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益禹沒說到點上,孫一佑自然沒有幾分興趣
孫一佑揮手製止
“你是明皇,我是自由聯軍總理。”
“你我之間私下談這些東西,明皇你覺得合適嗎?”
“要是和談。”
“自當擇日公開進行。”
“此乃國家大事,關乎數萬萬百姓,豈可私相授受。”
孫一佑短短數句便已經站在道德制高點
一時間,堵的朱益禹啞口無言
“這裡沒有明皇,也沒有總理。”
“只有一個姓朱的和一個姓孫的,探討國家大事。”
朱益禹茗一口茶
大小兩隻狐狸尷尬一笑
“說吧,朱先生。”
“你能給聯軍或著我什麼?”
“置內閣,首輔總領全國軍政。”
朱益禹亮了第一張底牌
可是孫一佑的回答很直白
“自由聯軍只需在堅持片刻,便會摧枯拉朽,換個稱呼,所謂的內閣首輔不是手到擒來。”
“大德、羅斯、英聯邦已經站在大明這一方了。”朱益禹的回答帶點威脅的成分
說白了這是朱益禹所有的底氣
“那又如何?”孫一佑面不改色,似乎早已料到。
“你們和他們之間的交易。一旦聯軍勝利,他們是否還會站在你們那邊,就很難說了。”
朱益禹臉色微變,他知道孫一佑所言不假。
“至少現在打不起來。”
“孫先生,我拖得起。”
“自由聯軍可以嗎?”
黃久帶回來的訊息給了朱益禹很大的底氣
“孫先生,你想為百姓謀自由,做那人間聖人。”
“我想結束戰爭,保住性命。”
“我們的目的難道不是一致的嗎?”
朱益禹試圖以理服人
孫一佑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掙扎。
然而,最終他還是堅定地搖了搖頭。
“這就看明皇的誠意了。”
“置內閣,統領全國軍政。”
“天子自然高高在上,不會涉足人間事。”
說完朱益禹拿出那本《社會第二形態》
“我覺得孫先生閒來無事可以看看這本書。”
朱益禹很自然的抿了抿茶水
孫一佑自然翻開了幾頁
聰明的他自然很快知道
“這就是英聯邦支援停戰的原因吧。”
孫一佑舉起《社會第二形態》這本書示意
朱益禹沒有肯定也沒否定
思考了很久,不得不說《社會第二形態》也給了孫一佑不少啟發
他終將統領全國,書裡面的內容用在此刻毫無違和感可言
“我同意。”
“並承認大明朱姓皇族作為大明帝國唯一的皇帝。”
“和名義上的統治者”
孫一佑陳釀很久,終於說出朱益禹滿意的答案
朱益禹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自已成功了,和談的主線並未脫離
“大明皇室也承認並堅定的支援孫先生,成為大明帝國內閣首輔大臣。”
兩人的目光交匯在一起,彷彿預示著一場交換的權力遊戲即將拉開帷幕。
“待和談開始,大明帝國會下達赦免令”
“赦免一切在押、通緝、反叛等涉及自由聯軍的人犯、叛軍,發還沒收的土地、房屋等財產。”
朱益禹笑道
“這是大明帝國和談的誠意。”
既然朱益禹有誠意,孫一佑自然不會落讓口舌
“自由聯軍也會下達赦免令”
“赦免一切大明帝國的官員、貴族,對於他們自赦免令釋出之日起以前的罪行予以赦免。
“如此甚好。”朱益禹端起茶杯,示意乾杯
孫一佑微微點頭,舉杯
直至第二日晌午,兩人都未露面
侍從室的答覆是總理醉酒休息的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雙方將就具體的和談細節展開深入討論。
他們要大致制定出一份詳盡的協議以滿足各自的基本利益需求
剩下一些無關緊要的自然交給雙方明面上協商
窗外,陽光明媚,一片寧靜。
兩人站在窗臺,這份寧靜背後隱藏著無數的風起雲湧,註定要在這個時代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朱益禹偷摸摸的離開了,就跟他偷摸摸的來一樣
晌午剛過,皇宮便傳來訊息
次日便要開始第一輪和談,邀請和談代表前往皇宮奉天殿
朱益禹整夜沒有休息,一眾選定的和談大臣,早早的便通宵通風,商量和談內容
同樣孫一佑也是徹夜無眠
一來是激動,一來便是那本書帶來的思想衝擊
一個嶄新的統治體制已經在他腦中大致畫出了一個雛形
他給尚在襁褓之中的新體制起名
“共和”
沿途天子親軍十二衛護駕,配合著自由聯軍嫡系近衛,擁護著孫一佑前往皇宮
皇宮宮門統統開啟,守衛皇宮的是御林軍中的精銳——勇衛營,值守的是將領是勇衛營統領
五軍都督府中軍左都督
衛國公——徐績洪
這員六十有七的沙場老將還準備給孫一佑一個下馬威
怒目圓睜,躍然馬上,右手杵著四眼銃,眼神中恨不得一銃子乾死孫一佑
孫一佑的隊伍已至皇宮城門下,徐績洪還未有讓開的意思。
錦衣衛指揮使穆華商可不會慣著你是魏國公還是中軍左都督
“衛國公,皇上還在等著的。”
徐績洪握著四眼銃的手因用力已經顯得的通紅
穆華商話音落下,徐績洪便驅馬向前
以穆華商為首的錦衣衛,護衛孫一佑的近衛,還有站崗的天子親軍十二衛紛紛掏槍撥刀
刀槍相向
徐績洪近前看了一眼,高聲喊道:“孫一佑覲見!”
那回響震耳欲聾
隨著這聲高呼,徐績洪狠狠地瞪了孫一佑一眼,極不情願地讓開了道路。
孫一佑面不改色,從容地坐著皇帝的御車開進了皇宮,御車緩緩開進了皇宮,車輪滾動的摩擦音、發動機的機械聲在寂靜的宮殿中迴盪。
這還是第一次有人坐著汽車從宮門駛進皇宮
周圍的侍衛、宮女、太監遠遠著看著已經被妖魔化的孫賊,紛紛屏住呼吸,生怕被攝去魂魄
遠遠的奉天殿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和談一行人多數穿著各色軍裝進了奉天殿
孫一佑也罕見的穿著青灰色將官軍服,但是並無象徵軍銜的肩章
大殿內涇渭分明,早已經擺好了桌椅板凳
左邊朱益禹等為首的大明帝國文臣武將已經正襟危坐
右側空著的是留給孫一佑的和談隊伍
居上的自然是見證人,大德帝國、羅斯公國、英聯邦以及孫一佑邀請的美利堅、奧匈帝國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