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讓的這一記耳光來得如此突然,以至於楊俊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他怔怔地站在原地,臉上火辣辣的疼痛清晰可感,但內心深處卻更像是被重錘狠狠擊中一般。
日前無論楊俊有何過錯,邊讓都不曾如此對待。他們之間的關係亦師亦父。
在楊俊的眼中,邊讓一直都是那個令他無比敬重的恩師。
“恩師,學生蒙恩師教誨多年,今為此事惹的恩師不悅,這一掌,學生該受。但,你讓學生請太守收回成命一事。”
“恕學生擅自做主了!為保零陵太平以及太守之安定,學生理應挑起重擔,當仁不讓!”
楊俊一席話,聽著雖然洪烈,但是卻讓邊讓哭笑不得,而後邊讓便教誨著楊俊道:
“季才,那劉中郎麾下武將周倉有千鈞之力,任戰馬相撞,人卻穩如泰山。其異姓兄弟趙雲,於磐河之戰大戰袁紹大將文丑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僅幾回合就將上將麴義斬於馬下。”
“你跟為師再說說,你又有何能?!以你之能比之此二位,如此懸殊,即便太守委任了你為都尉,在三軍面前,屆時你如何服眾!”
“劉度不任用那兩位,而任用於汝,並非汝之能力勝過他們,而是汝最單純,最容易受他之掌控!”
對於楊俊來說,自已的恩師都不支援自已掌握兵權,且如此將自已跟外人比較,這是十分灰心的,雖然他打心底裡知道邊讓是為他設想。
但他此刻已經不想把好不容易得來的權柄拱手讓人,於是他賭氣的對邊讓說道:
“恩師,學生已經想好了,即使受制於人,學生也不想屢屢落於人後,恩師請便吧,這都尉,學生當定了。”
說完,楊俊便回首離邊讓而去。邊讓深深感受到了劉度對於劉陵的忌憚,深怕劉陵有危,便親自回府書信一封送到正在返回零陵的劉陵手上......
三日後,荊州邊境渡口上。劉陵所部。
隨著渡口邊上的海浪滔滔不絕,飛鳥也逐漸多了起來,此時正是清晨時分,江山正起著大霧。
而在大霧後面,漸漸的對映出了李儒以及趙雲的影子,他們紛紛的走上甲板,面見劉陵。
“李儒、趙雲拜見中郎。”
劉陵抬眼看了一下二人,便心思頗重的說道:
“二位還請看座,今日叫二位前來,乃是零陵城中前幾日邊學士寄給本郎一封書信,我看了後,實在是久久不能下主意,還請二位先過目一番。”
說著,劉陵便拿著手中書簡上前遞給了趙雲,趙雲皺眉看了一遍後,又交給了李儒。
李儒邊看邊搖著頭說道:
“中郎大人,你可確定這位邊學士確實靠譜,所言不虛,無有挑撥離間之嫌?”
劉陵聽罷立即否認道:
“邊學士萬萬不會是此類人,他海納百川,有容人之度。”
“當初本郎與他在零陵城內比試辯才,他雖輸給了本郎,由此錯過零陵第一謀士的稱號,然其卻毫無怨言,並且心悅誠服。”
李儒見狀,便立即定義道:
“若是真如中郎大人所言,那麼中郎如今的處境可謂是岌岌可危。那楊俊不過一無名小卒,勇猛不及子龍甚至周倉等人,卻被劉度委以大任。”
“劉度如此,其心難測,其意必壞。中郎定要早日做好準備。”
劉陵聽到此言,雙手不斷拍著船槳,眼中露出忿忿不平的神色,他為劉度招攬如此多的文臣武將,卻不想劉度心胸如此狹隘。
想到這,劉陵不禁想起,每當他之前和劉先發生衝突或是有所分歧之時。
那劉度都是模稜兩可,既不發表意見,又有著隔岸觀火的意思。
如今他委派楊俊做了都尉,那麼意味著自已以後行使各種方略都將寸步難行。
劉度如今已變成了他實現自已人生藍圖的新出現的棘手難題和巨大阻礙。
就像一根尖銳鋒利的刺一樣,深深地扎進了他前進的道路之中,讓他感到十分難受與痛苦。
而想要拔掉這根刺並非易事,但若不除掉它,則可能會令自已受傷流血甚至止步不前。
面對這樣的局面,他必須全力以赴、非常謹慎地去應對才行。此刻,趙雲乾脆一拍桌案說道:
“大哥,太守如此妒忌賢才,不如你我就此反了。現下我等可先落草為寇,而後在招募一些勇士,趁虛直接拿下零陵,大哥你便親自做這個零陵太守!”
趙雲剛說完,就被劉陵當場否定道:
“子龍忠勇,只為本郎考慮而不計較個人安危。這份情誼本郎銘記於心,定不相忘,只是如今這個形勢,我等都是騎虎難下,這落草為寇便是給了劉度藉口。”
“我等如今只有數百精兵,就算落草為寇後能徵得壯士數千,然而在這數年的發展之下,零陵早已不是當初那個文恬武嬉的地方了。”
說著,劉陵在甲板上走了一圈,望著興起的風浪道:
“光是本郎招安過來的黃巾勇士便有一萬有餘,再加上近幾年招募的兵馬相加起來足足有七八萬之眾。”
“即便是劉度麾下沒有猛將,我等與其作戰也是寡不敵眾,螳臂當車。”
劉陵說到這,身旁的李儒便說道:
“中郎大人所言極是,如今我等並不能立馬和劉度分庭抗禮,而是要表現出不動聲色的一面,先將劉度以及楊俊麻痺之後,方可行事。”
李儒說完,劉陵便請教道:
“敢問先生,似此可有扭轉乾坤之機會?”
話畢,李儒便稍微捋了一下鬍子,眼神中飄忽出一道複雜的目光,隨即計從心來。
“中郎,儒有一計。可將劉度除之,而中郎便可掌握零陵之實權。”
劉陵聽後大喜,便立馬問道:
“還請先生示下。”
李儒深有所思的說道:
“現如今荊襄九郡,除了荊南四郡各懷鬼胎以外,其餘郡縣實際上都是由劉表統轄之下。”
“中郎回到零陵可謊稱在長沙區域的江面上看到劉表的水軍,表示劉表有南下之意,欲要奪取荊南四郡,而為了大局,請太守親自出兵。”
“等那劉度出兵之後,我等在城內設法在誅殺楊俊,獲得兵馬統領大權後,再遣一上將,直接從背後襲擊劉度之後,在萬軍之中將劉度斬首。”
“如此一來其餘兵士必然會誠心歸附,零陵大勢可定。”
李儒一番計策下來,使劉陵不得不佩服。
劉陵暗自感慨道:世人只知毒士賈詡,豈不知這李儒並不遜色於賈詡,這套毒計讓自身聽了都後背發涼。
“先生之計雖妙,只是那劉度既已對我有所制約和防備,怎會如此輕易就出兵?”
李儒這時也不禁沉思起來,思考片刻之後說道:
“中郎大人可將權柄全部上交,如此一來,劉度必不再疑心,只要劉度出城。我等及時將楊俊處理,中郎屆時便可行事。”
劉陵聽後連連拍手稱好,心中隨即暗下決心,要先攘外,必然安內,既然劉度如此不給面子,那也休怪自已無情。
待劉陵商議好後,船隻也連續在江上行了數日的路程,終於抵達了零陵,而在零陵城外,劉度以及楊俊等人擺好架勢像以往一樣迎接劉陵歸來。
只是這一次兩邊的會見,都是各懷心思,零陵城必將又要掀起一番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