一個較大的府城考院,統一考試,試期三日。三年一考,考上舉人,就可以當官了,不過基本上是在吏部掛名,候補一些府、縣的小官吏,上升空間不大。

第四級就是考進士了,朝廷一般三年舉辦一次,全國各地的舉子,屆時齊聚京城,參加會試,也叫春闈。只要考中,鐵定會有官職,而且起步就不低。

會試之後還有第五階段的殿試,這是皇帝親自出題考察已經上榜的進士們,考完由皇帝親自圈定狀元,榜眼和探花。這三人皇上會賜一甲進士及第,三人後面大約一百名,賜為二甲進士出身,再後面大約一百人左右,賜為三甲同進士出身。

因為殿試只決定最後的排名,一般不會再有人落榜,因此,殿試對天下學子來說,是吃了定心丸後,比較競爭最不激烈殘酷的考試了。

沈家的兩位少爺,這是參加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因此,全府上下格外重視。

沈玉瑾母女也不例外,沈玉瑾特意給兩人各送了一竹筒世間絕無僅有的空間溪水,徐姨娘則給竹筒,做了一模一樣的兩個繡了翠竹的套子。

但沈夫人既嫌棄禮輕,更害怕水不潔淨,直接就代兒子拒絕不要。

大少爺沈雲濤則笑著收下了,也在考場喝了。

他覺得這是生母和妹妹巴巴送的,不在於貴賤,而在於心意。

這個府裡還有兩個親人,真心關心著他,這就夠了。

沈雲濤很清楚,他在沈府是個尷尬而又特殊的存在。

六歲以前,說他是府裡最受寵,最寶貝的孩子,那是一點也沒誇張。

自出生,他就在祖父,祖母身邊養著,雖是庶長孫,可天天在眼前待著,祖父,祖母對他,自然更親厚,更有感情。

可以說,他是祖父,祖母一手寵大的,那是要星星不給月亮,要地上跑的,不給天上飛的。

那時,沈老爺和夫人每天都來給父母,公婆請安,也就每天都會見到這個兒子。

沈老爺看見他,雖然淡淡的,卻也不討厭他,而沈夫人看到他,是心塞,煩惱,厭惡的。但她從不表現出來,總是臉上笑著,眼神冷冷的看他。

老太太,老太爺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心裡越發憐憫這個孫子,為他的將來發愁。

他們不是嫡庶不分的糊塗老人,但嫡孫子一直由兒媳親自撫養,看的像眼珠子一樣,對誰都不放心,事事親力親為。

一個月給他們抱來看不上三五次。自然沒有眼前的孫子親近。

他們也曾想過將庶長孫交給兒媳一併撫養,無奈,一是兒媳婦不情願,二是他們也怕她不上心,把這個孩子折損了。

於是就慢慢形成了嫡庶不分明,甚至因為他們是長輩,老祖宗,他們養的孫子,比嫡孫子,還要尊貴受寵些。

沈鄭氏心裡再不滿,也不敢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