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零陵郡將軍府中。
在眾文武的鼓掌喝彩之下,劉陵拉著邢道榮的手共同走進了將軍府,兩人一同扶著零陵太守的印綬,放置在中間的桌案之上,而後邢道榮坐在府內中央,而劉陵則是站立在一側。
邢道榮望著底下的文武,內心總有些許忐忑,在劉陵的示意下,邢道榮才開口說道:
“諸位文武弟兄,現內亂已平,禍首劉度已誅。零陵正值百廢待興之時,大丈夫既領大任,當以全力報國!”
隨後,劉陵遞給了邢道榮一份卷軸,上面寫著新任免名單,邢道榮邊照著內容邊有聲有色的讀道:
“下面我宣佈,茲委任劉陵,為郡丞,全權管理以及協助處理零陵郡之大小事務。”
“茲委任趙雲,為騎都尉,主管全郡所有兵馬和城防。”
“茲委任李儒為從事主簿,蔣琬為長史。”
“茲委任劉巴、劉敏分別為東部功曹、西部功曹。”
“茲委任邊讓為別部司馬。”
“剩餘各級文武大臣均論功行賞,過時不候。”
眾人聽了這番封賞之後,你言我語,眾議不斷。
“那李儒不過才來幾日,就被封為主簿,真是出人意料......”
“可不是嘛,人家一計定了整個零陵郡的江山,你當還是劉度在任時期啊......”
“這邊讓跟那劉陵同一時期來的,各方面能力也不差,劉陵卻把他只封個閒職......”
“一樣的資歷,不一樣的地位......”
劉陵此時出面咳了咳嗽,將印綬從盒中取了出來,印在了那份卷軸之上,隨後對著眾人說道:
“邢太守任命的各個職位望諸位知悉,日後便按照自身的職位為零陵郡的將來好好盡其所能。劉陵醜話說在前頭,非議他人可以,如若自身不及他人非議人者,大可外出投奔其它諸侯。”
“本丞相信,無論外面哪一方諸侯,廟都比咱這大,汝在此地都是渾渾噩噩,到了更大的地方就能昇天不成!官職大小自有道理在其中,爾等在質疑他人的同時,不妨看看自已做了什麼!”
劉陵一番話下來,底下頓時鴉雀無聲。而邊讓則摘下頭頂的綸巾,出列說道:
“在下才疏德薄,不配當此別部司馬一職,還請郡丞大人另找高明!”
說完,邊讓便將綸巾放在地上,頭也不回的走了。這使得其他人一陣唏噓,而劉陵卻沒有做聲,當作沒看到一樣繼續說道:
“如若諸位別無意見,這便可以散場了。屆時有要務之時,我自會代替邢太守主持分配。”
待眾人都散去之後,劉陵就好似如釋重負一般,舒了一大口氣,他連忙將蔣琬喚來身邊說道:
“公琰,你跟文禮關係算是眾人中最好之一,你替我去跟文禮道個歉,讓他無論如何都要出山。”
蔣琬一臉為難的說道:
“稟主公,這文禮的徒弟自從被誅殺之後,文禮便性情大變,只是純粹的勸誡,在下深恐無益。”
劉陵不禁深思起來,邊讓的確是在自身危急之時及時告知城中的訊息,但其人太過清高迂腐,若要掌控零陵郡,那殺戮是必不可免。
哪知邊讓卻如此固執,一心只認死理,想到這,劉陵瞬間又不想請回邊讓了,於是便對蔣琬說道:
“公琰,時至今日,我仍舊視邊讓為大才。只是如若他真鐵了心的話,本丞倒也無可奈何了。”
就這樣,邊讓就此離開了零陵郡,其具體蹤影無人知曉。
數日後,江陵郡將軍府上。
黃祖在府內來回踱步,似乎在焦急的等著什麼人的到來,很快,府外便有兩名士兵帶著劉賢前來,黃祖見到劉賢,這才停下腳步。
“罪人劉賢,參見黃太守。”
說著劉賢正準備下跪,黃祖見狀兩步上前將其扶起,隨即說道:
“公子不必多禮,聽聞公子徹夜來投,說是零陵變故,試問零陵發生了何事?”
一說到這,劉賢便淚眼縱橫的失聲哭了起來,對著黃祖訴說道:
“大人,罪人實在情難以堪,想那奸臣劉陵,本來只是我父手下一小小中郎,地位卑微,而後我父不知被他灌了什麼迷魂湯,劉陵硬說貴軍來犯,以此為由。”
“從而讓我父親出兵,這奸詐小人趁我父帶兵離開零陵之際,一下子就發動了兵變,全城皆為劉陵所據,那邢道榮也背叛了我父,親自帶兵斬了我父,被劉陵擁戴為新任太守......”
劉賢說完,黃祖深感驚訝,在他印象中,劉陵只是一名文官,不過的確有些先見之明,早在當初他設伏孫堅時,那劉陵就曾經攪過局。
不想短短一年之內,劉陵竟能扳倒劉度,讓邢道榮自領零陵太守。如若是原來的劉度,那他們大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黃祖以及劉表深知劉度十分平庸,以其之能根本不能威脅到劉表對荊襄九郡的統治,可如今劉陵上位,那就不得不慎重考慮如何處置了。
“公子請起,你之冤屈我自會上報刺史。劉陵小賊不知天高地厚,擅殺朝廷命官,有朝一日,我定起三軍蕩平零陵,為公子報仇!”
劉賢聽到這話,感動的痛哭流涕,隨即拜倒在黃祖身下說道:
“罪人願在將軍麾下效犬馬之勞,勢必要親自殺回零陵,報此血仇!”
黃祖悻悻的點了點頭,實際上對於劉賢的才具,黃祖並不看好。只不過有了這個關鍵的證人,便可以趁機揮軍南征荊南四郡。由此,荊州全境皆可徹底為劉表所據。
於是,黃祖將整體事件連夜上報給劉表,希望劉表允許他調兵遣將。多年以來,劉表和黃祖都是互有默契,特別是孫堅之死以後,劉表愈加信任黃祖,將許多軍事上的調遣都交給了黃祖。
劉表得知以後,果然也深恐劉陵做大,於是便立即批准了黃祖出兵。
黃祖得令以後,任免將軍文聘以及張允,親率五萬大軍,南下討伐劉陵。
劉陵得知訊息以後,便緊急召集李儒以及趙雲在府中議事。
數日後,零陵郡劉陵府上。
“大哥,究竟發生了何事,火急火燎的將在下和主簿召來。”
劉陵滿臉躊躇的看著眼前一紙書信,說道:
“江上斥候傳來訊息,劉度之子劉賢現已逃到了江陵,將零陵之變告訴了黃祖。黃祖現已從江陵出兵五萬,過江南下而來,其意便就是在於取零陵順便拿下長沙、桂陽、武陵三郡。”
李儒聽後,也皺起眉頭說道:
“雖然目下城內士兵完全可以固守零陵城,但儒認為,此時不能與黃祖開戰,一則劉度方死,士氣混亂,還未來得及整合。二則荊州軍能征善戰,更兼有猛將如雲。”
“文優言之有理,如今之際,不知文優有何妙計應對此況?”
對於劉陵的問計,李儒略有所思後,便應答道:
“可先禮後兵,派遣一善辯之士前往黃祖軍中請和,再根據對方的反應,我們再見機行事。我軍與荊州軍過節甚少,只是談和之人須得穩妥。”
這個人選著實讓劉陵難選,若是邊讓在的話,即可讓邊讓前去最好不過,只是如今邊讓遁去,剩下的人選裡面派誰去為好......
此時,劉陵靈光一閃,突然拍板說道:
“我知道當派何人前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