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二年,五月!
此時,在長江流域的地區小麥已成熟。張秉忠加上之前囤積的糧草,足夠大軍吃穿用度。
認為時機已成熟,於是大手一揮,便再次揭竿起義。羅汝才、馬守應等各部也隨即響應,並按照約定到谷城會合。
各部相繼匯合後,離開谷城時,還把各官員向他索賄的名單,全部寫在城內牆壁上,讓朝廷顏面盡失。
八大王揭竿而起,官府便慌亂了,趕緊上報朝廷調兵遣將,打算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但義軍此時卻趁四川官軍防守薄弱,直接從谷城出發,兵發房縣,就是想入川拖垮官軍。
但首戰卻迎來當頭棒喝,義軍猛攻兩天卻久攻不下,反而傷亡慘重。營地內傷兵哀嚎不止,一片愁雲慘淡。
八大王張獻忠氣得暴跳如雷,沒想到義軍這麼多部隊,還不能拿下一個小小縣城。
於是便下令,召集各營骨幹、頭目,到中軍大帳內議事。羅峰得到命令後,便跟著李寧宇一同前往。
“郝景春這驢日的,不足三千官軍,卻將整個縣的城防佈置得滴水不漏,害得我們很多兄弟丟掉性命。”
“城池久攻不下,身後的追兵又將至,諸位,我們該怎麼辦呢?”
大王開口了,底下的人便交頭接耳,激烈的討論起來。
但無外乎分兩派,大部分人建議,既然久攻不下,那就迅速離開,調頭攻打其他防守薄弱的縣城。
另外一部分人則頭鐵,表示明日繼續攻城,必然能為大王攻破城池,然後進城殺了狗官報仇。
眼看兩方爭吵得不可開交,而大王又皺著眉頭舉棋不定。羅峰想了想,覺得該他趁機表現。
於是他便主動站了出來,向四周拱手施禮後,這才面對大王緩慢開口說道。
“大王!”
“屬下以為,轉攻其他縣城不妥。萬一其他縣城也拼死防守,我們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
“諸位別忘了,我們身後,左良玉、熊文燦可是已在集結了大量官軍追來了,我們根本沒有多少時間了!”
“房縣之所以難破,只因知縣郝景春得知訊息提前做好了準備。但這三日血戰,城內並無多少可用之兵了。”
“只要大王派人在城外告知城內守城軍民,許諾只要開門投降,一律不計前嫌,饒他們一命。”
“城內軍民在沒有援兵到來的情況下,為了活下去,不出兩日,房縣必破!”
羅峰說完,便躬身拱手施禮後,退回到李定國身邊。
此話一出,中軍大帳內又瞬間熱鬧起來。而大王身邊的幕僚們,仔細推敲討論後,也認可的點了點。
“大王,屬下以為可行!”
“我們此次揭竿起義,就是要入川殺貪官。倘若小小房縣都攻不下,四川境內其他縣豈能攻破?”
“只要大王承諾入川之後,開門投降一律免死。再開倉放糧救濟百姓,百姓必然會開城迎義軍入城。”
八大王聞言點了點頭,也長舒了一口氣。
“寧宇!”
“末將在!”
李定國聞言一愣,但隨即便站了出來。
“既然是你的人獻計,那就由你全權負責。兩日內,若拿不下房縣,為你是問!”
“其餘各部諸營,務必全力配合,違令者,斬!”
“是,大王!”
隨後,各部各營主將便依次離開。
羅峰也緊跟在李定國身後,離開營帳後,他便臉色焦急的問道:“你有幾成把握?”
“七成!”
“城內軍民之所以拼死抵抗,一來對朝廷援軍抱有期望。二來是害怕起義軍進城後屠殺無辜百姓。”
“但這麼多天援軍遲遲未到,他們已經失去希望了。這個時候,只要答應讓他們活命,必然會有人獻城。”
羅峰條理清晰,看著他緩緩的分析。
李定國聞言,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又說道:“既然是你獻計,那就由你全權負責。”
“若是兩日內破城,頭功非你莫屬,大王必然會獎賞!”
說完,拍了拍肩膀,便帶著其他人轉身離去。
羅峰接令後便回到營帳內,派人通知守備、把總前來商議。
“頭兒,我們來了!”
幾名青年得到通知後,掀開營帳依次走了進來。
“兄弟們傷亡如何?”
“前兩天我們是主攻之一,傷亡了差不多五六百人!”
羅峰聞言點了點頭。還好,傷亡勉強能夠接受。
“你們挑選嗓門大的兄弟,到城外喊話。就說八大王承諾,開門投降,繳械不殺!”
“再用紙條寫上這些話,挑選一些擅射之人,綁上紙條射進城內。具體該怎麼做,不用我教你們了吧!”
“屬下明白!”
幾人都點了點頭說道。
“不出意外的話,今晚或者明晚,必然有回應。如是有人開啟城門投降,我們便是頭功。”
“倘若有人開門投降,進城後便收集各種工匠人才。還有,藥材、郎中也不放過,這些日後兄弟們能保命。”
幾人轉身離去後,羅峰便繼續待在營帳之內休養,靜待好訊息。
只要閒來無事,他便一直在看書。主要以兵書為主,畢竟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
義軍各營持續猛攻,城內軍民苦不堪言。房縣搖搖欲墜,城破只是早晚的問題。
當羅峰派人在城外大喊,大王承諾,開門投降,繳械不殺。再配以射進城內的紙條,城內終於有人動搖了。
就在他已然入睡的時候,營帳外突然響起一道非常興奮的聲音。
“報,頭兒!”
“房縣已破,有人開啟城門向我們投降了!”
羅峰聞言大喜,這次頭功是跑不掉了。
“讓兄弟速速進城繳獲官軍武器裝備,但禁止殺俘殺民。另外,速去稟報大王,還有李將軍!”
“是,頭兒!”
傳令兵離開後,他心裡的石頭也終於落地了,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次日,大王便帶領諸將進入到了房縣。這次他也信守承諾,並沒有下令屠殺官軍百姓。
張秉忠在谷城張貼受賄名單,幾乎是昭告天下,簡直將這些人放在火上烤。
而首當其衝的,便是兵部尚書熊文燦。他得知訊息後,氣得半死,茶不思飯不香。
雖然明廷內受賄的人大有人在,但如此放在明面上,簡直丟盡了臉面。
其實,收受賄賂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因此瀆職才是最致命的,畢竟他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保證張秉忠不會再反。